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的配色

合集下载

油墨的专色调配

油墨的专色调配

油墨的专色调配在色光加色法中,三种色光的等比例相加混合能形成白光。

蓝、绿光混合成青光,蓝、红光混合成品红光,绿、红光混合成黄光等等。

而这些现象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易接受的,因为人们的广泛实践是减色法-有色体的相加,例如绘彩色图画,油漆配色等等,都属减色法原理,而对于一名胶印操作者来说,不仅要了解色光加色法原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减色法原理指导实际操作。

在实际印刷中,根据原稿设计需要,有时需专色做为衬托。

另外,一些用四色原墨印刷出来的产品由于套印问题及水墨平衡不易控制,不容易达到理想的复制效果,有时也需要专色印刷,尤其是在包装装潢印刷中,有些产品追求个性,所以,更多的选择了专色印刷。

一调配油墨前要认真分析色稿或样稿。

分析色稿时,主要是对色稿上的颜色和所用的油墨进行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色料三原色是调配一切墨色的基础色,万变不离其宗。

同时要尽可能地弄清楚该色稿是以网线印刷为主,还是以实地印刷为主。

如果以网线印刷为主,在调配油墨时就要侧重于底色一致,如果以实地印刷为主,调配油墨时可以侧重于面色为主,如果两者兼而有之,那么调配油墨时底色和面色都要兼顾。

当色稿分析完后,要对所用油墨的颜色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油墨调配操作者或机长,对油墨颜色的观察特别敏感,能看出其中的成分,例如黄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黄相还是带蓝相(或带绿相),对于品红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蓝相(或紫相),对于青墨,则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绿相(或带黄相)。

如果用带红相的青墨和带红相的黄墨调配绿墨,则混合所得的绿色就会发暗,因为这实际上等于在青墨和黄墨中加入了品红墨(黄+青+品红=黑),所以,对油墨颜色的观察是胶印操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二调配专色油墨的基本原则无论是深色或浅色专色油墨,在调配时应遵循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印刷色彩学和印刷工艺的基础之上的。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点:(1)尽量采用同型号的油墨和同型号的辅助材料。

油墨配色

油墨配色

油墨配色传统配色工艺,一直依赖作业人员长年累积下来的技巧与经验,一个可信赖的专色油墨调配员,最少需要8至10年时间,才能完全掌控调墨时色彩之变化。

假如印刷厂用上2-3个品牌的油墨,那就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它们的色彩特性。

以四色的蓝为例:当然,不同地区出产的油墨亦有不同,欧美等地区生产的油墨中黄墨成分浓度都较高,相反日亚地区出产的油墨都较为骄艳。

这些不断变化的因素,都影响着配色人员对油墨色彩的判断。

以今天印刷业而言,可靠而富有经验的配色人员亦可谓买少见少,越见罕有。

加上现在印刷厂聘请或雇用的都是能立即配合工作岗位的熟手工人,又怎会再花十年、八年时间训练配色人员?传统配色师父一般会以过往经验或从专色色辨中找出大概的油墨种类,有部份更只靠个人感觉取出份量,再利用电子磅把需要的份量测量,把油墨放在调色盘上混合。

混合完成后,取出少量以刮刀于承印物上刮出色带,以检视色彩的正确与否。

发现偏色时,再加入少量油墨作微调,完成后于记录咭上仔细记录用墨份量和种类,以备调制大量专色油墨。

对于上面所述之偏色时要加入之油墨与份量,请看下方之图表倘若现需要调配一个鲜蓝色(标准),经第一次之混合,结果发现该蓝色有少许偏红,此时应加入少量的绿或黄以使油墨向绿色的方向移动,如此类推。

当发现该蓝色暗淡时,可加入适量之纯蓝色油墨,增加其色彩纯度;相反,加入黑色或灰色油墨会使该蓝色变回深沉。

利用以上之方法调配专色,是最简单及直接,但有两个不能控制的缺点:(一)加入更多不同种类的油墨时,油墨会变脏,鲜艳程度大大下降。

(二)份量难以控制,往往比预期调配之份量多出数倍。

(三)加入大量白墨,虽能增加遮盖力及能即时检视色相,但已减低了耐印度和印刷适性。

(四)不能利用纸张本身的颜色,去调配专色油墨,增加白墨应用。

(五)印墨厚度难以控制。

(六)水准不稳定,往往因配色人员的技术偏差而出现问题,缺乏客观的判断。

刚才所提及的缺点,利用传统方法配墨时经常发生,相信对老板而言,这是浪费金钱的做法。

印刷高温油墨颜色的调配原理及注意事项

印刷高温油墨颜色的调配原理及注意事项

印刷高温油墨颜色的调配原理及注意事项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多色还是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调配,使之适应被印产品的需要。

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

无论多么鲜艳的油墨,如果操作者不懂一些油墨性能和配色知识,混合出来的油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外观和应有的质量水平。

为此,本文想介绍一些调色方法,以供参考。

一、配色简单原理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

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

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

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

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

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

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

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样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

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4.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

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进行与标准样比较的方法。

差色力强弱反映该墨混色程度,影响着印刷墨膜厚度。

通过颜色鉴定刮色纸做刮色试验(Drowdown),可以比较油墨试样与标准样在光泽、色相、遮盖力三个方面的差异。

油墨调色配方大全

油墨调色配方大全

油墨调色配方大全油墨是印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其色彩的准确调配对印刷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印刷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印刷要求和材料特性,来调配各种不同颜色的油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油墨调色配方,希望能对大家在印刷过程中有所帮助。

1. 银灰色油墨配方。

60%白色。

30%黑色。

10%蓝色。

2. 深蓝色油墨配方。

70%蓝色。

20%黑色。

10%紫色。

3. 橙黄色油墨配方。

50%黄色。

30%红色。

20%白色。

4. 深绿色油墨配方。

60%绿色。

30%黑色。

10%黄色。

5. 红色油墨配方。

70%红色。

20%黑色。

10%黄色。

以上配方仅供参考,实际调配时需要根据具体印刷要求和油墨特性进行微调。

在调配油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原料。

油墨的质量直接影响印刷品的效果,因此选用优质的颜料和助剂非常重要。

其次,要严格按照配方进行调配。

在调配油墨时,要严格按照配方中各种颜料的比例进行调配,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印刷品色彩的准确性。

另外,要注意油墨的保存。

调配好的油墨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受阳光直射或高温等影响,以免影响油墨的使用效果。

最后,要进行实际印刷测试。

在实际印刷过程中,需要对调配好的油墨进行测试,以确保印刷效果符合要求。

总之,油墨调色是印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准确的油墨配方能够保证印刷品色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油墨调色配方能够为大家在印刷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印刷品的质量。

油墨配色的理论知识

油墨配色的理论知识

1油墨配色的理论知识1.1色彩的意义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客观世界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形成信息,使人们对它产生认识。

所以,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资料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

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以及它们的界限和区别都由色彩和明暗关系来反映。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色冷青松,空翠湿人衣”,等等诗句所表现的意境,都是作者运用了色彩视觉的特殊作用,以及它们的审美特征,使诗句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作为给人第一视觉印象的艺术魅力更为深远,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

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映最快,其次是形状,最后才是表面的质感和细节,所以在实用美术中常有"远看色彩近看花、先看颜色后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的说法。

生动地说明了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1.2油墨配色基础(1)调配油墨就是利用色料三原色Y、M、C按一定的比例能混合出黑色的原理来进行的。

(2)三原色油墨Y、M、C按等比例混合能混合出黑色,再加上不同比例的冲淡剂,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中性灰。

(3)三原色油墨Y、M、C以不同比例混合能得到不同色相的间色或复色,Y、M、C三原色油墨的间色为R、G、B,Y、M、C是复色,注意一点是调配出来的色相偏于比例大的油墨的色相。

(4)二个原色的油墨等量混合,得到标准间色。

(5)基本色油墨按混合方式不同分为三类:原色墨、标准间色墨和标准复色墨。

原色墨:是指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的三原色油墨、如黄、品红、青色墨.油墨的三原色从理论上讲,按不同比例和方式混合,可以调配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但在实际中,无论怎样拼配也不能配出纯墨色。

因此,在彩色印刷中,大都采用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来叠印墨.另外,不同国家和厂家生产的四色油墨的标准也不一样,如我国的胶印亮光快干四色油墨的颜色指定为中黄、洋红、天蓝和黑.标准色油墨:指任何两种原色等量混合形成的色墨。

油墨的配色

油墨的配色

油墨的配色在現實的絲網印刷中,有兩种彩色印刷方式: (1)是網點印刷,(2)是專色印刷.網點印刷可印制色彩豐富且有層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較為柔和,一般廣告行業中應用較多.專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實鮮艷的效果,且不需要進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過專色油墨進行單色對位印刷印刷就可達到原稿色樣要求的色彩效果.一、色彩基本知識(1)、色彩與光的關系色光物基礎是光,色彩必頇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存在.如果沒有光的照射就沒有顏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2)、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們所看到的自然色為紅、橙、黃、綠、青、藍、紫,在整個可見光中,我們最敏感的占波長最長的為紅、綠、藍, 而橙、黃、青三种色光只在紅、綠、藍三种色光之間占有很狹窄的一段位置,實際上也是由紅、綠、藍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紅、綠、藍三种光卻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所以我們把紅、綠、藍稱為三光的三原色.(3)、色光的混合A、概念:色光的混合為加色法(兩种以上的色光混合產生的綜合效應,稱為加色法.)B、混合規則: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紅光+綠光=黃光綠光+藍光=青光藍光+紅光=品紅光若兩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為消色時,則兩色光互為補色.藍+黃=白光綠+品紅=白光紅+青=白光即紅、綠、藍三色光的補色為黃、品紅、青.(4)、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減色法,是反映從白光中減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現象,當顏料顯示一定顏色時,意味著顏色物質對白光光譜中的某些色光實現了選擇性的吸收,減去了某些白光的結果.比如:黃色,就是吸收了藍、紫、把射出紅、綠光, 紅光+綠光=黃光,即呈現黃色.減色法物質有反射體和透射體之分,人能從有色物體前面觀察色彩,稱為反射體,從其后面觀察色彩的稱為透射體.(5)、色料的三原色根據色料的混合法則,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應反射兩個光譜區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紅、綠、蘭,及光的混合法則可以得到:品紅、黃、青、三种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的一切顏色的基礎,它們是同光的三原色的補色一致.二、配色原理(1)、顏色的混合是減色的過程,相加的顏色愈多,減去的色光也越愈多,就愈暗,為此,配色時,最好用三原色,或基本色.有三原色可調配出的顏色為1330种左右,若加上黑色,可調出14640种之多,即幾乎可調出所有顏色.例如PANTON色卡上的顏色.色料的三原色的混合法則為:品紅+黃=紅黃+青=綠品紅+青=藍原色相加得間色,等量的黃、品紅、青相加為黑色.等量間色與間色的混合法則為:紅+綠=紅綠(黃灰色)綠+蘭=綠蘭(青灰色)蘭+紅=蘭紅(紅灰色)(2)、在各品牌油墨的色卡中,都標有三原色,基本色和標准色等,配色時,為甚麼要用三原色或基本色,而不用標准色呢?這是因為,三原色與基本色是合成單一顏料組成,而標准色則是基本色配成的,每一种標准色都是由兩种或兩种以上顏料而得,由標准色配成的顏色不能滿足顏色的三個屬性.即色相、亮度、純度、均不如三原色或基本色配成的好,顏色越多會越配越灰、越暗,顏色就越陳舊, 很不鮮艷.A、色相:是反映顏色固有的色彩相貌,是色與色之間的主區別,即一定的波長的波代表了某一個固定的色相,色相不同,其光波的波長也不同,在電腦分色的測定中用H表示.B、亮度:是反映明暗度.對彩色的亮度有兩种,一种是各顏色之間有明暗程度,這是由于各色光波的波長不同,經過反射,對人眼視網球膜刺激程度不同,在整個可見光譜中,從綠到黃最亮,明度高,所以人們或由于對綠色很敏感,從橙到紅,青到紫,亮度下降;另一种為同色相的顏色,亮度不同,即它們之間或由于明亮度不同,看上去有深有淺,愈接近白光,明度愈大.C、純度(飽和度):是反映色彩接近自然接近色光的程度,越接近自然色,純度越高,反之越低.在電腦分色的測定中用C表示.三、配色步驟拿到一個樣品(樣稿)時,應從下列步驟去做:1、按承印物材質,確定選用哪一類型油墨,然后再選擇油墨的品牌.2、根據樣稿判斷,首先選出主色,主色選好后,再看還有甚麼顏色,即副色.3、配色:取出經徹底攪拌的主色后,再添加副色,在副色的添加中,一定要小心,要一點一點少量加,等調配的顏色與樣品接近時,再用同一個參數(即目數、感光層厚度相同的網版及同一膠刮硬度等)測詴,直到合格.四、油墨小樣調配工藝方法要點:1、分析樣稿,確定主色和副色(色頭),用基准色(三原色)按一定重量的百分比.2、配色過程中采用由淺入深(白、黃、橙、紅、紫、藍、青、綠、黑)的原則,尤其著色力強的顏色只能加予定量的70-80﹪,當色相相接近時,應謹慎添加,准確稱量,主色以100克單位,副色以0.1克,精度稱量添加.3、調色是先選主色,當主色接近時,再加副色,當顏色達到90﹪左右停加,打樣,(必頇注意做到均勻調配,攪拌充分).淺色一般比樣稿深一點,而深色的濕墨比樣稿要淺一點,因為淺色干后比濕墨更淺,深色干后一般呈現深色現象,因干后偏深.4、詳細記錄各色墨的用量數據,名稱,代號等.5、觀看詴樣與原稿比較:注意與標樣(樣稿)同材上同种工藝參數印刷,應在專用比色箱或無直射光的標准箱下進行比色.6、修正再比較,確認.7、放大調配.注意: 不同類型的油墨不能混配,必頇使用油墨的專用溶劑調整黏度等.五、顏色的測定:A、燈源:同一顏色在不同波長的燈光下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建議在檢測顏色時要使用標准光源,標准光源有D65,D50.B、在比較顏色時,彩色最好用灰色底,白色用白色底,黑色用啞黑底.C、調好的油墨印刷時,色彩受網版,刮版,承印物等因素的影響,故印刷打樣時,應將調色打樣參數與客戶提供要求相同的網版參數和承印物.六、網印油墨配色中的問題:1、色卡與用戶確定的顏色有差別.因為目前所用的色卡和配色系統是由膠印系統提供的,因此,當絲印過程中印刷參數的變化會引起顏色的變化,故仍需微調處理.其油墨的著墨量影響到配墨顏色.油墨的著墨按平版---击面---凹面---絲印的順序漸增加,如下表:所以在三原色加網印刷的油墨是非常不好印的因為絲印過程中的每一個變量都影響到墨層厚度,從而影響到印刷品的顏色.2、顏色的外觀.顏色的外觀受透射率,反射率,同分异物現象(即在同光源下兩种顏色非常匹配,而在另處一种光源下卻不匹配的現象.)觀察條件,照明,墨層厚度,油墨的不透明度,叠印,承印物性質等變量的影響.3、承印物的影響承印物的表面光潔度、處理、吸墨性和表面顏色等.4、墨層厚度墨厚會引起顏色變化.墨厚受絲網網絲的直徑、繃網張力、網版類型和厚度、膠刮外形及硬度、刮壓力及刮壓速度、刮印角度、網距、復墨板的壓力、速度、外形和印刷機類型不的不同,其墨厚度也不同.5、網板張力及其它因素的變化引起色相的變化.6、光源和觀察條件的標准化具有專門光源的觀察室.通過光譜儀,可測出每种顏色都有自己的光譜曲線7、色差:即不同顏色有不同的色差,可以通光譜檢測出.人眼能分辯的最注色差為IDE,計算機輸出的樣品色差為2DE,黃顏色它與目標色之間有3DE,而灰色與它的目標色之間只能有0。

油墨配色方案大全

油墨配色方案大全

油墨配色方案大全印刷行业也算是一个技术行业,很多人也说这是一个靠经验吃饭的行业,对,就拿油墨调色来说吧,这就是一个技术活和经验活。

一、红色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

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二、黄色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

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

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1、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

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2、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3、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变化最大,成为一种具有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

其色性也变的成熟、随和。

4、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三、蓝色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脑冷嘲热讽静的色。

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

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的色。

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白等色,均不会对蓝色的性格构成较明显的影响力。

1、如果在橙色中黄的成份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四、绿色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色。

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

油墨印刷色相判断及油墨调色选取

油墨印刷色相判断及油墨调色选取

油墨印刷色相判断及油墨调色选取朱红色+ 黑色少量= 啡色天蓝色+ 黄色= 草绿、嫩绿天蓝色+ 黑色+ 紫= 浅蓝紫草绿色+ 少量黑色= 墨绿天蓝色+ 黑色= 浅灰蓝天蓝色+ 草绿色= 蓝绿白色+ 红色+ 黑色少量= 禇石红天蓝色+ 黑色(少量)= 墨蓝白色+ 黄色+ 黑色= 熟褐玫红色+ 黑色(少量)= 暗红红色+ 黄+ 白= 人物的皮肤颜色玫红色+ 白色= 粉玫红蓝色+ 白色= 粉蓝黄色+ 白色= 米黄玫红色+ 黄色= 大红( 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黑色少量= 啡色天蓝色+ 黄色= 草绿、嫩绿天蓝色+ 黑色+ 紫= 浅蓝紫草绿色+ 少量黑色= 墨绿天蓝色+ 黑色= 浅灰蓝天蓝色+ 草绿色= 蓝绿白色+ 红色+ 黑色少量= 禇石红天蓝色+ 黑色(少量)= 墨蓝白色+ 黄色+ 黑色= 熟褐玫红色+ 黑色(少量)= 暗红红色+ 黄+ 白= 人物的皮肤颜色玫红色+ 白色= 粉玫红蓝色+ 白色= 粉蓝黄色+ 白色= 米黄粉柠檬黄= 柠檬黄+ 纯白色藤黄色= 柠檬黄+ 玫瑰红桔黄色= 柠檬黄+ 玫瑰红土黄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熟褐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粉玫瑰红= 纯白色+ 玫瑰红朱红色= 柠檬黄+ 玫瑰红暗红色= 玫瑰红+ 纯黑色紫红色= 纯紫色+ 玫瑰红褚石红= 玫瑰红+ 柠檬黄+ 纯黑色粉蓝色= 纯白色+ 天蓝色蓝绿色= 草绿色+ 天蓝色灰蓝色= 天蓝色+ 纯黑色浅灰蓝= 天蓝色+ 纯黑色+ 纯紫色粉绿色= 纯白色+ 草绿色黄绿色= 柠檬黄+ 草绿色墨绿色= 草绿色+ 纯黑色粉紫色= 纯白色+ 纯紫色啡色= 玫瑰红+ 纯黑色基本色的调和:红加黄变橙,红加蓝变紫,黄加蓝变绿。

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紫、绿则是三间色。

间色与间色相调合就会变成各类灰色。

但灰色都应该是有色彩倾向的,譬如:蓝灰,紫灰,黄灰等。

1.红加黄变橙——2.少黄多红变深橙,3.少红多黄变浅黄4.红加蓝变紫——5.少蓝多红变紫再加多红变玫瑰红,6.黄加蓝变绿——7.少黄多蓝变深蓝,8.少蓝多黄变浅绿9.红加黄加少蓝变棕色——10.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按分量多少调可调出多种深浅不一的颜色)-------------------------------------------------11.红加蓝变紫再加白变浅紫12.黄加少红变深黄加白变土黄13.黄加少红变深黄14.黄加蓝变绿加白变奶绿15.红加黄加少蓝加白变浅棕16.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加多白变浅灰17.黄加蓝变绿加蓝变蓝绿18.红加蓝变紫再加红加白变粉紫红(玫瑰)19.少红加白变粉红………………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紫、绿则是三间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墨的配色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二是专色印刷。

网点印刷可印制成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应用较多。

专色印刷 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 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 印刷的专色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造广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 机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 彩。

如何才能配好色呢?这就要求调墨人员对专色油墨的调配技术必须有充分深刻的了解和 掌握,才能避免因调色不对而造成的损失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色彩基本知识1. 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

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

2. 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得到。

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 色光的混合(1) 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 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品红光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 绿+品红=白光 红+青=白光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4. 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绿G 红R黄Y 青C白W品红M蓝B5. 色料的三原色根据色料的混合法则,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应反射两个光谱区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光的混合法则可以得到,品红、黄、青、三种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的一切颜色的基础,它们是同光的三原色的补色一致。

二.配色原理1.颜色的混合是减色的过程,相加的颜色愈多,减去的色光也越愈多,就愈暗,为此,配色时,最好用三原色,或基本色。

有三原色可调配出的颜色为1330种左右,若加上黑色,可调出1464。

种之多,即机乎可调出所有颜色。

例如PANTON 色卡上颜色。

色料 的三原色的混合法则为:品红+黄=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原色相加得间色,等量的黄、品红、青相加为黑色。

等量间色与间色的混合法则为:红+绿=红绿(黄灰色) 绿+兰=绿兰(青灰色) 兰+红=兰红(红灰色) 2.在各品牌油墨的色卡中,都标有三原色、基本色和标准色等,配色时,为什么要用三原色或基本色,而不用标准色呢?这是因为,三原色与基本色是合成单一颜料组成,而标准色则是基本色配成的,每一种标准色都是由二种或两种以上颜料而得,由标准色配成的颜色不能满足颜色的三个属性。

即色相、亮度、纯度、均不如三原色或基本色配成的好,颜色越多会越配越灰、越暗颜色就越陈旧,很不鲜艳。

A . 色相:是反映颜色固有的色彩相貌,是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即一定的波长的波代表了某一个固定的色相,色相不同,其光波的波长也不同,在电脑分色的测定中用H 表示。

B . 亮度:是反映明暗度。

对彩色的亮度有两种,一种是各颜色之间有明暗程度,这是由于各色光波的波长不同,经过反射,对人眼视网球膜刺激程度不同,在整个可见光谱中,从绿到黄最亮,明度高,所以人们对绿色很敏感,从橙到红,青到紫,亮度下降;另一种为同色相的颜色,亮度不同,即它们之间或由于明亮度不同,看上去有深有浅,愈接近白光,明度合愈大。

紫色 绿色 黄色 红色 400 500 600 700 NM C . 纯度(饱和度):是反映色彩接近自然色光的程度,越接近自然色,纯度越高,反之越低。

在电脑分色的测定中用C 表示。

三.配色步骤拿到一个样品(样稿)时,应从下列步骤去做:1. 按承印物材质,确定选用哪一类型油墨,然后再选择油墨的品牌。

2. 根据样稿判断,首先选出主色,主色选好后,再看选有什么颜色,即副色。

3. 配色:取出经彻底搅拌的主色后,再添加副色,在副色的添加中,一定要小心,要一点一点少量加,等调配的颜色接近时,再用同一个参数(目数、感光层厚度相同红R 黄Y 绿G品红M 蓝B 青C 黑BK的网版及同一胶刮硬度等)测试,直到合格。

4.油墨小样调配工艺方法要点:4.1分析样稿,确定主色和副色(色头),用基准色(三原色)按一定重量的百分比。

4.2配色过程中采用由浅入深(白、黄、橙、红、紫、蓝、青、绿、黑)的原则,尤其着色力强的颜色只能加予定量的70%-80%,当色相接近时,应谨慎添加,准确称量,主色100克单位,副色以0.1克精度称量添加.4.3调色是先选主色,当主色接近时,再加副色,当颜色达到90%左右时停加,打样,(必须注意做到均匀调配,搅拌充分)。

浅色一般比样稿深一点,而深色的湿墨比样稿要浅一点,因为浅色干后比湿墨更浅,深色干后一般呈现深色现象,因干后偏深。

4.4详细记录各色墨的用量数据,名称,代号等4.5观看试样与原稿比较:注意与标样(样稿)同材上同种工艺参数印刷,应在专用比色箱或无直射光的标准箱下进行比色。

4.6修正再比较,确认。

4.7放大调配。

注意:不同类型的油墨不能混配,必须使用油墨的专用溶剂调整沾度等。

5.颜色的测定:A灯源:同一颜色在不同波长的灯光下有下同的效果,所以建议在检测颜色时要使用标准光源,标准光源有D65,D50,等。

B电脑检测系统:因为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波长,电脑根据感受到的波长检测出颜色,一般电脑软片为CIELAB系统,如下图,根据测定的L,A,B可判断颜色,计算出△E,就可知所配色与标准色的色差。

但是,L,A,B只能测定颜色,不能测定颜色的饱和度,与实际的颜色有17%--30%的误差。

若配上L,C,H系统,先定下饱和度,再测L,A,B值和L,C,H,此时,与实际颜色的偏差只有7%--17%的误差,再测出△E的话,仅有03%的误差。

因此完整的检测系统,才能高质量测出颜色。

CIELAB颜色空间C不同的光源,测出的L,A,B值不同的标准得出的E也不同,现在国际上有两种标准,一种为英国标准-----CMC,它要求所有颜色的E相同;一种为瑞士标准,不同颜色E不同。

D在比较颜色时,彩色最好用灰色底,白色用白色底,黑色用哑黑底。

6、调好的油墨印刷时,色彩受网版,刮版,承印物等因素的影响,故印刷打样时,应将调色打样参数与客户提供要求相同的,网版参数和承印物。

四、网印油墨配色中的问题:因为目前所用的色卡和配色系统是由胶印系统提供的,因此,当丝印过程中印刷参数的变化会引起颜色的变化,故仍需微调处理。

其油墨的着墨量影响到配墨颜色。

油墨的着墨按平版-----凸面----凹面——丝印的顺序渐增加,如下表:所以在三原色加网印刷的油墨是非常不好印的因为丝印过程中的每一个变量都影响到墨层厚度,从而影响到印刷的颜色。

4.2颜色的外观颜色的外观受透射率,反射率,同分异物现象(即在同光源下两种颜色非常匹配,而在另处一种光源下却不匹配现象,)观察条件,照明,墨层厚度,油墨的不透明度,垒印,承印物性质等变量的影响。

4.3承印物的影响承印物的表面光洁度,处理,吸墨性和表面颜色等4.4墨层厚度墨厚会引起颜色变化。

墨厚受丝网网丝的直径、绷网张力、网版类型和厚度,胶刮外形及硬度、刮压力及刮压速度、刮印角度、网距、复墨板的压力、速度、外形和印刷机类型的不同,其墨厚度也不同。

4.5网板张力及其它因素的变化引起色相的变化4.6光源和观察条件的标准化具有专门光源的观察室。

通过光谱仪,可测出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光谱曲线。

4.7色差:即不同颜色有不同的色差,可以通过光谱检测仪测出。

人眼能分辩的最注色差为IDE,计算机输出的样品色差为2DE,黄颜色它与目标色之间有3DE,而灰色与它的目标色之间只能的0。

5DE才可接受。

4.8当含色量为100%时的油墨,三原色有各不同网目,网印最高色密度具体部分为黄(Y)200—240目网品红(M)200-240目网青色(C)180-200目网因为三原色照理是不能采用同一数的丝网的,会使色强度损失,为此解决的方法有两个:1)、采用各自目数的丝网2)、采用同一目数丝网时,必须注意增减色墨,从而达到复制原稿的颜色。

4.9调配专色油墨数量准确。

如果油墨调配过多,剩余墨就造成浪费,如果太少不够用,就需要再调配,如遇到复杂色彩,第二次和第一次调配的油墨很难完全一样这样对产品质量就有影响,一般调配时应略微多于实际用量,而实际印刷用量主要从印刷图之面积的多少。

印刷数量的多少,油墨的厚度等几方面来考虑。

由以上讨论的内容可知,配色不是简单地把几个颜色混合在一起,而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工程,只有掌握丝网印刷工艺和配色原理,才能配好油墨颜色,成为一位合格的调墨技术员。

丝网印刷要具有五个基本条件,即:丝网印版、印墨、刮板、承印物、印台。

一、油墨的组成:油墨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丝网漏印后,在承印物表面,构成由印料组成的图文。

干燥后应具有附着力、较强的抗蚀性和美观的装饰性。

丝印油墨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是由色料和连结料组成,具体的是:溶解色油墨填充料助不含颜料的称无色透明油墨,又称光油。

取代有机溶剂使用水作溶剂的油墨称水性油墨。

(一)树脂:树脂是形成墨膜决定油墨性能的重要因素。

如操作性、光泽、粘结性、硬度、耐水性、耐气候性、耐温性等。

具体略(二)溶剂:溶剂的作用是:1.溶解树脂,制成连结料。

2.溶解颜料和助剂,改善油墨的流动性及分散颜料。

保证印刷时油墨的移动性能。

3.调节粘度。

作为丝网印刷的油墨,需要有合适的粘度,粘度的单位有帕斯卡·秒(pa.s)、泊(p)、厘泊(CP)、毫帕斯卡·秒(mpa。

s)等它们的换算关系如下:1pa.s=10p=1000mpa.s=1000cp4.调节干燥速度。

5.对承印物的溶解渗透,增强附着力。

油墨的溶剂不是单一品种和单一组份。

考虑到溶解力和干燥速度,多数为混合溶剂。

所以不同的油墨,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溶剂,溶剂选配不当,会导致油墨的凝胶(结团)、剥落、成色不良等毛病。

溶剂只是在油墨制造及使用中起到便于施工的作用,印刷完成即成为无用,并希望它尽快挥发干燥。

因此在配油墨时,应尽量降低溶剂的用量。

一般而言,油墨都有其专用溶剂,非专用溶剂有时对油墨的溶解是不均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