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技术电子例1--四章

合集下载

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章(阎石第六版)

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章(阎石第六版)
' RBI • 灭零输入 :置0时可将整数位或小数位多余 的零熄灭。
• 灭灯输入/灭零输出 BI ' RBO' :双功能输入输出端。 • BI ' 0 ,无论输入状态是什么,数码管熄灭。 ' RBO 0 ,表示译码器将本来应该显示的零熄灭了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
例:利用 和 RBO 的配合,实现多位显示系 统的灭零控制
Ye ( A2 A1' A0 )'
' ' ' Y f ( A3 A2 A0 A2 A1 A1 A0 )' ' ' Yg ( A3 A2 A1' A2 A1 A0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
附加控制端的功能和用法
' LT • 灯测试输入
• LT ' 0 时,七段数码管同时亮,检查各段能否正 常发光,平时应置 LT ' 1
与或形式
与非-与非形式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
4.4 若干常用组合逻辑电路 4.4.1 编码器 • 编码:将输入的每个高/低电平信号变成一 个对应的二进制代码 • 普通编码器 • 优先编码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
一、普通编码器
• 特点:任何时刻 只允许输入一个 编码信号。 • 例:3位二进制 普通编码器
0
0 0 1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0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
Y2 I 4 I 5 I 6 I 7 Y1 I 2 I 3 I 6 I 7 Y0 I1 I 3 I 5 I 7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τ=
L 1 = R0 7
(s)
利用三要素公式,可得
i (t ) = 4 + (0 − 4)e −7t = 4(1 − e −7 t ) ( A)
4-4 电路如题图 4-3(a)所示,i(t)=10mA、R=10kΩ、L=1mH。开关接在 a 端为时已久, 在 t=0 时开关由 a 端投向 b 端,求 t≥0 时,u(t)、iR(t)和 iL(t),并绘出波形图。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参考答案
第6页
u c (t ) = U oc (1 − e τ )(V)
根据已知条件,得:Uoc=20V,τ=2s。因为τ=R0C,所以 R0=2/0.2=10Ω 当电容 C=0.05F 时,时间常数τ=10×0.05=0.5s。电容电压初始值为 uc(0+)=5V,稳态值 为 uc(∞)=20V,由三要素公式,可以得到全响应
u c (0 _ ) = 1 × 2 = 2(V)
开关闭合后
u c (0 + ) = u c (0 _ ) = 2(V)
τ = R0 C = (2 // 1) × 3 = 2(s)
u c (∞) = 1 × (1 // 2) =
所以
2 (V) 3
− t
u c (t ) = u c (∞) + (u c (0) − u c (∞))e 2 2 + (2 − )e −0.5t 3 3 2 − 0.5t − 0.5t = 2 e2 ) 1 3 + 3 (1 − e 14243 零输入响应 =
uc (0) = 3 × 2 = 6(V)
当开关投向 b 时电容电压的初始值
uc (0 + ) = uc (0 − ) = 6(V)

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四版(100P)

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四版(100P)

温2、度光变照化:。称光敏特性,电阻值随
亮3、度杂变质化:。称掺杂特性,电阻值随掺入的微量元
素显著变化。
光控灯实验电路(上届学生作品)
热敏电阻
声光控开关(楼梯灯开关)
光电二极 管嵌入式消毒碗柜 红外接收
在夜晚,人上楼梯发出的脚步 电子声温度计会自动点亮楼梯灯;在白天,
哪怕使劲跺脚发出巨大声响,电子楼体温计 光敏电 梯灯还是不会点亮,为什么? 阻 温度显示开窗关面板上的窗口有什么作用?
由图可见二极管型
号厂比家较按快稳(发贴半桥多书恢塑玻金大复压整光片桥式样本复料璃属功合/,提流整二普二封率24如到管流极通只极装管今的堆管管)管很命少名
方法定型号,有兴趣同 学自己参考一下课本。
实验二:1、按下图连接实验设备
限流电阻 3、按照下表绘出电压-电流的关系图(坐标)
I(mA)
数显可调稳压 电源
e可满足实际需要b ce。e eb ce
bce
bec e
e
确通定过记B测住极试和这去管几判型种断后排从极C从极时B、,列流C时测导可E规或向测导极试通E不律C试 流通,时 或。必,,时 向其E,,其B,再在它一,即它一任个即黑任个何P红N表何PP接N表三笔P接法三笔金率极(法都极(管机属管都截机管等械截封引止械等效表止。装脚表效)成。大排)成接两接两功列个B极个B二极、二极、b红极管c黑表管,e表笔,电笔接电流接C流能或C能或E E
杂质半导体和PN结 纯净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负体极,标一志般由硅(Si)或 锗能(力G微e)二两弱极种,管材没的料有典制实型外造用观。价它值+们。都是四价元素,导—电
P 型但半是导本体征:半在导本体征中半掺导入体微内量掺元入素少后量,三导价电元能素力杂 显质著(改如变硼, )按形照成掺。入杂质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 N 型半导体二:极管在的本符征号半导体+内掺入少量五价元素—杂 把质P(型如半磷导P)体型形和半成N导型。体半或导者体结N 合型到半一导块体,虽交然界具处备形导成电 能一力个,很但特单 殊纯的的薄一层块,称P 为型半PN导结体,或有者特一殊块的导N型电半性导能体,

电子技术第1章课后答案

电子技术第1章课后答案

第1章半导体存器件1。

1 在如图1.4所示的各个电路中,已知直流电压V,电阻k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0.7V,求U o。

图1.4 习题1.1的图分析U o的值与二极管的工作状态有关,所以必须先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

若二极管两端电压为正向偏置则导通,可将其等效为一个0.7V的恒压源;若二极管两端电压为反向偏置则截止,则可将其视为开路。

解对图1。

4(a)所示电路,由于V,二极管VD承受正向电压,处于导通状态,故:(V)对图1.4(b)所示电路,由于V,二极管VD承受反向电压截止,故:(V)对图1.4(c)所示电路,由于V,二极管VD承受正向电压导通,故:(V)1.2 在如图1.5所示的各个电路中,已知输入电压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各电路的输入电压u i和输出电压u o的波形.分析在u i和5V电源作用下,分析出在哪个时间段内二极管正向导通,哪个时间段内二极管反向截止。

在忽略正向压降的情况下,正向导通时可视为短路,截止时可视为开路,由此可画出各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的波形。

图1。

5 习题1.2的图解对图1。

5(a)所示电路,输出电压u o为:u i≥5V时二极管VD承受正向电压导通,U D=0,u o=5V;u i〈5V时二极管VD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电阻R中无电流,u R=0,u o=u i。

输入电压u i和输出电压u o的波形如图1.6(a)所示。

图1。

6 习题1.2解答用图对图1。

5(b)所示电路,输出电压u o为:u i≥5V时二极管VD承受正向电压导通,U D=0,u o= u i;u i〈5V时二极管VD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电阻R中无电流,u R=0,u o=5V。

输入电压u i和输出电压u o的波形如图1。

6(b)所示。

对图1。

5(c)所示电路,输出电压u o为:u i≥5V时二极管VD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电阻R中无电流,u R=0,u o= u i;u i〈5V时二极管VD承受正向电压导通,U D=0,u o=5V。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触发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触发器
Q Q
SD——直接置1端,低电平有效。
G2
G1 & Q3 & G3
& Q4 G4 &
Q
Q
L2
CP Q5 & G5 Q6 G6 &
C1 R 1D ∧ S RD SD
RD和SD不受CP和D信
SD
RD
D
号的影响,具有最高的 优先级。
3.集成D触发器74HC74
2Q 2Q 1Q 1Q Vcc 2RD 2D 2CP 2SD 2Q 2Q

2.特性方程
KQn J 0 1 00 01 11 1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1
0 0
0 1
Qn1 JQn KQn
1 1
1 1
0 1
1 0
3.状态转换图
J=1 K=× J=0 K=× 0 J=× K=1 1 J=× K=0
CP=1时, Q2=0,则Q=1, 封锁G1和G3 使得Q2=0,维持置1 同时Q3=1,阻塞置0
Q3
R
&
Q
G6
& Q4
D
G4
置1阻塞、置0维持线
Q3=0,则Q=0, 封锁G4,使得Q4=1, 阻塞D=1进入触发器, 阻塞置1 同时保证Q3=0,维持置0
触发器的直接置0端和置1端
RD——直接置0端,低电平有效;
JK触发器→T(T ′)触发器
Qn+ 1 = TQn + TQn
令J = K = T

D触发器→JK触发器

严国萍通信电子线路第一章通信系统导论

严国萍通信电子线路第一章通信系统导论

§1.5.2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的特点:
1. 具有完全的可编程性
通过安装不同的软件来实现不同的电路功能, 包括工作模式,系统功能,扩展业务等。 2. 软件无线电基于DSP技术 系统所需要的信号处理工作有变频、滤波、调 制解调,新到编译码,借口协议与信令处理, 加解密、抗干扰处理,以及网络监控管理。
§1.4 数字通信系统
1. 振幅键控(Amplitude-shift keying)(ASK) 载波振幅受基带控制 2. 相位键控(Phase-shift keying)(PSK) 载波相位受基带信号控制,当基带信号p(t)=1时, 载波起始相位为0,当p(t)=0时,载波起始相位 为π 3. 频率键控: (Frequency-shift keying)(FSK) 载波频率受基带信号控制,当基带信号p(t)=1时, 载波频率为f1,当p(t)=0时,载波频率为f2。
§1.5.2 软件无线电
进入90年代后,通信界开始了一场新的无线电革命,即从 数字化走向了软件化,软件无线电技术(Software Radio) 应运而生。支持者称革命的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包括多频 段天线和RF变换宽带A/D/A转换,完成IF、基带、比特流处 理功能的通用可编程处理器等。软件无线电最初目的是满 足军用通信中不同频段,不同信道调制方式和数据方式的 各类电台之间的联网需要,因为它可以很容易的解决各种 接口标准之间的兼容问题,使得它的优越性很快得到商用 通信的青睐,并且在个人移动通信领域发展迅速。软件无 线电是特指具有用软件实现各种功能特点的无线电台(如 移动通信中的移动电话机、基站电台、军用电台等),它 主要由低成本、高性能的DSP芯片组成。规范的软件无线电 典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2、波形表达方式
3、频域表示法

电子技术基础-第4章

电子技术基础-第4章

整理得 uO1R Rf 13uI1uI2
图4-18 同相加法运算电路
28
【例4-1】 电路如图4-19所示。设A为理想集成运放, R1=10kΩ,Rf=100kΩ。试求: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之 间的关系,并说明该电路实现了什么运算功能。
解 根据理想集成运放的两条结论,利用“虚短”和“虚断” 的概念,有:uN=up=uI, iI=0
( a)
( b)
( c)
非线性集成电路
3
( d)
( e)
(a)为圆壳式
(b)为双列直插式 (c)为扁平式 (d)为单列直插式 (e)为菱形式
( a)
( b)
( c)
( d)
( e)
4
4.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如图4-1所示
图4 –1 两级直接耦合放大器电路
5
4.1.1 直接耦合放大器和组成及其零点漂移现 象
③输出级 输出级具有输出电压线性范围宽,输出电阻小(即带负载 能力强),非线性失真小等优点。多采用互补对称发射极输 出电路。
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④偏置电路 偏置电路用于设置集成运放各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与 分立元件不同,集成运放多采用电流源电路为各级提供合适 的集电极(或发射极、漏极)静态工作电流,从而确定了合 适的静态工作点。 集成运放的电路符号如图4-10所示。图(a)为国外常用符号, 图(b)为我国常用符号。
19
(2)直流参数 ①输入失调电压UIO及其温漂dUIO/dT 理想集成运放,当输入为零时,输出也为零。但实际集成运放的 差分输入级不易做到完全对称,在输入为零时,输出电压可能不 为零。为使其输出为零,人为的在输入端加一补偿电压,称此补 偿电压为输入失调电压,用UIO表示。 ②输入失调电流IIO及其温漂dIIO/dT 集成运放在常温下,当输出电压为零时,两输入端的静态电流之 差,称为输入失调电流,用IIO表示,

移动通信网络及技术(孙海英)1-4章 (4)

移动通信网络及技术(孙海英)1-4章 (4)
15
第1章 概述 3GPP2的宗旨是制定以ANSI/IS-41为核心网,以CMDA 2000为
无线接口的标准。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是美国国家标准学会,IS-41协议是CDMA第二代数字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移动性管理协议。3GPP2已制定了 CDMA 2000标准,已发布了Release 0、Release A、Release B、 Release C、Release D标准,正在制定AIE有关标准。
16
第1章 概述 3GPP和3GPP2的目标是实现由2G网络向3G网络的平滑过渡,
保证未来技术的后向兼容性,支持轻松建网及系统间的漫游和兼 容性。
国际上,3G系统主流标准有WCDMA、CDMA 2000和TDS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三个,并都已经开始商用。
11
第1章 概述
1) IMT-2000的频谱分配
1992年世界无线电管制大会规定IMT-2000频谱的分配如下:
上行频段:1885 MHz~2025 MHz;下行频段:2110 MHz~
2200 MHz;移动卫星业务频段:1980 MHz~2010 MHz;2170
MHz~2200 MHz。
从上面的分配可以看出,其上、下行频段是不对称的,因此有的
18
第1章 概述 在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过程中,中国在1998年提出了
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标准TD-SCDMA,并为国际电信联盟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接纳,成为国 际上三个主流的3G通信标准之一。TD-SCDMA是中国在通信领域第 一次系统性地提出国际标准,在移动通信技术上的这一重大进步, 标志着从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 具备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008年,TD-SCDMA系统产品在技 术上逐渐成熟,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始在国内京 津沪等8个城市进行试商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