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十个数学好习惯
三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数学习惯

三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数学习惯
在三年级研究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建立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养成正确的数研究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以下是三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数研究惯:
1. 认真听讲:上课时,学生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解数学知识。
注
意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争取能够理解每一个概念和步骤。
2. 定时复:数学是需要不断巩固和复的科目。
学生应该养成定
时复的惯,回顾并强化掌握过的知识和技巧。
3. 完成作业:完成数学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
应该按时完成并检查作业,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4. 积极思考:数学需要思考和推理能力。
学生应该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问,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笔记:课堂上,学生应该认真做好笔记。
记录重要的知
识点、公式和解题方法,便于日后复和回顾。
6. 探索研究: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索的学科。
学生应该勇于尝试
新的数学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7. 与同学讨论: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是相互研究的好机会。
学
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难题,互相促进。
8. 创造应用: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应该将数学知识
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运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三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数学习惯,通过坚持这些习惯,
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数学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 学习 习惯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一年级:1.学习卫生的习惯,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人”: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
2.上课:做好上课准备,静心听老师讲课,学会听同学发言,积极思考动脑,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口齿清楚,语言规范。
3.作业:及时完成作业,保质保量,有错及时订正不拖拉,簿本整洁,没有折角,破损等。
4.书写:格式规范,使用垫板,书写工整清楚,等于号用尺划。
5.质疑: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要刻苦钻研。
6.合作:学会与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
7.复习:逐步养成每天课后复习的习惯,弄清每个知识点。
二年级:1.学习卫生的习惯,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人”: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
2.上课:做好上课准备,静心听老师讲课,学会听同学发言,积极思考动脑,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口齿清楚,语言规范。
3.作业:及时完成作业,保质保量,有错及时订正不拖拉,簿本整洁,没有折角,破损等。
4.学会使用草稿本。
5.书写:格式规范,使用垫板,书写工整清楚,等于号用尺划。
6.质疑: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要刻苦钻研。
7.合作:学会与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
8.复习:逐步养成每天课后复习的习惯,弄清每个知识点。
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
2.上课:做好上课准备,静心听老师讲课,学会听同学发言,积极思考动脑,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口齿清楚,语言规范。
3.作业:及时完成作业,保质保量,有错及时订正不拖拉,簿本整洁,没有折角,破损等。
4.学会使用草稿本。
5.养成做后复查,计算验算的习惯。
6.书写:格式规范,使用垫板,书写工整清楚,等于号用尺划。
7.质疑: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要刻苦钻研。
8.合作:学会与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
9.复习:逐步养成每天课后复习的习惯,弄清每个知识点。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十个数学好习惯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十个数学好习惯四川省旺苍县嘉川小学赵观顺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数学学习的能力,三是数学学习的习惯。
有了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代表就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在好的数学兴趣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及准备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得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上课时重点去学、去练。
课前准备好学习工具:课本、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相关学具,调整好学习状态。
使自己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2、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学习的根本。
专心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
听讲听什么呢?听分析、听思路、听应用,关键内容一字不漏。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学生应该双眼直视黑板;当老师在分析题意时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同学在发言汇报时,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作的动作,并给予肯定。
当然听讲不是一味傻傻地听,而是伴随着思考进行的,既在思考,就要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既有问题,就应该做好记录。
3、认真做好笔记笔记,是给自己看的,只要自己能看懂、便于看懂就行。
课堂上记笔记要快,以最快的速度记下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亮点。
课本上已有的内容,及时勾画下来,做上记号。
对为老师来说,应该适当给予时间,以便学生做好笔记。
为了便于突出重点,区分不同,最好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一定是重难点所在。
课后,在不断的练习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题目,其中不乏考点题、难点题以及好的解法,动动笔,记下来,长期坚持,必有所获。
4、勤思多想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是学习数学必备的技能,而独立思考则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学习时,要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做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学习数学的十三个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十三个好习惯人的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形成的自动行为与定型化倾向。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有利于学科质量的提高 ,更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 ,专心听老师讲课 ,认真听同学发言 ,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 ,边听边思考 ,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 ,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学生思考、答复下列问题一般要求到达: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随着年龄的升高 ,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 ,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 ,学会抓住字眼 ,正确理解内容 ,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那么、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 ,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 ,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局部和自然延续 ,是学生最根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 ,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 ,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 ,并能作到方法最正确 ,有错就改。
5、善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 ,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 ,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 ,增进同学友情 ,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 ,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
北京数学家教—教你学好数学需要养成的十三个好习惯

北京数学家教—教你学好数学需要养成的十三个好习惯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形成的自动行为与定型化倾向。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科质量的提高,而且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所以,建议家长们应该培养孩子下列良好的学习习惯。
北京数学家教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北京数学家教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5、善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十个好习惯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十个好习惯数学是一门需要深思熟虑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因此,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十个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好习惯。
1. 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和图形的细致观察,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思维清晰:学习数学需要清晰的思维逻辑,培养学生的思维清晰度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区分概念、分类信息和建立逻辑关系等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思维清晰度。
3. 基础知识:数学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可以为他们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 逻辑推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练习,如填空、画图、推理等,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6. 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非常关键。
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并尝试将不同的知识点综合运用,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7. 手眼协调:数学学习中需要进行一些几何图形的操作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给学生进行一些手工活动和几何图形的拼插等练习,来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8. 坚持不懈:数学是一门需要积累和持续学习的学科,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他们的数学学习非常关键。
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持续努力,解决困难,坚持到底,可以培养他们的坚持不懈的品质。
9. 团队合作:数学不仅仅是个人学习的过程,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进行。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群体观念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10个要点

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10个要点1、课前预习及预备的适应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明白得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摸索,把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课前要自觉预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运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同时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
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形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爱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2、勇于举手发言的适应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专门常见的行为,目的是期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关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制造展现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举手能表达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舞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躯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躯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躯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
关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嘹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3、勤于动手的适应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适应,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受确实是“聪慧”,事实上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专门浮躁的,假如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适应,最终会成为可不能听、可不能看、可不能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运算具有专门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具有专门强的程序性和严密性,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句话是如此说的“容易不等于简单”,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专门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
学好数学的十种好习惯

学好数学的十种好习惯第一个建议:养成认真“听”的习惯为了教和学的同步,大家在课堂上应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第二个建议:养成积极“想”的习惯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第三个建议:养成仔细“审”的习惯审题能力是你们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大家要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第四个建议:养成独立“做”的习惯你们对知识的理解应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第五个建议:养成善于“问”的习惯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
我们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第六个建议:养成勇于“辩”的习惯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
让学生在争辩中表现自我、互相启迪、交流所得、最终统一对真知的认同。
第七个建议:养成提早“学”的习惯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第八个建议:养成反复“查”的习惯培养你们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
练习后,你们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十个数学好习惯
四川省旺苍县嘉川小学赵观顺
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数学学习的能力,三是数学学习的习惯。
有了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代表就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在好的数学兴趣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及准备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得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上课时重点去学、去练。
课前准备好学习工具:课本、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相关学具,调整好学习状态。
使自己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2、专心听讲
专心听讲是学习的根本。
专心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
听讲听什么呢?听分析、听思路、听应用,关键内容一字不漏。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学生应该双眼直视黑板;当老师在分析题意时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同学在发言汇报时,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作的动作,并给予肯定。
当然听讲不是一味傻傻地听,而是伴随着思考进行的,既在思考,就要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既有问题,就应该做好记录。
3、认真做好笔记
笔记,是给自己看的,只要自己能看懂、便于看懂就行。
课堂上记笔记要快,以最快的速度记下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亮点。
课本上已有的内容,及时勾画下来,做上记号。
对为老师来说,应该适当给予时间,以便学生做好笔记。
为了便于突出重点,区分不同,最好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一定是重难点所在。
课后,在不断的练习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题目,其中不乏考点题、难点题以及好的解法,动动笔,记下来,长期坚持,必有所获。
4、勤思多想
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是学习数学必备的技能,而独立思考则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学习时,要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做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思考不是天马行空,必要时要进行动手、动笔。
善于举手回答问题是爱思考的一种表现,鼓励孩子大胆举手答问,同时也是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5、多练多做
所谓“熟能生巧”,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而且要适当多做。
只有多练多做才能熟练掌握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
在做课外习题要根据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对于自己已经滚瓜烂熟的题目没必要再浪费时间,要做到多练且精练。
练习中要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培养多问的习惯
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并提出疑问,是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能够发现并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学好数学。
善问的好处不仅在于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学习别人的思维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善于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
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动脑子,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问题,也就提不出疑问。
当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时,就得虚心向人请教了,向老师、
同学、家长……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瞧不起。
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能成为学习的强者。
7、高效作业
何为高效,就是做到认真、准确、完整。
作业时,情绪要稳定,审题要细致,算理要明确,过程要合理,速度要均匀,结果要准确。
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多演算,多分析,多检查。
要克服马虎急躁的坏毛病,坚决杜绝抄袭别人作业。
有些孩子思维懒散,只要稍加提示,他们就可以多想几步,得出答案,这正是马虎急躁导致的。
8、你有“错题集”吗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也会遇到一些拦路虎,可能束手无策,也可能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解决。
或思路不清,或东拼西凑才找到答案;或解法繁琐,不尽人意。
这种情况下不要紧张、不要烦恼,这正是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契机。
把有疑问的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记下,经常看看。
重点是寻找错因,及时总结,三五个字,一两句话都行,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二次。
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同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些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9、不在计算上失分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算得对,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
大量的事实证明,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的计算准确率呈下降趋势。
我们一直认为这是粗心惹的祸,其实不然,粗心的人往往思维不严密、不全面、不深刻,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差。
归根结底这是思维问题、智力问题。
要想不在计算上失分,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抄题必对,先对后算,谨防抄错数字;认真审题,思考周全,仔细看,认真想,看清内容和要求。
字迹清楚,书写工整,针对小数点,数位一定要清楚明了,算式要排列整齐、合乎规格;细心检查,坚持验算,看看计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再验算,不能只把验算当成走过场;有错必改,引以为戒,分析原因,总结教训。
10、天道酬勤
“勤能补拙”。
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事半功倍,如果再加上你的勤奋好学,岂不无敌?充分调动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手勤,多做笔记,多做习题;眼勤,多看课本、课外书、笔记、错题本;耳勤,听得仔细,听得用心;嘴勤,多问,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脑勤,对知识不但要弄清楚是什么、怎么做,还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多总结多反思。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需要长期坚持,戒骄戒躁。
学生、老师、家长都要付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