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A-霍普杯2015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参考任务书(中文)

合集下载

UIA_-_霍普杯_2015_年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UIA_-_霍普杯_2015_年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TOPIC: TRANSFORMATION: PLACE, TRADITION ANDMODERNISM INCONCEPTUAL UNITY AND DIVERSITY题目:演变—多样统一性中的地域、传统与现代UIA -霍普杯2015年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2015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mpetitionin architectural designhyp cup“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始于2012年,是中国大陆唯一获得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支持的,面向国际建筑高校大学生的年度建筑设计竞赛,邀请来自全球的学生共同探讨“演变中的建筑”这一命题。

每届竞赛的评委会主席由一名国际著名建筑大师担任,竞赛评委为来自国内外的著名建筑师及学院院长。

经过四年的推行实践,这场由中国学术机构主办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与公信力、规模最大的学生竞赛之一,在国内外建筑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

本届竞赛延续了“演变中的建筑”这一主题,由评委会主席曼哈德·冯·格康先生拟定的竞赛题目“演变——多样统一性中的地域、传统与现代”,向参赛者提出了如下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在多重意义上演变的建筑?地域与地理环境、传统与现代在建筑的空间塑造与造型设计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由功能的多样化所导致的类型学多样性对建筑综合体的影响是什么?2015年9月24日,“UIA-霍普杯2015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作品评审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B1成功举办。

由13名国内外评委组成的评审团从来自世界各地的524组作品中,选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10组,优秀奖18组及入围奖9组。

2015 marks the fourth edition of UIA-HYP Cup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mpetit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sole annual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for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that receives the supportof Union International des Architects (UIA). It is a platform for global architecture students to approachthe theme “Architecture in Transformation”, and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check out the latest trend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The jury members include the leading architects, deans and directors from top architecture schools. With its challenging topics, prestigious jury panel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operation, UIA-HYP Cup competition has grown to become a major student competition in China and its global profile continues to rise.The competition of this year continues to focus on the theme of “Architecture in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topic decided by Mr. Meinhard von Gerkan who challenges students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owdo we create architecture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term "transformation" in a comprehensive, rather than one-dimensional sense? When designing spaces and forms, what are the roles played by a place and its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by tradition and modernism in architecture? What influence d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ological multiplicity determined by the respective function have on the unity of an ensemble?The Jury meeting of "UIA-HYP Cup 2015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mpetit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ook place at C Building B1 of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on Sep 24th, 2015. 524 entries were reviewed, 41 of which awarded, including 1 First Prize, 3 Second Prizes, 10 Third prizes, 18 Honorable Mentions and 9 Finalists.建筑是一项承担社会责任的艺术形式,曼哈德·冯·格康先生所提出的题目基于我们所处时代的建筑现实以及所遇到的挑战。

2016霍普杯设计竞赛

2016霍普杯设计竞赛

2016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点击:952 发布者:城市•环境•设计日期:2016-01-13竞赛主题竞赛主题:演变中的建筑2016年竞赛题目:概念与标示评委会主席: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注册截止时间:2016年7月31日24:00(北京时间)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16年8月31日24:00(北京时间)作品评审时间:2016年9月竞赛背景建筑进化的过程在于对现状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所处时代的回应。

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建筑师面临的课题。

在支离破碎的城市、无序的乡村里寻找与构建具有场所感的人性化空间;在信息时代,体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在建筑学教育体系中,将设计理念与扎实的建筑学功底有效地结合,是UIA-霍普杯国际大学?建筑设计竞赛秉承的主旨。

竞赛要求参与者不断追问与探索建筑发展之路,探讨当代人对建筑与环境的复杂性需求,关注特定场所及其中的事件,构建具有生命?的城市与建筑空间,并寻求适宜技术使方案具有可实施性。

“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始于2012年,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任国际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任主办单位,是面向国际建筑高校大学生的年度建筑设计竞赛,已成功举办四届。

2016年,竞赛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

每届竞赛的评委会主席由一名国际著名建筑大师担任,竞赛评委为来自国内外的著名建筑师及学院院长。

经过四年的推行实践,这场由中国学术机构主办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与公信力,规模最大的学生竞赛之一,在国内外建筑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

题目解析及要求竞赛评委会主席: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竞赛题目:概念与标示观点:- 与其说建筑是一种有关形式的知识,不如说它是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 建筑是概念的实体化。

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名单

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名单

UIA-霍普杯2013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名单作品名称学生姓名学校一等奖(1名)时间-印记邢腾、刘晓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二等奖(3名)崖壁里的市井——山城城市公园崖壁断层的垂直街道营造朱梦源刘文豪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REAL-TIME RECOLLECTIONG陈东华宾夕法尼亚大学江水之上,梯坎之下—滨江公园中的码头博物馆李益、游航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三等奖(10名)被消失的故居石坚伟、郝田、孙昊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SUB-BREATHE——A sub-breathe is a pm2.5 filter powered by subway wind with the intention of improving air quality for all citizen.余浩昌、王抒、熊哲昆、刘芳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行走在消逝中——青年考古志愿者中心设计牟玉阳光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桥上又一村village reappearance张叶芃、李翔、韩世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隐院-庙上村文化体验中心王斌、郭瑞升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New Occupy | Topographical Landscape王飞Prince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Architecture潜游肖威、李梦郁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大地的抚育——黄土高原地区留守儿童之家姚佩君李世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造林成屋—隐于广场的文化馆高旭吉林建筑大学(原吉林建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运河日历秦玲、曾伊凡、张艳颖、朱博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优秀奖(23名)现代寺庙设计--禅的述说李彩德肖天四叶坤杰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昔日再现(Splendor at Night)曲涛吴明奇吴舒曼张学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都市绿洲-深坑酒店设计钱寒轩、蔡扬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阳江蚝影—蚝壳利用技术孵化中心穆广坤、陈硕、董廷路、张效刚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心之寄所where the mind dwell姚新涛、张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村落·梯田间沈冲束逸天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禾草森林:The seasons of the reeds卢汀滢、孙二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重生——消失的尼古拉张荟亭、董名轩谢嫒雯吴秉哲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葡萄架下(UNDER THE TREILLAGE) 吐鲁番葡萄沟游客接待中心王金晖、余啸、范一鸣、刘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林之处吴一帆、刘佳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Winding Horizon in the SEA马思然、许多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OI POLLOI MOHAMADQAISYFULLAH BINJASLENDA、MUHAMMADHAZIM BIM AZAMI、HANIS BIN ABD RAZAK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MALAYunRuin Franclsco Joao SousaGabrlel Ferrelra da Silva、Ana Rlta GomesFaculdade de Arquitectura daUniversidade do Porto (FAUP)断桥垂院郑少骏、王运茲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Stitches Cristóbal CrespoGonzález、Omar PumarMosteiro、AlbertoFuentes Valcárcel、Salomé Suárez VilasEscola Té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GONE WITH THE WIND --Hotel for travelling artists 孙宇、马宇婷、石明雨、孟令君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上下舞台Up and down —Stage付圆圆、李奕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FORGOTTEN SPACES IN OUAGADOUGOU,BORIE MANON、GIRAUDNATHALIE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d’Architecture et de Paysage deBordeaux湿地进化论刘博、张文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开往春天SUBWAY OASIS王古恬、李晨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融·洞——安乐寨窑洞复兴徐然、朱搏、曾悦伟、张雪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TOLVANERA _TERRITORIAL DAM Ken Sei Fong、Katia SeiFongFacultad de Arquitectura UniversidadMegalomania - Israel – Palestine Un-boundary Chenta Tsai Tseng Universidad de Alcalá de Henares 入围作品(40幅)为“我们”归还一处休闲场地陈永彪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漠·栈童超超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建筑的天葬——藏传佛教文化馆杨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沉浮-重庆消极滨江空间再设计胡然、林雁宇、曾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自然的建筑李庆植、万立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林间酒坊Forest Of Bars李丰言、王宇实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水.溶探索未来住居空间环境构成的可能性——水中的住居公社倪默璘、宁强中央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隐于是邱楚懿,李若尧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废墟重生(The ruins of rebirth)王少华、李超晶、雷晓华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海上吉普赛陈永伦、敖卓毅、洪庆辉、郑楓洋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水陌泉城潘晓蕾邢丛丛欧婧刘成林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光之记忆艾智靖丁峰熊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天轨/Sky Line 王子健,汪民权,孙旭东,杨天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呼吸之地——文化活动中心设计练志威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田的印记—开放式图书馆陈介水周格格刘佳肖葳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消失的文化——宙斯神庙纪念馆设计李剑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借问酒家牧童遥指——陈炉古镇传统陶艺保护与体验中心设计柯熙泰、吴珊珊、刘鹏、蒋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重生--Since nirvana李辉、梁明、言语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叠岸——明泽艺术空间消隐融合王倩张思明于天怡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植园蜕舍”---- 建筑到植物园的蜕变刘子安刘成龙段爽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Alternative Platform陈诗欣、赵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隐·现吴迪、聂盼、杨艾昕、石佳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沙漠创口贴Band-aid of desert 胡玥璇、王正通、任思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墙院之间/ wander through walls and courtyards潘磊、丛佳、蒋造时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蓟门烟树——社区文化中心设计于涛、孙晨炜、邓阳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覆桥The Reversed Bridge吕抱朴、薛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Above the River 在水上王雨田、熊凌微、苏鹏程、周梓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梯田的守望者Catcher on the Terraces 黄里达、陈良鹏、陈雅婷、袁琳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渗坊——朱紫坊动态保护与社区再造魏少锋、黄晓橙、魏如龙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树葬Reborn in woods 杨晓昱余俊佳周雅婧天津大学建筑学院Building smile 黄宇、吕品、俞云枝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走街串巷——西安三学街社区活动中心设计吴彦鸣吕欣蔚李晓明西安交通大学人居与建筑工程学院《CONTEXT》周嘉倩、杨泳雯、罗孜睿、黄源庆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陆缘双筑—之展览馆设计赵林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GULLY CENTER Luis Emiliano de la CruzGutiérrez、AideéNathalieMuñoz Esparza、EligiaGuadalupe RamírezOrozco、Jesús AlbertoMendoza VázquezUniversidad de GuadalajaraIsle of memories Lee In Jong Mokpo National UniversityHan-river(漢江) : 5 Banding Bridges in Seoul Jung sae rom、kim soyangMokpo National UniversityHuman and Land, Becoming One Shin-Yi Kwan National Cheng-Kung UniversityCIRCULATIONS CRACK SERGIO PERERACONCEPCIONUNIVERSIDAD FRANCISCO DE VITORIAThe Ark of Desert Jingchen Yin,SichuanChen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219415453_要用量化的描述支持设计决策的形成——评委会成员张利解读_2022_年UIA-_霍

219415453_要用量化的描述支持设计决策的形成——评委会成员张利解读_2022_年UIA-_霍

[ UED ] 142 | 04 | 2023394TO SUPPORT THE FORMATION OF DESIGN DECISIONS WITHQUANTITATIVE DESCRIPTIONS —Interpretation by Zhang Li, jury member of UIA-HYP Cup 2022要用量化的描述支持设计决策的形成——评委会成员张利解读2022年UIA-霍普杯我认为汤姆·梅恩为这届“霍普杯”定义的题目反映了时代建筑学的突出的关注点,如何在高密度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自给自足的建成社区?这种新的自给自足模式的创造不仅仅是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是建筑学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新演进的需要。

在城市化的环境里融入生产性农业,听起来好像不是特别新鲜的话题,但是如果我们看看汤姆·梅恩的题目要求就不难发现他要求的答案和传统的故事性、科幻性的都市农业乌托邦是有区别的。

首先,它必须建造在一个明确的聚居密度下,实际上,这个密度就是我们今天典型的城市或者城镇社区生活的密度;其次,它必须有实证的技术和数据的支持,这在题目的要求里有明确的体现;最后,它必须经历实际生活模拟代入的考验。

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题目表明了一个观点就是今天的建筑设计,如果只有漂亮的外壳和感人的情怀以及感人的图纸,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它必须有可以被论证的对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的一定程度的量化的描述,而且要用这种量化的描述来支持我们设计决策的行程,我想这对同学们来讲是个很大的挑战。

因为同学们不仅要做得美,而且要算得实在。

但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能够在最初的适应期过后很好地应对这个挑战,每一个同学在这方面的潜力都是无限的。

最新的命题,我期待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出现。

张利Zhang Li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世界建筑》主编Dean and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Chief Editor of World Architecture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TOPIC] 主题/UIA-霍普杯2022年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UIA-HYP CUP 2022 ARCHITECTURAL COMPETITION I think that the topic defined by Mr. Thom Mayne reflects the prominent focus of architecture today. How can we create anew self-sufficient commun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density? The creation of this new self-sufficient model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but also the need of the update and evolution of architecture's own knowledge system. Integrating productive agriculture in an urbanized environment does not sound like a new topic, but if we read Mr. Thom Mayne's requirements within the topic,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answer he expected is different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utopia of storytelling or science fiction.First of all, the design should base itself on a specific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is density coincides with the typical community density in cities or towns today. Secondly, it must be supported by technology and data from experiments, which is stated clearly in the requirements. Finally, it has to undergo the test of real life simulation. Seen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topic, in my opinion, has made clear such a standpoint that in today's architectural designs, if there is still only a pretty appearance, touching feelings and intriguing plans, that would be far from enough. It has to possess a demonstrabl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material energy and information cycl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use this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to support our design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 believe this is an obvious challenge to participants in that they not only have to make it appealing but also being realistically scientific. But I am sure that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pe with this challenge well after the initial adaptation period. Every student has unlimited potential in this aspect. The latest proposition makes me look forward to seeing the emergence of refreshing designs.39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19415478_都市农业祭

219415478_都市农业祭

484[ UED ] 142 | 04 | 2023设计说明我们的设计主题是基础农业存在形式的空间化,对日本纹绳中后期传统农业祭礼的流程进行解构并空间化,并且对日本城市建设的格局进行了探讨。

我们将设计置于同一条街巷中六种不同类型地块——以此形成普适性。

在不打破城市高密度格局的基础上,置入地区特色农业,形成农业祭礼组团,将农业景观折叠在城市中。

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浓缩农业文化、重复利用木构、创造共享空间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我们的设计中,六种形式的农田元素抽象制作木构,并形成类型学的农业木构范式。

在不同时节的田游活动中,参与到日常节庆游行中。

活动的田游构筑承载着浓缩农业景观与农业祭坛,散播到每一条街巷,祈求保佑整片土地的安宁。

这也展现我们对于城市与乡村的相关性的思考,希望在城市中出现乡村的记忆碎片,来唤醒城市中人群的乡村记忆,唤醒城市机器柔性的一面。

作为未来的建筑师,我们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我们试图将日本的农耕文化与盛大的节日祭礼碰撞交织,将农耕的日常提现与节庆的传播特点相结合,联结文化点缀农业空间并增强都市生活圈的社群性,创造一个存在于城市街区中的农业祭。

总结本次竞赛让我们把视野从城市范围扩大到了城乡的结合,首先注意到的便是“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分立”这个问题。

城市与乡村越来越割裂,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交集越来越少。

但城市也是从农村发展而来的,农耕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起点。

因此,在钢铁洪流的城市中我们仍要将乡村农耕的美好生机传播开来。

让农耕文化散落在城市里,发生在庆典上,渗透进城市生活中。

这是都市农的庆典,也是城乡共生的庆典。

以小组方式参与竞赛是特别棒的一种学习体验,让我们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软件能力,同时也学习研究了许多优秀的图纸与新奇的想法,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收获。

大家在做竞赛的过程中也都各取所长,将自己对于本次霍普杯题目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优势全部展现出来。

无论在竞赛前期的解题头脑风暴、竞赛中期的深化设计、后期的图纸绘制,大家都同心协力,尽最大努力将我们心中的设计表达出来,为本次的竞赛画上完满句号。

自选、备选用地的摹本——杨柳青背景资料

自选、备选用地的摹本——杨柳青背景资料

西青区是天津市独具历史底蕴的地区之一,“崇文尚武”是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

这里更是因文化而兴,遗留至今的杨柳青文昌阁见证了几百年来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杨柳青元宝岛是大运河历经改道形成的岛屿,岛上矗立着唯一的建筑——拥有五百年历史的文昌阁,是京杭大运河在天津杨柳青时代交替的重要见证。

元宝岛作为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肩负着以文化为载体,传递文化精神的历史使命和衔接运河两岸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1.区位背景介绍杨柳青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依傍京杭大运河。

杨柳青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带上,在承接首都以及天津功能发展上有着极佳的区位优势。

杨柳青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也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在天津当地一直有“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的说法。

古时繁盛的商业文化孕育了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杨柳青年画。

早在明清时期,“杨柳青”及“杨柳青年画”就已蜚声海内外,时至今日,杨柳青的年画依然是杨柳青最耀眼的一张名片。

此外,杨柳青还有着以石家大院为代表的传统民居建筑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等建筑艺术,剪纸、风筝等民间手工艺术、民间花会等民间特色的表演及娱乐艺术形式,以及晚清时期杨柳青本地商帮随左宗棠大军西赴新疆“赶大营”的历史壮举,人文及历史底蕴深厚。

2.年画及年文化背景介绍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杨柳青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

明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繁荣。

A Model of Criterion or Template for the Selection of Alternate Sites —Introduction of Yangliuqing自选、备选用地的摹本——杨柳青背景资料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9415480_From_TOD_To_LOD

219415480_From_TOD_To_LOD

488[ UED ] 142 | 04 | 2023设计说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归隐田园曾是古人羡慕的生活。

如今城市迅速发展,使得当下中国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田荒芜、农产品滞销,其形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乡村经济问题日益严重,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其连锁反应带来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城市中,人口膨胀、农药残留、资源集中所导致的交通拥堵等。

我们模仿城市“以交通导向为发展”(TOD)的模式,提出“以物流导向为目的地”(LOD),将物流园改造成物流综合体,即将“乡村到仓库再到城市”的单向流线变成“乡村和城市并向仓库”的双向流线,创造一种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新模式。

对比以物流为连接的旧模式——形式上,集合物流系统,各种货物中转集中集约化,提高管理与利用效率。

在功能上,丰富了中转站的功能性,创造新的公共活动空间,加强城乡联系;经济上,我们将商业与工业注入其中,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将农产品生产运输透明化,减少信息差。

我们以LOD 的新模式,创造城乡互利互惠的共赢局面。

总结竞赛的过程总是辛苦充实的。

从选题到制图,我们有着无数的矛盾与争执,疫情也让身处不同地方的我们的交流花费更多的时间,彼此需要更多的磨合。

繁忙的建筑学课程想必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大家有着自己的学业、工作,抽出闲暇时间去完成竞赛内容,还要面临着不断的修改与融合,是十分辛苦的。

但是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一个竞赛的团队合作,对于未来工作来说,一定是更容易的、更自由的,也是一份不可或缺的经历与感受。

我们很荣幸能在付出后获奖,它是对我们最直接、最直观的认可与肯定。

我们高兴的同时,也希望大家对竞赛、对建筑学、对未来充满激情与憧憬。

获奖学生:曾祥桐、张家怡、叶晓婉、马诚遥学 校:武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鲁迅美术学院长安大学指导教师:王世良Group Member: Zeng Xiangtong, Zhang Jiayi, Ye Xiaowan, Ma Chengyao School: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Chang'an University Advisor:Wang ShiliangFrom TOD to LOD“Orioles fly over tall grasses in second-month weather; willows sweep the riverbank, intoxicated with mist.” Returning to nature was once the dream of many ancients. Nowaday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has led to the los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labor force, the desolation of farmland and the hard-to-sel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s rural areas. A series of chain reactions have brought abou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rural economic problems, which have fallen into a vicious circ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blems are also inevitably reflected in population expansion, pesticide residues, traffic congestion caused by resource concentration and so on.We imitate the mode of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in cities and propose "logistics oriented destination" (LOD) to transform the logistics park into a logistics complex. That is, the one-way flow line from "village to warehouse and then to city" will become a two-way flow line from "village and city to warehouse," creating a new model between consumers and pared with the old model connected by logistics, in terms of forms, the logistics system is integrated with the centralized and intensive transfer of various goods, thu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erms of functions,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interchange is enriched with newpublic activity space being created, thus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erms of economy, commerce and industry will be injected, thus improving rural economic efficiency. Furthermore,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ll become transparent and the information gap will be reduced. We use the new LOD model to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of mutual benefi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89[TOPIC] 主题/UIA-霍普杯2022年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UIA-HYP CUP 2022 ARCHITECTURAL COMPETITION 流线分析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去空心化手册

去空心化手册

获奖学生:甘锐、张国灏、车禹喆、孟昭祺学 校:北京建筑大学 指导教师:任中琦 Group Member: Gan Rui, Zhang Guohao, Che Yuzhe, Meng Zhaoqi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Advisor:Ren ZhongqiTHIRD PRIZE三等奖去空心化手册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离开乡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了空心村的问题:严重的老年化、妇女化,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房屋等资源荒废。

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闲置资源利用的问题,为流动人口在空心村创造机会,为空心村提供运作模式作为参考。

对于在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来说,产业转型减少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在大城市生活成本日益增高,使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推力增大;另一方面,产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乡村出现了更多机会,乡村基础建设变好,同时亲属和社会关系集中在农村地区,乡村对流动人口的拉力增大。

各方因素影响导致流动人口呈现回流趋势。

在人口回流的大背景下,空心村陆陆续续会有劳动力被迫回流,参与到空心村的建设中去。

随着空心村的良性发展,空心村闲置的土地与房屋被利用与改造,以满足空心村不断发展而需要的功能与空间,同时也吸引着更多劳动力的回流与技术的引进。

劳动力、闲置资源的利用、技术的引入,这是空心村自下而上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因素。

空心村也不可缺少自上而下的方式,如来自政府的必要基础建设、政策方向的指引,以及因此而引来的投资。

它们是空心村发展的基础,使空心村发展更具现实性。

为了顺应流动人口回流趋势,为流动人口在乡村创造机会,我们选择依靠产业结合空心村荒废的资源解决人口回流在不同时期的问题。

由于造成空心村的原因各不相同,我们对空心村的成因进行了分类,我们选择了两种空心化最严重的类型进行介入。

其中,靠近大城市的村庄、远离县城的村庄空心化的发生率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IA
霍普杯2015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参考任务书
竞赛主题:演变中的建筑
2015年竞赛题目:演变——多样统一性中的地域、传统与现代
评委会主席:曼哈德·冯·格康
评委会执行主席:崔愷
注册截止时间:2015年6月30日
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15年8月31日
参考任务书指导要求:
1、项目由四个同为 66×66 米的建筑组团构成,并以风车状结构环绕一个广场,共同作为校园中的一个模块。

2、四个建筑组团中每组建筑功能各异,分别为一栋图书馆、一栋教学楼、一栋科研实验楼、一栋建筑艺术设计楼。

参赛者可以在任务书后附的中国北方和中国南方两个地块中任选一个进行设计。

3、从校园整体结构肌理出发考虑,组团模块中不同功能类型建筑所在位置已经指定。

4、檐口高度 18 米是整个地块内建筑群总体规划的统一性指导高度。

个别建筑高度可以配合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特殊区域可以高于或低于 18 米。

5、四组建筑组团所围合的中央广场同为设计综合体的一部分,需进行设计。

说明:
参考任务书及功能布局为设计的指导方针,参赛者可以根据此任务书进行设计,也可以依据自己所选地块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重要的是,参赛者应将设计表达与其他客观条件的应对方法整合为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方案,并在设计中体现对所选地块的地理、气候、文化差异等因素所做的回应。

参考场地:中国北方
参考场地:中国南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