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对联幼儿园教案

对联幼儿园教案

对联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创造力。

3.提升幼儿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创意搭配和押韵推理能力来创造对联。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2.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幼儿熟悉的儿歌《捉泥鳅》引入对联的概念。

在唱完歌后,提问:“大家有没有听到歌词中的对句呢?是什么呢?”引导幼儿开始对对联有个大概了解。

2.讲解对联的特点通过幼儿熟悉的诗句《静夜思》中的对句来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引导幼儿熟悉对联的基本结构和押韵规律。

3.进行大量的练习进行对联的创意搭配,例如:“小蝴蝶,飞过花丛;小朋友,笑声喧闹。

”,引导幼儿通过联想和押韵来创造一些简单的对联,然后用这些对联来贴在横幅上。

4.进行评价通过幼儿自己创造的对联进行交流和评价,引导幼儿听取别人的观点,自我评价和改进。

5.结束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对对联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做个总结。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对联概念的兴趣程度和理解能力;通过幼儿创造的对联和交流的过程,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程度。

六、教学反思对联这种文化形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述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在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最好能够用一些熟悉的诗句来进行讲解,这会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触类旁通。

在练习环节中,需要注意幼儿对联的创意质量和搭配合理性,过于简单和无逻辑的对联不应当得到鼓励和赞扬。

《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
对联与古代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 渊源,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和韵律
美。
形式与内容的异同
对联与诗词歌赋在形式上有所不 同,但在内容上都注重意境的营 造和情感的表达。对联言简意赅
,诗词歌赋则更加细腻丰富。
互相影响与借鉴
对联与诗词歌赋在发展过程中互 相影响、互相借鉴,共同丰富了
中华文化的内涵。
艺术形式。
发展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 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
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的分类与内容
分类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 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按字数分类,可分为短联和长联 ;按对仗分类,可分为工对、宽对、流水对、正对、反对和 串对等。
《对联》教案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5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对联基础知识 • 对联赏析与创作 • 对联与传统文化 • 对联实践活动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对联的定义与特点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由上 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对 称、意义相关的诗句组成 。

创作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实践,从选 题、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指导 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 力和创新思维。
技巧点拨
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和困难,进行及时的技巧点拨和指 导,帮助学生掌握对联创作的要领 和方法。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将自 己的作品呈现出来,供其他同学欣赏 和学习。

初中语文《对联》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对联》教学设计

语文活动课专题--对联趣谈活动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对联趣事1、猜数字联: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横批:南北——没有东西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2、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

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

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

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3、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识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

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一鸥游”。

对联教案幼儿园

对联教案幼儿园

对联教案幼儿园【篇一:对联教案】对联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能够仿写对联,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通过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 1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古老的文明,有唐诗宋词,有诗经离骚,我们作为一个龙的传人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因此,我们更要好好的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就是奇妙的对联。

二、对联的特点1、出示几幅有名气的对联,并分析对联的特点(1)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重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4)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5)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6)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7)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2、教师和学生根据以上给出的对联来共同探讨对联的特点(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总结出对联特点:①、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

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②、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③、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春联教学设计15篇

春联教学设计15篇

春联教学设计春联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联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5副对联的意思。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和矫治,使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过程: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师背诵《元旦》(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2、基础性诊断练习:新春佳节,人们都用哪些举动来迎接这祥和的节日呢?3、引入本课。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①认读生字新词。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③找出最难读的段落朗读,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4、齐读全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告诉我们一些什么?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春联的作用是什么?②春联的内容可以是些什么?理解春联的意思。

3、这段是运用了什么构段方式?(总一分一总)4、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春联有什么特点?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春联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插图帮助理解。

②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议议,加深理解。

③抓住“舒眉、辞、开口、贺”等词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说说为什么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抓住“开卷有益”说说词义,体会自己实际理解。

②谈谈你在这些春联中学到了哪些知识?3、指导朗读。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查阅书籍,搜集两三副春联,在班级交流。

幼儿园对联作品教案

幼儿园对联作品教案

幼儿园对联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对联的基本定义和构成形式。

2.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3.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4.组织幼儿园的对联作品展,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构成和基本要素1.上下两句:–上联:多为四个字,少为三个字或五个字。

–下联:与上联相呼应,字数相同或相近,内容互为补充或对比。

2.对仗:–左右对仗:上下两句相互映衬,平行相对,字句对仗相对。

–对称对仗:上下两句各自呈对称排列,内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2.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1.借鉴古典文化:例如引用名句、古诗词配对等。

2.突出主题:把握主题,突出主题,张扬主题。

3.留白:借助留白,达到吸引人眼球,增强诗意。

4.改变常规:突破常规,创新构思,化繁为简。

3. 对联创作实践1.初步引入对联:引导幼儿熟悉对联的构成形式和基本要素。

2.对联课堂:通过师生互动,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老师引导幼儿从天象、自然、生活等方面得到启示,想象创作。

3.对联展示:组织幼儿园的对联作品展,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通过老师对对联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和创作技巧进行讲解,让幼儿对对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互动探究法让幼儿与老师一同探究对联的构成和创作方法,引导幼儿贴近生活,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3. 对联展摆放幼儿们的对联作品,进行对联展示和分析讲解。

四、教学评估1. 总体评估根据幼儿的对联表现和对联作品展示情况进行总体评估,评定每个幼儿的学习成就。

2. 个别评估对于个别在对联创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幼儿,授予表扬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对联教学活动,我认为幼儿们在对联的构成和创作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幼儿园内的对联作品展也展示了幼儿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幼儿语言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营造更加富有创造力和有趣的学习氛围,不仅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热情。

语文对联的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对联的教学设计方案
总结词
教授鉴赏评价标准和方法
详细描述
对联的鉴赏与评价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需 要教授学生一些鉴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如 从语言、意境、格律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了 解什么样的对联是好对联,并能够分析对联 的优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 评价对联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自 我认识。
05
CATALOGUE
对联的分类与特点
对联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形式可分为门联、春联、婚联、挽联等;按内容可分为风景联、庆贺联、题 赠联等;按用途可分为实用联和装饰联等。不同类型的对联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如门联通常用于 家庭或店铺的门口,春联则用于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祈愿。
对联的特点包括语言简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等。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要字句对应、语义 相呼应,还要在音韵和意境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联还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 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生创作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总结词
分析难点、提供解决方法
详细描述
学生创作对联时,常常会遇到平仄不协调、韵脚不合规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 方法,如提供一些平仄、韵脚的练习、让学生多读多写、进行小组讨论等。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 思考和创新,帮助他们克服创作的难点。
对联的鉴赏与评价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作对联的能力,包 括分析、评价和欣赏对联。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 敬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尊重传统 文化的态度。
教学背景
01
02
03
背景介绍
介绍对联的起源、发展和 影响,使学生对对联有初 步的了解。
学生情况

初中对联教案

初中对联教案

初中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撰写对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技巧。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2. 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3.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中汲取营养,逐步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4. 如何撰写对联:选定主题、构思内容、注重对仗、遵循平仄、反复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撰写对联。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对仗和平仄方面做到恰到好处,提高对联的艺术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3. 欣赏经典对联:分析名联的寓意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学习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5.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如何撰写对联,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教师示范:撰写一副对联,讲解撰写过程和技巧。

7. 练习撰写对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撰写对联。

8. 展示成果,互相评价:将学生写的对联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9. 总结课程:强调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创作。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副自己喜欢的对联,分析其结构和寓意。

2. 尝试撰写一副对联,可以是春联、寿联、挽联等,注重对仗和平仄。

3. 调查身边的对联使用情况,了解对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优质课教案崇雅中学高中部语文组李焕送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掌握对联基本知识,学习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明确对联基本特征,组织小组讨论拟写对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之一对联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基本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对联拟写对策——拆合法教学方法:1.观察探究法。

通过细心观察几副普通对联提问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确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

2.讨论法。

通过拟写对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3.竞赛法。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幻灯片1)课题《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一、导入:对联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是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自从04年全国各省高考卷不约而同考对联之后,对联教学备受重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

(幻灯片2)对联欣赏,说说下列对联在哪些场合可以看到:①一元复始万象更新②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③福如东海寿比南山④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⑤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二、提问,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1 学生观察以上对联,自主学习课本129页表达交流活动《珠联璧合觅佳趣》相关知识,想想要成为一副对联,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2 (幻灯片3)对联的基本知识①上下联字数相等②上下联用字不重复③上下联词性要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依此类推。

④上下联平仄要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⑤上下联内容要相联:从上下联表达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认识对联的基本特点是不足够的,重要的是运用对联的知识学习怎样拟写对联。

三学习对联拟写对策(幻灯片4)拟写对联的对策——拆合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如“扫千年旧习”,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立(建)——一代(百岁、万载)——新风正对除(革、去)——百岁(一代、万载)——恶俗(丑行)反对又如“祖国江山好”分三段对之:家乡——风景——美(大地——气象——新)(幻灯片5)总结拟写对联的要点:①把握对联的基本特征②善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如由花朵想到美人(相似),由“旧习”想到“新风”(相反),由自然想到社会人生(具体与抽象)。

想象:如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生命。

③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四争联活动牛刀小试(幻灯片6)(一)请给以下地名配对乌龙潭总统府莫愁湖凤凰台麒麟门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幻灯片7)(二)评改对联1、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2、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后:(幻灯片8)(三)补充对联1.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2. 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

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幻灯片9)(四)对联试拟(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写在黑板上。

看哪组对得最多,对得最好)蚕吐丝——家中世界小——冬去山清水秀——杜丽夺首金,扬威雅典——刘禹锡石头城上思故国————一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五小结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六(幻灯片10)作业(参考书本130页,任选一项或多项开展活动)1 拟写对联:试为学校大门、课室门、学校饭堂、图书馆拟一副对联。

2 从古典诗、词、曲作品中收集对联。

3 以课文为基础,适当向课外拓展,拟写对联。

例如:朱自清夜赏《荷塘月色》黄河浪力赞《故乡榕树》(从作业中推选出佳对张贴在教室学习园地,同学们投票选出“最受欢迎对联冠军、亚军、桂军”)教学总结:本教案用于广东版必修3 第129页“表达交流活动”《珠联璧合觅佳趣》。

在学习了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后,学生对诗词格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自从04年全国各省高考卷不约而同考对联之后,对联教学备受重视。

结合新课改注重“表达与交流”的精神,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对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之一对联的兴趣,对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由于高一的学生首次正式在课堂上接触对联,而以往的经验使他们认为对对联是一件较难的事情,所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

本教案注重了授予学生拟写对联的实用方法——拆合法,并把传统的对联口诀写在拟写对联之前,让学生树立对对联的信心。

同时在活动中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讲练结合,四大题目“给地名配对,评改对联,补充对联,对联试拟”先易后难,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让学生尝试“可做到”的乐趣。

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题目(四)对联试拟活动中,个别学生能够联系课本所学诗词,对出较有水平的对联,如“白居易浔阳江头忆琵琶”“李太白古蜀道中叹朝廷”等等。

一些学生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对教师所出上联表示质疑,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发现。

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教学总结此课是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课(粤教版必修3 第129页《珠联璧合觅佳趣》)。

在学习了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后,学生对诗词格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自从04年全国各省高考卷不约而同考对联之后,对联教学备受重视。

必修课程目标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尤其强调语文是交际的工具,因此,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对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之一对联的兴趣,对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之瑰宝。

学生除了可以通过古诗文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外,还可以通过对联来感受民族传统文化。

对联虽然常见,但学生对如何写对联却感到陌生,由于高一的学生首次正式在课堂上接触对联,而以往的经验使他们认为对对联是一件较难的事情,所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

本课设计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初步学习拟写较简单的对联。

为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在课堂开始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对联,提问在生活中那些场合可看见这些对联。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欣赏了几副常见的对联,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对对联的兴趣也表现出来了。

这时,结合课本,教师提问对联的基本知识(要成为一副对联的基本条件),学生很好地总结出了“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词性相同”“上下联结构相对应”“上下联平仄要和谐”等特点。

教师适当的地补充“上下联内容要相联”(正对、反对、串对)的知识。

认识对联的基本特点是不足够的,重要的是运用对联的知识学习怎样拟写对联。

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落在如何拟写对联上。

拟写对联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介绍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是很关键的,因此我向学生推荐了拆合法。

并把传统的对联口诀写在拟写对联之前,让学生树立对对联的信心。

同时在征联活动中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讲练结合,四大题目“给地名配对,评改对联,补充对联,对联试拟”先易后难,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让学生尝试“可做到”的乐趣。

“给地名配对,评改对联”难度较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活动的同时又帮助学生巩固了对联的基本知识,为下面的对联试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补充对联”环节既考查了学生的对联知识,又回顾了以往的文学常识。

在征联活动四个活动环节中,第四环节“对联试拟”是重点,也是难点,是综合考查学生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传统文化的积淀程度。

在六副对联“蚕吐丝——”“家中世界小——”“冬去山清水秀——”“杜丽夺首金,扬威雅典——”“刘禹锡石头城上思故国——”“———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中,前三副学生对得工整到味,能对出如“蜂酿蜜”“春来鸟语花香”等文雅的下联。

在第四副对联中,很多同学想到了刘翔,对出了“刘翔创佳绩,声震全球”的下联,而在“刘禹锡石头城上思故国”则有不少学生联系到了第四单元刚学的李白、白居易、辛弃疾等文学大家。

需指出的是,在“———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这副对联中,没有一个学生能对出上联,而此对联是一副悬挂在我校教学楼两侧,用来激励高三学子的对联。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生对生活的漠视,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举步维艰,是语文素养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征联活动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男女同学各为一组,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出你组认为的佳对,看谁写得最好,写得最多),激发了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为培养学生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拓展教学内容的能力,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归并,使新旧知识融合,相互渗透,我特意设计了“刘禹锡石头城上思故国——”这副对联,个别学生能够联系课本所学诗词,对出较有水平的对联,如“白居易浔阳江头忆琵琶”“李太白古蜀道中叹朝廷”等等。

一些学生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对教师所出上联表示质疑,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发现。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珍宝,唐诗宋词中不乏名联句,在学习了古典诗歌单元后,我尝试着将对联引进语文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以增强学习的趣味,加大知识的含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