2020版部编教材《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二、教材注释: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冠:行冠礼。

(6)命:教导、训诲。

(7)戒之曰:戒:告诫。必敬必戒:戒:谨慎。

(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

(12)与民由之:由:遵循。

(13)淫,使惑乱,使迷惑。移,使改变,使动摇。屈,使屈服。

三、教参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

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人之道。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四、字词归纳:

(一)通假字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二)古今异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2.子.未学礼乎(古义:你。今义:儿子。)

3.丈夫

..之冠也(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4.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放纵。)

(三)一词多义

丈夫之

.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父命之.(代词,指“丈夫”)

往送之.门(动词,去,到)

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戒.之曰(动词,告诫)

2.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动词,能够)

3.得.志(动词,实现)

(四)词类活用

1.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2.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3.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4、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

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6)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7)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六、核心问题:

1.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没有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礼、义的坚守。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大丈夫的三个标准)?(课后习题一)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景春解释什么是大丈夫的(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以“妾妇之道”来讽刺景春所认为的“大丈夫”形象,以此来阐述公孙衍、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其次,作者明确了大丈夫应该身处“仁”“礼”

“义”所在的位置以及应具有胸怀天下、坚守原则的品质;最后,作者以大丈夫面对种种人生境遇应有的表现来阐述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4.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课后习题三)

示例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示例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列举了大丈夫面对三种境遇时的表现,三个“不能”语气坚定,铿锵有力,形成一股刚毅之气。

七、重点语句默写:

1、《富贵不能淫》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的句子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指出公孙衍、张仪奉行的是妾妇之道的句子是: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运用排比句式,阐明了大丈夫应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句子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富贵不能淫》中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语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