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业概况

合集下载

福建植被划分

福建植被划分

1植被分区的主要原则植被区划就是在一定地段上,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的差异,划分出高、中、低各级彼此有区别,而其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的组合的植被地理区。

因此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是植被分区的首要原则。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反映高级植被类型单位与气候,特别是热量和水文条件之间的关系,它可以作为划分高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植被分区的非地带性规律,主要考虑植被分布与地貌类型、地质状况、地表组成物质以及土壤类型等局部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它可作为划分中级或低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福建位于祖国东部的森林带,在进行植被分区时,首先应考虑森林植被类型,同时参考较为稳定的灌草丛植被。

在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可以结合人工植被的种类、生长状况以及农作物的耕作制度等来划分。

2植被分区的各级单位及分级原则根据目前的植被状况与复原植被的理论,并遵循上述植被分区主要原则,拟订出划分本省各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本区划的分区为4级制。

其单位系统采用《中国植被》(1980)的3级制,并增加“区”以下的“小区”一级。

植被区域植被分区的最高一级。

福建隶属于中国3大植被区域中的“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

植被地带植被分区的第2级。

按植被本身的标志,即以区域内典型的优势植被类型地带性的综合体而划分。

主要按具有相对稳定性植被类型的差异,以及参照建群层片的区系组成中一定的特征种,同时考虑到与其相适应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带等的相关关系而划分。

本省分为两个植被带,即南亚热带雨林地带与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

植被区植被分区的第3级。

划分依据按植被类型组合上的差异。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植被类型及主要种或其伴生种的数量与生态习性。

植被分布的规律性,包括植被类型及地方性生态环境特点;区内的耕作季节与制度。

据此,本省南亚热带雨林地带内典型植被类型基本上一致,因而仅划为一个植被区;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内植被类型均以照叶林为主,但闽西、闽中、闽东、浙江省东南部,以及粤赣交界以东与闽北地区植被在树种成分上有差异,故在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内,可划分为两个植被区。

2023年福建林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福建林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福建林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林业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4.4%,森林覆盖率达65.1%。

随着近年来福建林业政策的支持和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福建林业行业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现状。

一、林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福建2007年推出了“林长制”试点,通过规范化管理林地、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2015年,福建省政府还出台了新的《福建省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其中提出了加强林业产品深加工,提高林业产业附加值,拓展林业产业链条的总体目标。

针对这些政策,不少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产品附加值和深加工程度,从而提高了林业产业链价值。

二、林业科技进步显著。

福建省林业科技力量较强,关注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保持着联系。

近年来,针对福建产业化进程和资源成本问题,福建科技部门提出不少林业科技方案,如传统造林方式向现代化移动;针对森林火灾高发季节的问题,聚焦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及防火巡逻装备升级等措施,提升防火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技术创新也让企业更具竞争力,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三、林业废弃物再利用不断增多。

绿色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获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

针对林业废弃物处理,福建加快绿色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实现林业废弃物再生利用。

如通过将锯末、刨花、木屑、木片等加工制作成生态板,生产出各类生态板材,可广泛用于家具、地板等领域。

这一技术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使用和价值化。

四、林业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资源优越。

近年来,福建对外合作日益密切,林业产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依靠福州、厦门、泉州等港口,福建向国际市场出口木材、木制品、竹材等林产品。

同时,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积极加强国际标准的应用,提升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总的来说,福建林业行业市场发展虽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新形势和新需求的背景下,仍需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加快科技研发、提高产业化水平、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以推动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龙岩市自然资源

龙岩市自然资源

龙岩市自然资源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山水相间,物种丰富。

龙岩市地
处闽西山区,地形多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主要分布有武夷山脉、南岭
山脉等。

这些山脉为龙岩市提供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气候调节。

森林资源是龙岩市宝贵的自然财富。

龙岩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福建省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森林资源的丰富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
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龙岩市的森林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
业的发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水资源是龙岩市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龙岩市有着丰富的水系资源,拥有众多湖泊、水库和河流。

其中,九仙湖是龙岩市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水质清澈,景色优美。

龙岩市的水资源不仅滋润着这片土地,也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龙岩市的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主要有金、银、铜、铁、锌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
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龙岩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龙岩市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实现了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体而言,龙岩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
要支撑和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龙岩市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保
护好自己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各县市农业概况0

福建省各县市农业概况0

宁德市农业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为宁德市名优特农副产品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闽东是中国重点产茶区,现有茶园面积4.71万公顷,省级以上名茶产品30多种。

闽东是中国产量最多、品种最全的重要食用菌产区,银耳、香菇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闽东水果种类繁多,盛产四季柚、油柰、板栗、芙蓉李、水蜜桃和晚熟荔枝、龙眼等。

畜牧业特产有福安杜花猪、福安水牛、古田黑番鸭、霞浦山羊等。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7%,活立木总蓄积量1527万立方米,用材林面积44万公顷。

福安市农业之最:●全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福安市是全省茶叶主产区,全市现有茶园总面积16万亩,年产茶叶1.27万吨。

●全国最大的绿竹生产基地●南方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福建省“芙蓉李之乡”●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农村电气化示范县福鼎市农业概况:福鼎市以构建“茶都、菇城、芋乡、水产大市”为目标,积极实施“3358”农业工程建设,即优化沿海蓝色、山区绿色、平原高优三大产业带,加快推进前岐、秦屿、店下三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好福鼎槟榔芋、福鼎白色双孢蘑菇、福鼎四季柚、太姥绿雪芽、申石蓝紫菜五大特色品牌,培育水产业、茶业、食用菌、畜牧业、粮食、林竹业、蔬菜、水果八大主导产业链。

目前我市已列入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市)、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县(市)、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市)建设;全市成立了市级专业协会12个、乡镇级产业协会26个、村级科技协会152个,其中前岐蘑菇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试点,秦屿蔬菜协会被省农业厅列为试点;秦屿镇农村社会服务联动中心被列为全省“三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

主要农产品生产1、粮食作物: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37万亩,粮食总产量9.4万吨,其中稻谷20.92万亩、7.03万吨,甘薯6.84万亩、1.69万吨,马铃薯3.41万亩、0.58万吨。

福建省闽侯南屿国有林场概况

福建省闽侯南屿国有林场概况

福建省闽侯南屿国有林场概况南屿国有林场由留美硕士李先才先生于1933年创办,解放后由党和政府接管,1958年正式成立省办闽侯南屿国营林场,1989年由闽侯县移交福州市林业局直辖,1996年改名为福建省闽侯南屿国有林场。

2000年,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0」698号文件批准成立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

林场与森林公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体制。

经过全场职工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现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用材林基地,是科技兴林示范场之一,同时也是省林业干部学校和省林业生态技术学院的教学和实习基地。

南屿国有林场位于福建省会福州市西郊的闽侯县南屿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北纬25—26度之间,东西宽9km,南北长5.4km,跨闽侯南屿、上街及永泰葛岭3个乡。

林场场部设在闽侯县南屿镇,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

林场地处戴云山脉向东延伸的丘陵地带,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以中低山丘陵地貌为主。

海拔多在400--600m之间,最高海拔1010m,最低海拔40m,平均坡度23度;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 5℃,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2. 4℃,无霜期309天,夏长无酷暑,冬短且少寒;年平均降雨量1370mm,相对湿度80%,雨量充沛,四月至六月为雨季,夏季常受台风影响,十月至次年一月为旱季,上半年降雨量超过蒸发量,下半年蒸发量超过降雨量。

植物生长期长;林场土壤多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橙黄色山地红壤,中壤,PH值在5-6左右,腐殖质平均厚度7.9cm,土层平均厚度60cm肥力中等;场内建有王庙、双峰、五峰里小型水库。

林场经营总面积49829亩,森林覆盖率89.33%,绿化度92.7%,活立木总蓄积量324523立方米。

其中:用材林面积21673亩,蓄积量169936立方米;生态林面积28234亩,蓄积量151993立方米。

用材林林风中:幼龄林1790亩,蓄积量672立方米;中龄林4658亩,蓄积量31625立方米; 近熟林5071亩,蓄积量 60291立方米; 成过熟林6323亩,蓄积量77348立方米.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植被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及竹林组成。

2023年福建林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福建林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福建林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素有“山海福建,林果之乡”之称,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特点,使得福建的林业行业高度发达。

该行业市场规模较大,以下将对福建林业行业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一、产业规模福建林业行业产业规模较大,其中以福建南部、西部地区的森林资源最为丰富。

据福建省林业厅统计,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林木总面积达到61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2.4%,人均林地面积为0.36公顷。

福建省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9个,森林公园11个。

福建省林业经济主要以林木种植、林下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等为主。

福建省林木种植已经形成了以杉木、马尾松、油松、松柏、桂花、竹子等丰硕的产业体系。

福建省还有着数量众多的林下资源,包括竹子、毛竹、香菇、茶叶等,产值逐年递增。

森林旅游也是福建省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行业之一。

二、市场规模福建省林业行业市场规模庞大。

据福建省林业厅统计,2019年福建省林业生产总值达到332.78亿元,总产值达到623.8亿元。

福建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达到1510.8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1.66亿元。

福建省茶叶产值达到了421.85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5.9%,进入全国前列。

林下资源的开发也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香菇产业、蚕桑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三、发展趋势福建省林业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生态文明的要求,福建省林业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政府部门提出“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加强了生态保护力度,并推动福建省林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转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推进,福建省林业行业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例如,可以研发出更加高效、低耗的林业种植方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林业的精细化管理和田间作业自动化;推动林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多行业的互利共赢。

总之,福建省林业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发展前景乐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2024年福建林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福建林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福建林业市场发展现状
1. 引言
福建作为一个林业资源丰富的省份,林业产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福建林业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福建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福建林业资源概况
福建地处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界,拥有广泛的森林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福建省的森林面积约为X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X%。

福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闽西北山区和闽南沿海地带。

其中,竹资源是福建独有的特色资源之一,福建的竹林面积约为X万公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X%。

3. 2024年福建林业市场发展现状
3.1 林木产业
福建林木产业以木材加工为主导,主要产品包括原木、人造板材、木制品等。

福建的木材加工业发达,有一批规模较大的木材加工企业,这为福建林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福建还积极发展木材深加工产业,推动木材产品的附加值提升。

3.2 林副产业
福建的林副产业主要包括竹业、花卉、蜂产品等。

福建的竹业发展潜力巨大,竹
材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福建的花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被誉为。

2024年福建林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福建林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福建林业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福建林业市场作为福建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福建林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林业资源分布、林产品产量和消费需求等方面。

2. 林业资源分布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地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

据统计,福建省森林总面积达到XX万公顷,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XX%。

其中,天然林面积占比较高,约为XX%,而人工林面积较少,约为XX%。

福建省地势复杂,山地面积较大,适宜林业发展的地区较多,这为福建的林业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 林产品产量和消费需求福建林业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木材、竹材、林木苗木、林产品加工品等。

福建省林产品的年产量较大,木材产量约为XX万立方米,竹材产量约为XX万吨。

福建的林产品主要销往本省内以及周边省份,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建筑、家具、造纸等行业的需求。

福建作为一个经济不断发展的地区,林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林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

4. 林业市场的竞争格局福建林业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较为复杂。

首先,福建省内存在着多家大型林业企业,它们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福建林业市场还面临来自外省的竞争,一些外省的林业企业也积极进入福建市场寻求商机。

此外,福建还存在着一些小型的林业企业和个体户,它们在市场上的份额相对较小,但也不可忽视其对市场的影响。

5. 林业政策的影响福建省政府对林业市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福建林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鼓励林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支持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福建林业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福建林业市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福建林业市场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其次,林业企业需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寻求更多的销售渠道;此外,福建林业市场还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需要在发展中注重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林业概况
(备注:数据截至2014年10月底,年度数据为2013年)
福建省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山多林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长期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省和美丽福建的重要任务,作为打造宜居环境、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加森林碳汇、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环境承载空间的重要举措,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了“大念山海经”“三五七造林绿化”“建设林业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设绿色海峡西岸”“建设海西现代林业”“实施‘四绿’工程和大造林”等战略部署,有效推动了林业持续发展,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应有贡献。

全省林业基本情况可概括为五句话:
一是发展条件优越。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年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十分适合林木生长,自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且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林业对台合作交流的前沿平台。

二是生态环境优良。

全省现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286.1万公顷(4292万亩)、占30.9%;自然保护区86处(其中:国家级13处、
省级20处,市县级53处)、保护小区3300处,保护面积1245万亩、占陆域面积6.8%;森林公园17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0个、省级127个)。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评比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是全国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优的省份。

三是森林资源丰富。

全省林业用地926.82万公顷(1.39亿亩)、占土地总面积75.3%,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根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省森林面积801.27万公顷(1.2亿亩),森林覆盖率65.95 %、居全国首位,竹林面积106.75万公顷(1601万亩),其中毛竹100.3万公顷(1504万亩);森林蓄积60796.15万立方米,天然林蓄积35942.92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24853.23
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丰富,木本植物1943种、陆生野生动物828种,均占全国三分之一。

特别是拥有世界同纬度带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以“世界生物之窗”闻名于世的“双世遗”武夷山。

四是林改全国先行。

2002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6年又率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有效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初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和“国家得绿,林农得利”目标,成为全国林改的一面旗帜。

2013年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面深化林改工作,继续为全国探路子、出经验、作示范。

五是林业产业发达。

年产商品木材约500万立方米、毛竹3.7亿多根,人造板、松香、活性炭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现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1家、境内外上市林业企业21家。

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8枚、省级名牌产品170个,省著名商标92枚。

201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61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当前,福建省林业部门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按照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要求,锐意进取、先试先行,通过“三保一推进”(即:保覆盖率、保发展、保民生和推进林改),推进林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努力为福建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备注:数据截至2014年10月底,年度数据为201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