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经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临床路径
胃癌的规范化诊疗及临床路径

EMR不能整片切除的超过2cm的癌前病变,或无 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切除深度可包含黏膜全层、 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超声内镜提示癌已 浸润至黏膜下2/3者禁忌
.
27
2.根治性手术: 我国及日本、韩国对胃癌的 手术原则较一致:只要癌侵犯至粘膜下层 以下或有淋巴结转移者,就应推行D2或D3 手术,进展期胃癌我们国家的标准术式D2 根治术
.
33
重要意义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 统路径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 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 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 方案。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 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 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 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 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
对于临床分期晚期患者术前估计肿瘤不能切除者可行新辅助化术前估计肿瘤不能切除者可行新辅助化疗然后再根据肿瘤大小酌情行手术治疗然后再根据肿瘤大小酌情行手术治综合治疗综合治疗4141放疗放疗4242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434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4444生物学治疗生物学治疗33临床路径临床路径临床路径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linical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胃癌的规范化诊疗及临床路径管理
腹腔镜下胃癌远端根治胃大部切除术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

临时医嘱: □ 术前医嘱: □ 拟明日在全麻腹腔镜下行
胃癌根治切除术 □ 明晨禁食禁饮 □ 明晨置胃管、营养管、尿管 □ 手术区域皮肤准备 □ 肠道准备(口服药物或灌
肠) □ 抗菌药物皮试 □ 备血 □ 其他 护 理 工 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住院第 1 天 □ 入院宣教 □ 入院护理评估 □ 实施相应级别护理及饮食护
298
功能、血糖、血脂、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消化道 肿瘤标记物检查;
2.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电子胃镜(入 院前门诊未检查)、腹部 CT(平扫+增强)、盆腔 B 超(入院前 门诊未做)。
(二)根据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内镜、结肠镜检查; 2.钡餐检查; 3.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4.头部 CT、胸部 MRI。 七、手术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耗材:肠道吻合器和闭合器。 3.术中用药:麻醉药物、抗菌药物、腹腔热灌注化疗药物及 相关耗材。 4.术中病理:冰冻(必要时),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必 要时)。 5.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八、抗菌药物使用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预防性抗菌药 物可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开始时间为术前 0.5 小 时,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 不超过 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 2. 有明确感染或继发感染征象患者,尽早开始经验性抗菌药 物治疗,使用前采取标本送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
胃癌外科治疗经验交流-393-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93-胃癌外科治疗经验
交流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早期胃癌微创治疗的临床选择
1、北京友谊医院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与()相关
A、年龄
B、肿瘤浸润深度
C、组织学类型
D、有无脉管内瘤栓
E、以上均包括[正确答案]
2、小胃癌的病灶直径是()
A、<5mm
B、5~10mm[正确答案]
C、10~15mm
D、15~20mm
E、20~25mm
3、微小胃癌的病灶直径是()
A、<5mm[正确答案]
B、5~10mm
C、10~15mm
D、15~20mm
E、20~25mm
4、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的优势是()
A、倾倒综合征减少
B、胆汁反流减少
C、胃排空障碍减低
D、食物储存功能提升
E、以上均包括[正确答案]。
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术联合不同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术联合不同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张发展;周霞东;任维维;何明彦【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22(41)8【摘要】目的:观察及评价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术联合单通道、双通道间置空肠吻合消化道重建技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住院治疗的6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单通道重建组和双通道重建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
结果:手术指标: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肿瘤直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前后营养状况: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月的营养状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月单通道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双通道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发症发生率:单通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双通道组为12.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术后第3、6月的功能状态评分、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联合单通道、双通道间置空肠吻合消化道重建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均有效,且较安全,但单通道间置空肠吻合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更优。
【总页数】4页(P714-716)【作者】张发展;周霞东;任维维;何明彦【作者单位】甘肃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治疗近端胃体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2.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与残胃食管吻合术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3.贲门胃底癌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和全胃切除术的近远期疗效观察4.腹腔镜辅助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D_(2)根治性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与Roux-en-Y代胃重建术临床对比分析5.两种间置空肠吻合术应用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的临床分析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7-03-22T14:00:48.6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张雨华李尽贺刘鹏吴冰冰[导读] 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术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瘫的概率。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要]目的探究对进行近端胃切除的患者进行消化道双通道吻合重建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胃底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进行进行近端胃切除术,观察组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胃瘫,吻合口漏以及营养不良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P<0.05)。
结论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术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瘫的概率,保证患者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在进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方式。
[关键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胃癌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患者患病初期往往出现上腹部不舒服,食欲不佳、乏力、体重减少等消化道的症状,使得未能及时发现患病令病情持续发展,而出现胸骨后或者腹部持续疼痛等严重症状。
针对胃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部分人主张胃全切以彻底根除病灶,也有人主张对于胃底癌等近端胃癌进行近端胃切除即可,以尽可能的保留部分胃极其功能,但这可能会导致出现吻合口漏,返流性食管炎,胃瘫[1]等问题的出现。
本文对选取的胃底癌患者进行近端胃切除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术,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底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最大77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60.5±4.6)岁。
胃切除术的ICD-9-CM-3编码体会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技能水平继续教育测验2012022012-02-22胃切除术的ICD-9-CM-3编码体会524001 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强王湛涛摘要目的根据胃切除的范围和部位不同,对胃切除术的各种术式进行分析,并给予正确的ICD-9-CM-3分类编码。
方法将胃切除术的各种术式与ICD-9-CM-3编码进行对照,并列举实例编码。
结果总结了胃切除术各术式编码的查找方法,根据切除范围、部位和吻合方式的不同分类在不同的细目。
结论对胃切除术各种不同术式进行ICD-9-CM-3编码时要注意仔细翻阅病历和手术记录,编码人员要了解查找胃切除术编码的方法及注释,准确分类胃切除术的各种不同术式,以利于临床及各方面检索的需要。
关键词胃切除术;手术编码Stomach excision method ICD-9-CM-3 codeexperience Zhang Qiang , Wang Zhangtao , t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cope and the spot excises which according to the stomach are differen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stomach excision method each technique type, and gives the correct ICD-9-CM-3 classification code. Methods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the stomach excision method each technique type and the ICD-9-CM-3 code, and enumerates the example code. Result Summarized the stomach excision method various techniques type code search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excision scope, the spot and tallies the way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in the different detailed listing.Conclusions Carries on when the ICD-9-CM-3 code to the stomach excision method each different technique type must pay attention glances through the medical record and the surgery record carefully, codes the personnel to have to understand the search stomach excision method code the method and the annotation, classify the stomach excision method accurately each different technique type, favors the need which clinical and various aspects retrieve.Key word Gastrectomy; coding of operation在进行胃切除术的操作编码时,编码员常常会遇到因手术名称书写不准确,以致严重影响胃切除术的正确编码,这样,在临床查找手术资料时很难直接找出所需的资料,而且找出的资料不准确、不完整。
手术记录: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脾切除)

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胃癌术后诊断:全胃切除术后状态手术方式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脾切除)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手术经过1.麻醉后,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在脐下约3cm处做一弧形切口,长约8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切口靠大网膜侧切开腹膜进腹。
3.在乙状结肠后剪开侧腹膜进腹腔。
术中发现病变处近左侧动脉韧带根部,局部侵及胰腺,不能保留脾脏。
4.切除脾脏后,充分分离结肠、胃结肠韧带、胰腺左侧、肝胃韧带及小网膜囊,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动脉。
5.在幽门下切断十二指肠球部,残端浆膜与胰腺前包膜固定,预防术后肠梗阻。
6.术中发现大网膜与横结肠系膜前叶间有较多淋巴结肿大,与大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一同切除。
7.在十二指肠水平部离断幽门至近端4cm处。
沿肝动脉右侧切除左膈下血管前脂肪结缔组织。
8.分离胰腺前包膜,沿胰腺前包膜切除胰腺被膜,胰腺被膜切除后,胰腺头部被膜下有一厚纤维包块呈中度粘连难以分离,因已达“第二野”,此时暂停分离。
9.分离胃大弯侧及胃结肠韧带,将胃大弯侧与横结肠系膜前叶分离,并切除部分横结肠系膜前叶。
10.分离胃胰皱襞,将胃胰皱襞与胰腺头部包膜分离,并切除部分胃胰皱襞,胃胰皱襞分离时出血较多。
11.分离胃左血管及分支,将胃左血管及分支全部切断结扎。
12.分离胃小弯侧及小网膜囊,将小弯侧与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并切除部分小网膜囊。
13.将大弯侧及远端横结肠系膜前叶剪开后向左侧翻开至左侧腹膜外暴露左结肠动脉和胰体尾部及脾脏等器官;左侧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器械副手或体位助手常规切除三钳旁两侧叶片吻合袋供两侧隔离依据乳腺实质帮助移切开放肤各置于腹腔组织种植生发器袋内两侧供植皮用。
胃癌根治手术临床路径

胃癌根治手术临床路径一、胃癌根治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
2.行胃癌根治术(ICD-9-CM-3:43.5-43.9)。
3.肿瘤分期为T1-4aN0-3M0(根据AJCC第7版)。
(二)诊断依据根据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卫计委《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2013试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5.v3)》、《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4版)》等。
1.临床表现:上腹不适、隐痛、贫血等。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胃镜及超声胃镜(必要时)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学诊断。
4.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淋巴结及脏器转移;钡餐、CT或MRI检查了解肿瘤大小、形态和病变范围。
5.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术前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卫计委《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2013试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5.v3)、《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4版)》、《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2007版)等。
1.胃癌根治手术(胃癌D2根治术,缩小/扩大胃癌根治术):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无远处转移。
2.胃切除范围:全胃切除、远端胃大部切除、近端胃大部切除、胃部分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16-1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6胃癌疾病编码。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包括新辅助化疗后符合手术条件者)。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早期患者行胃镜下肿物切除术,不进入本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粪隐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经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
胃吻合术)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
2.行经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4
3.5 004+5
4.2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早期无特异表现,随着疾病进展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晚期出现明显的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腹部肿块、左锁骨淋巴结肿大等。
2.体征: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
上腹部肿块、直肠前触及肿物、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胃癌晚期或已出现转移的体征。
3.化验:血红蛋白下降、大便潜血阳性、肿瘤标记物升高(CEA、CA199、CA72.4、CA2
4.2等)。
4.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显示充盈缺损;腹部增强CT 提示胃壁增厚、与周围脏器组织关系;盆腔超声辅助提示有无盆腔转移;电子内窥镜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并病理活检提示恶
性肿瘤;超声胃镜明确肿瘤胃壁侵润深度。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根据检查结果,评定术前分期;
2.根据术前分期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多学科小组评估,身体状况良好,肿瘤可切除:
(1)T分期为T1b,且无远处转移(M0)患者的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
(2)T分期为T2或T2以上,M0的患者,其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放疗+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疗+标准D2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6胃癌疾病编码,拟行经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感染
性疾病筛查;
(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
(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电子胃镜;
(5)肿瘤标记物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内镜: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必要时行纳米标记;
(2)消化道造影检查:了解胃病变的形态和功能情况,有无胃出口梗阻,近端胃癌侵犯食道情况;
(3)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病人:术前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气分析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门诊完成);
(4)胸部CT、MRI:了解肺部、胃病变及肝脏、盆腔、淋巴结等处转移情况;
(5)PET-CT:了解胃肿瘤转移的部位等情况;
(6)E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7天。
1.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加连续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经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3.术中腹腔或胃肠道内置物:胃管、肠内营养管和腹腔引流管等。
4.手术耗材:术中使用超声刀、电刀、吻合器、闭合器、荷包缝合器、血管夹、切口皮肤组织牵开扩张器,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酌情使用防粘连材料、止血材料、可吸收缝线、切口皮肤粘合剂等耗材。
5.术中用药:抗菌药物、麻醉常规用药及视情况使用局部用药等。
抗菌药物:酌情选用广谱抗生素(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第二剂抗生素。
麻醉用药:必需使用(1)吸入麻醉药;(2)静脉麻醉药;(3)局麻药;(4)肌松药;酌情使用(1)心血管活性药;(2)激素类药;(3)其他抢救药品。
术中根据病情酌情使用:腹腔内化疗药物等。
6.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7.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建议各组淋巴结分别取检),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术后病理:病理学检查与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切缘、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淋巴结数目);(2)免疫组化;(3)必要时分子生物学指标;(4)分子靶向检测:HerB-2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14天。
1.复查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情况复查实验室等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必要时行其它相关检查(胸片、CT、B超、造影等)。
2.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根据病情,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要求选择:制酸剂、止吐药、止痛药、止血药、化痰药、营养药物、促胃肠动力药、免疫药物、抗血小板、抗血栓治疗药物等。
3.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
4.监测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5.观察伤口情况,定期换药,愈合不良者可酌情应用外用药促切口愈合。
(十)出院标准。
1.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或者门诊可以处理的情况可酌情出院)。
2.进食半流食,肛门排气排便,无需依赖静脉营养支持。
3.不需要住院处理的其它并发症或合并症。
(十一)退出标准。
1.术前分期难以确定者,需行腹腔镜探查等进行胃癌分期。
2.术前存在对手术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如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肠梗阻、腹腔感染等,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高龄、体质差、术前贫血、营养不良需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4.行新辅助放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者。
5.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残端瘘、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