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老的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重要贸易路线,起源于汉代,发展至唐代达到鼎盛时期。

它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奢侈品传至西方,同时也带回了西方的黄金、香料、马匹等商品。

这条古老而壮丽的路线贯穿了亚洲大陆,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起来。

1. 路线与交通工具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支线。

陆上丝绸之路以西部的新疆乌鲁木齐为起点,沿中亚、中东地区一直延伸至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则由中国的江南沿海港口启程,经过马六甲海峡,最终到达东南亚、南亚和东非。

在交通工具方面,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依靠陆路和海路进行运输。

陆上丝绸之路上,商人们多采用骆驼队进行长途跋涉,通过繁重的工作量和辛劳的旅程,将中国的丝绸及其他商品交付给西方的买家。

而海上丝绸之路则依靠船只,商船在海面上穿行,将货物运往远方。

2. 商业活动与货物流动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是一个繁忙的商业活动中心,商人们不仅带着丝绸、瓷器等中国特色商品贸易,还传递了中国的文化、技术和思想。

商业交流不仅是物质贸易的交易,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和相互影响。

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的丝绸是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丝绸在古代被西方视为一种奢侈品,非常受欢迎。

此外,中国的瓷器、茶叶、药材等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出口商品。

同时,从西方传入了大量的黄金、银器、珠宝首饰、香料和玛瑙等奢侈品。

这些商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市场,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3. 文化交流与技术传播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商品贸易,还在于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

在商业活动中,中国的艺术、文化和哲学思想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同时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等也通过该路线传入中国。

在技术方面,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先进技术经过丝绸之路传至西方,为西方的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基础。

西方人通过丝绸之路学习了中国的造纸术,推动了欧洲的出版业发展;而火药的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的军事战争方式。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剖析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剖析

终点之一今意大利罗马
陆地上的
这是起点长安 终点之一今伊朗、伊拉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些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或者传过去的
请大家阅读77页链接,提取主要信息, 说说丝绸之路是怎样得名的?
第二小部分:海上丝绸之路
•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又被称为陶瓷之路, 起点位于中国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 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 为了解决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受地形影响,前往西域会经 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 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在古代中国 即有此项交流,尤其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显著。
• 1405年6月(永乐三年) • 1407年10月13日(永乐五年) • 1409年10月(永乐七年) • 1412年12月18日(永乐十年) • 1416年12月28日(永乐十四年) • 1421年3月3日(永乐十九年) • 1430年6月29日(宣德五年)
• 为什么说张骞、玄奘和郑和是丝绸之路上的友好 使者?
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 114年),汉族,字子文, 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 县博望镇)人,中国汉代卓 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 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 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 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 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 蓿、石榴、胡麻、芝麻与鸵 鸟蛋等等。曾经奉命出使西 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 了基础。
• 请阅读书79页的内容,对郑和有一个 初步的了解,然后请听我们的进一步 介绍。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金银纪念币
郑和(1371年-1433年), 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 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 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 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 外交家、宦官。他深得明成 祖朱棣的信任。

3.古老的丝绸之路

3.古老的丝绸之路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第九册第五单元
长沙市芙蓉区东风小学 冯莉
的真同又他
人可时是是
----
物谓又一一
也中是个个
翦 伯 赞

国 历 史 上
一 员 战 将
天 才 的 外
冒 险 家 ,
出,交
类家
拔,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但时常受到匈奴威胁,
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
西域,想联络大月氏联
盟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39年,26岁


丝绸之路线路图


帕米尔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
伊 朗 高 原
昆仑山
丝绸之路地形图
鸣 沙 山
河 西 走 廊 黄土高原
发现于罗马 废墟中的汉代绢
丝绸之路上出土 的丝织品
为什么这条路叫 “丝绸之路”呢?
1877年,德国地
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 著作《中国》一书中, 第一次把中国中原地 区经过新疆到中亚的 西域交通道路”翻译 为“SILKROAD”,丝 绸之路由此得名。
8
许多国家派使臣 随同汉使到汉朝 来答谢。从此, 汉朝同西域的往 来十分频繁.
9
巴尔喀什湖
西
葱岭
北 山


域玉门关 阳关
长 安
西汉时期西域是指现在的新疆地区,也就是现在 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
丝绸之路线路图
填一填:结合地图填出丝绸之路的途经地点。
中亚
今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
欧洲
西亚 南亚
后到了康居国,然后
再由康居国,终于到
达大月氏。
6
张骞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 得不到结果,只好启程回国。 在路上又被匈奴捉住,拘留 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单于 死了,国内发生内乱。张骞 利用这个机会,逃回汉朝。 张骞这次出使,前后十三年, 出使时一百多人,回来时只 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了。

古老丝绸之路

古老丝绸之路

古老丝绸之路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上一条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路线,连接东方和西方,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

这条古老的通道承载着无数的商人、旅行者和学者,他们不仅带去了商品、技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老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起源古老的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汉朝。

当时,汉朝的统治者汉武帝派遣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和交流。

随着中国丝绸业的繁荣,丝绸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吸引了许多西方国家的商人。

中国人通过陆上和海上两个通道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陆路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而海路通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的发展自东汉时期起,丝绸之路开始蓬勃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的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包括中国、中亚和西亚地区,还将印度、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纳入其中。

这一时期,战争和政治动荡促使许多人迁徙和贸易,加速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和知识的交流平台。

随着商人和旅行者的来往,不同国家的人们开始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宗教和学问。

佛教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而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也传到了西方国家。

古老的丝绸之路改变了世界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

三、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通过贸易、结婚和宗教活动来交流彼此的文化,逐渐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例如,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其次,丝绸之路的繁荣推动了科技和知识的传播。

商人和学者的来往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知识,改变了当时各地社会的面貌。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数学、医学和天文学的交流。

例如,中国的火药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阿拉伯地区,并进一步传播到欧洲,推动了世界军事科技的进步。

古代的丝绸之路文化与交流

古代的丝绸之路文化与交流

古代的丝绸之路文化与交流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贸易路线之一。

这条路线穿越了亚洲、欧洲和非洲,连接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民族。

其中最重要的文化是中亚和东亚文化的融合,即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本文将介绍古代的丝绸之路文化与交流。

一、古代的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地中海的上古贸易路线,它穿越了亚洲和欧洲,传递了许多东方的产品和文化。

在一些历史文化领域,如文学、语言、宗教、艺术、农业、科技等方面,这条路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渠道。

古代的丝绸之路从中国的西北部,即陕西、甘肃和新疆,经过河西走廊,经过中国的内陆山区,经过西藏和印度,然后折到阿富汗、伊朗和中东地区,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

这条路曾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还创造了许多传说和故事,成为了人们平生的绝交。

二、古代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所流传的文化相当丰富,它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这条贸易路线上,中国的汉代皇帝曾通过商人、官员和外交官在贸易中推广汉族的文化和汉字的标准化。

在此之前,中国南部文明,中原文明,西域文明之间就已经开始逐渐融合了。

在丝绸之路的繁荣期,中国和中亚之间的往来频繁而广泛,形成了丝绸、茶叶、纺绩、印花、玻璃、精铁、香料、武器和马匹等数十种贸易品种。

这让两个文化得以相互影响和交流,是地球历史上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先驱。

三、古代的丝绸之路技术交流除了文化交流外,古代的丝绸之路还促进了许多技术上的交流。

在中国,丝绸是最重要的贸易品种之一,商人自然会从制丝到染色、纺织等技术方面学习中国人的技术,将这些技术带回自己的国家。

而从吐蕃、突厥到波斯和阿拉伯帝国,都在某些方面向中国学习,例如纺织品、陶瓷、艺术、染料、工具等等。

这些技术在拜占庭、罗马、意大利等地流传,为之后的科技领域创造了很多独特的突破和优势。

四、古代的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由于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贸易道路,商人、官员和外交人员之间的交流相当频繁。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我国古代生产的丝绸,除满足本国的需要,还大量输出国外。

在丝绸外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条由东至西的贸易通道。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欢迎阅读。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介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1]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路历史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丝绸之路的历史介绍

丝绸之路的历史介绍

丝绸之路的历史介绍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路线,自古以来就在亚欧大陆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这条路线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技术传播和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经历了多个朝代和历史时期的演变,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终点是古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

在古代,丝绸是中国的特产,非常珍贵而受欢迎。

在这条贸易路线上,中国还向西方传播了许多其他珍奇商品,如瓷器、茶叶、药材、铁器等。

同时,西方也向中国输出了许多商品,如大象、马匹、珍贵药材、宝石等。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沿途各地的文明和宗教信仰通过这条路线互相渗透,交流和融合。

佛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在这条路线上得以传播,众多文化遗址如敦煌莫高窟、喀纳斯、波斯波利斯等也见证了这种文化交流的历史。

丝绸之路也是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这条路线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方的先进技术。

如医学、农业、建筑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在丝绸之路上得以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丝绸之路的历史经历了许多兴衰和变迁。

在古代,这条路线的繁荣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然而,随着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开启,海上贸易逐渐取代了陆上贸易,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此后,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逐渐被人们遗忘,沉睡了几个世纪之久。

然而,丝绸之路在21世纪得到了重新关注和重视。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互联互通,共同构建和平、繁荣、开放的世界经济。

这一倡议以丝绸之路的历史为基础,借鉴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和理念,为丝绸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如今,丝绸之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在内的综合性合作框架。

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形容丝绸之路的美句

形容丝绸之路的美句

形容丝绸之路的美句1. 丝绸之路是历史的长河,连接着东西方的繁华与文明。

2. 沿途的风景仿佛一幅神奇的画卷,迷人而神秘。

3. 丝绸之路是东方玉带,闪耀着珍贵的文化瑰宝。

4. 沙漠中的晨曦,透露出丝绸之路的浪漫。

5. 西域的沙丘,在夕阳的映照下,宛如金色的海洋。

6. 在古老的城市中漫步,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

7. 美丽的喀纳斯湖,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8. 高耸的雪山,为丝绸之路增添了壮丽的背景。

9. 胡杨林如黄金海洋,给丝绸之路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10. 丝绸之路的驼队,在大漠中行进,宛如一支艺术的队伍。

11. 丹霞地貌的奇特景色,让人应接不暇,震撼心灵。

12. 古老的莫高窟融汇了东西方艺术的精髓,令人叹为观止。

13. 敦煌的月牙泉,水天一色,宛如童话世界的仙境。

14. 世界上最高的峻岭之一,昆仑山脉,为丝绸之路增添了壮丽的背景。

15. 喀喇昆仑山脉的雪峰,犹如浑然天成的艺术品。

16. 绵延万里的戈壁沙漠,沙丘排列有序,美不胜收。

17. 在丝绸之路上旅行,仿佛穿越了古代文明的长河。

18. 绚烂的丝绸之路上,数不尽的宝藏与故事等待着探索者的发现。

19. 在这条古老的商道上,穿行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

20. 丝绸之路上的古镇沉淀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令人沉醉其中。

21. 华丽的丝绸和奢华的茶叶,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业繁荣。

22. 丝绸之路是一条穿越沙漠的音乐之路,即使是风沙也无法掩盖它的美妙旋律。

23. 河西走廊的绿洲,为穿越丝绸之路的商旅提供了宝贵的休憩之地。

24. 在西藏的高原上,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仿佛是一颗明亮的明珠。

25. 夜幕降临时,在星空下的沙漠,宛如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星际世界。

26. 丝绸之路上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27. 走进敦煌莫高窟,仿佛走进了古代壁画的世界,感受着历史的岁月。

28. 带着遥远的祝福和梦想,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友谊的纽带。

29. 沿途的马鸣木,像一把音乐的琴弦,在沙漠中轻轻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资料二:
马可·波罗来华原委与《游记》问世
李治安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马可·波罗出自意大利威尼斯城波罗氏。

祖父名安得利亚·波罗,伯父马可,父亲尼柯罗,叔父马菲奥,俱以商贸为业。

伯父马可相继在君士坦丁堡和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的索尔得亚经商及设货栈,他的两个兄弟又继续向东经营发展。

为纪念伯父,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袭用了老马可的名字。

时值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三次西征,蒙古四汗国占据了亚洲中部、西部及东欧部分地区,其嫡孙忽必烈还在东亚建立起元王朝。

尼柯罗、马菲奥两兄弟利用东西方交通大开,于1260年从威尼斯负贩商货,东赴君士坦丁堡、索尔得亚、钦察汗国都城萨莱和察合台汗国的不花剌,最终于1265年首次抵达元朝的都城上都,受到优礼接待。

不久,两兄弟奉忽必烈之命出使罗马教廷,联络请教皇派百名教士东来等事宜。

因旧教皇去世和等待新教皇选出,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于1271年携马可·波罗踏上回元朝的旅途。

同行的两名传教士中途畏难西退,马可则跟随父、叔继续东行。

1275年夏抵达元上都,向忽必烈汗复命,并呈递教皇复信等。

1260年—1275年他们两次来华的路线,基本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

据马可·波罗所述,忽必烈汗对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不辱使命并如约东返,颇为赞赏。

又见马可聪慧谨慎,甚是宠爱。

多次派他出使
各地,皆能尽职尽力,报告详明,大汗感到满意,故给予诸多优渥待遇。

于是,父子叔侄三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

波罗一家久居东土,思念故乡心切。

恰逢伊利汗君主阿鲁浑的元妃卜鲁罕逝世,阿鲁浑遣三位使臣到元廷求娶卜鲁罕的同族女。

1291年初,马可·波罗父子叔侄获准随同三位波斯使臣护送17岁的阔阔真“公主”赴伊利汗国完婚。

他们从泉州港航海两年多,到达波斯,完成护送任务后辗转回到威尼斯。

他们离华返程路线大抵是唐宋以降的海上丝绸之路。

回到故乡威尼斯后的第二年,马可·波罗参与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

在狱中,马可口述东方旅行见闻,由同狱的比萨城小说家鲁思梯切诺整理,于1298年撰成《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以记述忽必烈时期的中国蒙古、中原、江南、西南、西北为重心,还用一些篇章描述日本、印度、波斯及非洲等国的情况,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包罗欧洲以外的东方世界,故又名《寰宇记》。

《游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版本和译本达数百种之多。

马可·波罗被公认为中古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的友好使者。

一部《游记》架起了西方人认识、了解中国及东方的桥梁,西方人知中国必先知马可·波罗。

此后的哥伦布寻找和发现美洲新大陆,就直接受其诱导驱动。

公元13世纪,以丝路为通道的中西交通大开,成就了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

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又是700多年前陆地丝路和海上丝路空前繁荣的最有力历史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