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精选4篇)

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精选4篇)

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精选4篇)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篇1活动目标:1、体会妈妈的辛苦,并学习帮忙做家务。

2、提高生活自立能力。

3、学习说出完整的感谢的话。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1、事先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有扣子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

2、每个幼儿都要准备一套刷牙用具、毛巾、脸盆。

3、抹布、水桶、扫把、簸箕等清洁用具。

活动过程:1、教师先带着幼儿念儿歌《妈妈的小帮手》。

2、请幼儿把带来的衣服、裤子、鞋袜拿出来,让幼儿自己把衣服、裤子换上,自己穿袜子、鞋子。

3、教师请幼儿拿出刷牙和洗脸用具,请大家示范刷牙洗脸的动作。

4、教师拿出各种清洁用具,示范各种清洁用具的使用方式如:拧干抹布的方法、擦桌子的方式、扫地的方式。

5、把幼儿分成几组:擦桌子组、扫地组、收拾组。

每组发给所需要的打扫工具,让幼儿开始分工合作打扫。

6、当幼儿打扫完以后,教师可以问问幼儿打扫后的感觉。

7、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要怎么帮妈妈分担家务,然后请大家轮流上台说说,告诉大家他要怎么当妈妈的小帮手。

8、请幼儿想一句感谢妈妈的话。

请大家站到前面,大声说出一句对妈妈的感谢,然后回家对着妈妈说出来。

: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

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篇2活动目的:引导幼儿在了解爸爸妈妈工作辛苦的同时设法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进一步提高幼儿劳动能力。

环境创设:操作所需的碗、杯子、被子、衣物等等。

活动流程:引入——幼儿尝试操作——展开竞赛——延伸一、引入出示一些操作的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幼儿尝试操作幼儿可自由的来进行劳动操作展示,把自己会做的事演示给大家看,争做“能干的小帮手”,如:叠衣物、发筷子、分碗、擦桌子。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家庭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帮助父母做家务。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帮助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愿意主动帮助父母。

2.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家务技能。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家务操作,引导学生学习。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学会家务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营造温馨的氛围。

2. 准备家务工具和材料,如扫把、拖把、盆子等。

3. 制作PPT,展示家务图片和操作步骤。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在家里,你们有没有帮助父母做家务?都做过哪些家务?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作为家庭成员,帮助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二、学习家务知识(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家务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家务工具。

2. 讲解家务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如扫地、拖地、洗碗等。

三、家务技能示范(10分钟)1. 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家务操作,如扫地、拖地等。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学会家务技能。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家务时间?如何提高家务效率?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家务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愿意成为父母的好帮手。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家务技能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家务的种类和重要性。

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准备: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一)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以谈话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体验父母的辛苦提问设计: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吗?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做些什么,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会做些什么呢?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你们想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吗?提问设计: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亲子摄影展——《爸爸妈妈小帮手》1、请爸爸妈妈把幼儿在家做小帮手的情景拍摄下来。

(形式:照片、录像均可)2、用展板的形式对系列照片进行展出,对拍摄的录像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播放。

活动反思:1、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2、在活动中有2位幼儿表现的不太积极,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可能与家庭有关,在家从来没有人要求过他们去做什么,自己也没有这个意识,这次活动后希望他们能有所变化。

小学二年级德育主体班会教案设计《我做妈妈的好帮手》

小学二年级德育主体班会教案设计《我做妈妈的好帮手》

小学二年级德育主体班会教案《我做妈妈的好帮手》一、目的:1、通过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意识,知道帮助妈妈做家务,学会担当,能够养成帮助家长做家务、融入家庭劳动的习惯。

2、在家长的带领下,学会帮助父母、学会劳动、能够体谅父母辛苦工作和做家务的不容易,学会感恩父母。

3、学做简单、家庭日常的劳动,如:洗衣服、刷碗、扫地、收拾物品等日常家务劳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热爱劳动,争做妈妈的好帮手,开展学会感恩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设想与构思:现在的孩子都很受宠,养成懒惰、贪吃贪玩的坏习惯,基本的家务活都不会,对于父母的辛苦工作和日常家务也不懂得感恩,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在家长的支持下,让孩子学会做家务,能够体谅和学会感恩父母。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理解和感恩父母,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为其以后走向社会,能够在心理和亲情上更加独立和学会共赢合作打下基础。

结合我班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活动。

三、过程:(一)家庭活动部分通过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说明本次活动的德育目的,取得家长支持,放手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真正让小学生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劳动过程中,增近亲子互动。

我下发通知单给予学生家长如:贵家长:您好,我是某某同学的班主任王老师,为了你的孩子能够学会感恩和热爱劳动,我建议你允许你的孩子当你家务劳动的好帮手,你可以指导你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是你的未来和希望,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给予他们学会当帮手的考验机会,让他们学会热爱劳动,懂得体谅别人,真正理解和感恩父母,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小学生姓名:某某1.洗衣服;做妈妈好帮手前(1)不喜欢洗衣服()(2)自己的衣服自己从来也不洗()(3)没有想过洗衣服的辛苦,不理解妈妈()做妈妈好帮手后:(1)喜欢洗衣服()(2)自己的衣服以后自己洗()(3)理解和体谅妈妈洗衣服的辛苦()2.扫地;做妈妈小帮手前:(1)懂得扫地的重要性()( 2)不随便乱扔乱放()(3)每天扫地次数()做妈妈小帮手后:(1)懂得父母扫地的辛苦()(2)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3)帮助妈妈经常扫地()3.做饭:做妈妈小帮手前:(1)是否经常做饭()(2)有时候也帮助妈妈做饭()(3)不懂也不喜欢做饭()(4)不认真吃饭、不懂得饭食的珍贵()做妈妈小帮手后:(1)经常做饭()(2)理解和辅助妈妈做饭()(3)乐意帮助妈妈做饭()( 4)不挑食,节约粮食()4.刷碗:做妈妈的好帮手前:(1)每天吃晚饭主动刷碗()( 2)有时刷碗()(3)不刷碗()做妈妈的好帮手后:(1)每天吃晚饭主动刷碗()(2)有时刷碗()(3)不刷碗()5.收拾日常物品:做好帮手前:(1)不喜欢收拾屋子()( 2)自己房间的物品从来不收拾()(3)家中物品用完不收拾()做妈妈好帮手后:(1)不喜欢收拾屋子()( 2)自己房间的物品从来不收拾()(3)家中物品用完不收拾()贵家长认为你的孩子在家务方面的进步如何:(二)学校活动:在学校,我们大家都是小学生,当你们回到家里,有的同学就贪吃贪玩,不喜欢劳动,很愿意当个乖宝宝了。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作为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是一种责任和荣誉。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承担家务的习惯。

3.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承担家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家务劳动。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爸爸妈妈的好帮手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模拟家务劳动场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 准备家务劳动场景道具,用于角色扮演。

3. 准备与父母沟通的技巧相关资料,用于教学指导。

【教学内容】1.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爸爸妈妈的好帮手的重要性。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家务劳动场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模拟家务劳动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4.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作为爸爸妈妈的好帮手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实践所学内容。

2. 让学生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心声,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内容1. 家务劳动技能指导: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2. 亲子沟通技巧分享: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

七、教学步骤1. 家务劳动技能教学:教师示范家务劳动技能,学生跟随操作,学会独立完成家务。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为家庭做出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劳动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4. 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家庭劳动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家庭劳动。

2.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活自理。

3.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劳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劳动的歌曲、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

3. 准备一些关于生活自理的实践活动,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为家庭做出贡献。

2. 新课导入:讲解什么是家庭劳动,家庭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让学生明白,家庭劳动是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有承担家庭劳动的义务。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关于学生主动承担家庭劳动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榜样身上学到关爱家庭、主动劳动的品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成为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5. 实践活动:组织一些生活自理实践活动,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活自理,体验劳动的乐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家庭劳动的课后作业,如回家后帮父母做一件小事,体会劳动的快乐。

六、教学活动:1. 家庭劳动小竞赛: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家庭劳动竞赛,如fastest folder(最快折衣服)、most accurate cleaner(最准确清洁)、biggest helper(最大帮手)等,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 爸爸妈妈的表扬信:邀请学生的父母参与活动,让父母写一封表扬信给自己的孩子,表达对孩子在家庭劳动中表现的肯定和鼓励。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5做父母的好帮手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5做父母的好帮手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5做父母的好帮手教案名称: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5做父母的好帮手教学目标:1.了解做父母的好帮手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做父母的好帮手的具体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积极向父母提供帮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做父母的好帮手的概念和重要性;2.做父母的好帮手的具体方法和技巧;3.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父母提供帮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做父母的好帮手的具体方法和技巧;2.了解做父母的好帮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父母提供帮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入新课:“在家里,每个人都需要扮演一个角色,你知道你是什么角色吗?”2.学生思考几分钟,老师调查一下学生的家庭情况,并提出问题:“你在家里扮演什么角色?”第二步:学习1.什么是做父母的好帮手?老师通过举例讲述做父母的好帮手的概念。

2.做父母的好帮手的重要性。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述做父母的好帮手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做父母的好帮手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3.做父母的好帮手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1)学生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比如折叠衣物、整理物品、打扫卫生、洗碗等。

(2)学生可以主动帮父母购物,比如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买生活用品等。

(3)学生可以主动沟通交流,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有问题及时向父母请教。

第三步:练习1.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成为做父母的好帮手,然后汇报讨论结果,让其他学生听取并提出建议。

2.开始为家里做家务,学生可以在家里尝试亲手做一些家务活,并与父母分享心得,了解更多关于家务的知识。

第四步:总结1.总结了本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学生应该积极向父母提供帮助。

2.提醒学生要注意表达方式,尊重父母的意见。

第五步:作业1.完成家务并让父母检查。

2.寻找一篇新闻,报道一个孩子通过尽力成为做父母的好帮手,给家庭带来了哪些改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做父母的好帮手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成为做父母的好帮手,锻炼学生的责任心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积极向父母提供帮助的意识和能力。

中班社会教案《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中班社会教案《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中班社会教案《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助人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爸爸妈妈的小帮手》2.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3.教学难点:培养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课文《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2.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平时爸爸妈妈都为你做了哪些事情?3.学生回答后,教师激起学生们对家庭辛苦劳动的思考。

Step 2:导入课文1.教师将课文《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呈现给学生。

2.首先,教师读一遍课文,然后鼓励学生跟读。

3.教师简要讲解课文概要,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Step 3:课文细节讨论1.教师提问:小明是怎么帮助爸爸妈妈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小明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和帮助的效果。

3.教师可以展示相关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4:角色扮演1.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小明和一位妈妈或爸爸。

2.学生们按照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明帮助爸爸妈妈的场景。

3.其他学生观看角色扮演,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5:问题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家庭中还有哪些工作是小明可以帮助爸爸妈妈的?2.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进行讨论。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6: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小明帮助爸爸妈妈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责任,激发学生分享家庭经验的意愿。

五、板书设计: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家庭责任六、课堂作业:寻找家庭中小明能够帮助爸爸妈妈的其他事情,并写下来。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培养了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助人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学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2、培养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初步的责任感。

3、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

4、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亲情、师情和友情,世界将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同学们,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

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有了紧密感?今天,这节班会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认知交流:
1、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爱你们的父母,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很辛苦,他们回家后还要做些什么?
2、父母每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父母容不容易?你们看了怎么想?
3、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三、走近父母的方法:
(1)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

(2)每天好好学习,回家聊聊学习情况,谈谈收获,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

(3)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多体谅、理解父母,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

(4)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

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

(5)主动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烦恼,减轻父母负担。

(6)学会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7)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8)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以免父母担心。

(9)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10)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

多做有心人,及时送上温暖。

(11)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

(12)多做慈善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社会、国家、人民作贡献。

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主动帮助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你和父母就走近了。

四、讨论:我们应当怎么做?
1、要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知道父母的兴趣爱好,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

2、虚心听取父母的教导,并认真按父母的教导去做。

3、父母批评时不顶撞,不任性。

4、和父母有分歧时,要心平气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5、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6、向父母提出要求时,父母没答应,不许耍横、任性。

7、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
五、读儿歌:《小帮手》
爸爸妈妈真辛苦,样样事情都要做。

我当爸妈的好帮手,一样一样帮忙做。

妈妈洗衣我端凳,爸爸看书我开灯。

妈妈择菜我扫地,爸爸洗衣我放水。

洗碗、洗袜、洗手帕,自己的事情先做到,
然后再帮爸妈的忙。

爸妈乐得笑哈哈!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学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