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变质岩

合集下载

《地质实验》--实验三岩浆岩和变质岩

《地质实验》--实验三岩浆岩和变质岩
12
地质学基础
原生节理: 原生节理 : 岩浆侵入地壳表层或喷出地表冷凝 因体积收缩, 岩石产生裂缝, 形成原生节理。 时 , 因体积收缩 , 岩石产生裂缝 , 形成原生节理 。 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常见。 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常见。 枕状构造: 熔浆进入水中表面冷凝成硬壳, 枕状构造 : 熔浆进入水中表面冷凝成硬壳 , 内 部熔浆沿裂缝冲出硬壳继续流动, 部熔浆沿裂缝冲出硬壳继续流动 , 又冷凝而形成枕 状体, 底面较平 , 顶向上凸 , 且常有沉积物充填 、 状体 , 底面较平, 顶向上凸, 且常有沉积物充填、 胶结。枕状构造常见于基性喷出岩。 胶结。枕状构造常见于基性喷出岩。 晶洞构造: 晶洞构造:由岩浆冷凝过程中体积收缩而成的 原生空洞,晶洞壁上常有辐射状晶体。 原生空洞,晶洞壁上常有辐射状晶体。常见于花岗 岩等侵入岩中。 岩等侵入岩中。
14
地质学基础
15
地质学基础
(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1.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中出现了许多变质矿物如硅灰石、 变质岩中出现了许多变质矿物如硅灰石、红柱 硅灰石 石、蓝晶石、硅线石、堇青石、蛇纹石、滑石、石 蓝晶石、硅线石、堇青石、蛇纹石、滑石、 墨; 还出现比重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石; 还出现比重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石; 石榴石 变质作用形成多为纤维状、鳞片状、柱状、 变质作用形成多为纤维状、鳞片状、柱状、针 状的矿物,如硅线石、绢云母。 状的矿物,如硅线石、绢云母。
13
地质学基础
4、岩浆岩的类型 、 岩浆岩分类是考虑了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岩浆岩分类是考虑了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矿物 化学成分 所作的综合分类, 成分、产状及结构构造所作的综合分类 成分、产状及结构构造所作的综合分类,简明扼要 ,便于应用,特别适用于手标本及野外肉眼鉴定的 便于应用, 需要。 需要。

岩浆岩与变质岩复习提纲

岩浆岩与变质岩复习提纲

岩浆岩与变质岩复习提纲一岩浆岩1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50-200km),含有会发物质的,高温、高压、炽热而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P1692 岩浆岩:是岩浆在内力地质作用下,由深处侵入地壳表层或喷出地表,并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P1703 造岩氧化物: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常用氧化物来表示,其中含量最多的为SiO2 Al2O3 Fe2O3 FeO MgO CaO NaO K2O H2O TiO2 这十种氧化物,它们的平均含量占岩浆岩的99%,故称之为主要造岩氧化物。

造岩元素:O Si Al Fe P1714 岩浆岩酸度:岩浆岩是否有足够的SiO2与金属氧化物结合,亦称为Sio2的饱和程度。

P172 碱度:是否有足够数量的碱质与Sio2及其他氧化物相结合,亦称为碱质饱和程度。

5 主要矿物:对划分岩石大类起决定性作用的矿物。

P173次要矿物:对划分岩石大类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可作为确定岩石种属的矿物。

副矿物:含量最少,通常小于1%,在岩石的分类和命名中不起作用。

暗色矿物(铁镁矿物):带有深暗不同的颜色,在成分上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矿物。

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硅铝矿物):无色或颜色较浅者,在成分上富含SiO2、Al2O3,不含铁、镁的矿物。

长石、石英。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可以从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也可以是结晶后与岩浆重新反应而生成的矿物。

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次生矿物:岩石受各种外部地质营力(如地表风化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矿物。

P1736 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

7 鲍温反应系列8 矿物种类与含量的变化:从超基性岩至碱性岩9 岩浆岩中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1)暗色矿物随FeO、MgO含量减少而减少2)随SiO2含量的增加,斜长石由基性变为酸性,钾长石含量逐渐增多3)随SiO2饱和程度增加,石英从无到有,当SiO2达到过饱和时出现大量石英4)随碱质含量的增加,出现碱性长石、副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6 结构:岩石的结晶出呢程度,矿物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组合方式。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变质岩的形成
⒉变质岩的特点
通常岩浆岩变质后,结构不如原岩石坚实,性能变 差;而沉积岩变质后,结构较原岩石致密,性能变 好。
⒊变质岩与油气的关系 变质岩与油气的关系: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 条件相近,因此与油气的关系也不大。
三、沉积岩
1、沉积岩的形成 原始物质
(主要是母岩的风化作用) 搬运
沉积
沉积物
②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
分部和排列方式,主要包括层理、层面构造。 层理构造:层理是沉积岩的岩石性质(如粒度、 成分、颜色等)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是 由细层(纹层)、层系、层系组所组成,常见的层 理类型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或斜)层理、 递变层理、透镜状层理、韵律层理,它们形成于不 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和不同的沉积环境中。 层面构造:沉积岩的层面构造有波痕、泥裂、冲 刷痕迹,晶体印痕、虫迹,它们都是浅水沉积标志。 泥裂和晶体印痕还代表了干旱气候。
岩浆岩的形成
2 岩浆岩的特点
(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 质结构岩石 (2)岩浆岩中特有矿物也有着特有的结构 构造 如 气孔 杏仁及流纹等构造 (3)岩浆岩体无层理 (4)岩浆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的碎块 这些捕虏体常 见有热变质现象 (5)岩浆岩中缺乏任何生物遗迹
3 岩浆岩与油气的关系
原始物质的 搬运和沉积 阶段
沉积后作用
沉积岩
沉积后作 用阶段
原始物质 形成阶段
⑴风化作用
① 定义: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 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 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地壳岩石表层的一种破坏作用。 ②分类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的分类和成因

岩石的分类和成因

按岩石形成类型,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

其中花岗岩类的岩石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地壳中慢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在冷却之前形成晶体,称为侵入岩。

还有一类情况是岩浆快速上升,直到喷出地表,接触到大气或海水时冷却形成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黑曜岩。

花岗岩是一种侵入岩,矿物颗粒往往较粗,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有三种:带红、黄、灰色调的浅色长石、无色或灰色的石英、白色或黑色的云母。

花岗岩的色彩多样,有灰白色、肉红色等,美观大方。

它质地坚实,抗蚀力强。

玄武岩是常见的喷出岩。

玄武岩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容易大量溢出地表,形成面积很大的玄武岩覆盖层。

在陆地上,它的覆盖面积可超过一个欧洲大国——法国,而占地表面积70%的海洋底部几乎全有玄武岩组成。

这种岩石的组成颗粒细小致密,主要成分为橄榄石、辉石。

在地面上经常可看到玄武岩的柱状节理,这是玄武岩冷却时体积收缩产生的一种裂开。

这种裂开常常呈六边形、正方形、菱形,玄武岩石柱高可达数米至十多米,蔚为壮观。

(2)沉积岩根据沉积物类型把沉积岩分成三类:碎屑岩、有机岩和化学岩。

碎屑岩是岩石碎屑挤压在一起形成的沉积岩,大多数沉积岩都有岩石碎屑组成。

碎屑岩可根据组成岩石碎屑的大小或颗粒进行分类。

页岩是一种常见的碎屑岩,由微小的黏土颗粒组成。

页岩的形成要求沉积的黏土颗粒必须在非常薄而且平整的地方一层一层沉积。

黏土颗粒无需胶结就能紧紧粘在一起,颗粒间的空隙非常小,水都不能渗透。

页岩摸起来很平滑容易辟成薄片。

砂岩中的沙来自海滩、洋底、河床和沙丘。

砂岩是小的砂粒挤压和胶结形成的一种碎屑岩,大多数砂粒的主要成分是石英。

因为胶结过程不能填满砂粒间的全部空隙,因此砂岩中有许多小洞,容易吸收水分。

圆砾岩和角砾岩,有些沉积岩由大小不同的岩石碎屑组成。

小的碎屑如细沙和小鹅卵石,大的如大漂砾。

如果碎屑物有磨圆的边缘,它们形成的碎屑岩称为圆砾岩;由有棱角的大碎屑组成的岩石称为角砾岩。

地球的三大岩类

地球的三大岩类

地球的三大岩类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这三者成因有差异,结构互相区别,但又有紧密联系,相互转化。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后失去了大量挥发成分的岩浆冷凝物(岩浆是地壳或上地幔深处形成的含有挥发物质的高温、高压、炽热而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可把其主要造岩矿物分为铁镁矿物和硅铝矿物。

根据形成环境的不同,分为喷出岩、侵入岩和脉岩;根据SiO2含量和碱饱和程度分为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碱性岩类。

变质岩是在内动力作用下,三大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重新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交代作用。

根据原岩的不同,分为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和副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

根据作用类型和成因的不同,分为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类。

沉积岩指在地表或者水下条件下,在机械的、化学的或有机的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它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沉积岩来自大陆,其物质成分与构成大陆地壳主体的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密切相关。

分为机械成因和化学成因两大类。

主要分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但这些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而有所改变。

岩浆岩和沉积岩形成以后,受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可能就会形成变质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华、剥蚀以及一系列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当变质岩和沉积岩进入地下深处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形成岩浆岩。

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岩浆岩与变质岩概述

岩浆岩与变质岩概述
围岩受岩浆高温影响,变质现象较强,范 围较广
常见的有岩基、岩株两种
岩基是侵入体中规模最大的一类,面积大于
1O0km2,最大可达数万平方公里。平面上一 般呈长圆形,长数十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宽可 达1OOkm以上。岩基一般为中酸性岩浆冷凝 而成,多由粒度较粗而成分稳定的花岗岩或花岗 闪长岩等组成
原始岩浆是由上地漫以及地壳物质局部熔 融而产生的最初岩浆。原始岩浆从地壳深 处上升,通过各种演化可以派生出种类较 多的次生岩浆
原始岩浆的种类总是比较少的,但地壳上 分布的岩浆岩却很多,目前,地表见到的 岩浆岩不下百余种。这主要是由于岩浆演 化过程中发生的岩浆分异作用和同化作用 的结果
岩浆的分异作用
化学活动性流体化学活动性流体是指在变质
作用过程中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一种具有很大 的挥发性和活动性的流体。这种流体的组分以 H2O及CO2为主,并包含有多种其它易挥发 物质及其溶解的矿物成分
化学活动性流体可以促使矿物组分的溶解和迁 移,引起原岩物质成分的变化;而且,这种流 体作为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媒介具 有极重要的意义,因为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涉 及到物质组分的交换,如果没有流体媒介,这 种反应是极其缓慢的;此外,流体的存在还会 大大降低岩石的重熔温度,使变质作用的高温 界限变低
为侵入体 侵入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 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
(深度>3km)和浅成侵入作用(<3km), 相应地,侵入体也分为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
深成侵人体
深成侵入体是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环境下形 成的岩浆岩体,由于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 均较高,因而岩浆冷凝缓慢,岩石多为全 晶质中粗粒结构。岩体规模较大,
质岩
一、变质作用的因素
温度温度往往是引起岩石变质的主导因素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一、岩浆岩的特征和类型:岩浆岩是在地壳或地幔中由岩浆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含有大量矿物质和晶体:岩浆岩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晶体,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它们呈现出明显的结晶状,有时也会包含一些气泡或长石中的腔体。

2.多样的成分和结构:岩浆岩的成分和结构具有多样性。

基于岩浆的成分和结构,它们可以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岩浆岩。

3.多种变质或沉积后的产物:岩浆岩经历了地壳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化,通过变质和沉积等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岩石。

例如,在变质作用下形成了夕卡岩或角闪岩,在沉积作用下形成了火山碎屑岩或火山玄武岩。

岩浆岩的类型较为多样,根据其成分和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酸性岩浆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它具有均匀的颗粒结构和块状的颗粒分布。

2.辉石-闪长岩:辉石-闪长岩主要由辉石和闪长石等矿物组成,是一种中性岩浆岩。

它的颗粒粗糙,具有典型的火山质地。

3.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碱性岩浆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等矿物组成。

它具有致密的结构和玄武质地,常呈暗绿色或黑色。

二、沉积岩的特征和类型: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将岩石颗粒或有机物沉积于水或陆地表面形成的。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显著的层理结构:沉积岩沉积过程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层理结构。

这些层由不同大小和组成的颗粒沉积而成,如砂岩、泥岩和粉砂岩等。

2.典型沉积构造:沉积岩中常见的构造有波痕、交错层和斜交层等。

这些构造形成于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下,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物理条件和沉积体系。

3.特定化石和化石组合:沉积岩中通常会保存有特定的化石和化石组合。

这些化石是生物遗骸或痕迹的化石,可以提供沉积岩形成时的环境信息。

沉积岩的类型非常丰富,根据颗粒大小和成分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砂岩:砂岩是由颗粒直径在0.063-2mm的石英和岩屑等构成的沉积岩。

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机制上的异同

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机制上的异同

在地质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变质岩和岩浆岩这两种岩石类型。

它们分别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岩石类型。

一、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在地球深部,地壳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会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变化,最终形成变质岩。

变质作用主要分为热液作用、压力作用和化学作用三种类型。

1. 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指岩浆活动使得地下水被加热并含有有益矿物质,进而对周围岩石进行溶解和沉淀的一种变质作用。

这种作用产生的岩石称为热液岩,比如石英岩、硫化岩等。

通过热液作用,变质岩中常常出现大量的矿物质,使得变质岩的结构更加坚硬。

2. 压力作用压力作用是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受到外界压力的变化,使得岩石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形成变质岩。

例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压力作用使得岩石中的矿物质产生排列和排列的变化,从而使得岩石的结构更加坚硬和稳定。

3. 化学作用化学作用是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受到外界化学条件的改变,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岩石。

例如大理岩、石英片岩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通过化学作用,岩石中的矿物质会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矿物质和结构。

以上就是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可以看出,变质岩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高温高压环境和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形成的。

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与之有所不同。

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岩浆岩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地表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地壳深部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形成的物质,它在地下运动,在地表流动或凝固后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岩浆的流动、冷却凝固和结晶三个阶段。

1. 岩浆的流动岩浆是由地下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形成的物质,它具有高温、高粘度、高压等特点。

当地下岩浆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岩浆会向地表或地下某一地点运动,形成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地表,从而形成岩浆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释放出的地球内能,二是促进外力作用进行的太阳辐 射能。
[例1] (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例2] (2011·江苏高考)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 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 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 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 用、重熔再生。
[特别关注] (1)只有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 (2)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 (3)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5)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不易被侵蚀,常形
蚀成谷地(外力 作用)
成山岭(外力作用)
图示
断层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 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 有时有泉、湖泊形成
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 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












高频考点
[考什么] 考情扫描
考向前瞻
内力作用对 2011·浙江文综 1. 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
地表形态的 T37(2);
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
影响
2011·广东文综T1 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外力作用对 地表形态的 影响
[名师精析] 第(1)题,图中山体岩石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 浆岩,形成岩浆岩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选 D。第(2)题,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会经过风化、侵蚀、搬 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一系列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
[答案] (1)D (2)C
[易错提醒] 本题组失误的常见原因有两种: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第(1)题,不能回顾起岩浆岩的矿物
[答案] (1)C (2)D
[易错提醒] 本题失误主要原因是信息解读能力差。学生不能从图2中获 取有效信息(点的疏密),加上不能对信息进行合理分析(点的 疏密反映了坡度的陡缓)而出错。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 普遍(例:花
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岗岩的球状风
(3)工程建设: ①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 ②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于背斜位置选址。 ③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聚落选址应远离断层。
[特别关注] (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是不同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向
斜、背斜)、断层(地垒、地堑)两大类;构造地貌类型多样,可 能是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谷地、断块山等。 (2)褶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层的岩层是不连续的,并且有明 显的位移。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找水: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 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2)找油、矿: ①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 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②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探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 铁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 处,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 掉了。
上拱起
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并
判 岩层的 中心岩层较
断 新老关 老,两翼岩
方系
层较新
沿断裂面有明显 中心岩层较新,
的相对位移 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地质构 造 未侵 蚀地 貌
构 侵蚀 造 后地 地貌 貌
背斜
褶皱 向斜
常形成山岭(内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力作用)
(内力作用)
背斜顶部受张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
力作用,岩石
2011·北京文综T1 和T8; 2011·北京文综T1
2. 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考查 地质构造及其意义是高考命 题的热点。
高频考点 考情扫描
考向前瞻
1. 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
地壳物质 2011·全国大纲 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
循环
T1~2
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 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考查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判断。 [名师精析] 第(1)题,从岩层的弯曲方向、新老关系和岩层 的连续性上可知①为背斜,②为向斜,③为断层。第(2)题, 从图2中可知从甲到乙,GPS所记录的位置有两处较稀疏,说 明自行车速度快,为下坡路段,靠近乙处较密集,说明自行 车速度较慢,为上坡路段,由此可知d图符合,故选D。
地质剖面 2011·江苏地理 地质构造及其意义是高考命
图的判读 T11~12
题的热点。
[学了什么]
[怎么学] 1.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关键是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
积岩之间的关系。 2.掌握地质构造的关键:一是根据岩层的连续性确定断层
和褶皱;二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弯曲判断向斜和 背斜。 3.掌握不同类型的山地、谷地、风力侵蚀(堆积)地貌、流水 侵蚀(堆积)地貌等地貌类型,要从成因、形态特征、分布 地区等方面入手。
直接来自地幔圈层中的软流层。 (2)信息解读审题能力差。如第(2)题,没有看清“该山体岩石
在地球表层可能转化为×××岩”,误认为是该山体的岩 石组成而错选A。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 及相应关系如下: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形态
岩层一般向 岩层一般向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