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果监测标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PPT课件

29
▪ 3.尽量做到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物品混合 装载时,以最难达到灭菌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标准。 难于灭菌的大包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在下层; 敷料包放在上层,金属包放在下层。
▪ 4.金属器械包与自动启壁式筛孔容器应平放; 布包类物品应垂直放置;盆盘碗类包应稍倾斜、侧 立或倒立;纺织品类应竖立;玻璃瓶与管腔类开口 应一致向下或侧放以利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
36
▪ 真空型的用l6条全棉手术巾每条41cm×66cm,将 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 叠放,做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放 置于排气口上方,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 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中的指示管,参照说明书, 将测试管与阳性对照管分别以45。角插人ll8型干热 式培养器中,按到底挤破培养基管,使菌片与培养 基混合,于56。C培养器中培养,分别于6小时、 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结果。
完全闭合,内外管上的固定器必须灵活、易转动,
但不可太松,以免脱落。
20
▪ 4.持针器 其颚夹面之咬合无磨损,取一根 与持针器相称的缝合针,用持针器夹住缝针,将 卡锁在第二锁齿的位置,试着摇动缝针,如果缝 针可以用手轻易地抽出,则表示持针器功能不佳, 需要更换。
▪ 5.剪刀的检查 剪刀应锋利,不可有钝、卷 曲、缺口的现象。需要检查剪刀在闭合时有无空 隙,主柄是否对称,关节松紧度合适不应自动弹 开,螺丝无松动;5cm以上的剪刀必须能够以刀 尖处一次剪齐四层纱布;5cm以下的剪刀,则应 以刀尖处一次剪齐两层纱布;眼科剪不用此法检 查,以防损伤精细器械。
类、油类、粉类等。不锈钢材质的管腔长度
≤50cm,直径≥lmm;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材
质长度≤200cm,直径≥lmm。当物品长度l~
▪ 3.尽量做到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物品混合 装载时,以最难达到灭菌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标准。 难于灭菌的大包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在下层; 敷料包放在上层,金属包放在下层。
▪ 4.金属器械包与自动启壁式筛孔容器应平放; 布包类物品应垂直放置;盆盘碗类包应稍倾斜、侧 立或倒立;纺织品类应竖立;玻璃瓶与管腔类开口 应一致向下或侧放以利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
36
▪ 真空型的用l6条全棉手术巾每条41cm×66cm,将 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 叠放,做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放 置于排气口上方,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 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中的指示管,参照说明书, 将测试管与阳性对照管分别以45。角插人ll8型干热 式培养器中,按到底挤破培养基管,使菌片与培养 基混合,于56。C培养器中培养,分别于6小时、 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结果。
完全闭合,内外管上的固定器必须灵活、易转动,
但不可太松,以免脱落。
20
▪ 4.持针器 其颚夹面之咬合无磨损,取一根 与持针器相称的缝合针,用持针器夹住缝针,将 卡锁在第二锁齿的位置,试着摇动缝针,如果缝 针可以用手轻易地抽出,则表示持针器功能不佳, 需要更换。
▪ 5.剪刀的检查 剪刀应锋利,不可有钝、卷 曲、缺口的现象。需要检查剪刀在闭合时有无空 隙,主柄是否对称,关节松紧度合适不应自动弹 开,螺丝无松动;5cm以上的剪刀必须能够以刀 尖处一次剪齐四层纱布;5cm以下的剪刀,则应 以刀尖处一次剪齐两层纱布;眼科剪不用此法检 查,以防损伤精细器械。
类、油类、粉类等。不锈钢材质的管腔长度
≤50cm,直径≥lmm;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材
质长度≤200cm,直径≥lmm。当物品长度l~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规范及流程PPT演示课件优选全文

禁止超声!
用清洁软布抹干镜身, 腹腔镜用专镜用头清纸洗擦酶拭,镜水面;用
温2气0枪~4、0 干℃燥柜干燥
45
清洗
导线清洗方法
常水擦拭
酶液擦拭 软化水擦拭 75%酒精擦拭消
毒 整理备用
46
清洗
管腔类清洗流程
拆卸至最小单位
流动水下冲洗、刷洗 洗涤(酶洗) 超声清洗
流动水下漂洗
➢ 将器械初步干燥 ➢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 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腹产孕妇中,共有18名 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 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 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18
特殊情况
• 一般情况 先清洗后消毒 • 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 先消毒后清洗 朊毒体:浸泡于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作用60min
封闭运送
清点器械数量
器械通过污染物品入 口送至消毒供应中心 去污区,及时接受污 染器械清点并核查。
以组合器械包为单位, 逐一清点、核查。检查 器械完好性、部件完整 填写器械清点单,核查
记录
13
物品回收注意事项
回收
➢回收时须与临床工作人员双人核对,检查器械功能性、完整度,
做好登记;有缺陷时与临床人员协商解决。
回收用具 清 洗消毒
10
回收 使用后器械处理
使用者对污染器械进行处理(包括过期物品)
过期物品
污染物品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不 明感染污染的器械物品
除去包装
用纱布擦拭或流动水初步 双层医疗垃圾袋密封,标
冲洗
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放置在使用科室污染器械专用的 密闭容器中暂存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与规范化管理ppt课件

• 凡是外来器械均要经过医院供应室进行严 格的清洗消毒灭菌后才能用于临床; • 凡是植入物每锅均需进行生物监测,首选 压力蒸汽灭菌,不能选用快速灭菌。
建筑基本要求
• 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 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 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 光良好。 • 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辅助区域:包括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 生间等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 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区域划分遵 循的原则为:a) 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b)空气 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内压比外压低),检 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内压比外压高)。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与规范化管理
• WS 310.1-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 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 规范; • WS 310.3-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标准。
第1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 枪、压力汽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 用品; • 宜配备机械清洗消毒设备;(推荐、建议) • 检查、包装设备:带光源放大镜(3-6倍)的器械检 查台等 • 灭菌设备及设施:压力蒸汽灭菌器等; • 储存、发放设施;应配备无菌物品存放设施(柜子) 及运送器具(密闭车等)。
第1部分:管理规范
• 无菌物品存放区:CSSD内存放、保管、发 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 去污: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 物和微生物的过程 • 外来医疗器械: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 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 疗器械。
建筑基本要求
• 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 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 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 光良好。 • 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辅助区域:包括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 生间等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 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区域划分遵 循的原则为:a) 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b)空气 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内压比外压低),检 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内压比外压高)。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与规范化管理
• WS 310.1-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 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 规范; • WS 310.3-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标准。
第1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 枪、压力汽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 用品; • 宜配备机械清洗消毒设备;(推荐、建议) • 检查、包装设备:带光源放大镜(3-6倍)的器械检 查台等 • 灭菌设备及设施:压力蒸汽灭菌器等; • 储存、发放设施;应配备无菌物品存放设施(柜子) 及运送器具(密闭车等)。
第1部分:管理规范
• 无菌物品存放区:CSSD内存放、保管、发 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 去污: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 物和微生物的过程 • 外来医疗器械: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 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 疗器械。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ppt课件

污染物品处理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器械检查与保养 包装 灭菌
污染物品回收
一次性使用物品原则上不由供应中心回收;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放置于封闭的容 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 染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 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用品,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 1000 mg/L-2000 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 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 mg/L-10000 mg/L浸泡至少60min后, 再进行清洗和灭菌处理。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 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物品干燥
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 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 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官腔类器械,应使用压 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 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物品包装
物品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 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 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物品包装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盆、盘、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 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 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 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用保护措施。
CSSD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课件

毒
及 • 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
灭
菌 • 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9
第 2
本规范中的推荐性标准
部
分:
• 5.7.4
清 • 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
洗
消 • 5.7.6
毒 • 灭菌包重量要求:
及 灭
• 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
菌 • 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
技 术
• 5.7.7
30
第
2 部
4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分:
清
4.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洗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
消
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毒
及
灭
菌 技
6.2气性坏疽
术
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
操
潜伏期短至6~8小时,一般为1~4天
洗 消弯曲路径。毒 Nhomakorabea及
灭
菌
技
• 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注:密封
术
操
3.5 密封
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作
sealing
规
范
18
第 2
3、术语和定义——包装
部
分:
清 洗
3.6 闭合完好性 closure integrity
• 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 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
消
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消 • 附录B :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 规范性附录
毒
及 • 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
灭
菌 • 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9
第 2
本规范中的推荐性标准
部
分:
• 5.7.4
清 • 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
洗
消 • 5.7.6
毒 • 灭菌包重量要求:
及 灭
• 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
菌 • 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
技 术
• 5.7.7
30
第
2 部
4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分:
清
4.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洗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
消
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毒
及
灭
菌 技
6.2气性坏疽
术
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
操
潜伏期短至6~8小时,一般为1~4天
洗 消弯曲路径。毒 Nhomakorabea及
灭
菌
技
• 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注:密封
术
操
3.5 密封
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作
sealing
规
范
18
第 2
3、术语和定义——包装
部
分:
清 洗
3.6 闭合完好性 closure integrity
• 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 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
消
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消 • 附录B :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 规范性附录
毒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果监测标准.ppt课件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
1应每周监测一次。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2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术语和定义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化学监测法
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经过灭菌和灭菌是否合格。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
干热灭菌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1应每周监测一次。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2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术语和定义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化学监测法
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经过灭菌和灭菌是否合格。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
干热灭菌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现代医院(CSSD)消毒供应中心6项标准PPT课件

规范及标准 2001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doc 2002年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2003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doc 2003年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doc 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 2004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doc 2004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doc 2005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doc 2005年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doc 2008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 知.doc 2009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doc 医院消毒卫生 GB15982-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1-199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 规范 2007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五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 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 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 微生物的传播。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 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一)未建立 或者未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二)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 部门、分管部门以及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三) 违反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四)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 隔离技术规范;(五)未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 审核;(六)未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职业卫生防护。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PPT课件

3 .6超声波清洗器 ultra蒸so馏n水ic :cle就a是ne将r 水蒸馏、冷凝的水
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3.7清洗消毒器 washer-isinfector
用于清洗消毒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设备。
2020/3/24
5
3.8闭合 closure 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 曲路径。 3.9密封 sealing 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 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3 .10闭合完好性 closure integrity 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 生物进入的程度。
2020/3/24
6
3 .11包装完好性 package integrity
A0:通过温度/时间的关系证 明热力消毒的杀灭效果。
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Z值:是指时间减少到原来的
3.12湿热消毒 moist heat disinfection 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
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相去同活时性间,内代,谢杀发灭生99障%碍的,微致 使细胞死亡。包括煮沸消毒法、 巴斯德生消物毒所法需和提低高温的蒸温汽度消)毒法。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1--2016
2020/3/24
1 范围
WS310的本部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的诊疗器 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要求、操 作流程。
本部分适用于医院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消毒服务机构。
2020/3/24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 用。
2
术语和定义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 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 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 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 称生物PCD。
2、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 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 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 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清洗消毒器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 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 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 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 使用。
10
4
术语和定义
管腔器械 hollow device 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 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 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test soil 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的指示 物。
5
监测要求及方法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 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 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 理规范》的要求。 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 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 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 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消毒质量的监测
湿热消毒 1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监测结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 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2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 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 求。 3 新安装和大修后的清洗消毒器应进行主要性能 参数的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 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15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化学监测法
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 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 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 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 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经过灭菌和 灭菌是否合格。
供应室 陈林华
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
果监测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医院CSSD 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 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 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8
清洗质量的监测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 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定期监测 1、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宜每年采用清 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 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 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9
清洗质量的监测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3
术语和定义
A0值A0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 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 80 ℃的时间(秒)。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 table-top sterilizer 体积小于60升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flash sterilization 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 菌过程。
12
灭菌质量的监测
通用要求
1、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 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 准的要求。
2、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 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
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
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
6
监测要求及方法
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 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 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 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压 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 检测校验;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 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 度进行物理监测;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 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 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 监测。
3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
16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
1应每周监测一次。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 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 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 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 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 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2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7
清洗质量的监测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 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 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 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 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 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11
消毒质量的监测
✓ 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 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 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 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结 果符合GB 15982的要求。监测样本数量为消毒 批次的1%,不足100批次的,按100批次计算; 每批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的监测
通用要求
4、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 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 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 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 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4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 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 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 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 的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 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 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 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 称生物PCD。
2、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 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 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 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清洗消毒器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 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 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 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 使用。
10
4
术语和定义
管腔器械 hollow device 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 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 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test soil 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的指示 物。
5
监测要求及方法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 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 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 理规范》的要求。 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 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 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 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消毒质量的监测
湿热消毒 1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监测结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 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2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 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 求。 3 新安装和大修后的清洗消毒器应进行主要性能 参数的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 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15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化学监测法
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 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 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 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 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经过灭菌和 灭菌是否合格。
供应室 陈林华
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
果监测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医院CSSD 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 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 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8
清洗质量的监测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 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定期监测 1、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宜每年采用清 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 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 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9
清洗质量的监测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3
术语和定义
A0值A0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 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 80 ℃的时间(秒)。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 table-top sterilizer 体积小于60升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flash sterilization 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 菌过程。
12
灭菌质量的监测
通用要求
1、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 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 准的要求。
2、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 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
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
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
6
监测要求及方法
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 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 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 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压 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 检测校验;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 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 度进行物理监测;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 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 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 监测。
3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
16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
1应每周监测一次。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 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 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 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 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 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2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7
清洗质量的监测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 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 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 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 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 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11
消毒质量的监测
✓ 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 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 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 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结 果符合GB 15982的要求。监测样本数量为消毒 批次的1%,不足100批次的,按100批次计算; 每批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的监测
通用要求
4、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 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 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 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 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4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 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 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 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