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诗经》的内容
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

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其中包含了歌功颂德、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等几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歌功颂德诗:如《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这些诗歌以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为主,赞颂了祖先的德业,也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2. 农事诗:如《周颂·丰年》等,这些诗歌主要描写周初农业大丰收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
3. 燕飨诗:如《鹿鸣》、《南有嘉鱼》、《南山有台》等,这些诗歌主要描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情景,表达了对于友情的赞美。
4. 战争徭役诗:如《小雅·采薇》等,这些诗歌或是描写战争的场面,或是表达士兵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战争徭役的艰苦。
5. 婚姻爱情诗: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等,这些诗歌或是表达对于爱情的向往,或是描写婚姻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
总的来说,《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请简要介绍《诗经》

请简要介绍《诗经》
《诗经》(又称《诗经三百篇》、《诗三百》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涵盖了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它是中国古代五经之一,与《周礼》、《周官》、《仪礼》、《礼记》合称为“五经”。
《诗经》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风(folk songs):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婚姻、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歌谣。
其中包括《关雎》、《蒹葭》等。
2.雅(odes):是歌颂君王、描绘社会风貌、歌颂爱情和感叹人生等方面的诗歌。
其中包括《国风》、《小雅》等。
3.颂(hymns):赞美宗庙、祭祀、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颂诗。
其中包括《周颂》、《鲁颂》等。
《诗经》的语言简练而含蓄,以五言绝句居多,形式上主要有风格独特的“雅”和“颂”,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诗中表达的情感直白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道德观念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该书的传世版本有《毛诗》、《训诂大全毛氏注》等,其中以《毛诗》的版本为最为著名,因其注释详细,影响深远。
《诗经》对后世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简述《诗经》的内容分类及其代表作.

简述《诗经》的内容分类及其代表作.《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涵盖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将逐一介绍《诗经》的内容分类及其代表作。
一、风《风》是《诗经》的第一部分,收录了总共160篇民歌,代表了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诗歌艺术。
《风》所反映出的主题主要涉及生活、家庭、婚姻、边塞、战争、爱情等方方面面。
其中最有名的包括《关雎》、《羔羊》、《蒹葭》、《凯风》等。
这些诗歌具有朴实、深刻的内容,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二、雅《雅》是《诗经》的第二部分,共计31篇诗歌,内容涵盖了宫廷生活、宗教仪式、贵族礼仪等方面,其风格优美高雅。
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包括《邶颂》、《豳风》、《秦风》等。
这些诗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情感。
三、颂《颂》是《诗经》的第三部分,共计40篇诗歌,是宗教仪式和宫廷庆典的诗歌。
这些诗歌通过赞颂和祝福的方式,表达对天地、周王朝以及社会大事的祝愿和敬仰。
《颂》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包括《周颂》、《商颂》、《大雅》等。
这些诗歌充满了对国家社会的热爱和对周王朝的赞美。
综上所述,《诗经》的内容分类及其代表作可以归纳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部收录了总共160篇民歌,涵盖各个时期的诗歌艺术,代表作有《关雎》、《羔羊》等;雅部共计31篇诗歌,内容涵盖了宫廷生活、宗教仪式、贵族礼仪等,代表作有《邶颂》、《豳风》等;颂部共计40篇诗歌,赞颂和祝福的方式表达对国家社会的热爱和对周王朝的赞美,代表作有《周颂》、《商颂》等。
总的来说,不论是风、雅、颂,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古代中国精神文化和审美情趣的独特魅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诗经》的内容一、祭祀诗:指《诗经》里歌颂奠祭祖先的祭祀乐歌,即所谓“美盛德之形容”者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
主要存在于《诗经》的“颂”诗里,前者的代表作有《周颂》里的《维天之命》、《臣工》等,后者有《周颂》里的《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
《小雅•甫田》《小雅•大田》二、赞颂诗(史诗):指《诗经》里赞扬歌颂的诗篇。
其赞颂的对象较为复杂,有赞美祖先功德的,有歌颂将军出征武功的,有称颂某种品德或技艺的。
集中在二“雅”里。
周民族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
其产生的年代大致在西周初期。
《小雅》中也有一些史诗性的叙事诗,如《出车》记周宣王时南仲的征伐玁狁,《常武》写周宣王亲征徐夷,《采芑》、《六月》记周宣王时同蛮荆和玁狁的战争等等。
三、怨刺诗:由于西周末年政治黑暗,一些公卿贵族和中下层官吏写下了一批感叹时艰、揭露时弊、讽刺朝政的政治讽刺诗,这就是怨刺诗。
《大雅》、《小雅》和《国风》里都保存着一些怨刺诗。
如《大雅》的《桑柔》、《瞻卬》、《民劳》《小雅》的《正月》、《十月之交》、《北山》、《巷伯》《雨无正》《国风》:《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秦风•黄鸟》,《邶风•新台》、《鄘风•相鼠》,《陈风•株林》等。
四、战争徭役诗:代表作有《小雅•采薇》,《小雅•杕杜》、《小雅•何草不黄》,《秦风•无衣》,《豳风•东山》、《豳风•破斧》,《邶风•击鼓》,《魏风•陟岵》《唐风•鸨羽》,《邶风•式微》等。
《豳风•东山》,全诗四章,杜甫的《月夜》,就是借鉴了这种写法。
每章开头都以细雨濛濛中征人归来起兴。
《小雅•采薇》,全诗六章,前三章开头都以采薇起兴,后世折杨柳赠别的诗篇盖源于此(如汉乐府《折杨柳歌辞》、唐王之涣《凉州词》、王维《渭城曲》等)。
开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五、婚恋诗:(1)恋歌之单相思《周南•关雎》、《周南•汉广》,《陈风•月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主要内容概括

诗经主要内容概括《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这些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它们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
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2. 农事诗:这类诗描写了农业生产的情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生活。
3. 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
4. 颂歌:这类诗主要是颂扬周朝君王的功德,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形势,如《周颂》、《商颂》等。
5. 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
此外,《诗经》还可以按照其表现形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部分,共160篇。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分为《小雅》和《大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总的来说,《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有关诗经的简介

诗经的简介有关诗经的简介《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有关诗经的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诗经的简介篇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
《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
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
《诗经》的主要内容

《诗经》的主要内容
《诗经》
•介绍
•内容分类
•重要性和影响
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编纂于周朝早期的东周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内容分类
《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大的部分: 1. 风 - 包含风、雅、颂三类 - 描写生活、爱情、人际关系等 - 反映出社会变迁和风俗习惯的转变
2.雅
•由国风和郑风两部分组成
•歌颂了各个诸侯国的风俗民情和历史兴衰
3.颂
•描绘了周朝君主兴起和扩张的历史进程
4.毛诗
•又称为《大雅》、《生民之民》
•描述了城市和乡村的风景和人民的生活
5.附录
•包括了诗经九歌和《周颂》
•九歌是一些比较独特的诗歌,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音乐性
•《周颂》记录了周朝的历史
重要性和影响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它不
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著名代表,也是了解古代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
资料。
《诗经》中的诗歌以其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
人们的心灵。
《诗经》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音乐、艺术、哲学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被广泛引用和演绎,成为了许多古代文人学者的学习对象和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总结起来,《诗经》是一部包含丰富内容的古代文学经典,通过
各种不同形式的诗歌,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
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基本内容

诗经基本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的诗歌。
它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婚恋诗:这部分诗歌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以其深刻的艺术魅力
著称。
它们描绘了男女相爱的快乐时光以及失恋时的痛苦情感,赞美了忠诚和勇敢的爱情态度。
代表作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
2.农事诗:这部分诗歌涉及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赞颂农业
成就,描述劳动场景,或者表达农夫的辛勤和对丰收的期待。
例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
3.征役诗:这些诗歌主要叙述战争和徭役带来的苦难,通过征夫或
思妇的视角,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反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
4.颂歌:颂歌通常由公卿列士或乐官创作,在《周颂》中有较多保
存。
它们颂扬帝王、歌颂天命,或者颂扬战功和宴会。
如《维天之命》、《殷武》、《江汉》、《鹿鸣》、《南有嘉鱼》等。
5.怨刺诗:这部分诗歌主要存在于《雅》诗和《国风》中,反映了
社会矛盾和批评时政。
它们既有公卿列士的讽喻劝诫之作,也有来自民间的直接反映,如《民劳》、《板》、《荡》等。
6.周民族史诗:《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周族的史诗,如《生民》、
《公刘》、《绵》、《皇矣》、《大明》,讲述了周族的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了解《诗经》的内容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计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
原称《诗》,或称《诗三百》、《诗三百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类,我国古人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个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计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
原称《诗》,或称《诗三百》、《诗三百篇》。
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视为经典;汉置“五经”博士,《诗》于是又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
《诗经》共收作品305篇(另有6篇有目而无辞的“笙诗”不算在内)。
它是一部乐歌总集,其305篇作品均为配乐演唱的乐歌。
《诗经》产生的地域广阔,或出于王都,或出于各诸侯国。
《诗经》作品主要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也有一部分是由民间采集而来,但都经过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加工修订。
流传既久,经手亦多,因而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诗经》就已编订成书。
旧时曾有所谓孔子“删诗”之说,虽不足凭信。
但他曾经说过“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篇》)的话。
由此看来,孔子也许做过一番“正乐”之类的工作。
《诗经》按风、雅、颂分类编排。
风即《国风》,包括15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收诗160篇。
雅分《小雅》、《大雅》。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为105篇,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何以如此分类编排呢?古今学者对此聚讼纷坛。
现在比较趋于一致的意见,是从“《诗》皆入乐”的认识出发,认为主要是按照音乐的特点来划分的。
现在大都认为,“风”即音乐曲调之意。
所谓《国风》,即指当时诸侯所辖各地域的乐曲,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
“雅”即“正”,又与“夏”通。
周王畿一带原为夏人旧地,故周人时亦自称夏人。
王畿乃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称“正声”,亦称“雅言”,意为标准音。
当时宫廷和贵族所用乐歌即为正声、正乐。
《诗经》中的《雅》便指王畿之乐,是相对于地方“土乐”而言的“正乐”。
这一名称,无疑反映了当时的尊王观念。
至于《小雅》、《大雅》之分,则是与它们音乐之不同和产生时代之远近有关的。
《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
祭祀祖宗,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是其内容上的特点;诗、乐、舞的合一,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
《颂》诗大多简短,韵律缺乏规则,且不分章,不叠句。
这都表明,它是音调缓慢、配合舞蹈的祭祀舞歌。
作为庙堂乐章,表现了对上帝
和祖先的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至上的反映。
《颂》在当时无疑是最受尊崇的,但今天从文学的角度看来,它的价值远不如《风》、《雅》。
关于《诗经》305篇产生的确切年代,现已很难一一考定,但可大致论定其创作时期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前后大约500年间。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在名称上便有比较明确的标识。
它产生的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
地域相当广阔。
秦皇焚书,《诗》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
汉兴,广开献书之路,先秦典籍陆续重现。
当时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诗》出于鲁人申培,《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亦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毛公分别指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
鲁、齐、韩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兴盛于汉武帝以后百余年间。
《毛诗》属古文经学派,较“三家诗”晚出。
当“三家诗”兴盛时,《毛诗》处于被压抑的地位。
东汉以后,《毛诗》盛行于世。
“三家诗”先后失传,传下来的便只有《毛诗》,这也就是流传到今天的《诗经》。
《诗经》分《风》、《雅》、《颂》三类,有一小部分是由先世流传下来,又经后世补记或编定的,但这些诗歌的雏形产生的年代则远在西周建国之前,如《商颂》里那些商人用于祭祀英雄祖先的祭歌,《大雅》中那些对周族先王创业立国的颂歌等。
《颂》诗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主要记述商、周先祖功业,歌颂他们对民族发展的巨大贡献。
商、周的先祖,不仅是部族的军事首领,带领
本部族保卫家园、开疆拓土,奠定九州统一的基础,而且是本部族的劳动组织者与领导者,有的还是劳动生产的发明创造者,这些颂扬英雄先祖的诗歌,便成了《颂》诗中的精华。
这些先祖是当时先进社会力量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诗中塑造的也是生气勃勃的、对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的英雄形象,与后世御用文人抽象地颂扬帝王功德的谀词是迥然不同的。
《雅》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大雅》多数是西周公卿列士的献诗,主要用于朝会、宴会、朝聘。
但也有周朝之前就流传的歌谣,如《生民》、《公刘》、《绵》等,这些叙述周人先祖后稷、公刘、古公父领导周民族奋斗发展的史诗,其产生的年代和诗中所描写的时代相距不会太远,从诗的节奏和韵律看,还保留着古老诗歌的特点。
《大雅》中还有一小部分政治讽谏诗。
在《小雅》中,政治讽刺诗已占绝大部分,这不仅因为这些诗是在周王室衰微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而且还因为一部分士大夫、贵族阶级下层人士甚至个别平民也参与创作,由于他们对当权者的昏庸腐败不满甚至憎恶,在他们讽谏的诗中多含怨刺与批判,指责了时弊、揭露了黑暗,表示了对时局的忧虑,反映了人民的某些疾苦。
《小雅》中还有表现周室与周边部族之间矛盾的诗,诗中流露了反侵略的爱国思想。
还有少量反映人民生活的诗歌,其格调已近于《风》诗。
《风》诗与《颂》诗、《雅》诗有所不同,它数量多,广,产生于十五“国”,涵盖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域;它的作者包括了当时社会所有的阶级与阶层,而又以劳动人民为主体,所以它所反映的
内容异常丰富、广泛,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春秋中叶以前的社会生活。
如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劳役兵役繁重下的痛苦生活,表达了劳动者不屈的反压迫反剥削的反抗精神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揭露了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生活,控诉了他们害民误国的罪行;叙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的精神;反映了婚姻与
恋爱生活,表现了劳动青年坦诚、真挚、纯洁的爱情,以及他们为自由恋爱而与旧势力的抗争,也有一些诗描写妇女社会地位低下,被礼教束缚、被人遗弃的悲苦遭遇,对不合理的社会习俗与礼法提出控诉与抗议。
《风》诗一百六十篇是《诗经》的主体与精华,后世人们甚至以“风”来代替对《诗经》的称呼。
《风》诗多是民间歌谣,形式自由而多样,是反映丰富社会生活内容的比较理想的艺术形式,《风》诗的艺术特色代表了《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艺术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它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诗经》中的民歌都直面社会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概括生活画面与艺术形象,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及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而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本质,这种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成为我国几千年来文学创作中最优秀
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