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质脱矿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的分析

合集下载

儿童正畸矫治中多乐氟预防牙齿脱矿的功效分析

儿童正畸矫治中多乐氟预防牙齿脱矿的功效分析

儿童正畸矫治中多乐氟预防牙齿脱矿的功效分析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儿童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多乐氟的应用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作用。

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固定正畸矫治的恒牙患儿6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儿粘接托槽处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之上涂布多乐氟,治疗后第6、12个月对患儿牙齿脱矿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两组患儿矫治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釉质脱矿指数比较著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矫治6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釉质脱矿指数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矫治1年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釉质脱矿指数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儿童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多乐氟的应用对于预防牙齿脱矿效果显著。

标签:正畸固定矫治;牙釉质脱矿;多乐氟相关研究表明,临床小儿口腔正畸矫治过程中,由于患儿长期佩戴固定矫治器,如不采取任何预防维护措施,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患病率极高。

具体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单个或多个连续性的白垩色斑点,甚至出现凹坑状的白色、褐色缺损等。

而将多乐氟应用于儿童固定正畸矫治中,对于预防其牙齿脱矿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了儿童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多乐氟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作用,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固定正畸矫治的恒牙列患儿68例。

其中,男性患儿为40例,女性患儿为28例;患儿年龄为9~18岁,平均年龄为(14±4.2)岁。

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性别、例数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参照相关纳入标准(自拟):①临床治疗疗程不低于12个月者;②选择直丝弓矫治技术,使用Gemini托槽以及不含氟的粘接剂者;③身体健康,无任何系统性疾病史的患者;④颌前牙以及前磨牙等所有牙体发育均良好,且颜色正常,无任何明显的缺损,也无釉质发育不全者;⑤无任何较为明显的偏侧咀嚼习惯,且上下牙弓较为对称;⑥每日至少使用含氟的牙膏刷牙3次,且每次刷牙持续3~5min,除此之外无任何其他口腔维护措施者;⑦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

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

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

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临床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齿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正畸医师从根源上防治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面白斑的形成提供了相对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为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正畸;牙釉质脱矿;原因近年来,人们对口腔正畸的关注日趋增加,人们在惊叹于其带给人们自信与美感的同时,也在苦恼着其带给人们的痛苦。

许多患者在摘除矫治器后,发现原本洁净的牙面上却增加了一些白垩色斑点。

这种现象在临床上俗称“牙釉质脱矿”。

国外有学者报道,正畸患者釉质脱矿的发病率约为50%[1],国内胡炜等进行调查发现正畸治疗中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为59.4 %[2]。

1、牙釉质脱矿的表现1.1 牙釉质脱矿脱矿,也叫脱钙,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牙体硬组织中的钙、磷离子等游离出到达牙齿表面,牙齿发生色、形、质各方面的改变。

发生脱矿的牙体组织变为白垩色甚至黄褐色。

许多接受正畸矫治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牙齿的白垩色斑点状改变,称这种现象为牙釉质脱矿。

1.2 牙釉质脱矿表现在口腔正畸矫治过程中或在拆除矫治器后常可在患者牙面发现牙釉质脱矿现象,脱矿的牙釉质呈白垩色,表面光泽度下降,严重者可致继发龋等。

釉质脱矿有表层和表层下脱矿两种形式。

正畸治疗中发生的脱矿,最初以釉质表面矿物质丧失和釉柱间基质溶解为特征,这种损害被称作表层脱矿。

随后釉质深部结构才发生溶解,釉质表面呈多孔状但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表层,成为表层下脱矿[3]。

正畸治疗中早期发生的脱矿即表层脱矿。

2、原因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做了大量研究报道,但相关综合而全面的原因报道却并不多见。

以下是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及结合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所总结的口腔正畸治疗中导致牙釉质脱矿的原因。

2.1 患者自身的口腔生态环境导致釉质脱矿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口腔生态环境中的细菌因素,目前研究认为主要的致龋细菌包括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和乳酸杆菌,其中变链菌主要引起釉质脱矿(龋),而乳酸杆菌则与牙本质龋有关[4]。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

结论:所有患者中,发生牙釉质脱矿32例(22.5%);脱矿率排在前3位分别是上侧切牙、上中切牙、下侧切牙,脱矿率最低的是第一磨牙;年龄差异、正畸时间、刷牙频率、酸蚀时间、牙齿位置、矫治器种类等牙釉质脱矿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正畸疗程、不良口腔习惯、甜食的摄入频率、矫治器为传统直丝弓矫治器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高,为最常见影响因素。

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针对诱发因素积极干预,降低牙釉质脱矿率。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釉质脱矿;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072-02正畸治疗是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合畸形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

但治疗后许多患者牙齿表面会出现白垩斑,即为牙釉质脱矿,既影响牙齿美观,又对牙齿造成损害,给口腔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正畸固定矫治器的使用给口腔清洁带来一定难度,导致口腔内细菌聚集,酸性代谢产物增加,牙周环境发生改变,最终发生牙釉质脱矿[1]。

因此,积极研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

本研究总结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67例,女75例,年龄12~28岁,平均年龄(16.4±3.1)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自锁托槽直丝弓矫治器73例,传统直丝弓矫治器69例;正畸牙齿位置为前牙区64例、双尖牙区52例、磨牙区26例。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技术 。
1 . 2方法
者 及家 属知道 患者 良好 的 1 3 : 腔卫 生 室正 畸治疗 成功 的 关键 。②在 矫 治 中应 用氟 化物 可 以高 效 的预 防和 减少牙 釉质 脱矿 的发 生 。氟化 物 在 防龋及 防脱 矿上 可 降低釉 质 中羟磷石 灰 溶解 度 ,控制 菌斑 细菌 活
对 全部患 者正 畸治疗前 后的8 0 0 张幻灯片进 行观察 ,用两 部幻 灯 机 同时放 映同一患者治疗 前与治疗后 的同一部位 ,同时两名 医师分 别 对 每个患者 的幻灯片进 行比对 分析 ,观察 并且记录 下治疗 前与治疗后
的牙釉质脱矿 出现的牙位 、不同区域 的分 布情 况 ,仔细 的比对脱矿受
治器 的安装 ,唾液 中的变 形链 球菌 和乳 酸杆 菌 的数 目也 随之增 加 ,
变 形链 球菌 和 乳酸杆 菌与 龋齿 的发 生发展 有 关 ,他 们 的 出现增 加 了 脱 矿的危 险系数 】 。在 正常 的 口腔环境 中 ,牙釉 质脱矿 和再矿化 维持 着 一种 动态 的 平衡 ,而 口腔正 畸 固定矫 治器 的使用 则 打乱 了这 种动 态 平衡 ,导 致牙 釉质 脱矿 甚至 缺损 。 因为 固定矫 治器 的结 构 比较复
国睚|囡—国同
2 0 1 3 年5 月第 1 1 卷 第1 3 期
・临床研 究 ・ 2 4 9
口腔正 畸固定矫治器应用 中牙釉质脱矿 的临床调查
梁 敏
( 株洲市一 医院 口腔科 ,湖南 株 洲 4 1 2 0 0 0 )
【 摘 要】 目的 研 究分析 正畸 治疗 中患者 牙釉 质 脱矿 的发病率 和 牙釉 质 受损 的程度 。方法 回顾 性 分析 我 院 口腔 科 选取 2 0 1 1 年1 O月至 2 0 1 2

正畸风险

正畸风险

正畸风险(一)牙釉质脱矿在固定矫治器治疗中,患者牙面上出现的形态不规则的白垩斑,就称为牙釉质脱矿。

一般来说正畸治疗的疗程越长,发生釉质脱矿的可能性就越大,程度也就越严重。

牙釉质脱矿一般好发于托糟龈方和周围的釉质,主要是由于矫治器的存在而不易刷到,也不易保持清洁,使牙菌斑易于滞留而导致;或由于酸蚀不当,使釉质(特别是牙颈部的釉质)受损而变得粗糙,黏结剂残留在牙面上,使菌斑易于滞留而导致。

因此在酸蚀时应注意酸蚀液不要过多,不要涂满整个牙面;托糟龈应把多余的黏结剂去除,并嘱咐患者认真刷牙。

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和良好的刷牙习惯。

(二)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在固定矫治器治疗中,有些患者出现了牙像充血、肿胀、增生等炎症现象。

一般情况下,这种变化是暂时的,只要有正确的正畸治疗。

再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就能尽量减少牙周组织的损伤,并且牙周组织的健康可以恢复,否则损伤将会相当明显且不可恢复。

牙周炎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矫治器对牙龈的机械刺激,黏结剂产生的化学刺激,矫治器导致的食物嵌塞及影响刷牙的效果,使菌斑滞留,另外正畸治疗中的颌创伤和不适当的矫治力也会加重原有的牙周病变。

因此在治疗中要进行卫生宣教,让患者及家长重视口腔卫生,去除多余的黏结剂,以免刺激牙眼;使用适宜的矫治力,避免牙齿过度倾斜和压低;出现牙眼炎症状要及时处理,可局部涂药或用漱口水含漱;如出现明显的牙跟增生,应暂停加力,转牙周科治疗。

(三)牙根吸收正畸治疗会引起牙根吸收,现在已引起正畸医生的普遍重视。

牙根吸收最常见在根尖部,少量的牙根吸收不会影响牙齿的稳定与功能。

随着治疗结束,牙根吸收也就停止,但明显的牙根吸收将影响牙齿的健康和稳定。

牙根吸收与矫治力的大小、力持续的时间及牙齿移动方式有关。

因此在正畸治疗中,要注意使用弱而间断的矫治力,避免无限制地移动牙齿,特别是压低和倾斜;避免以过大的持续力整体移动牙齿,并且尽量缩短疗程。

(四)正畸牙齿松动正畸治疗会导致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出现轻微松动是正常的,但如果矫治力过大,将使牙齿的松动度增加。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探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探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探究发表时间:2019-07-05T14:46:06.62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2期作者:刘姻芝[导读] 在近年来固定矫治器广泛应用于我国口腔正畸治疗领域中,通过现代化医疗技术的支持,口腔正畸的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418000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于治疗中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因素,并评价其原因。

方法:通过于我院中患者数据库中抽取时间段内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间收入的所有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录入其中符合要求患者162例开展实验,记录所有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因素,评价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对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率造成的影响。

结果:在162例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中,其中有34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现象,其发生率为20.99%。

结论: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时,牙釉质脱矿现象发病率较高,所以在进行正畸治疗时,应当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口腔正畸治疗效果,达到优质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口腔修复;牙釉质脱矿;临床研究在近年来固定矫治器广泛应用于我国口腔正畸治疗领域中,通过现代化医疗技术的支持,口腔正畸的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固定矫治器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高效性,在目前受到了广大医师的重视[1]。

但值得注意的是,正畸患者由于牙齿以及唇瓣部分区域受到遮盖,患者的口腔内胆汁菌斑去除率下降患者的口腔矫治器固定部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菌斑生长状况。

相关临床研究指出[2],在传统的正畸患者中,大约有40~%6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釉质脱矿。

所以做好患者的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分析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方式。

本次研究中,探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于治疗中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因素,并评价其原因,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正畸固定矫治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分析

正畸固定矫治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分析

正畸固定矫治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分析袁旭【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2例正畸固定矫正患者,共928颗牙,观察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及致龋菌的检出情况.结果:共有30例发生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71.43%;在928颗牙齿中,有94颗牙发生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0.12%.矫正1个月时,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6.67%、9.52%,其中变形链球菌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6个月后,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6.19%、21.42%,与矫正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非自锁托槽患者发病率较高(76.19%),治疗前有牙釉质脱矿者更易出现新发釉质脱矿.结论:正畸固定矫治会提高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与牙位、托槽类型及致龋菌等因素相关,应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有效预防.【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3页(P126-128)【关键词】釉质脱矿;正畸固定矫治;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龋病;预防【作者】袁旭【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安徽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学追求的提高,正畸矫治已成为目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手段。

固定矫治具有精确、高效及疗效显著的特点,但由于治疗过程中托槽、弓丝的使用,导致牙齿表面易被软垢附着且难以清理,破坏牙齿的自洁作用,导致牙齿表面及矫正器周围菌斑堆积,从而引发牙釉质脱矿,甚至导致龋齿形成,影响美观及口腔健康[1]。

因此,本文选取了42例口腔固定矫治的患者,观察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正畸矫正期间釉质脱矿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笔者医院就诊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20例,女22例。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牙科2016年10月-2017年11月采用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正牙齿的口腔正畸患者,(该患者群中共有160颗牙实行口腔正畸治疗)对其牙釉质正畸脱矿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计算EDI即牙脱矿指数。

结果 68例患者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进行牙齿正畸的治疗过程中,共有36颗牙出现牙釉质脱矿的现象,脱矿率达22.5%(36/160),其中患者上颌牙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概率为72.2%,下颌牙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概率为27.2%,上颌牙牙釉质脱矿的概率明显高于下颌牙的平均脱矿指数为0.29±0.06。

结论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对患者进行牙齿正畸的矫治中,容易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情况,尤其是上颌牙,故在此过程中,医师需要及时预防患者上颌牙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情况并对已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患者采取一定方法进行治疗。

关键词:正畸固定矫治器;牙釉质脱矿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面部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矫正自己的牙齿,使其面容更美观。

而固定矫治器是口腔科中牙齿经常会用到的器械,但其因为含有托槽、弓丝等复杂结构,容易给患者在清洁口腔的过程中带来不便,造成牙齿清洁不彻底,牙菌斑滋生,这样不仅影响了患者的面貌美观性,还影响了牙周健康[1-2]。

本文在就我院口腔科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进行牙齿正畸的68例患者,对其牙釉质正畸脱矿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牙科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采用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正牙齿的口腔正畸患者,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11至28岁,平均年龄20±4.9岁。

1.2 方法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治的68名患者,在正畸治疗结束后(即拆掉固定矫正器之后),用75%的酒精将牙面清洁干净,并观察(在自然光线下)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的全部牙齿的侧表面状况,并对牙釉质脱矿的情况进行探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釉质脱矿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08T11:35:31.0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梁红梅
[导读] 随着现代口腔矫正技术的发展,使很多的颌位畸形患者逐渐恢复了健康的口腔以及美观的面目。

(绵阳市梓潼县中医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对口腔正畸患者在进行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现象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病损的情况进行了了解。

方法:随机抽选了120例患有空腔正畸的患者,观察他们在进行固定矫治器佩戴前后出现的牙釉质脱矿情况,并将矫正前后出现的牙釉质脱矿现象出现的几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对矫治之后产生牙釉质脱矿的部位进行了统计。

结果:患者在使用了固定矫治器之后使牙釉质脱矿现象发生的几率提高了,由原来的5.83%提高到了现在的15.97%,对治疗前后的进行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牙釉质脱矿现象集中在上颚侧的位置,且发生的几率在29.9%,发生该现象的位置大部分为正畸托槽龈的釉质上边,其次是在托槽近远以及边缘的位置。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之后,会增加牙釉质脱矿产生的几率,因此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或者是对患者采取其它的措施进行预防。

【关键词】牙釉质脱矿;临床研究;正畸固定矫治器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143-02
随着现代口腔矫正技术的发展,使很多的颌位畸形患者逐渐恢复了健康的口腔以及美观的面目。

随着矫正技术的提高,口腔矫治效果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口腔正畸固定矫正可以使牙齿进行精确的移动,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并且非常便捷的现在口腔矫治工具。

但是,实际上在进行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使用时,很容易出现牙釉质脱矿的现象,从而对患者的牙釉质产生一些不可逆的伤害。

研究表明,在完成口腔正畸之后,会有50%~80%的患者产生牙釉质脱矿的现象,该病发生的几率约为12.5%。

本文通过对120例患者进行固定矫治器佩戴前后的牙釉质脱矿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相应的发病率以及发病的部位,希冀对同行们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月至21016年12月在本院选择12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为67例,女性患者为53,他们的年龄集中在11~18岁,平均的年龄为(14.2±2.6)。

对他们进行方丝工矫正以及直丝工技术,平均进行的矫正疗程为(23.8±10.9)个月。

将所有的患者在进行正畸之前进行牙齿的清洁以及牙面酸蚀和注意事项的讲解。

在进行矫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口腔的卫生,在保持曝光强度一直的条件下进行拍照,每次3张。

1.2 方法
将患者在正畸之前和之后的同一部的照片进行详细的对比,对牙釉质脱矿的位置、数量以及病损的程度进行记录。

对每位患者的24颗牙齿进行观察,对于拔牙的患者要在临床上进行登记。

观察时分别从上下颌的一侧处的第一恒磨牙进行观察,知道另外那侧的第一恒磨牙为止。

把正畸带环或者是托槽当作是中心环节,将牙齿分成是4个区域,将牙齿的脱矿情况分为4个等级。

最后将治疗前后的照片分别由两位医师进行判断,对于一致性良好的可以显示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

计量资料采取x-±s进行表示,治疗前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用例数n来表示字数资料,技术资料组间率之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正畸前后牙釉质的脱矿情况进行对比
在本次研究当中,总共有2880颗牙齿被观察,其中在进行矫治之前存在168颗牙齿存在牙釉质脱矿的现象,其脱矿率为5.83%。

在完成矫治只有,共有460颗牙齿出现牙釉质脱矿的现象,其脱矿率为15.97%。

在完成矫治之后,出现1度脱矿的牙齿有369颗,占总数的
12.8%;出现2度脱矿的有85颗,占总数的3.0%;出现3度脱矿的牙齿有6颗,占总数的0.2%。

在进行矫治之后,牙釉质的脱矿率明显升高了,因此治疗前后存在以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牙釉质脱矿现象和牙位的关系
矫治之后出现牙釉质脱矿的位置主要是上颌侧牙处以及上下颌尖牙的地方,其中脱矿最多的在上下颌前牙的颈三分之一处,产生的几率是最高的,为29.9%;然后就是上颌中切牙,占总数的23.7%;上颌尖牙处的发病率较低为20.8%。

牙釉质脱矿的位置大都几种在正畸托槽龈的牙釉质上边,然后就是在托槽的近远中以及边缘的位置,具体如表所示。

3.讨论
在口腔正畸的治疗过程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固定矫治器的效果也在日益提高。

但是,固定矫正器的使用破坏了牙釉质的脱矿与再矿化之间的平衡,因此很容易引发牙釉质脱矿的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最主要的就是以几点:(1)佩戴固定矫治
器后,无法将其摘下,并且固定矫正器的结构比较复杂,不利于牙齿的清洁以及口腔卫生的保持;(2)在佩戴固定矫治器之前需要对牙齿进行牙面酸蚀,在这个过程中若出现过大的酸蚀牙面就很容易产生菌斑的残留,这类的损伤无法通过牙齿再矿化进行自我恢复;(3)矫治器的佩戴,会使口腔内的细菌群落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牙釉质脱矿现象;(4)该病的患者大多是青少年,他们大多存在一定的不良习惯,不太注意口腔的清洁问题,尤其是一些爱喝碳酸饮料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牙釉质脱矿的现象。

因此在进行正畸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牙釉质脱矿现象的产生,在本次研究当中可以发现,正畸后牙釉质的脱矿现象高达15.9%,明显高于正畸之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预防。

积极向患者宣传健康知识,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在进行口腔正畸的过程中,医师必须严格注意牙釉质脱矿现象的发生,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姚晖,李燕妮,姚晓天,等.新型生物组织成像技术——光学CT对牙釉质早期脱矿检出效能的实验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8):9413-9417.
[2]徐泽.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研究[J].口腔医学杂志,2013,33(9):604-606.
[3]金叶俊,周淳.固定矫治器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6,17(9):33-34.
[4]卢山,郭宏剑,梁非照,等.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加半导体激光治疗急性冠周炎40例[J].广西医学,2007,29(2):203-204.
[5]邓爱停,沈卫,谭晓蕾,等.不同年龄人群固定正畸治疗中牙周损害发生情况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3):43-44.
[6]秦晓虹,徐琳.正畸固定矫治器对牙龈指数和口腔卫生指数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4):727-729.
[7]徐英,黄月燕,陈凤华.错牙合成患者主动参与和沟通在正畸计划中的作用[J].河北医学,2011,17(1):67-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