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路线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历史图表

知识点图表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知识点图表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过程
知识点图表
陆
上
丝
绸
(Juan
之du)Βιβλιοθήκη 路长安 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
亚欧非各地
知识点图表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印度半岛南
端和斯里 兰卡岛
孟 加
拉
湾
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
马来
穿过马六甲海峡 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 海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知识点图表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背景 目的
西汉前期,匈奴残酷压迫和 掠夺西域各族,从西域不断 向中原发动进攻,汉王朝十 分被动
对匈奴的战争获得重 大胜利
对熟悉了西域的 成果 地理、风土和人情
第二次
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交往日趋频繁,西域 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丝绸之路ppt

•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 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 文化繁荣的遐想……
第二课《丝绸之路》课文解析
一、查资料 •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和欧 洲的通道,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道路, 其中中国运出的丝绸极具代表性,所以名 为“丝绸之路”。 • 张骞:汉朝人,应汉武帝之命两次率领外 交使团前往西域与他国进行沟通,对丝绸 之路的开拓有着重要的贡献。
•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 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 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 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 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 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 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 ,摆成夹道 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 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 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 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 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 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 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 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 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 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 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 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 “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 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 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 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 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 有的鸵鸟蛋。
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线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线路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
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其中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最远到达了犁轩(今天埃及亚历山大港,附属罗马)。
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直达欧非大陆;首次将这条路线延伸到了欧洲和非洲。
直接联通了西方和汉朝之间的联系。
两汉丝绸之路线路图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
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
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
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亚非欧商业往来(2世纪初)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
丝绸之路自驾攻略

重庆走“日月山、青海湖、茶卡盐湖、阳关、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张掖丹霞、祁连卓尔山、剑门管”自驾攻略在返回重庆途经兰州途中,老公开着车,我闲着无事,就想着把这次“丝绸之路”自驾游的攻略整理出来,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们。
一、行程时间:7月30—8月10日,共计12天。
二、行程路线及住宿点:1、重庆—天水(宿)—塔尔寺(宿)—黑马河(宿)—大柴旦(宿)—敦煌(宿2晚)—张掖丹霞景区(宿)—祁连县城(宿)—兰州(宿)—剑阁县(宿)—广元(宿)—重庆。
2、因在青海湖住黑马河看日出的人多,所以黑马河的房间很紧俏,特别是不愿住蒙古包想住有独立卫生间的,就必须根据行程提前在网上订好。
而大柴旦是从青海湖到敦煌的必经之路,因路程较远,特别路途中要看茶卡盐湖,所以在大柴旦住的人多,也必须提前订好酒店否则就只有住德令哈。
而住城市里则可到了再找酒店,只是有时停车较麻烦。
此次西行天水市的如家和丹霞景区客栈标间房价为298一晚,黑马河景区标间698一晚,大柴旦因在黑马河和敦煌中间,在此处住宿的特别多,所以房间特别紧张,我们在网上就没订到房间,是开到镇上后现找酒店,问了几处都没房间,所幸问到第三处还有一间亲子房,此处房间性价比高,600元可住很大的亲子套房,一张大床,一张小床。
其他地方的标间房价都在380—480之间,祁连县的酒店也非常不错,480也是套房,客厅还有机麻。
三、行程景点及门票:1、景点:塔尔寺—青海湖,茶卡盐湖—阳关—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丹霞地质公园—卓尔山—门源油菜花—剑门关,皇泽寺,昭化古镇。
2、景点门票:塔尔寺50元1人;日月山100元1人,倒淌河40元1人;茶卡盐湖120一人;阳关100元1人含观光车;敦煌莫高窟+敦煌盛典398元1人;鸣沙山100元1人,骑骆驼100元1人;嘉峪关80元1人;张掖丹霞地质公园150元1人含4个景点观光车;卓尔山60元1人;剑门关100元1人,有索道可上山,索道分上下两段,每段50元1人。
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2015年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以政治目的为主;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政策。
4、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
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China, 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路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
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鲜、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
通过海路还可达义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路线传统丝路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洛阳、长安到玉门关、阳关。
(西汉开辟)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往外输出的有: 蚕丝、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 往过内输入的有: 葡萄、核桃、石榴、蚕豆、 黄瓜、芝麻、无花果、狮子、犀牛、良马
第一次下西洋
• 1405年,刘家港,郑和率 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 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 国家和地区,最远达非洲 东部,红海、麦加,并有 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 和新西兰,南极洲。加深 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 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 114年),汉族,字子文, 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 县博望镇)人,中国汉代卓 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 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 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 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 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 蓿、石榴、胡麻、芝麻与鸵 鸟蛋等等。曾经奉命出使西 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 了基础。
郑和七下西洋时间列表
• • • • • • • 第1次下西洋 第2次下西洋 第3次下西洋 第4次下西洋 第5次下西洋 第6次下西洋 第7次下西洋 • • • • • • • 1405年6月(永乐三年) 1407年10月13日(永乐五年) 1409年10月(永乐七年) 1412年12月18日(永乐十年) 1416年12月28日(永乐十四年) 1421年3月3日(永乐十九年) 1430年6月29日(宣德五年)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
敦煌莫高窟壁画
• 玄奘(602-664年),祖籍河南洛阳市宜阳县人,家族是 儒学世家。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唐高祖 贞观元年(627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 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 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 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见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 、物产、习俗等。
南方丝绸之路

南⽅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编辑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南⽅丝绸之路,也称蜀⾝毒道,是⼀条起于现今中国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孔道。
其总长有⼤约2000公⾥,是中国最古⽼的国际通道之⼀。
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
它以四川宜宾为起点,经雅安、芦⼭、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理、保⼭、腾冲,从德宏出境;进⼊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
与西北“丝绸之路”⼀样,“南⽅丝路”对世界⽂明作出了伟⼤的贡献。
⽬录1简要介绍2名称由来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3汉朝时期4唐朝时期5主要路线6⽂化特⾊浓郁的商业性独特的地域性明显的融合性7丝路探究关于研究⽅法和视野问题关于性质和历史作⽤问题关于⽂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问题1简要介绍编辑南⽅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条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印,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家古⽼的国际通道。
它和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为我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对于南⽅丝绸之路的研究从上世纪初就已开始。
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益扩⼤,南⽅丝绸之路更加为学者们所关注。
[1]2名称由来编辑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提出的,⽤以指称中国丝绸西运罗马的交通道路,并⽤以泛称中西交通。
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直被认为是由长安出发,西经河西⾛廊,出西域,⾄中亚,然后进抵罗马帝国的惟⼀的⼀条中西交流道路。
后来,中外学术界和联合国教科⽂组织⼜确认丝绸之路还包括长城以北的“草原丝绸之路”和由东海⾄南海经印度洋航⾏⾄红海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样,丝绸之路的外延得到了⼤⼤扩展。
早在古代,《史记》就记载了中、印、阿富汗的经济⽂化交流,《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三国时⼈鱼豢的《魏略·西戎传》⾥,也提到罗马帝国“有⽔通益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