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
医院环境卫生学等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等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方案旨在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1.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
2. 按时规范采样,确保采样质量。
3. 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4. 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5.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6.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1. 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2. 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3.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未采用洁净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4.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常规检测时被采面积<100平方厘米,取全部表面;>100平方厘米,取100平方厘米。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
五、监测方法1.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采用紫外线灯管强度测试仪进行监测。
2. 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监测:采用棉拭子法或压印法进行采样,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放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3.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沉降法或棉拭子法进行采样,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放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4.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采用棉拭子法或压印法进行采样,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放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器材和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的监测。
应定期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微生物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检测菌落总数。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鉴定流行菌株。
一、新的医院环境分类及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1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如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4CFU/皿,30分钟,≤150CFU/m3。
物体表面≤5CFU/cm2。
2.2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如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1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5CFU/cm2。
3.3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4.4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传染病科门诊及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二、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按国标(GB 50333)方法进行。
(一)采样时间1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3、4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和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1类环境可采用培养平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
(二)培养平板暴露法1.室内面积>30cm2者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
2.室内面积>30cm2者设四角和中央五点,四角应距墙壁1m用直径90mm的平皿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暴露时间为2类环境15分钟,3类及4类环境5分钟。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1. 采样时间:常规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采样面积≥100cm 2 ,连续采样 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 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 5 次, 并随之转动棉 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 洗脱液试管内, 即将送检。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 擦采样。
3.结果判定:1.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或者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 样。
采样前关好门、 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静止 10min 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根据室内的面积决定。
(1)室内面积≤30 ㎡,设内、中、外对角线 3 点,内外点布点 部位距墙壁 1m 处; 室内面积>30 ㎡,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 部位距墙壁 1m 处。
范围洁净手术室;其他洁净场所 非洁净手术室; 产房;导管室;重 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母婴同室; 血液透析室; 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存放区; 其他普通 住院病区等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换 药等) 室;感染性疾病门诊和病区菌落总数(CFU/cm 2 )≤5≤5≤10≤10环境类别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 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 于平板旁,暴露 5min ,盖好后即将送检。
3. 结果判定:Ⅱ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15 min ·平皿); Ⅲ、Ⅳ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5 min ·平皿)。
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包括静态 (空态) 空气采样和动 态空气采样。
1. 静态(空态)空气采样(1)采样时间:新房验收、净化设备检修或者更换后,在洁净系 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医院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办法

医院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办法在医院环境中,病原体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很多细菌具有高度耐药性,可以通过各种环境媒介物侵入病人体内,引起感染。
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判断是否符合卫生学标准。
特别是发生感染流行时,通过环境监测,可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医院日常需开展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使用中的消毒剂、内窥镜、透析水及反渗水等。
各科室采样频次根据细菌室环境卫生监测安排拟定,原则上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每月一次,普通科室每季度安排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1.压力蒸汽灭菌监测1.1 监测方法1.1.1 物理监测法:压力蒸汽灭菌监测(预真空)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0C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1.1.2 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入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1.1.3 生物监测法: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 类化学指示物。
5 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1.2 灭菌方式监测频次1.2.1 每锅每次必做:物理监测(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监测);化学监测(随锅放置化学测试包-内放有指示卡(通常为辅料包)或爬行卡(通常器械包)。
1.2.2 每锅每周:生物监测(随锅放置综合挑战包—内有爬行卡和生物试剂(小长试管))。
1.2.3 植入物:每锅每次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及放置5 类爬行卡。
1.2.4 预真空(含口腔科小型预真空):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计算
基条上的菌落数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 m3 =
×1000
采样时间(min)×40(L/min)
非洁净区空气消毒合格标准
自然沉降法流程
WORD
采样时间:接触患者或进行医疗活动前 范围:洗手,双手搓揉15S(A-G)总:(40-60S)、卫生手消毒(3ml、15S(A-G)总:(20-30S)、 外科手消毒(双手搓揉4min) 方法:棉试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方法: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或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被检查人五指并拢→取浸盐水棉试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抹各2次(1只手涂抹面积30cm2 ) →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分→采样棉试子放入盐水采液试管管内送检
手卫生的消毒效果监测
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1、洗手流程
2、手消毒方法
范围:治疗台面、治疗车、门把手、内镜存放柜内壁、水龙头、听诊器、重要仪器设备表面、电筒、键盘等 方法:棉试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待物体表消毒处理或消毒后4小时内采样,被采样面积≥100cm2时,用5X5cm2无菌规格板,放在被采样的物体表面上,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棉试子1支,在规格板内往各返涂抹5次,交随之转动棉签,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采样后剪去接触工作人员手的部分,放入装盐水的采样液中,记录送检。被采样面积∠100cm2时或采样物体不规则时,棉签直接涂抹物体和取其全部表面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作用:定时测定空气微生物浓度和提供控制污染的有效数据,替代平皿沉降法 原理:固体撞击式,定量地把空气微生物收集到培养基上。用叶轮的高速旋转将40cm距离以内的空气吸进涡壳,空气中的粒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撞击在涡壳内的培养基条上,经恒温定时培养,可得出单位空气中的微生物数。 采样部位:空气中的微生物,固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被褥、地面等)。 采样场所:医院、旅馆、影剧院、商场制药、生物制品、发酵车间、动物实验室、生物试剂气溶胶的采样及野战部队防疫检验等
医院感染防控环境卫生学最新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防控环境卫生学最新监测方案1. 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医院内各类环境,如病房、手术室、洗手间、走廊等。
2. 监测指标- 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等指标,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 水质监测:监测医院内水源的微生物和化学指标,确保水质安全。
- 表面卫生监测:监测各类表面的清洁程度和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表面卫生符合要求。
- 医疗废物处理监测:监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情况,确保废物处理符合规范。
3. 监测方法- 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和培养基培养方法检测微生物和细菌数量,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监测空气中的化学物质。
- 水质监测:采用采样瓶和培养基培养方法检测水质中的微生物数量,采用水质检测仪器检测水质中的化学物质。
- 表面卫生监测:采用接触培养法或刷子擦拭法采集表面样本,使用培养基培养方法检测微生物数量。
- 医疗废物处理监测:通过监测医疗废物收集容器的分类和标识情况、收集频率以及处理方式等来评估医疗废物处理的合规性。
4.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环境的重要性和易受污染程度确定。
对于重要且易受污染的环境,监测频率应更加频繁。
5. 监测结果管理与分析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对于异常结果,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监测结果应定期进行汇总和报告,以便评估医院环境卫生状况的长期趋势和改善情况。
6. 监测结果应用监测结果可用于评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并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监测结果也可作为医院环境卫生的重要指标,用于医院的质量评价和宣传。
以上是医院感染防控环境卫生学最新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监测方案,医院可以有效地保障环境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
1.采样时间: 常规监测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爆发流行时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往返涂 抹,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 子投入10ml含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 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3.采样面积:
常规监测时被采面积<100cm2时,取全部表面; 被采面积≥100cm2时取100 cm2。爆发流行时采样 不受此限。
4.结果判断:
I、II类区域≤5cfu/cm2 III、IV类区域≤10cfu/cm2
无菌器械监测
1.采样时间:灭菌后存放至有效期内采样。
2.采样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 物体表面往返涂抹,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采 样完毕后将棉拭子投入含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 立即送检。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院感科
监测的目的
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的暴发 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评价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
主要内容
一、空气监测 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三、物体表面监测 四、灭菌物品的监测 五、消毒灭菌后内镜的监测 六、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七、口腔器械卫生学监测 八、注意事项和科室要求
消毒剂卫生学监测
1.采样时间:使用中消毒剂。 2.采样方法: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被检样液3ml 注入无菌试管内,及时送检。 3.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指对医院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定时的监测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环境卫生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是对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监测范围。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范围包括医院内部环境和周围环境两个方面。
医院内部环境包括病房、手术室、门诊部、药房、实验室、餐厅、洗衣房、垃圾处理站等区域,周围环境包括医院周围的空气、水源、噪音、废气、废水等环境因素。
二、监测内容。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噪音监测、废气监测、废水监测、医疗废物监测等内容。
其中,空气质量监测包括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尘埃等微生物的监测,有害气体的监测;水质监测包括自来水、生活用水、医用水的监测;噪音监测包括医院内各个区域的噪音水平监测;废气监测包括医院内各种废气的排放监测;废水监测包括医院内各种废水的排放监测;医疗废物监测包括医院内各类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监测。
三、监测方法。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监测和定量监测两种方法。
定性监测是指通过观察、嗅闻、听声等方法对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判断;定量监测是指通过仪器设备对环境因素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
在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空气采样分析法、水质采样分析法、噪音计量法、废气废水排放监测法等。
四、监测标准。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是对医院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评价的依据。
监测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医院实际情况和医疗质量要求。
监测标准应当明确各项监测指标的限值要求,包括空气中微生物总数、有害气体浓度、水质中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噪音水平、废气废水排放标准等内容。
五、监测结果评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评价是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确定环境卫生状况是否符合监测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手术区10万级
布放5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12
⑤手术区30万级
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m2布放2点(避开送风 口正下方) 。
13
2) Ⅱ、Ⅲ、Ⅳ类环境空气检测方法
沉降法(平皿暴露法); 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 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 暴露时间:Ⅱ类环境15min,Ⅲ、Ⅳ类环境5min; 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 采样布点数量(如下)
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 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ml;
皮肤黏膜消毒液的菌落总数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10CFU/ml,《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A.7.2.2);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 得检出致病菌。
18
空气监测示意图
(放置平皿的位置)
1m 1m
平皿19
打开第一个平皿
1
平皿20
打开第二个平皿
1
2 平皿21
打开第三个平皿
1 3
2 平皿22
打开第四个平皿
1
4
3
2 平皿23
打开第五个平皿
1
4
3
2
5
平皿24
①平皿放置的顺序 ②平皿打开的顺序
5
2
3
4
1
1
4
3
2
5
采样人员进(出) 人员走动的顺序是 平皿放方置(向打开) 单向的、不交叉的! 25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
48
5、手表面采样方法
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
将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 水洗脱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 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 动采样棉拭子;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 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控制科 余浩辉
2020年3月24日星期二
1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空气监测 三、物表监测 四、手表面监测 五、消毒液监测 六、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七、血透治疗用水监测 八、紫外线灯监测
2
一、概述
1、监测的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 ……
5、物表采样方法
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用浸有无
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洗脱液 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 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 样。
36
特别注意:
➢ 输血科贮血冰箱内空气监测
监测频度:贮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1次; 暴露时间:10min
卫生学标准(沉降法)
无霉菌生长; 菌落总数< 8 cfu/(10min*皿)。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 184号
37
特别注意:
➢ 血液透析中心
应每月对空气、物表、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 行微生物的培养监测。
58
5、内镜的消毒、灭菌要求
灭菌内镜——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 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 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
消毒内镜——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 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 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59
6、内镜采样方法
采样前准备无菌手套、100ml螺口瓶、洗脱液等; 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 采样前用酒精灯烧灼瓶口(消毒);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50ml洗脱液(无菌操作); 将洗脱液从内镜注水口缓缓注入,避免喷溅; 将内镜出水端放在螺口瓶上方,接收洗脱液; 酒精灯烧灼瓶口和瓶盖,旋紧瓶盖,贴上标签,
40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2、物表采样时间
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 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3、填写检测申请单
41
4、物表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 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53
4、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检测
库存消毒液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 使用中消毒液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
毒液浓度试纸进行检测;
5、消毒液采样方法
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 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 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 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 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每月对洁净区、生物安全柜的空气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沉降法(平皿暴露法); 暴露时间:30min。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62号
38
7、空气采样注意事项
采样时,将平皿按一定顺序(如从外到内)逐一放 好,开始计时,按相反顺序(如从内到外)逐一打 开平皿盖,盖和底尽量少一点接触,时间到,再按 放置顺序(如从外到内)关上盖子。
手术区 周边区
空气洁净度级别
手术区
周边区
Ⅰ
0.2
0.4 5(百级) 6(千级)
Ⅱ 0.75
1.5 6(千级) 7(万级)
Ⅲ
2
4 7(万级) 8(10万级)
Ⅳ
6
8.5(30万级)
6
2、空气采样时间
1)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
从事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两只手算同一个样本。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49
第一步
50
第二步
五、消毒液监测
1、消毒液采样
消毒液采样分库存消毒液和使用中消毒液
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检查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检查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2、填写检测申请单
备注消毒液
的类型
52
3、消毒液卫生标准
洁净手术部 Ⅰ类 其他洁净场所
空气平均菌落数
CFU/皿 符合GB 50333 ≤4.0(30min)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
Ⅱ类
液病病区、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 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
≤4.0(15min)
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
Ⅲ类 住院病区及其配药室(治疗室)、消毒供 ≤4.0(5min)
应中心(去污区)等;
Ⅳ类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 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等;
≤4.0(5min)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5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
2013
平均菌落数 洁净用 (cfu/30min*皿) 房等级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14
①室内面积>30 m2
布放5点(四角及中央), 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 1m处。
②室内面积≤ 30 m2
布放3点(内、中、外对角 线),内、外点应距墙壁 1m处;
1m 1m
1m 1m
15
手臂越过平皿×
皿盖朝上×
√
√
17
空气监测示意图
(监测面积>30㎡的房间)
空气监测示意图
(监测面积≤30㎡的房间)
26
空气监测示意图
(放置平皿的位置)
1m 1m
平皿
27
空气监测示意图
(放置平皿的位置)
1m 1m
平皿
28
打开第一个平皿
1
平皿
29
打开第二个平皿
1 2
平皿
30
打开第三个平皿
1
2 3
平皿
31
①平皿放置的顺序
3 2 1
②平皿打开的顺序
1 2 3
采样人员进(出) 人员走动的顺序是 平皿放方置(向打开) 单向的、不交叉的! 3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42
竖
往 返
横
43
单人采样
44
双人采样
45
正确的采样方法
√
×
×
×
46
四、手表面监测
1、手表面采样时间
实施手卫生后,在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2、填写检测申请单
备注被测者姓名 及洗手的方式
为确保样本的量,建议抽取2ml送检。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