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解译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七章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ppt课件

➢采用距离衡量相似度 时,距离越小相似度 越大。 ➢采用相关系数衡量相 似度时,相关程度越 大,相似度越大。
2
二、分类方法
非监督分类(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 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 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 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即相似度的像元归为 一类85%,模板需要要重建。
35
三、图像分类中的有关问题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 只考虑多光谱特征,没有利用到地物空间关系、
图像中提供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特征等方面的信 息。 统计模式识别以像素为识别的基本单元,未能利 用图像中提供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特征,其本质是 地物光谱特征分类
(3)多级切割分类法 (4)特征曲线窗口分类法
监督分类的一般步骤
采集训练样本 建立模板 评价模板 初步分类 检验分类
分类后处理 分类特征统计
训练样本选择:
取决于用户对研究区及类别的了解程度。
1)矢量多边形:使用矢量图层;自定义AOI多边形; 2)标志种子象素:利用AOI工具,用十字光标标出 一个象元作为种子象素(seed pixel)代表训练样本, 其相邻象素根据用户指定参数进行比较,直到没有 相邻象元满足要求,这些相似元素通过栅矢转换成 为感兴趣区域。
46
小波分析
小波理论起源于信号处理。由于探测精度的限
制.一般的信号都是离散的,通过分析认为信号是由多
个小波组成的,这些小波代表着不同的频率持征。小波
函数平移、组合形成了小波函数库,通过小波函数库中
区间的变化可以对某些感兴趣的频率特征局部放大,因
此.小波函数被称为数学显微镜。
47
小波分析
小波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图像进行多分辨率 分解.分解成不同空间、不同频率的子图像、然后再对子 图像进行系数编码。基于小波分析的图像压缩实质上是对 分解系数进行量化的压缩。
2
二、分类方法
非监督分类(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 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 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 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即相似度的像元归为 一类85%,模板需要要重建。
35
三、图像分类中的有关问题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 只考虑多光谱特征,没有利用到地物空间关系、
图像中提供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特征等方面的信 息。 统计模式识别以像素为识别的基本单元,未能利 用图像中提供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特征,其本质是 地物光谱特征分类
(3)多级切割分类法 (4)特征曲线窗口分类法
监督分类的一般步骤
采集训练样本 建立模板 评价模板 初步分类 检验分类
分类后处理 分类特征统计
训练样本选择:
取决于用户对研究区及类别的了解程度。
1)矢量多边形:使用矢量图层;自定义AOI多边形; 2)标志种子象素:利用AOI工具,用十字光标标出 一个象元作为种子象素(seed pixel)代表训练样本, 其相邻象素根据用户指定参数进行比较,直到没有 相邻象元满足要求,这些相似元素通过栅矢转换成 为感兴趣区域。
46
小波分析
小波理论起源于信号处理。由于探测精度的限
制.一般的信号都是离散的,通过分析认为信号是由多
个小波组成的,这些小波代表着不同的频率持征。小波
函数平移、组合形成了小波函数库,通过小波函数库中
区间的变化可以对某些感兴趣的频率特征局部放大,因
此.小波函数被称为数学显微镜。
47
小波分析
小波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图像进行多分辨率 分解.分解成不同空间、不同频率的子图像、然后再对子 图像进行系数编码。基于小波分析的图像压缩实质上是对 分解系数进行量化的压缩。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PPT课件

岩;湖边的芦苇;荒漠中的红柳。
13
直接解译标志
纹理:地物影象轮廓内的色调变化的空间布局和
频率。 如点状、粗糙、平滑、粒状、线状、斑状等
森林中的较 粗的纹理
14
直接解译标志:纹理
建成区与农村居民点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8
39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
1、常见遥感扫描影像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 MSS影象: ✓ 不同卫星上的波段对比; ✓ MSS各波段应用范围(重点)。
✓ TM影象: ✓ TM影象与MSS影象的对比 ✓ 波段设置 ✓ 主要应用
✓ SPOT影象: ✓ 产品形式 ✓ 主要应用1绿、2红、3近红外、4短波红外。
33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1、遥感摄影像片的种类 (1)可见光黑白全色像片 (2)黑白红外像片 (3)彩色像片 (4)彩红外像片 (5)多波段摄影像片
34
2、遥感摄影像片特点与解译标志
(1)摄影像片的特点
✓ 绝大部分为大中比例尺像片,各种人造地物的形状 特征与图型结构清晰可辨;
✓ 绝大部分采用中心投影,可以看到地物的顶部轮 廓。
46
目视解译一般顺序
从已知到未知是遥感图像解译必须遵循的原则。
“已知”主要指解译者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地物, 或是别人 最熟悉的环境地物, 如地形图及有关资料等。所谓的未知 就是图像上的影像显示, 根据己印证的影像在相邻图像上 举一反三 , 然后根据影像再在相应地面 上找到新的地物, 这就是从己知到未知的含义。
岸、河岸冲刷等。
13
直接解译标志
纹理:地物影象轮廓内的色调变化的空间布局和
频率。 如点状、粗糙、平滑、粒状、线状、斑状等
森林中的较 粗的纹理
14
直接解译标志:纹理
建成区与农村居民点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8
39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
1、常见遥感扫描影像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 MSS影象: ✓ 不同卫星上的波段对比; ✓ MSS各波段应用范围(重点)。
✓ TM影象: ✓ TM影象与MSS影象的对比 ✓ 波段设置 ✓ 主要应用
✓ SPOT影象: ✓ 产品形式 ✓ 主要应用1绿、2红、3近红外、4短波红外。
33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1、遥感摄影像片的种类 (1)可见光黑白全色像片 (2)黑白红外像片 (3)彩色像片 (4)彩红外像片 (5)多波段摄影像片
34
2、遥感摄影像片特点与解译标志
(1)摄影像片的特点
✓ 绝大部分为大中比例尺像片,各种人造地物的形状 特征与图型结构清晰可辨;
✓ 绝大部分采用中心投影,可以看到地物的顶部轮 廓。
46
目视解译一般顺序
从已知到未知是遥感图像解译必须遵循的原则。
“已知”主要指解译者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地物, 或是别人 最熟悉的环境地物, 如地形图及有关资料等。所谓的未知 就是图像上的影像显示, 根据己印证的影像在相邻图像上 举一反三 , 然后根据影像再在相应地面 上找到新的地物, 这就是从己知到未知的含义。
岸、河岸冲刷等。
遥感图像解译基础PPT课件

和的比值,表示被检测为类别j 的样本被正确识
别的比率,反映了虚检的程度。
53
Kappa 系数表示检测结果的内部一致性,与总体精度比 较起来,Kappa 系数更为客观
K
K
N nii nini
Kappa i1
i1
K
N2 nini
i1
54
55
LANDSAT 系列卫星成像仪器特征
仪器 RBVm RBVp MSS
LiDAR系统首次在救灾中应用,获取了唐家山 堰塞湖地区高精度DEM,为解决唐家山堰塞湖 问题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同时为寻找失事直升 机也提供了最新的数据.
——李京《空间信息技术在四川地震救灾工作 中的应用》
45
46
47
48
灾中堰塞湖动态监测
49
遥感图像解译—例2
太空看长城?? 2004年5月 欧洲空间局
5
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 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HDDT或光盘等),并 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 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 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信息的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这项工 作由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而进行。在应用过程 中,也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如不同遥感信息的融
分发
目标提取与识别 (自动化、智能化)
遥感数据处理 (高光谱、高分辨率、……)
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 4
遥感系统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目标物);信息的获 取(遥感平台);信息的接收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地面接收 站)和信息应用(分析解译)四大部分。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任何目标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 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 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课件

特点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具有直观、快 速、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主观 性、精度不稳定等局限性。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重要性
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提取
0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地球表面的信息,为决
策提供有力支持。
弥补遥感自动解译的不足
02
遥感自动解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视解译可以弥补其不足,
提高解译精度。
02 0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问 题。
应用领域的拓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环境监测、 城市规划等领域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延伸,为技术的推广 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水体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要点一
总结词
水体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可以提取水域范围、水质状况、水 生生物分布等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水体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在水资源领域应用的重 要手段之一。通过目视解译,可以提取水域范围、水质状 况、水生生物分布等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 支持。在解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水体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结 构特征,以便更准确地提取信息。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 水体之间的差异和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 。
在应急响应和灾害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0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应急响应和灾害监测中能够快速识别灾害
区域和受灾情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应用领域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能够识别和区分不 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如森 林、草地、城市等。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具有直观、快 速、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主观 性、精度不稳定等局限性。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重要性
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提取
0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地球表面的信息,为决
策提供有力支持。
弥补遥感自动解译的不足
02
遥感自动解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视解译可以弥补其不足,
提高解译精度。
02 0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问 题。
应用领域的拓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环境监测、 城市规划等领域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延伸,为技术的推广 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水体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要点一
总结词
水体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可以提取水域范围、水质状况、水 生生物分布等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水体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在水资源领域应用的重 要手段之一。通过目视解译,可以提取水域范围、水质状 况、水生生物分布等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 支持。在解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水体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结 构特征,以便更准确地提取信息。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 水体之间的差异和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 。
在应急响应和灾害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0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应急响应和灾害监测中能够快速识别灾害
区域和受灾情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应用领域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能够识别和区分不 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如森 林、草地、城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 图型: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18
• 布局:物体间的空间配置。物体间一定的位 置关系和排列方式,形成了很多天然和人工 目标特点。
• 位置:地物分布的地点。地理位置和相对位 置。
19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总体观察 综合分析 对比分析 观察方法正确 尊重影象客观实际 解译图象耐心认真 有价值的地方重点分析
狭义: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指从远距离、 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 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 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 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遥感大词典》)
3
遥感和遥感系统——遥感过程
卫星姿态 控制
服务社会
遥感信 息传输
用户
成像机理 与模型
运用专业背景知识,通过肉眼观察,经过综合分 析、逻辑推理、验证检查把遥感图象中所包含的 地物信息提取和解析出来的过程。
10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目视解译是遥感成像的逆过程
地表景观
成像过程
遥感图象
空间结构、时间 特点
化学组分பைடு நூலகம்物理 属性
成像方式、探测 波段
投影方式、时空 因素
大小形状、色调 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 比例
分发
目标提取与识别 (自动化、智能化)
遥感数据处理 (高光谱、高分辨率、……)
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 4
遥感系统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目标物);信息的获 取(遥感平台);信息的接收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地面接收 站)和信息应用(分析解译)四大部分。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任何目标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 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 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科学与技术系
1
内容提纲
一 遥感和遥感系统 二 遥感图像解译定义、原理和标志 四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五 遥感图像解译的应用 六 遥感图像解译的步骤 七 遥感图像解译的评价指标
2
遥感和遥感系统——遥感概念
广义: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遥感大词典》)
• 数据的成像时间
• 阴影(Shadow)
• 图型(样式)(Pattern)
• 纹理(Texture)
• 位置(Site)
• 布局(Association)
12
色调/颜色:灰阶(黑白)或色别与色阶 (彩色),最重要、最直观的解译标志。
注意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13
• 形状:地物的轮廓在影象平面的投影。需要根 据影象比例尺和分辨率具体分析,注意畸变 (雷达、航片边缘)
合及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等。
6
目前遥感技术发展的特点 1.高空间分辨率。TM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最高
可达15米(ETM+);SPOT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全色波 段现在最高可达2.5米、5米,多光谱波段达10米;美 国 的 IKONOS 影 像 数 据 分 辨 率 可 达 1 米 和 4 米;Qiuckbird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0.61米。
14
大小:地物的尺寸、面积、体积等按比例缩 小的相似记录。根据比例尺在影象上量算.
15
• 阴影:有利有弊,证明物体具有一定的高度;提 供物体外形剖面景观;遮挡地物,增加解译难度
16
纹理: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 结构。即地物影像轮廓内的色调变化的空间布局和频率。 如点状、粒状、线状、斑状等;粗糙、平滑
8
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图像解译(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terpretation)
目的:从遥感图像中获取所需的地学专题信息
遥感图像 辐射校正 几何校正 目视解译
9
遥感图像解译
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 目视解译: 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 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2.高光谱辨率。目前星载遥感器的光谱分辨率大 约为可见近红外波段,略优于100nm(10-4m),在热红 外波段约200nm左右,而机载的成像光谱仪已达到可见 光、近红外波段约10nm,热红外波段约30nm左右,整 个波段数已达到256个波段。
7
3.高时间分辨率。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其重复观
测的周期不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每半个小时对地观 测一次(FY-2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如NOAA气 象卫星和FY-1气象卫星)可以每天2次对同一地区进行观 测。这种卫星可以探测地球表面及大气在一天或几小时之 内 的 短 周 期 变 化 。 地 球 资 源 卫 星 ( 如 Landsat 、 SPOT 和 CBERS-1)则分别以16天、26天或4-5天对同一地区重复观 测一次,以获得一个重访周期内的某些事物的动态变化的 数据。而传统的地面调查则须在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几 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 数据。
20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遥感图象
大小形状、 色调灰阶
目视解译
增强处理、 信息提取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 时间特点
畸变失真、 成图比例
逻辑推理、 对比分析
化学组分、 物理属性 11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 色调(Tone)/颜色(C(olo1)r) 直接标• 志数据的波段范围
• 形状(Shape)
• 数据的空间分辨率
• 大小(Size)
5
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 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HDDT或光盘等),并 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 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 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信息的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这项工 作由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而进行。在应用过程 中,也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如不同遥感信息的融
信息的获取-----主要由传感器来完成。接收、记录目标物 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如扫描仪、雷达、报机、 摄像机、辐射计等。
信息的接收、记录和信息处理-----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 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胶片是由人或 回收舱送到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 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 图型: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18
• 布局:物体间的空间配置。物体间一定的位 置关系和排列方式,形成了很多天然和人工 目标特点。
• 位置:地物分布的地点。地理位置和相对位 置。
19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总体观察 综合分析 对比分析 观察方法正确 尊重影象客观实际 解译图象耐心认真 有价值的地方重点分析
狭义: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指从远距离、 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 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 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 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遥感大词典》)
3
遥感和遥感系统——遥感过程
卫星姿态 控制
服务社会
遥感信 息传输
用户
成像机理 与模型
运用专业背景知识,通过肉眼观察,经过综合分 析、逻辑推理、验证检查把遥感图象中所包含的 地物信息提取和解析出来的过程。
10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目视解译是遥感成像的逆过程
地表景观
成像过程
遥感图象
空间结构、时间 特点
化学组分பைடு நூலகம்物理 属性
成像方式、探测 波段
投影方式、时空 因素
大小形状、色调 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 比例
分发
目标提取与识别 (自动化、智能化)
遥感数据处理 (高光谱、高分辨率、……)
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 4
遥感系统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目标物);信息的获 取(遥感平台);信息的接收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地面接收 站)和信息应用(分析解译)四大部分。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任何目标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 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 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科学与技术系
1
内容提纲
一 遥感和遥感系统 二 遥感图像解译定义、原理和标志 四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五 遥感图像解译的应用 六 遥感图像解译的步骤 七 遥感图像解译的评价指标
2
遥感和遥感系统——遥感概念
广义: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遥感大词典》)
• 数据的成像时间
• 阴影(Shadow)
• 图型(样式)(Pattern)
• 纹理(Texture)
• 位置(Site)
• 布局(Association)
12
色调/颜色:灰阶(黑白)或色别与色阶 (彩色),最重要、最直观的解译标志。
注意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13
• 形状:地物的轮廓在影象平面的投影。需要根 据影象比例尺和分辨率具体分析,注意畸变 (雷达、航片边缘)
合及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等。
6
目前遥感技术发展的特点 1.高空间分辨率。TM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最高
可达15米(ETM+);SPOT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全色波 段现在最高可达2.5米、5米,多光谱波段达10米;美 国 的 IKONOS 影 像 数 据 分 辨 率 可 达 1 米 和 4 米;Qiuckbird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0.61米。
14
大小:地物的尺寸、面积、体积等按比例缩 小的相似记录。根据比例尺在影象上量算.
15
• 阴影:有利有弊,证明物体具有一定的高度;提 供物体外形剖面景观;遮挡地物,增加解译难度
16
纹理: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 结构。即地物影像轮廓内的色调变化的空间布局和频率。 如点状、粒状、线状、斑状等;粗糙、平滑
8
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图像解译(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terpretation)
目的:从遥感图像中获取所需的地学专题信息
遥感图像 辐射校正 几何校正 目视解译
9
遥感图像解译
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 目视解译: 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 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2.高光谱辨率。目前星载遥感器的光谱分辨率大 约为可见近红外波段,略优于100nm(10-4m),在热红 外波段约200nm左右,而机载的成像光谱仪已达到可见 光、近红外波段约10nm,热红外波段约30nm左右,整 个波段数已达到256个波段。
7
3.高时间分辨率。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其重复观
测的周期不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每半个小时对地观 测一次(FY-2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如NOAA气 象卫星和FY-1气象卫星)可以每天2次对同一地区进行观 测。这种卫星可以探测地球表面及大气在一天或几小时之 内 的 短 周 期 变 化 。 地 球 资 源 卫 星 ( 如 Landsat 、 SPOT 和 CBERS-1)则分别以16天、26天或4-5天对同一地区重复观 测一次,以获得一个重访周期内的某些事物的动态变化的 数据。而传统的地面调查则须在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几 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 数据。
20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遥感图象
大小形状、 色调灰阶
目视解译
增强处理、 信息提取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 时间特点
畸变失真、 成图比例
逻辑推理、 对比分析
化学组分、 物理属性 11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 色调(Tone)/颜色(C(olo1)r) 直接标• 志数据的波段范围
• 形状(Shape)
• 数据的空间分辨率
• 大小(Size)
5
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 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HDDT或光盘等),并 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 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 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信息的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这项工 作由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而进行。在应用过程 中,也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如不同遥感信息的融
信息的获取-----主要由传感器来完成。接收、记录目标物 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如扫描仪、雷达、报机、 摄像机、辐射计等。
信息的接收、记录和信息处理-----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 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胶片是由人或 回收舱送到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 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