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被侵略
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的破坏

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的破坏九一八事变,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创伤,也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破坏以及对抗与保护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侵略扩张的重要里程碑和突破口。
在中国近代史上,这场侵略战争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成功地占领中国东北,开启了对中国全境的侵略之路。
日本军国主义以近代化为名,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和剥削,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亦日益严重化。
二、文化破坏九一八后,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多种手段对中国文化进行破坏。
首先,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文化遗址与古建筑,例如沈阳故宫和盛京景山等。
这些古迹承载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其遭受的创伤至今令人心痛。
其次,日本实施了强制改名和强迫学习日本文化的政策,试图将中国人文化同化为日本文化。
在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与篡改愈发明显,导致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与衰落。
此外,对于文化产业的控制与瓜分等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破坏的手段之一。
三、对抗与保护尽管面临巨大的侵略压力,中国人民始终坚决抵抗,并以各种方式保护自己的文化。
首先,中国人民积极参与抗战,凭借他们的无畏精神,为保护中国文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其次,中国文化人士积极与敌占区日本文化传播进行抗争,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坚定维护中国文化的尊严与价值。
同时,抗日战争的胜利也给了中华民族重新恢复文化繁荣的机会,让中国文化得以重建和传承。
总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文化遭受严重破坏的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摧毁文化遗址、推行强迫同化政策和瓜分文化产业等手段,试图剥夺中国人民的文化身份。
然而,中国人民在保护和传承自己文化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最终在抗战的胜利中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为中国文化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一八事件警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好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永远铭记历史,警惕任何可能对中国文化带来破坏的行为与势力,共同呵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瑰宝。
为何中国如此易被西方文化侵略

为何中国如此易被西方文化侵略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奇怪,当我第一次翻开《中国文化要览》时,看到的几近全是古时中国的文化。
不禁想问,这二十一世纪中华文明是缺失的空白一片吗?代序里便阐明了古典文化的价值所在。
我们深知中华文化的深厚与源远流长,毕竟这上下五千年延绵不断积累下来的东西,最后被留于史籍保存下来的大都精华。
在道德建设上,我们被冠以“礼仪之邦”之名,我们拥有为世人所熟知的孔孟庄作为文化先驱,我们有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作为现代各项发明的奠基,中国无疑是优秀的。
时间却在流走,一日一日如同沙漏,但这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却是能以黄河波涛来形容。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文化空白的时代,我们好像没有什么新世纪值得弘扬的文化出现,所以大批的外来文化涌了进来,填补这一长的可怕的文化空缺。
中国缺少创新的文化。
当我们谈及美国文化的时候,也许一大半都是这几十年写进书里的,墨水也还没干,不像我们,即便是刻在石头上的字迹也快被磨去了。
我们知道乔布斯,他带领了一种美国文化,就叫创新。
当我接触到他的产品时,那时是用一个“哇”字就说明了一切。
我感叹美国科技的先进,和精简,却又让我有种它很内敛的感觉。
这无疑让我想到我们的古物,中国人自古喜欢造方方正正的东西,越大越好,显得越气派越好。
我们的鸟巢,是高科技产品,制造理念很早外国人就想出来了,只是觉着成本太高。
我们做事却是不惜任何代价,当然这也是向世界宣扬我国经济强大的好方法。
美国的文化注重实用,贴近生活,而且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求,中国文化喜欢讲排场,外人看着十分壮观,但没有人会觉得离不开她,包括中国人自己。
我们过多地重视了面子而忽略了实质性的东西。
这是中西人观念上的差异,当然引导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当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大街上闪耀着一个个被咬了的苹果,青年人排着老长的队熬夜等待iphone的发布。
我们爱穿印着英文的衣服,崇拜西方那些奔放的歌星,喜欢学着他们竖起手指,我们也爱自由。
美国的文化确实好,我们感到了他们的优秀,就像他们也喜欢学习孔子的治国之道一样。
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文化侵略”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酝酿出了纷繁复杂的人和事!!!!【文化侵略现象】中国近现代由于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和碰撞。
从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都是用政治对文化进行控制的例子,其根本原因是抵制内在私人世界文化对公共世界文化的侵略;“闭关锁国”和“国学”是抵制外源文化对内部文化的侵略。
因为有侵略所以才有抵制,现在来看看具体的文化侵略现象:节日侵略——圣诞节、感恩节、西方情人节等节日的热度超过了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重阳节甚至是春节的热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说:“过春节越来越冷清了,反而过别人的什么圣诞节越来越热闹了”;广告入侵——现在电视上、网络等媒体上的广告都倾向于贴“美国原装进口”的标签来显示其所谓的权威性和科技性;公信力入侵——很多实验科研结论都要借助“外国专家”来向中国人彰显其有多么权威;现如今很多学校都高薪聘请一些有外国人长相的人来显示其有多么多么强大的师资力量。
民族信心入侵——军事上总觉得我们有多么多么不足,别人有多么多么强大,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自尊心方面常显底气不足。
(中国在人口为四万万的时候,武器那么落后,科技那么落后可是在所有列强的侵略和欺辱之下依然站了起来;伊朗和朝鲜这样的小国家也不怕美国为首的列强的制裁,可是现如今如此强大的中国却有很多同胞担心这样担心那样,敢问我们到底是不是太崇洋媚外,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语言入侵——由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要,中国人正在学英语、德语、日语、汉语、俄语等语言。
学的虽是语言,却也被注入了语言中的文化;在和很多年轻人交流时,有一种“懂外国文化为荣,不懂外国文化为耻”的思想贯穿始终;“你out了”、“I love you”、“thank you”、“apple”、“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等语句可能全中国绝大部分人现在都或多或少地使用过;小孩以前的启蒙读物是《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可是现在很多小孩却唱着“A B C D E F G H I……X YZ,X Y Z now you see,I can say my A B C.【知道不知道】可悲的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可叹的事——运用自己不知道,最终变成了不知道;可怜的事——习惯于自己不知道,已经成为不知道却依旧不知道;可笑的事——明明不知道,却装着什么都知道;可恨的事——只管自己知道,想方设法不让别人知道;可庆的事——虽然有人不知道,但依然有人知道。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破坏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破坏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民族独立和尊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且也对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展开了破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破坏。
首先,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对中国的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摧毁。
中国是世界上古建筑最为庞大、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
然而,日本侵略者为了削弱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故意破坏了众多的古建筑。
例如,在中国的许多历史名城中,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几乎被彻底毁灭,如南京、北京等地的许多古建筑在侵华日军入侵期间都遭到了无情的破坏。
这些文化瑰宝的损失不仅使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断,也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损害。
其次,日本侵略者还对中国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机构进行了盗窃和破坏。
中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保存了丰富的文物和古籍,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然而,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期间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古籍掠夺到日本,严重削弱了中国的文化积淀和研究能力。
同时,他们还纵火烧毁了大量的图书馆和文化机构,以消除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些行为不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是对人类文明的犯罪行为。
此外,日本侵略者还对中国的艺术品和文化符号进行了亵渎和篡改。
中国的艺术品和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侵华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艺术品进行了大规模的临摹、剽窃和篡改,以窃取中国文化的创造成果,并篡改中国历史记载,试图蓄意歪曲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真相。
这对中国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真实性和多元性产生了不可小觑的破坏。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浩劫中,中国文化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中国人民顽强地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破坏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破坏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不仅带来了无数的破坏和伤痛,还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可悲的破坏。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并强调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的抵抗和保护文化的努力。
首先,日本侵略者在战争中大规模破坏了中国的文化遗产。
他们无视人类文明和历史的伟大成就,将许多具有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博物馆和文化遗址摧毁殆尽。
例如,位于中国南京的中山陵等重要历史遗址和纪念馆都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这种破坏行为不仅导致了重要的文化遗产损失,也丧失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日本侵略者迫使中国人民接受日本文化的侵略。
他们通过强制教育系统和媒体宣传,试图将日本文化强加给中国人民。
这种日本文化的侵略包括了语言、传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中国人民被迫学习日本语言和文化,而原有的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抑制。
这种侵略行为使得中国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和削弱,给中国人民的身份认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日本侵略者还将中国的文化艺术品掠夺一空。
他们将中国的文物、瓷器和书画等宝贵的艺术品大量掠夺带回日本,使得中国的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文化艺术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日本侵略者的掠夺行为使得中国文化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然而,尽管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压倒,他们努力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许多文化人士和抗战志士积极从事文化活动,通过创作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侵略者的抵抗。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坚决保护,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心没有被击垮。
总之,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严重的破坏。
他们摧毁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削弱了中国人民对文化的认同。
同时,他们试图强加日本文化,并将中国的文化艺术品大量掠夺带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与文化摧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与文化摧毁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不仅失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遭受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毁。
本文将探讨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文化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1. 文化摧毁的手段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战期间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摧毁中国文化。
首先,他们派遣特务和军队将大量的文物、文献、艺术品等非法运回日本,使中国的文化遗产损失惨重。
其次,他们对中国的图书馆、学校和文化机构进行破坏,焚烧和炸毁了大量的图书档案,以削弱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抵抗意志。
此外,日军还对中国的历史名胜古迹进行了破坏和掠夺,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遗址进行了无情的破坏,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2. 文化摧毁的影响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毁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无数宝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永远失去了,这意味着中国人民失去了了解自己历史和传统的机会。
其次,文化摧毁加强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愤怒,激发了更加强烈的抗战意志。
此外,文化摧毁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限制了中国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3. 文化保护与恢复虽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斗争,同时也在保护和恢复自己的文化传统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保护和隐藏了大量的文物和文献,避免了被日本侵略者带走摧毁。
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积极展开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努力将被破坏的文化遗产恢复原状。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文化教育和传承工作,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4. 对抗战中日本侵略者的审判抗战胜利后,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审判。
1945年,美军占领日本后,国际军事法庭成立,对日本战争罪犯进行了审判。
在审判中,日本侵略者因其对中国文化的摧毁和其他战争罪行被判定有罪,并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中国文化被侵略

中国文化被侵略浅谈当代中国文化的被侵略现象杨国春(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1、辉煌的中国文化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
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历史的发展总会对文化有着一定的冲击,文化也正是在这种冲击中不断发展的。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连续的,悠久的文化的国度。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没有能够得以延续。
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的悠久文化也没有得以延续至今。
古印度文明,也经历过文化侵略,自己纯正的古国文化已经不再保留的那么完好,也在岁月中被各国文化加以渲染,基本已经失其本真。
唯有中国文明,黄河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不断发展,不断长大,形成了一种纯正的中华文明。
中国文化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文化,是在是历史中不断积淀而形成的优秀文化。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一直面临着其他文化的入侵,但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是没有动摇过的。
2、文化的是根本关于文化的定义,这是一个很难定义的名词。
我想是因为它太大,太广,太重要,所以人们几乎不能达成一直的对文化的定义。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根本,是事物发展的风向标。
它从无到有,有了之后就逐步发展,逐步壮大,逐步变得重要,逐步成为根本。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认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增强国家实力的保证。
外国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讲课教案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对于侵略者的屠杀行经,无论怎样的愤怒谴责和正义声讨, 都不过分,都十分必须,事实上,我们每次大的纪念活动也 都是群情激愤,令人昂然;对于我们自己的奋勇抗战,无论 如何歌颂,也都是十分需要的。但这一切都是远远不够的。 情绪上的宣泄,自然都十分重要,但如果没有理性的导引和 行动的保障,不但大打折扣,而且苍白无力。纪念不仅是为 了前人,更是为了后人,是为了后人不要重蹈覆辙。理性反 思那场战争,反思战争为什么爆发,反思日本人为什么能够 侵略中国,反思中国人为什么会被一个弹丸小国侵略,现在 和将来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应该是最好的纪念。中 华民族不能仅仅满足于情绪上的激愤这类浅表层面的作业了, 而应该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从深层文化视角,透视并反思日本侵华战争,史论 结合地、理性地研究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侵略行为 背后的根源尤其是各种文化侵略。文化本身并不是 武力,但当文化被用来为武力侵略服务的时候,包 括事先制造侵略他国的思想舆论,对将来武力侵略 他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种种学术意味的设想、 研究和论证;或在战争中为侵略进行宣传、辩护; 或在占领他国的条件下,以奴役被侵略国的人民为 目的,蓄意歧视、污蔑、毁损、破坏、掠夺对象国 的文化,并将自国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设 施、自国的语言文学等强加于对象国,这些“文化” 的行为都构成“文化侵略”。同时,文化不是行为, 但却是行为背后的根源。
侵略方式之二:国外网络游戏采用中国玩家最为熟 悉的题材来打开庞大的中国市场。数十年前,日 本光荣公司用中国古代三国这段历史剪切出来, 打造出一套让中国玩家奉为经典的三国志系列, 到到今年上半年推出的《三国志X》,更是一系列 中的网络加强版。无独有偶,已经登陆中国大陆 的韩国武侠网络游戏《墨香》更是古代中国侠义 江湖的翻版!畅游在漫天网游的世界里,玩家的 你是否想到过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已经被异邦人 “掠夺”了去,并在我们的身上搜刮到了厚厚的 利润,这种中国文化“出口转内销”的方式无疑 就是另一种隐藏的“文化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中国文化的被侵略现象杨国春(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1、辉煌的中国文化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
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历史的发展总会对文化有着一定的冲击,文化也正是在这种冲击中不断发展的。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连续的,悠久的文化的国度。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没有能够得以延续。
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的悠久文化也没有得以延续至今。
古印度文明,也经历过文化侵略,自己纯正的古国文化已经不再保留的那么完好,也在岁月中被各国文化加以渲染,基本已经失其本真。
唯有中国文明,黄河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不断发展,不断长大,形成了一种纯正的中华文明。
中国文化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文化,是在是历史中不断积淀而形成的优秀文化。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一直面临着其他文化的入侵,但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是没有动摇过的。
2、文化的是根本关于文化的定义,这是一个很难定义的名词。
我想是因为它太大,太广,太重要,所以人们几乎不能达成一直的对文化的定义。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根本,是事物发展的风向标。
它从无到有,有了之后就逐步发展,逐步壮大,逐步变得重要,逐步成为根本。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认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增强国家实力的保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3、中国文化面临的被侵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一步步加大。
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全球化也伴随而至。
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因为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更加容易,文化之间的交流因而产生,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需要人们认同自己的文化,就像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当人们认可了美国的快餐文化之后,人们才会接受美国的快餐食品、所以有些老年人不喜欢国外的快餐,而更喜欢中国的传统饮食。
文化为经济打头阵,经济为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扩张的必然,只有认同一种文化,才会消费这种文化下面的产品,才会为这个文化下的人制造利润、文化又是一个特定地区一种价值观世界观的表现,为了减少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误会,误解,增加信息的流动,人们也有必要增加不同文化体下的文化交流,这样一种趋势造成了全球文化的传播,我们可能只知道某个国家的一个品牌一种习惯,但是我们对这个国家地区的了解就从这个突破口开始。
每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都会不遗余力的推广自身文化,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也就是大势所趋了,谁若是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先机优势,谁就能掌握未来商业战争的主动权。
文化本来是一个地区的软件的综合,但是,当人们认可这样一个观念集合时候,人们便不会有排斥感,更利于和谐相处,共同交流。
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无法阻止文化的全球化,无法避免外来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世界各国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略。
文化全球化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应该是在尊重和保持文化个性基础上对人类文化其性的发扬和推广,是在保持差异性前提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双向互动。
但是,在现实的发展中,文化全球化是一个矛盾丛生的文化学趋势,其中的核心矛盾是文化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矛盾。
而这个核心问题在现实展开过程中衍生出两种文化战略;一是文化主权战略;二是文化霸权战略。
全球化固然为中国大众文化带来诸多有利因素,但同时也带来巨大在压力;一是受到外来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二是在实现国际化发展方面所遭遇的西方文化标准的阻力。
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中,从前是以一种抵制的态度面对这样的现象,这也是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必然冲突。
过去,我们对推崇西方文化的人冠以“崇洋媚外”的头衔。
这实质上是大众对外来文化的一种抵触,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甘心“崇洋媚外”。
文化的地域性终被打破,全球化的大融合才是发展的必然。
然而悲剧的是,这种西方文化的来势太过凶猛,太过迅速,使得很多的中国人没有时间去思考这种文化的优缺点,这种文化的真正价值。
在这种潮流中,新一代的中国人还没有来得及吮吸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优秀文化,就匆匆加入全球化的大趋势中。
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后盾,新一代的中国人难免要吮吸他国文化,使得世界文化在中国蔓延,以至于在表面上覆盖中国文化。
特别强调的是中国文化深厚的根基决定了这种文化侵略只是表象,若要达到真正的文化侵略,并将中国文化吞没,这种结果只是建立在中国人一直麻木的接受西方文化而彻底的丢掉本土文化,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是不可能的。
中国文化延续上千年,绝不是偶然的,有着必然性。
这种必然性来自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与博大性。
当然国人对文化侵略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
这种文化的融合,由于国人的盲目取舍,由于最求经济利益而对文化入侵的忽视而变得成为了一种文化侵略。
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例如,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的被冷落问题。
近几年西方节日不断在中国的土地上受到国人的欢迎,可以看到,在圣诞节,在平安夜,在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来临的时候,在我们的土地上有着浓烈的节日气氛。
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是很乐意过这种节日的。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却备受冷落。
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优秀的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传统的文化蕴含,有着深远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却依然不受国人青睐,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可以看到,在西方节日的时候,商家总是大力弘扬西方文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各种节日商品在西方节日时能够大卖,原因也是对文化的宣传使得人们接受了这种文化。
这里也体现了文化的重要性。
可见,经济全球化伴随的文化入侵的确对我们的本土文化构成了较大的冲击。
4、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我们是无法阻止世界文化的大融合趋势,更没有必要抵触世界文化。
弘扬中国文化,把优秀的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才是解决文化入侵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文化建设提到与政治、经济建设同等的高度。
只有在文化建设的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大国地位不可撼动,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湮没在世界文化之中。
先进文化是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
离开传承讲创新,只会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发展民族文化就会失去根基。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在文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果是我们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和方针是: 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今天,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将民族精神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同时又以文化建设的成果丰富着民族精神。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坚持吸纳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战胜外来文化的侵袭,永葆文化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文化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加大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的优秀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变得丰富,它是不会随朝代的更迭而断代,而是更加丰富。
当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文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中必须具有名族性,必须具有先进性。
参考文献:1 徐学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基本经[J].中州学刊.2011.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