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咏雪》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咏雪》优秀教案

《咏雪》优秀教案

《咏雪》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古人的聪慧和才华。

3.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字词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内容;欣赏古人智慧。

2.难点:文言文翻译和字词积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翻译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雪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对雪的感受。

2.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翻译课文
1.逐字逐句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对话,体会古人的聪慧和才华。

4.字词积累
1.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如“内集”“儿女”“俄而”等。

5.拓展延伸
1.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雪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2.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6.课堂小结
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字词积累。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1)

《咏雪》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一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决定以此为例子,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和生疏感,启发学生去发现文言文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教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及刘义庆;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积累文言词语;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拉近与古人的心灵距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积累文言词语;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拉近与古人的心灵距离。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再认识两位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

<二>、作家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品读《咏雪》: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恰当过程:师范读,提示字音、节奏(幻灯片)生个别读、齐读课文。

2.二读课文,疏通文意①方法:留:谢太傅、左将军王凝之扩:寒(寒冷)雪日换:俄而雪骤(急)调:何所似(“所似何”“像什么”)②要求:两人为一组,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充分利用注释,疏通文意。

第8课《咏雪》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咏雪》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咏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复述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

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

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见《》本课“作品简介”“文体知识”栏目)课件出示:“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对《世说新语》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②、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学会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②、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②、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明机智和出众才华。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帮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兴趣浓出示“雪”的甲骨文,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字,猜猜“雪”的本义是什么?古人把雪花比喻为随风漫天舞的羽绒,雪花洁白、轻盈、飘逸,它还像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世说新语》里的两个少年也有很美妙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咏雪》这篇文章。

(二)作家作品了解清屏幕展示:知识卡片一刘义庆(404-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做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词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层层细读品析深1、读得流利要求:读音正确,节奏分明,语句通顺流畅,不多字,不少字。

屏幕展示:①知识卡片二:读准字音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②读出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范读、自由读,教师适时订正读音,指导朗读。

2、读的明白要求:理解词意句意,故事内容读得清楚明白。

学生采用逐字逐句,对照直译的方法,四人一组,每人一句,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的字词句做好记号;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及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

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

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

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

部编版初中语文《咏雪》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咏雪》优质课教案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能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掌握文言文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

2.积累重点词汇,能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能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能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掌握文言文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

教学难点:能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讲述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及他在淝水之战中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

总结:谢安在隐居东山期间,还承担起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其中以谢道韫、谢玄兄妹最为出色,今天,我们将通过一次家庭聚会,去感受名门世族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正字正音1.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字音(俄、骤、奕的读音,似、差多音字的辨析)。

三、再读课文,掌握文言文诵读特点1.学生畅谈所了解到的古人读书法(摇头晃脑,语速较慢),并与现代文朗读比较(明白文言文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形成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板书)。

2.教师范读,做到整体平缓、词语宕开。

并以“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为例进行划分节奏及语气的变化练习(板书)。

3.学生划分节奏、诵读,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诵读(个人、小组、分角色),相互点评。

四、借助注释,把握大意1.朗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请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消除学生初次疏通文言文时的无措,提醒要善于利用注释。

2.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并积累“儿女”、“俄而”、“差”、“拟”、“未若”、“因”这几个重点字词。

五、三读课文,把握情感1.学生讨论文章中哪个比喻更好。

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公大笑乐)(板书)2.编者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引导学生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第8课 《咏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

第8课 《咏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

第8课《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是七上第二单元的文言文课文。

从单元主题出发,亲情是不可忽视的主题。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本文描绘了谢家人在雪天赏雪作赋的温馨场面,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魏晋儿童的聪慧和良好家风的传承。

所以学习本课时,要“言”“文”兼顾,在完成文言文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之余,也要把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与学生的实际关联起来,引发学生对课文及《世说新语》的兴趣,并认识家风传承对人成才的重要作用。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节奏划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3.探究“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妙处。

4.从文本中分析谢家温馨、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分析“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妙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刘禹锡到达了六朝时期只有贵族们才能居住的《乌衣巷》,便写下了此诗,其中王谢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有名的贵族。

谢家谢安,他凭着自己卓越的军政才能,指挥过历史上因“以少胜多”而闻名的“淝水之战”;身为宰相,谢安成为了当时“安民救世”的人物。

谢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博才多学,风度优雅,为东晋名士之首。

他精通儒家经典,能诗善文,性好音乐,工书善画,待人接物很讲究风度,言谈举止更注重修养。

他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当时的社会风气。

人称“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耳”。

如此有影响力的谢安,不仅在历史上诗赫赫有名的人物,其言行逸事被收录在《世说新语》一书中。

【走近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单元导语表明“亲情”是该单元的人文主题,要在阅读中加深对亲情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单元导语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对“朗读”作出了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情感、节奏的变化。

本单元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写了真挚动人的感情。

因此,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

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第二单元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学习朗读,训练朗读技能,包括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后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从语文核心素养来看,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始终是基础素养,因此,识记和掌握基本字词,积累文言字词,发展言语能力,是本文的要点之一。

《咏雪》记叙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数》中的《言语》篇,因此本课可以试着让学生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

【学情分析】学生刚迈入初中一年级,《咏雪》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首篇,描写了寒雪日谢安一家人的生活情景。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接触了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了解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1)掌握“俄而”“骤”“急”“因”“差可拟”等文言词语。

2)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3)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4)感受古代儿童的智慧和良好的家风文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电化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预习检查(3分钟)师: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能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掌握文言文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

2.积累重点词汇,能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能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能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掌握文言文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

教学难点:
能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讲述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及他在淝水之战中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

总结:谢安在隐居东山期间,还承担起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其中以谢道韫、谢玄兄妹最为出色,今天,我们将通过一次家庭聚会,去感受名门世族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正字正音
1.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字音(俄、骤、奕的读音,似、差多音字的辨析)。

三、再读课文,掌握文言文诵读特点
1.学生畅谈所了解到的古人读书法(摇头晃脑,语速较慢),并与现代文朗读比较(明白文言文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形成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板书)。

2.教师范读,做到整体平缓、词语宕开。

并以“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为例进行划分节奏及语气的变化练习(板书)。

3.学生划分节奏、诵读,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诵读(个人、小组、分角色),相互点评。

四、借助注释,把握大意
1.朗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请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消除学生初次疏通文言文时的无措,提醒要善于利用注释。

2.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并积累“儿女”、“俄而”、“差”、“拟”、“未若”、“因”这几个重点字词。

五、三读课文,把握情感
1.学生讨论文章中哪个比喻更好。

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公
大笑乐)(板书)
2.编者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引导学生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
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板书)
六、走进编者,知人论世
1.介绍《世说新语》和刘义庆。

七、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本文所学文言知识点。

2.作业:
(1)背诵课文,根据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预习《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2)作业本2.4、7三题。

板书设计
咏雪
朗读指导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笑)
语气、节奏的变化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乐)欣赏赞扬道韫才气
整体平缓、词语宕开补充评价:身份之贵(衬托)
课后检测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俄而
..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
参考答案:(1)不久,一会儿(2)相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参考答案:(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得分点“何所似”)(2)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满天飞舞的样子。

(得分点“未若”“因风”)
3.四人小组模拟家庭聚会场景,分角色诵读课文。

思考: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融洽、欢快、轻松等家庭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