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衣剂简介

合集下载

种衣剂的正确认识

种衣剂的正确认识

种衣剂的正确认识一、什么是种衣剂?种衣剂是一种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种子处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农药制剂。

通常的种衣剂是由农药原药(杀虫剂、杀菌剂、激素和种肥等)、成膜剂、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和其他助剂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保护膜的水基悬浮制剂。

二、种衣剂有哪些主要特点?主要作用是什么?种衣剂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种子表面固化形成被称为种衣的膜。

它在土壤中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并且允许种子正常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通过,通过里面所含的农药和种肥等物质缓慢释放而达到治虫防病的效果;种衣剂具有杀灭地下害虫、苗期害虫,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苗健康生长,减少种子用量等功效,最终达到防病治虫、保苗壮苗、提高产量的目的。

三、种衣剂最关键的技术是什么?种衣剂区别于其他种子处理剂的一个最大特征是它的成膜性。

目前应用最广泛、占总商品量90%以上的是悬浮种衣剂。

一般种衣剂的组成部分是活性组分和非活性组分,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非活性组分的筛选和应用,具体来讲它包括分散剂、悬浮剂、展着剂、防冻剂、消泡剂、警戒色等核心成分。

四、种衣剂对种子有哪些影响?对种衣剂进行包衣后,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势、发芽率,使株高、主根长、根系体积、基部茎粗、干物质的积累等有所增加,有促进生长和增产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防虫、促长、健苗、增产的效果。

五、怎么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合格呢?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合格有两个方面,一是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理化指标,需要用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试,这就要求我们农民朋友在使用过程中从感官上来看包衣后种子表面的均匀度、亮度以及晾干后把种子放在水中,看是否褪色;二是在使用后看这个产品的防效,这需要用数据来进行评判,主要看发芽率和病株率。

六、为什么用小麦包衣剂来防治病害越来越重要?现在小麦包衣剂主要针对的病害有哪些?近些年来,由于环境因素和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以及种子的频繁调拨和联合跨区收割等客观因素,加上我国特有的家庭种植方式,不利于进行统防统治,使得小麦病害发生趋势愈来愈明显,尤其是一些种传和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高产丰收。

玉米绿色种衣剂

玉米绿色种衣剂

⽟⽶绿⾊种⾐剂⼀、⽟⽶绿⾊种⾐剂的简介⽟⽶绿⾊种⾐剂是⼀种新型的⽟⽶种⼦处理剂,主要成分为⽣物活性菌和天然抗菌物质。

它通过包裹在⽟⽶种⼦表⾯,形成⼀层保护膜,有效地防⽌⽟⽶种⼦在⼟壤中受到病原菌的侵害,从⽽提⾼⽟⽶的抗病性和⽣⻓性能。

相⽐于传统的农药处理,⽟⽶绿⾊种⾐剂更加环保、安全,对⼟壤和环境的影响更⼩。

⼆、⽟⽶绿⾊种⾐剂的研发背景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农业⽣产中的环保和安全问题也⽇益受到关注。

传统的农药处理⽅式虽然在⼀定程度上提⾼了农作物的抗病性和⽣⻓性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

因此,研发⼀种环保、安全的种⼦处理剂成为了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研究⽅向。

⽟⽶绿⾊种⾐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发出来的。

三、⽟⽶绿⾊种⾐剂的主要成分和作⽤机理⽟⽶绿⾊种⾐剂的主要成分是⽣物活性菌和天然抗菌物质。

其中,⽣物活性菌可以定植在⼟壤中,抑制病原菌的⽣⻓和繁殖,从⽽减少病害的发⽣。

天然抗菌物质则可以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提⾼⽟⽶的抗病性。

此外,⽟⽶绿⾊种⾐剂中的成分还可以促进⽟⽶的⽣⻓和发育,提⾼⽟⽶的产量和品质。

四、⽟⽶绿⾊种⾐剂的使⽤⽅法和注意事项使⽤⽟⽶绿⾊种⾐剂⾮常简单,只需要将适量的种⾐剂与⽟⽶种⼦混合均匀,然后晾⼲即可。

⼀般情况下,每公⽄⽟⽶种⼦需要使⽤20-30毫升的种⾐剂。

在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点:⾸先,要选择质量合格的种⾐剂,避免使⽤假冒伪劣的产品;其次,要按照说明书上的使⽤⽅法进⾏操作,不要随意增减⽤量;最后,要注意储存⽅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五、⽟⽶绿⾊种⾐剂的应⽤前景⽟⽶绿⾊种⾐剂作为⼀种新型的环保、安全的种⼦处理剂,具有⼴泛的应⽤前景。

⾸先,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农药处理⽅式所带来的问题,提⾼农作物的抗病性和⽣⻓性能,同时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其次,⽟⽶绿⾊种⾐剂的使⽤可以提⾼⽟⽶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的收益。

最后,随着⼈们对环保和⻝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绿⾊种⾐剂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

种衣剂的种类及其构成的研究现状

种衣剂的种类及其构成的研究现状

种衣剂的种类及其构成的研究现状种衣剂是一种种子处理剂,主要作用是针对种子表面繁殖的病原体和害虫,确保种子的萌发和生长率,在作物生长初期对病害和虫害的抵抗力进行提高,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种衣剂的种类主要分为化学种衣剂和生物制剂两大类。

化学种衣剂包括有机磷类种衣剂、杀菌剂、杀虫剂等。

有机磷类种衣剂主要是指以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等为主要成分的一类种衣剂,具有较强的防治性能,可有效杀灭病菌、杀虫和驱除蚜虫等害虫。

杀菌剂主要包括异唑酮、三唑合铜等成分,可对种子表面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控制和杀灭。

杀虫剂主要有氟虫腈等成分,可对种子表面的昆虫进行控制和杀灭。

除了化学种衣剂外,还有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指来源于天然的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一类种衣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种子表面微生态环境和提高植物的生防能力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制剂包括固氮菌制剂、拮抗细菌剂、质体元素盐等。

目前,针对种衣剂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技术研究。

通过对种衣剂生产工艺和成分进行研究,探索种衣剂生产工艺及优化成分,并提高其生产效率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种衣剂防控机理研究。

通过研究化学种衣剂和生物制剂的杀菌、杀虫、拮抗等机理,探索种衣剂防控机理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高种衣剂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三、种衣剂配方选择和设计研究。

通过优选和组合化学种衣剂和生物制剂的种类、浓度和配方等因素,实现种衣剂组方的合理化和优化,提高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四、种衣剂对环境和作物的影响研究。

通过对种衣剂在环境和作物中的残留、安全性、生态效应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种衣剂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标准和规范。

总的来说,种衣剂的种类和构成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为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环境下的防治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未来,应继续加强对种衣剂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其防控效果和安全性,促进种衣剂产业的健康发展。

种衣剂简介

种衣剂简介

种衣剂简介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经过先进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裹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保护膜的农药制剂。

种衣剂于播种前使用,可综合防治苗期病虫害,省药、省时、省工、省钱,有利于环境保护,包衣后又能促进作物生长,使其根系强大、抗逆性强,可保产、增产,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种子处理剂已从传统的有机氯产品发展为两元或三元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微肥等的混合种衣剂产品。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法国、丹麦、日本、以色列等拥有比较先进的种衣剂研制及应用技术,其良种包衣率达95%以上。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种子处理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其特点,首先是高效、经济、安全农药新品种的开发不断替代传统的种子处理剂。

其次是新剂型如悬浮剂、悬乳剂等的开发应用使种子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第三是薄膜包衣种子技术的研究及开发,推动着种子处理朝着产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第四是随着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制剂进行种子处理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地开展。

也是未来种子处理剂的发展方向。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和开发以克百威和多菌灵等为有效成份的一系列混配种衣剂,并开始在我国北方生产中推广应用,成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包衣技术的基础产品。

此后,种衣剂研制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为加强对种衣剂行业的管理,1995年起我国对种衣剂质量和应用状况进行市场抽查和监督。

1998年由农业部药检所主持召开了种衣剂行业标准拟订座谈会,1999年,以农业部药检所、沈阳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研究及制订了我国种衣剂产品的国家标准。

目前国内登记在册的生产种衣剂的企业已达88家,品种多以悬浮种衣剂为主。

主要应用于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及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种子包衣。

(一)玉米种衣剂玉米种子处理对苗期的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的综合防治效果。

如何区分种衣剂与拌种剂

如何区分种衣剂与拌种剂

如何区分种衣剂与拌种剂种衣剂和拌种剂是两种不同的农药剂型,用于农作物的种子处理。

虽然它们的名称相似,但它们的用途和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种衣剂和拌种剂的区别。

种衣剂是一种专门用于种子处理的农药剂型。

它是以种子为载体,将农药成分涂覆在种子的表面或渗透到种子内部,从而达到对种子和发芽幼苗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种衣剂能够在播种后的早期阶段提供有效的保护,防止种子发芽和幼苗受到病原菌、昆虫和其他外界压力的侵害。

此外,种衣剂还可以增强种子的萌发能力,改善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种衣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防治病虫害和促进植物生长。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种衣剂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以阻止病原菌和害虫对种子的侵害。

对于促进植物生长,种衣剂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和生长调节物质,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和作物的早期生长。

与种衣剂相比,拌种剂的作用范围更广泛。

拌种剂是将农药成分与种子进行混合,使种子在播种前得到药物处理,从而达到对种子、幼苗和土壤中害虫和病原菌的药物防治效果。

拌种剂不仅能够保护种子和幼苗免受病虫害的侵害,还可以控制种子和幼苗所受到的土壤病害的影响。

与种衣剂相比,拌种剂的防治效果更持久,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轻药物的使用量和频率。

拌种剂的作用机制也与种衣剂有所不同。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拌种剂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接触、吞噬和杀菌作用来达到防治效果。

对于土壤病害的控制,拌种剂可以通过释放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菌或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来减轻病原菌对植物的伤害。

综上所述,种衣剂和拌种剂虽然都是种子处理的农药剂型,但它们的用途和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种衣剂主要用于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治种子和幼苗受到的病虫害侵害,并促进植物的生长。

而拌种剂不仅具备种衣剂的功能,还能对土壤病害进行控制。

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种衣剂和拌种剂应根据具体的作物、病虫害和土壤条件来选择和使用。

种衣剂

种衣剂

种子处理是最重要、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植保手段之一,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病虫害春防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全省种子处理面积(折本田)达400万公顷,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

种子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药剂拌种,二是药剂闷种,三是药剂浸种,四是种衣剂技术。

种衣剂一般是由有效成份及助剂组成。

是一种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膜的农药制剂。

种衣剂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及微肥、激素等。

种衣剂由于具有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药效持久等特点,比较符合黑龙江省地多人少的省情,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往生产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如地下害虫、种传、土传病害的防治等。

因此,一经推广,即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短短几年内,已在该省普遍应用。

1黑龙江省种衣剂使用现状1.1 使用量逐年加大,应用作物进一步拓宽黑龙江省最早是从1987年开始,在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进行了种衣剂防治玉米、大豆种传、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试验及示范,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应用,据统计,1992年最早大面积推广使用种衣剂时,全省应用面积仅为6.7万公顷左右,1996年应用量迅速上升到1800t(吨),应用面积达133.3万公顷,而截至到2000年年底,全省各类种衣剂使用量已达4500t,推广应用面积超过333.3万公顷。

种衣剂所应用作物及防治对象也进一步拓宽,最初种衣剂仅用于大豆、玉米两种作物,而目前种衣剂已可应用到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甜菜、马铃薯等作物。

1.2 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已登记并在黑龙江省推广使用的种衣剂品种就达40余种,生产厂家20多家。

其中,销售量大,知名度高的厂家及品种有:江苏铜山县农药总厂的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和20%克福悬浮种衣剂、天津北方种衣剂中试厂的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中种集团黑龙江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的35%、20%克福悬浮种衣剂和11%福酮种衣剂、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化工厂的35%、30%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和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的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有限公司的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和30%多福克悬浮种衣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合成助剂厂的35%、30%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和8.1%黑穗克星、哈尔滨益农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30%多克福悬浮川衣剂和15%克福种衣剂、山东华阳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的25%克多福种衣剂和20%呋福种衣剂、黑龙江省龙达种衣剂厂的20%呋福种衣剂等。

种衣剂及其关键技术评述

种衣剂及其关键技术评述

农药,第44卷第10期潘立刚1,2,刘惕若2,陶岭梅3,张兴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 2100;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163319;3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100026)1种衣剂概述1.1概念及特点种衣剂(seed treatment formulation;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GIFAP)是一种用于作物或其它植物种子处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农药制剂。

通常的种衣剂是由农药原药(杀虫剂、杀菌剂、激素和种肥等)、成膜剂、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和其它助剂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膜的水基悬浮制剂。

与用于浸种(seed soaking)和拌种(seed dressing)的农药乳油、水剂、粉剂、可湿性粉剂等不同的是,种衣剂能够在种子表面固化形成称为种衣的膜。

种衣剂在土壤中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允许种子正常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通过,所含的农药和种肥等物质缓慢释放。

所以,种衣剂具有杀灭地下害虫、苗期害虫,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苗健康生长,减少种子用量等功效,最终达到防病治虫、保苗壮苗、提高产量的目的。

种衣剂中的成膜剂能够保证有限的农药成分集中作用于种子和根部,不易脱落和飞散,减少了农药在环境中的扩散以及对非靶标的接触量,在减少用药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种衣剂的制剂形态可以是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水剂、干悬浮剂、微粉剂等,只是在这些剂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缓释剂和成膜剂。

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关于“编制我国农药剂型目录及命名”的评审会上,国内有关专家曾建议将种衣剂确定为一种独立剂型,但最后未能形成共识。

种衣剂区别于其他种子处理剂的一个最大特征是它的成膜性。

目前应用最广泛,占总商品量90%以上的是悬浮型种衣剂。

1.2分类目前对种衣剂的分类标准没有一致的说法。

种衣剂

种衣剂

[ 种衣剂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粉末状的;有的是预制成型长久存放,也有的现制现用。

在悬浮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要求有效成分能逐步释放而对作物发芽生长无毒害作用,种衣膜具有透水性、透气性,不影响种子生命和呼吸作用。

种衣剂具有高效、经济、安全、残效期长和多功能等特点。

种衣剂特点:在土壤中遇水膨胀透气而不被溶解(成膜剂),从而使种子正常发芽、使农药化肥缓慢释放,具有杀灭地下害虫,防治种子病菌,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种子使用量,改进作物品种。

]百度非活性成分包括:悬浮剂、乳化剂、润湿剂、渗透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稳定剂、警戒色、水是主要介质。

2、种衣剂的生产工艺目前种衣剂可分为三类:一是悬浮种衣剂:二是胶悬种衣剂;三是超微干粉种衣剂。

种衣剂(seed coating agent)是一种农药制剂,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裹于种子表面,具有快速成膜的特性,用于农作物和其他种子处理,构成了种子包衣技术的核心部分。

它具有种子消毒、防治病虫害、缓慢释放药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抗逆性等作用。

种衣剂通常有活性成分和非活性成分组成,活性成分一般由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构成;非活性成分一般由成膜剂、稳定剂、警戒色等有效助剂构成(仇维执等,1999)。

种子包衣技术是将精选后的种子作为载体,应用手工的或者机械的途径将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通过粘着剂或成膜剂均匀的粘附于种子表面好像是给种子穿上了一层保护性的外衣(达忠杰,2006)。

种子表面包裹种衣剂后,由于其中成膜剂的作用,会在种子表面立即固化成膜,其中的活性成分缓慢释放能起到防治病虫害,调节作物生长的作用,为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地下微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幼苗抗性和作物产量的目的。

种子包衣前要经过精选,剔除了干瘪、虫蚀的种子,包衣后种子的重量有所增加(李明等,2005),减少了播种量,具有省种省药省工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衣剂简介
(龙灯优拌和拜耳的高巧)
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经过先进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裹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保护膜的农药制剂。

种衣剂于播种前使用,可综合防治苗期病虫害,省药、省时、省工、省钱,有利于环境保护,包衣后又能促进作物生长,使其根系强大、抗逆性强,可保产、增产,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种子处理剂已从传统的有机氯产品发展为两元或三元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微肥等的混合种衣剂产品。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法国、丹麦、日本、以色列等拥有比较先进的种衣剂研制及应用技术,其良种包衣率达95%以上。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种子处理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其特点,首先是高效、经济、安全农药新品种的开发不断替代传统的种子处理剂。

其次是新剂型如悬浮剂、悬乳剂等的开发应用使种子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第三是薄膜包衣种子技术的研究及开发,推动着种子处理朝着产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第四是随着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制剂进行种子处理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地开展。

也是未来种子处理剂的发展方向。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和开发以克百威和多菌灵等为有效成份的一系列混配种衣剂,并开始在我国北方生产中推广应用,成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包衣技术的基础产品。

此后,种衣剂研制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为加强对种衣剂行业的管理,1995年起我国对种衣剂质量和应用状况进行市场抽查和监督。

1998年由农业部药检所主持召开了种衣剂行业标准拟订座谈会,1999年,以农业部药检所、沈阳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研究及制订了我国种衣剂产品的国家标准。

目前国内登记在册的生产种衣剂的企业已达88家,品种多以悬浮种衣剂为主。

主要应用于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及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种子包衣。

(一)玉米种衣剂
玉米种子处理对苗期的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的综合防治效果。

玉米常见的苗期病害有丝黑穗病、茎基腐病、蚜虫、叶蝉及虫传粗缩病、线虫病、地下害虫和缺素症等。

包衣处理效果显著,一般保苗率和增产效果与对照相比,分别达到22%~65%和10.3%~18.7%。

玉米种衣
剂主要成份为高毒杀虫剂呋喃丹、甲拌磷及福美双等杀菌剂混配成的复合种衣剂。

但在种子包衣过程中及播种等操作时,常常由于安全性措施不当,曾经发生人畜中毒现象。

玉米良种包衣开始于1985年,推广面积在粮食作物中最大,原因是玉米杂交种由种子部门统一供种,统一包衣,二是因为包衣增产显著,农民欢迎。

(二)麦类种衣剂
麦类作物在国外包衣面积较玉米大。

这是由国情不同而异。

我国麦类良种包衣较玉米起步晚,主要原因是麦类种子为一般品种,农民自己留种,较分散,而玉米、高粱多为杂交种,是由国家指定原种场统一制种,因而便于统一包衣处理。

麦类种衣剂主要以三唑类杀菌剂为活性成份,如三唑酮、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等及其相应的复配制剂。

三唑类杀菌剂其优点是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菌谱广,防病效果显著。

但由于对植物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推迟发芽和出苗,植株矮化。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

(三)水稻种衣剂
与玉米种衣剂和麦类种衣剂相比,水稻种衣剂的研制开发比较滞后。

其原因是水稻种子处理常常采用浸种催芽等措施,限制了包衣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水稻苗期立枯病及水稻恶苗病等病害发生严重。

采用传统的浸种处理方法很难防治土传病原菌的侵染。

目前,国内已相继开始水稻种衣剂的研制开发。

但由于药剂配方筛选不当,部分品种仅对苗病防治有效,而另一部分品种仅对恶苗病防治有效果。

当前生产应用中,往往是先由供种部门进行包衣,农户在播种前再用其它药剂浸种。

这样既手续繁琐又增加了成本,从而制约了水稻种衣剂的推广应用。

(四)棉花种衣剂
棉花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为保证生活和国防用棉,国家曾拨专项资金建立优质棉基地县,建立种子加工厂、包衣厂,促进了棉种的产业化进程。

我国棉花产区有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三大产区。

这三大棉区的气候土壤和病虫种类都不相同,所用栽培措施差异很大,所用种衣剂型号也不相同。

如在长江流域棉区主要品种为拌种灵、甲基立枯灵和福美双、多菌灵等杀菌剂复配的种衣剂,主要用于防治棉花苗期炭疽、立枯、红腐等病害。

在黄河流域棉区种衣剂主要品种为杀虫剂呋喃丹和多菌灵、福美双等杀菌剂复配的种衣剂。

主要用于防治棉花苗期害虫和病害。

其它作物上应用的种衣剂还有大豆种衣剂、花生种衣剂、高粱种衣剂、甜菜种衣剂、瓜类种衣剂、茄类种衣剂和芝麻种衣剂等。

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据1998年初步统计,我国良种包衣率约17%,增产率达5%。

在农业增产丰收和种子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