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信息学院高频第一次实验电路图

合集下载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山建)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山建)
高频电子线路
实验指导书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前言
一、实验目的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是电子信息及通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实验课,它涉及到了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内容及相关专业知识,通过综合实验来提高学生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内容,学会使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及相关仪器设备,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常用基本知识,了解和体会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思路,为今后工作、接受新挑战打下良好基础。实验完成后,必须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并正确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及适用的仪器设备。
MC1496的内部原理图和管脚功能如图5-1所示:
图5-1、集成电路MC1496电路原理理图
MC1496各引脚功能如下:
1)、SIG+信号输入正端2)、GADJ增益调节端
3)、GADJ增益调节端4)、SIG-信号输入负端
5)、BIAS偏置端6)、R+载波信号输入正端
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4、比较LC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教材: “高频电子线路”第七章:正弦波振荡器的有关章节。
三、实验原理说明
三点式振荡器包括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量发射极电压和电流:短接K1041-2,使西勒振荡器恢复工作,测量BG102的发射极电压Ue和Ie。
调整振荡器的输出:改变电容C110和电阻R110值,使LC振荡器的输出频率f0为1.5MHz,输出幅度VLo为1.5VP-P。

山东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第六章正弦波振荡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第六章正弦波振荡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正弦波振荡器6.2.1 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构成振荡器的三个条件是:1)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储能元件的振荡回路。

2)能量来源。

3)能使电源功率在正确时刻补充电路的能量损失,以维持等幅振荡的控制设备。

图6.2.1(a)所示的调集型振荡电路,就是满足上述三条件的一种振荡器。

图中的LC回路既是振荡回路,又与L1、M组成正反馈电路,完成控制作用。

图6.2.1(b)是它的等效电路。

由这个等效电路求出振荡条件为用正反馈观点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

6.2.2振荡器的平衡与稳定条件1)振荡器的平衡条件为分析式(6.2.3)可以得出:振幅平衡条件为2)振荡器平衡状态的稳定条件振幅在平衡状态时的稳定条件是相位在平衡状态的稳定条件是由于振荡器工作点的不同,振荡器有“软自激”与“硬自激”两种状态。

一般应取软自激状态,避免硬自激状态。

6.2.3 反馈型LC振荡器线路1)互感耦合振荡器除了图6.2.1所示的调集型互感耦合振荡器外,还有调基电路与调发电路两种互感耦合振荡器,如图6.2.2(a)与(b)所示。

互感耦合振荡器在调整反馈(改变M)时,基本上不影响振荡频率。

但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在频率较高时,难以做出稳定性高的变压器。

因此它们的工作频率不宜过高,一般应用于中、短波波段。

2)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哈特莱振荡器)图6.2.3(a)是它的基本电路,图6.2.3(b)是它的等效电路。

可以证明,这种电路的起振条件为由于(hfe /hiehoe)>>(1/hfe),因此式(6.2.8)表明,这种电路的反馈系数[(L2+M)/(L1+M)]可供选取的范围很宽。

3)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图6.2.4(a)是它的基本电路,图6.2.4(b)是它的等效电路。

这种振荡电路的优点是:输出波形较好;分布电容等不稳定因素影响较小;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

这种电路的缺点是:调C1或C2来改变振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

但只要在L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C1与C2为固定电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山东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章选频网络]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章选频网络]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选频网络2.2.1 串联谐振回路由R、L、C组成的串联回路,谐振条件为因而串联谐振频率为此时,回路阻抗等于R,达到最小,回路电流则达到最大。

L与C两端的电压降的Q倍,因而称为电压谐振。

将等于信号源电压Vs品质因数回路通频带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与通频带示意图见图2.2.1。

串联谐振回路适用于信号源内阻低的情况。

信号源内阻越大,回路品质因数Q越低,谐振曲线越钝,选择性也就越差。

2.2.2并联谐振回路图2.2.2所示的并联回路阻抗为(在ωL>>R的实际条件下)变为导纳表示式并联谐振条件为谐振角频率为谐振阻抗为品质因数为纯电阻,且等于电感支路(或电容支路) 电由式(2.2.7)已知,在谐振时,Zp倍,因而此时并联谐振回路阻抗为最大值。

而在偏离谐振点时,回路等效抗的Qp阻抗为感性(低于谐振频率时)或为容性(高于谐振频率时),如图2.2.3所示。

在谐振时,电感支路(或电容支路)的电流为电源电流Is 的Qp倍,即因而并联谐振又称为电流谐振。

并联谐振回路的通频带与串联谐振回路通频带表示式相似,即并联谐振回路适用于高内阻的信号源。

从图2.2.4所示的信号源内阻对并联谐振曲线的影响即可看出。

必须注意,以上提到在谐振时,并联回路阻抗为最大值且为纯阻这一结论是在R<<ωL的情况下获得的。

如果R不能忽略,亦即回路Q值低,则并联谐振回路阻抗为最大和为纯阻这两点就不一定能够重合,视下列情况而定:1)如果电阻集中在电感支路,则调整电容使电路达到谐振,从而回路阻抗为纯阻和达到最大值这两点是重合的。

若是通过改变电感来获得谐振,则这两点不能重合。

2)如果电阻集中在电容支路,则改变电感来获得谐振,从而回路阻抗达到最大值且为纯阻这两点是重合的。

若改变电容来获得谐振,则以上两点不能重合。

2.2.3 串、并联电路的阻抗互换与抽头电路的阻抗互换图2.2.5所示的阻抗互换是指A、B两点的阻抗相等。

这是经常应用的关系式:式(2.2.12)与(2.2.13)是并联阻抗变换为串联阻抗的公式。

山东大学信息学院EDA技术及应用报告

山东大学信息学院EDA技术及应用报告
cin :in std_logic; sum :out std_logic; cout: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signal carry:std_logic_vector (0 to 4); begin carry(0)<=cin; cout<=carry(4); gen:for i in 1 to 4 generate add:add1 port map(a=>a(i),b=>b(i),cin=>carry(i-1), sum=>sum(i),cout=>carry(i)); end generate; end structural; ----一位加法器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仿真波形
引脚分配
程序二
library ieee;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with cnt select Barke <='1'when 0, '1'when 1, '1'when 2, '0'when 3, '0'when 4, '1'when 5, '0'when 6, 'Z'when others; jiepai<=clk; end behave;
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comp4 is port ( A: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B: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M,G,L:out std_logic); end comp4; architecture behave of comp4 is begin p1:process(A,B) begin if (A=B)then M<='1';G<='0';L<='0'; elsif (A>B)then M<='0';G<='1';L<='0'; elsif (A<B)then M<='0';G<='0';L<='1'; end if; end process p1; end behave;

(完整word版)山东大学-高频电子线路[第七章振幅调制与解调]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山东大学-高频电子线路[第七章振幅调制与解调]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

第七章振幅调制与解调7.2.1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与功率关系调幅就是使载波电压(或电流)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

图7.2.1就是当调制信号为正弦波形时,调幅波的形成过程。

调制信号 vΩ=VΩcosΩt未调制时的载波为 v=V0cosω0t已调波的振幅 V(t)=V0+k a VΩcosΩt已调波表示式为 v(t)=V(t)cosω0t=(V0+k a VΩcosΩt)cosω0t=V0(1+m a cosΩt)cosω0t (7.2.1)由式(7.2.2)可见,由正弦波调制的调幅波包含三个频率:载波ω0;上边频(ω0+Ω)和下边频(ω0-Ω),其频谱如图7.2.2所示。

若调制信号为非正弦波,包含许多频率,则调幅波将包含上边带与下边带。

对于式(7.2.2),将它加到负载电阻R上,则载波与两个边频的功率为:7.2.2平方律调幅设图7.2.3的非线性器件特性为v0=a0+a1v i+a2v i2 (7.2.6)式中,输入电压为v i=v(载波)+vΩ(调制信号)=V0cosω0t+VΩcosΩt (7.2.7)其中产生调幅作用的是a2v i2项,故称为平方律调幅。

滤波后,输出电压为由式(7.2.9)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调幅度m a的大小由调制信号电压振幅VΩ及调制器的特性曲线所决定,亦即由a1、a2所决定。

2)通常a2<<a1,因此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调幅度是不大的。

为了使电子器件工作于平方律部分,电子管或晶体管应工作于甲类非线性状态,因此效率不高。

所以,这种调幅方法主要用于低电平调制。

此外,它还可以组成平衡调幅器(balanced modulator),以抑除载波。

在图7.2.4所示的平衡调幅器,它的输出电压为由式(7.2.10)可见,输出中没有载波,只有上下边带(ω±Ω)与调制频率Ω(可用滤波器滤除)。

载波在输出中被抑止,这是平衡调幅器的主要特点。

7.2.3 斩波调幅所谓斩波调幅就是将所要传送的信号vΩ(t)通过一个受载波频率ω控制的开关电路(斩波电路),以使它的输出波形被“斩”成周期为2π/ω的脉冲,因而包含ω±Ω及各种谐波分量等。

山东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章高频功率放大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章高频功率放大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高频功率放大器5.2.1 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异同点1)相同点:要求输出功率大,效率高。

2)不同点:低频功率放大器相对频带宽;高频功率放大器相对频带很窄,可以用调谐回路作负载,能工作于丙类。

5.2.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图5.2.1是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图5.2.2(a)是放大器工作于丙类时,所得到的集电极电流脉冲波形。

当回路谐振时,各极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如图5.2.2(b)所示。

注意,此时集电极电流脉冲是在集电极瞬时电压最低时通过,因而电流脉冲幅度小,平均集电极电流最低,集电极耗散功率最小,因而集电极效率最高。

各极电压的关系式为图5.2.2(b)对于理解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应充分理解并牢记。

α0、α1等值可由原书图5.3.4或附录5.1查得。

5.2.3动态特性与负载特性动态特性曲线(负载线)是指vB 、vC同时变化时,表示ic-vc关系的曲线。

当晶体管的静态特性曲线理想化为折线,放大器工作于负载回路谐振状态时,动态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

由式(5.2.1)与式(5.2.2),消去cosωt,得另一方面,晶体管的折线化方程为ic =gc(vB-VBZ) (5.2.10)动态特性应同时满足外部电路关系式(5.2.9)与内部关系式(5.2.10)。

将式(5.2.9)代入式(5.2.10),即可得出在ic-vc坐标平面上的动态特性曲线(负载线或工作路)方程:的直线,如图5.2.3中AB线所示。

图中示出动态特性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它的物理意义是:从负载方面看来,放大器相当于一个负电阻,亦即它相当于交流电能发生器,可以输出电能至负载。

作出动态线后,由它和静态特性曲线的相应交点,即可求出对应各种不同ωt值的ic 值,绘出相应的ic脉冲波形,如图5.2.3所示。

对应不同的负载阻抗Rp的值,可以得出对应各种不同Rp值的动态特性直线与相应的集电极电流脉冲波形,如图5.2.4所示。

山东大学信息学院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要求

山东大学信息学院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要求

1.1 电子线路实验概述众所周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实验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著名科学家张文裕在为《著名物理学实验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一书的序言中,精辟论述了科学实验的重要地位。

他说:“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

”又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生产四个方面如果结合得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势必会兴旺发达。

要把上述四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必然有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就是科学实验。

”1.1.1 电子线路实验简介一、实验目的电子技术是自然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依据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析和设计电子电路的性能指标,测试和制作电子系统的整机装置,均离不开实验室。

从一只小小的电子管到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验室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孵化器。

作为学习、研究电子线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电子线路实验是一门渗透工程特点的实践课程。

通过电子线路实验,可以置身实验室,直接使用电子元器件、连接电子电路、操作电子测试仪器,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实验知识,积累实验经验,增长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应用、研发电子应用技术打下较厚实的基础。

二、电子线路实验分类电子线路实验,按性质可分为验证性实验、训练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五大类。

验证性(也称为基础型)实验和训练性实验主要是针对电子线路本门学科范围由理论论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这类实验就是学习实验方法,掌握实验知识,摸索实验技巧。

它除了巩固加深某些重要的基础理论外,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现象,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通过这类实验达到的目的是:通过连接线路实现电路预定的应用功能,依据实验结果,证明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及其适用的条件,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要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动手能力,包括仪器使用、故障排除、数据整理、结论总结等各方面的实验技术能力。

综合性实验泛指应用型实验、实验内容侧重于某些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的能力和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山东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运算器结构
运算器结构如下图所示。R0、R1、R2 均为 D 触发器组成的八位寄存器,在打入 脉冲 CPRi 的作用下,接收数据输入端提供的信息送入 Ri 中。
μIR23-16 为微指令寄存器的高八位,可定义为操作数。进位信号 C0、打入脉冲 CPR0、CPR1、CPR2、M、S0、S1、S2、S3 均由微指令寄存器的 μIR8 和 μIR7--μIR0 产生。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ALU 的设计
该部分中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用两片 74LS181 芯片按如下图所示结构实现八位 组间串行进位运算器。
74LS181 功能表如下图所示。
5
计算机一班 鸿武 QQ:2420430689(2 号)
ALU 的实现电路图如下。
实验调试
将设计完成的电路图下载到 FPGA 中。按照前面所给的 74LS181 功能表编写 微指令,并写入到 ROM 中,微指令从 0 地址单元开始存放。
微程序控制的存储器读写系统设计............................................... 7 设计目的................................................................. 7 设计要求................................................................. 7 结构与信号索引........................................................... 8 微指令格式及微指令编制................................................... 8
微程序控制的运算器设计详细电路图 ........................................ 22 微程序控制的存储器读写系统设计详细电路图 ................................ 24 微程序设计模型机详细电路图.............................................. 25 硬布线控制的模型机详细电路图............................................ 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