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教案(完结篇)

合集下载

幼儿园美术:彩色的衣服教案

幼儿园美术:彩色的衣服教案

幼儿园美术:彩色的衣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衣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学会用彩纸和画笔装饰衣服。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自我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衣服的种类和特点:带领幼儿观察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衣服,让幼儿了解衣服的多样性。

2. 手工制作衣服:教授幼儿使用彩纸、画笔等材料,装饰和制作属于自己的彩色衣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彩色衣服图片、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宽敞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各种彩色衣服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衣服的种类、颜色和图案。

2. 教授:讲解手工制作衣服的步骤和技巧,让幼儿了解如何使用彩纸、画笔等材料。

3. 示范:老师或助教现场演示如何制作彩色衣服,让幼儿跟随步骤进行制作。

4. 制作:幼儿根据老师的示范,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彩色衣服,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和分析幼儿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幼儿对衣服种类、颜色和图案的认识。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和参与度,评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喜好。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观幼儿的作品展示,让家长了解幼儿在美术课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2. 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彩色衣服”为主题的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衣服,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幼儿反馈:通过与幼儿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感受,收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教案(完结篇)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教案(完结篇)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教案课程概述: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以色彩学以及图案基础原理为理论基础。

色彩的组合与搭配协调、图案组织与运用的学习是掌握服装色彩设计课内容的关键。

色彩的组合与协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通过服装色彩设计所表达的内涵,受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文化历史的影响,也为流行思潮所左右。

服装作为商品,其色彩与色彩组合还要适合流行因素与费理。

因此,服装色彩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广,受其影响的因素多,是一门看似容易而实难驾驭的课程。

服装色服装材料为载体,服装面料、配件和装饰品材质的物理性能影响服装色彩的表现。

因此,服装色彩的组合与协调不同于绘画或图案设计的组合与协调,两者之间在原理上是相通的,在具体应用时则有区别,这也是学习服装色彩设计时需要注意的。

教学目的: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的教学宗旨是:通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属于服装的色彩和图案语言并恰当地应用于设计。

具体的讲,就是使学生明确“一个观念”,提升“四种能力”。

“一个观念”是指服装色彩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服装色彩设计的中心原则。

“四种能力”是指对服装色彩的感悟力,服装色彩的表力,服装色彩和图案关系的理解力,对服装色彩和图案设计商品特性的认知力。

教学方法:1、了解色彩与图案的基本规律,掌握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基本的色彩调式,掌握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2、在注意色彩与图案形式美的前提下,力求色彩信息的准确传达,使色彩和图案语言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3、熟悉服装面料,使色彩与面料的表情相得益彰。

4、吸取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借鉴自然色彩、异域色彩集团进行色彩图案情调的训练。

5、了解、关注、运用流行色,以便把握住时尚的信息。

6、从大量的作业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作业符合课题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课堂辅导、学生做作业为主。

配合讲课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

对示范作品组织教学观摩。

评讲学生作品。

服装色彩教案

服装色彩教案

服装色彩教案教案主题:服装色彩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服装色彩的意义和作用;2. 学习如何搭配服装色彩,展示个性;3. 提高学生对服装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服装色彩的意义和作用;2. 学会搭配服装色彩,展示个性。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服装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服装色彩图片;3. 服装色彩搭配示例。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课题(5分钟)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服装色彩的搭配技巧,让我们的穿搭更加有吸引力和个性。

”Step 2:理论知识介绍(10分钟)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服装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颜色的意义和作用等。

Step 3:练习和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种颜色,思考这种颜色在服装中的搭配和使用方式,并在班级中进行讨论。

Step 4:示范搭配服装色彩(15分钟)通过展示服装色彩搭配示例的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的服装如何搭配。

Step 5:学生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选择一种颜色进行服装搭配的练习,并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搭配成果。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总结学习的内容,回顾不同服装色彩的意义和作用,并评价学生的搭配成果。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尝试不同颜色的服装搭配,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知识的介绍和实际搭配练习,提高了学生对服装色彩搭配的认知和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在实际搭配练习中,部分学生表现得还不够活跃,下次课需要设计更多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服饰色彩与图案》课程教学大纲

《服饰色彩与图案》课程教学大纲

《服装色彩》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专科服装类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服装色彩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60学时,为考查课。

服装色彩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服装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独特规律,达到熟练运用色彩知识进行服装色彩的设计,并把它运用到服装整体设计中去。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服装色彩中的“一个观念”,“四种能力”;了解中外服装色彩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简史以及各国的色彩爱好与禁忌等知识。

2、掌握服装色彩设计中创造美好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独特规律。

3、熟练掌握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上篇:服装色彩绪论1、服装色彩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2、服装色彩的教学目的与建议第一章服装色彩的功能1、主要内容:服装色彩的用性;服装色彩的装饰性;服装色彩的象征性。

2、重点:①服装色彩的实用性②服装色彩的装饰性3、难点:不同功能服装色彩的配色重点。

4、教学要求:①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了解服装色彩的功能;②理解人们对服装色彩的需求是由色彩在服装中的功能决定的;③掌握服装色设计的意义。

本章的教学环节包括:⑴课堂讲授:口授+图片展示;⑵作业:思考与练习两题5、习题要求:为巩固本章所讲内容,特布置习题练习:在服装设计中如何处理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关系;结合实例分析现代服装中色彩的象征性及其价值.第二章服装配色的依据1、主要内容:①消费者的个人需求;②人的自然条件;③区域性的人文特征;④着装的环境因素;⑤⑤服装的功能要求;⑥⑥变化的时尚要素。

2、重点:①人的自然条件;②变化的时尚要素3、难点:①着装的环境地因素;②区域性的人文特征。

4、教学要求:①了解服装因人的需要而产生、存在,是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设计师的工作内容②理解服装的配色必须深入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产生这种需求的外因。

③掌握服装配色的依据本章的教学环节包括:⑴课堂讲授:口授+图片展示;⑵作业:思考与练习两题5、习题要求:为掌握本章所讲内容,达到理解服装配色的依据,特布置习题练习。

服装色彩设计教案模板及范文

服装色彩设计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独立完成服装色彩设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

2. 色彩搭配的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

2. 独立完成服装色彩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服装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服装色彩设计。

2. 提问:这些服装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何特点?二、新课讲解1. 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a. 色彩的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b. 色彩的冷暖关系:暖色、冷色。

c.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调和色。

2. 色彩搭配的技巧:a. 单色搭配:以同色系为基础,通过明度和纯度的变化进行搭配。

b. 互补色搭配:将对比色进行搭配,使服装更具视觉冲击力。

c. 邻近色搭配:将相近色进行搭配,使服装更加和谐。

d. 和谐色搭配:将调和色进行搭配,使服装更具亲和力。

三、案例分析1. 老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色彩搭配技巧。

四、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服装色彩设计。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设计思路。

2. 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服装色彩设计。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与评价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独立完成服装色彩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

2. 色彩搭配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

2. 独立完成服装色彩设计。

服装色彩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服装色彩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美术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服装色彩设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时尚、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

2. 色彩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技巧。

2. 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服装色彩搭配案例图片、色彩搭配工具(色卡、色轮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水彩笔、彩色铅笔等)、色卡、色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组服装色彩搭配成功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服装色彩搭配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成功的服装色彩搭配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色彩搭配和谐、主次分明等。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搭配的方法。

2. 教师展示色卡、色轮等工具,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分类和变化规律。

3.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色彩搭配的技巧,如对比色搭配、邻近色搭配、同色系搭配等。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服装色彩搭配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利用色卡、色轮等工具,设计服装色彩搭配方案,并绘制效果图。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服装色彩搭配设计方案,并讲解设计思路。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评价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创新性等。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色彩搭配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强调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服装色彩设计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服装色彩设计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服装色彩教案(第一章)

服装色彩教案(第一章)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班级:2005级服装班任课教师:魏晓娟第一章服装色彩概述教学课题:第一节色彩基础知识教学目的:一、色彩的属性二、色彩的体系教学重点:色彩的体系教学难点:色彩的体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幻灯片教学内容:一、色彩的属性1、光和色料的三原色:原色:不能使用其它色混合的色彩叫做原色。

原色包括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色料的三原色。

①光的三原色: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物质。

宇宙中有很多电磁波,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宽,从3×103/m到3×10-17/m,包含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等。

只有波长在380nm~780nm范围内的电磁波,对人类的视觉神经有刺激作用,称为可见光。

电磁波分类及波长范围如图:自然界中的日光,火光及人工光源都是复色光。

将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或光栅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叫光的色散。

例如:雨后的彩虹。

通常把单一波长的彩色光称为单色光或称为谱色。

可见光谱如图:在光谱上除红光、绿光、蓝紫光以外的所有颜色都可以用不同比例的红光、绿光、蓝紫光混合而得到。

所以,光的三原色是:红光(朱红色):700nm,大红色相,具有黄色味;绿光(翠绿色):546.1nm,比较鲜嫩;蓝紫光:435.8nm,略带红色味。

光的三原色如图:②色料的三原色:A、色料的定义:颜料或染料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进行了选择性吸收后,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这些物质叫色料。

B、色料的三原色:应该是吸收一种三原色光而反射另两种三原色光。

吸收红光而反射绿光和蓝紫光的色料是天蓝色(绿味蓝)也叫青色;吸收绿光而反射红光和蓝紫光的色料是品红色(紫味红);吸收蓝紫光而反射红光和绿光的色料是黄色(柠檬黄);色料的三原色如图所示:2、色彩的三要素:①颜色的分类:色彩:除黑、白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非彩色:也叫无彩色,白色、黑色及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②色彩的三要素:也叫颜色的特性是衡量色彩的三个属性:明度、色相、纯度A、明度(V):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服装色彩教案模板(多篇)

服装色彩教案模板(多篇)

服装色彩教案模板(多篇)篇:《服装色彩搭配》教案《服装色彩搭配》教案一、课程简介《服装色彩搭配》是面向全校的选修课,该课程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服饰的色彩知识,了解服饰色彩的功能,服装色彩搭配的实用技巧,服装色彩对人们心理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系统掌握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和独特规律,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表达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着装品位与气质修养。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服装色彩的功能(3课时)第二章服装配色的依据(3课时)第三章色彩的原理与体系(6课时)第一节三原色与混合色(3课时)第二节色彩的体系(3课时)第四章服装色彩心理学(6课时)第一节服装色彩的视觉生理效应(3课时)第二节服装色彩的视觉心理效应(3课时)第五章服装配色服装色彩的对比与调和(6课时)第一节服装色彩对比(3课时)第二节服装色彩调和(3课时)第六章服装色彩设计(3课时)第七章第一章服装色彩的功能(3课时)1、主要内容:服装色彩的实用性;服装色彩的装饰性;服装色彩的象征性。

2、重点:①服装色彩的实用性;②服装色彩的装饰性。

3、难点:不同功能服装色彩的配色重点。

4、要求:①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了解服装色彩的功能;②理解人们对服装色彩的需求是由色彩在服装中的功能决定的;5、习题要求:为巩固本章所讲内容,特布置习题练习:结合实例分析现代服装中色彩的象征性及其价值.第二章服装配色的依据(3课时)1、主要内容:① 个人需求;服装色彩与流行色(3课时)② 个人的自然条件;③ 区域性的人文特征;④ 着装的环境因素;⑤ 服装的功能要求;⑥ 变化的时尚要素。

2、重点:①人的自然条件;②变化的时尚要素3、难点:①着装的环境地因素;②区域性的人文特征。

4、教学要求:掌握服装配色的依据教学环节包括:⑴课堂讲授:口授+图片展示;⑵作业:思考与练习两题5、习题要求:为掌握本章所讲内容,达到理解服装配色的依据,特布置习题练习。

习题:选取本地区式或特定民族服装色彩的一些典型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教案课程概述: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以色彩学以及图案基础原理为理论基础。

色彩的组合与搭配协调、图案组织与运用的学习是掌握服装色彩设计课内容的关键。

色彩的组合与协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通过服装色彩设计所表达的内涵,受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文化历史的影响,也为流行思潮所左右。

服装作为商品,其色彩与色彩组合还要适合流行因素与费理。

因此,服装色彩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广,受其影响的因素多,是一门看似容易而实难驾驭的课程。

服装色服装材料为载体,服装面料、配件和装饰品材质的物理性能影响服装色彩的表现。

因此,服装色彩的组合与协调不同于绘画或图案设计的组合与协调,两者之间在原理上是相通的,在具体应用时则有区别,这也是学习服装色彩设计时需要注意的。

教学目的: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的教学宗旨是:通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属于服装的色彩和图案语言并恰当地应用于设计。

具体的讲,就是使学生明确“一个观念”,提升“四种能力”。

“一个观念”是指服装色彩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服装色彩设计的中心原则。

“四种能力”是指对服装色彩的感悟力,服装色彩的表力,服装色彩和图案关系的理解力,对服装色彩和图案设计商品特性的认知力。

教学方法:1、了解色彩与图案的基本规律,掌握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基本的色彩调式,掌握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2、在注意色彩与图案形式美的前提下,力求色彩信息的准确传达,使色彩和图案语言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3、熟悉服装面料,使色彩与面料的表情相得益彰。

4、吸取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借鉴自然色彩、异域色彩集团进行色彩图案情调的训练。

5、了解、关注、运用流行色,以便把握住时尚的信息。

6、从大量的作业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作业符合课题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课堂辅导、学生做作业为主。

配合讲课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

对示范作品组织教学观摩。

评讲学生作品。

第一章服装与色彩概论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服装色彩的个性和艺术规律,以及对服装色彩设计的独特性。

教学重点:服装与色彩、材料、与人的肤色、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实际的运用中,怎样达到服装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与和谐统一。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内容:一、服装色彩设计的概念和范围服装色彩设计的关键是和谐。

作为服装整体的诸要素,上下衣、内外衣;衣服与鞋、帽、包等配饰;面料与款式;衣服与人;衣服与环境等,它们之间除了形、材的配套协调外,色彩的和谐如主与次、多与少、大与小、轻与重、冷与暖、浓与淡、鲜与灰等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因为色彩在服装上的表现不是绝对的,当的色彩配置会改变原有色彩的特征及服装性格,从而产生出新的视觉效果。

怎样才能达到和谐的色彩效果?怎样做到色彩搭配得当?怎样通过服饰色彩表达穿衣人的个性?怎样才能迎接多变的色彩潮流?这些都是设计人员或穿衣人事先应该考虑、去做的事情,我们将考虑、计划这一过程称为服装色彩设计。

服装色彩设计的学习和研究牵涉的范围非常广泛,它以色彩学原理为服装色彩设计的理论基础,涉及色彩的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色谱以外的色彩学习对丰富色彩感觉很为重要,所以对美学中的造性美学、大量的源泉色彩也应深入研究;服装作为一面镜子,还要考虑到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经济发展等诸因素的影响;纺织面料是服装色彩的载体,在服装色彩设计课中非常注重面料质感与色彩的调关系;服装色彩的整体设计还牵涉到服装的造型、款式、配饰,以及与人有关的性别、年龄、肤色、体型、职业、环境(季节、场合)等;配色的形式法则是和谐色彩应遵循的方法;服装还有其商品特征,有关消费心理学、市场学和流行色的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知,服装色彩设计是设计领域中多学科交叉的新边缘学科,它的学习和研究是系统的、综合性的。

拓宽知识面,有助于服装色彩的完美、深入表达。

二、服装色彩的独特性1、以人本身直接成为实际的重要要素自然事物中发展到最高阶段的美是人体美的美,它完整性最强、个体性最为显著。

而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主体,所以,对于个体人的美来说。

它不仅是自然美,同时也是社会美和精神美。

服装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人——社会——精神。

作为服装设计三大要素之一的色彩,其独特性首先就是它以人为直接客体进行设计。

人与动物、植物的不同点,明显表现在他有鲜明的个体性上,这些个体的人不仅有着种类的普遍性,还有着人的个别性。

这种普遍性和个别性,一方面表现在人的自然属性上,如性别、年龄、体型、人种等,另一方面则是人的社会属性,如职业、信仰、教育等。

以此也就构成了服装色彩的规律性和多样性。

色彩是无声的语言,常成为着衣人欲求的直接反映,它比款式的条、结构表现得更为明晰、也更生动,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

试想一群未穿衣的裸体人,是很难看出他们的特性来,只有着上服装,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身份以及文化层次。

2、实用性人类天天要吃饭,天天要穿衣,服装有别于其他造型艺术还在于它的实用性(除少数以纯美为追求目标的演服装外)。

上班穿职业服,跑步穿运动服,正式场合穿礼服,海滩穿泳衣……服装无时不在伴人们,美化着人们。

可以说生活离不开服装,服装上的色彩随时都在进行着表达。

3、服装面料的特定性所谓服装设计,其实就是“以机能为前提的一种美的追求”从狭义的服装设计讲“考虑式样的工作是质料的构成,也是的构成。

”色彩在服装设计的诸多素中可谓是第一性的。

在观看或选择服装时,首先影响我们的往往是色彩的力量。

然而,服装中色彩的设计是不能凭空而论的,它需要与面料同时虑。

因为面料是服装色彩的“载体”,服装色彩只能通过具体的面料才能得以体现面料的美(包括表面肌理、材质性能等)对服装色彩的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服装色彩与面料质感紧密相连,同是一个色,不同的面料所表达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黑色,在平纹布上有朴实感、廉价感;在丝绒绸缎上有致、高贵感;在皮革上有冷峻、力度感。

设计时如公式化地搬用色彩性格,无视面料质感所给予色彩的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服装色彩效果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尽管这种变化有时很微妙,但正是这种微妙,给服装色彩的组合带来了无限的含义,使服装色彩在这种微妙变化中发挥其独有的性。

4、服装色彩的流行性服装可以说是流行与时尚的代名词。

在诸多产品的设计中,服装的变化周期是最短的,它关注流行、体现流行的程度也是最高的。

在流行色的宣传活动中,通过服装展示来表达流行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

三、服装色彩的功能性服装可谓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体,不同的经济所反映的衣着面貌是各不相同的。

作为服装中最具表相特征的色彩,往往也渗透和注入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时代的革烙印、人所体现的审美趣味、思想意识的象征、机能性的色彩处理、宗教信仰的差异等等。

1、服装色彩的民族性服装色彩所表现的民族性,与生息这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习俗等方面有关。

色彩可谓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标记,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从亚热带、温带至寒带的地理气候,还有着五十多个少数民族。

笼统地讲,北方民族因寒季较长,服装色彩多偏深;南方民族暖季较长,服装色彩多偏淡。

具体到每个民族,又都有着各自用色的民族风格。

如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属绿色较少的沙漠民族,他们的室内装饰五彩斑斓,服装用色也多用黄沙中少见的绿色、玫瑰红、红、橘黄等浓艳色。

地处云南的傣族,祖祖辈辈生活在气候炎热、植物茂盛、风景秀丽的谰仓江畔,服装色彩多以鲜艳、柔和的色组出现,如淡绿、淡黄、淡粉、玫红、粉橙、浅蓝、浅紫,最深也就是孔雀了,白色运用很广泛。

这种民族的生活条件,尤其是自然或风土的条件,使得各自都持有其独特的色彩好,从而也就形成或产生民族独自的色彩感觉。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通过习,相互借鉴,使得民族与民族间共通的东西多了起来。

然而,无论怎样开放怎样创新,扎根沃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永不能丢。

许多成功的设计师就是立足于民族风格,在继承本民族服饰精华的同时,吸取他国、他民族的营养,使自己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他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成长的,但设计走的却是一条与西方传统截然不同的路。

他吸取日本和服的裁剪法,吸取和服袖子的形状,最后完成古代与未来混为一体的独特样式的创造。

服装色彩多为日本民族喜爱的茶、赭褐色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一提服装民族性,并不是指传统的民族服装,也并不是让你照搬古代的或现有的东西。

民族性需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只有将民族风格打上强烈的时代印记,民族性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内涵。

2、服装色彩的时代性服装色彩的时代性,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服装色彩所表现的总的风格、面貌、趋向。

当然,每一时代都会有过去风格的遗迹,也会有未来风格的萌芽,总会有一种风格为该时代的主流。

服装上所能看到的色彩可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殷代崇尚白色,夏代崇尚黑色,周朝崇尚赤色,秦代崇尚黑色。

从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织物看,当时楚国流行褐色系衣着,如深棕底黄色菱纹锦,褐底红黄矩纹锦等。

汉代出土的大量织物基本上是红褐一类的暖色调。

魏晋时期则崇尚清淡。

盛唐由于开拓了“丝绸之路”,织品色彩极为丰富,有银红、朱砂、水红、猩红、降红、绛紫、鹅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宝蓝、葱蓝等。

元代民间的印染工艺发展迅猛,就褐色的品种来说就有鹰背褐、银褐、珠子褐、藕丝褐丁香褐等数十种。

由于色彩变化多,漂染技术精湛,褐色成了当时的流行色。

服装色彩的时代性制约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意识,而社会文艺思潮、道德观念等诸因素又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在美术界出现了野兽派、立体派新的艺术流派。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以波皮·波阿莱(Gaul Poilet)为代表的服装设计师们,冲破传的形式主义,废弃了紧身胸衣,发表了不束胸、不束腰的改良服,服色艳丽,富有东方情调,强调华美的装1919年德国魏玛创办了“鲍豪斯”学院,掀起了以设计为中心的功能主义运动。

在服装界,夏奈尔(Gabrille Chanel)首当其冲,追求新的服装材料,如具有收缩性、柔软性的针织物,追求具有活动功能的线条表现,如无领对襟直上衣,简洁、淡雅、朴素的色彩效果。

夏奈尔造型和色彩成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风格。

1987年的西欧和日本都曾流行一种简朴风格的服装,造型无线条、无结构、色彩暗淡,给人一种神秘、阴沉的感觉。

而这种破旧不堪、褪色的反传统服装,竟也随着经济萧条、贫富悬殊的推波助澜,一跃成为中产阶级的新时尚。

以上这些例子可以明显看出,服装色彩常常成为时代的象征。

作为时间和空间艺术的服装,它的美是运动的、发展的、前进的,它需要推陈出新,这正是时代特征所具有的面貌,流行色就是时代的产物。

3、服装色彩的象征性服装上所看到的色彩不只限于一般色性的的象征,也不是具体的指某一个单纯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