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光伏电站电气二次设计详解

合集下载

并网光伏电站项目电气二次设备安装技术方案

并网光伏电站项目电气二次设备安装技术方案

并网光伏电站项目电气二次设备安装技术方案1、工程范围承包方应参加成套设备的到货验收、承担施工场区内的二次运输(含机电设备库装车)、卸车、保管、清扫、安装、调试、启动试运行、消缺处理,直至竣工移交给发包方的全部工作,还应参加监理方认为有必要参加的有关设备的出厂验收、技术联络会、培训、技术交底。

承包单位应承担以下工作:参加建设单位认为有必要的出厂检查、试验及验收;本工程范围内所有设备的到货验收、卸货、二次运输及保管;电气二次设备及其系统的安装、部分调试、试运行、消缺处理、交接验收;协助二次系统供货商进行设备及系统的调试工作;协助制造商进行调试设备及系统的安装工作。

2.分项工作2.1工作项目2.1.1计算机监控系统及保护系统安装2.1.2电能计费系统安装2.1.3环境监测设备安装2.1.4控制电源安装2.1.5光伏发电设备及逆变器测控系统安装2.2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简介光伏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以微机保护和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主体,与光伏电站其它智能设备构成功能综合化的自动化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集中安装在中控室,其他保护测控装置都按照就地安置的原则设计。

本站按少人值班运行方式设计。

系统配置面向对象设计,硬软件模块化、标准化的技术,先进可靠的开放式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全部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控制、记录、处理、报警及“四遥”功能,完成对二次设备的监视。

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对光伏电站运行工况的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存贮、报告输出,可控装置的控制、调节及与调度中心的“四遥”功能。

间隔层测控设备按一次设备分单元设置。

间隔层的测控设备完成本间隔单元对象的控制、测量及本间隔的防误操作闭锁等功能。

间隔层测控设备按照就地安装原则设计,各测控设备即安装在各测控对象的盘柜中。

各间隔层的设备相互独立,间隔层测控设备通过网络层与站控层设备实现通讯。

在通信媒介上,采用双绞线联接或光纤联接。

通过以上计算机网络实现站内信息资源共享。

2.3 光伏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2.3.1计算机监控系统及保护系统2.3.1.1监控主站。

电气设计基础(二次)

电气设计基础(二次)

一次仪表:也可以称其为现场仪表。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首先接触到被测参数,并将被测参数转换成可视信号或标 准信号,然后根据相关的要求将信号送入有关单元进行显 示或者是进行调节。 二次仪表:一般集中安装在控制室的仪表盘上。在实际使 用时,要考虑一次仪表和二次仪表的配合使用。
• 二次装置一般包括以下三类: 1、保护装置(一旦检测到设备运行异常,切除故障设备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现在一般都是微机保护装置一个装置含有多套保护,老的 变电站有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距离保护继电器、重 合闸继电器等等装置。 2、自动化装置(自动调压装置、无压自投装置、低周减 载装置等等) 3、测控装置(用于就地/远方遥控设备,遥测、监视开关 量、负荷电流、电压等设备信息)
2016/7/28
规程规范
• 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技术规程 • DL/T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 线设计技术规程 • DL/T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 规程
2016/7/28
光伏站电气二次主要设备
• 电源 直流屏、蓄电池屏: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的电力 操作电源现今采用的都是直流电源,它为控制 负荷和动力负荷以及直流事故照明负荷等提供 电源,是当代电力系统控制、保护的基础。直 流屏由交配电单元、充电模块单元、降压硅链 单元、直流馈电单元、配电监控单元、监控模 块单元及绝缘监测单元组成。主要应用于电力 系统中小型发电厂、水电站、各类变电站,和 其他使用直流设备的用户(如石化、矿山、铁 路等),适用于开关分合闸及二次回路中的仪 器、仪表、继电保护和故障照明等场合。
2016/7/28
宜家项目概况
Project Overview
◆土建工程 Civil cons积为59.4平方米的单层建筑,平面尺寸为10.8 米×5.5 米,层高4.5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二级。 Build a new power distribution room for solar power specially. It is a 59.4 m2 single floor building, with the plane size of 10.8m x 5.5m, and 4.5m high,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nd fire resistance class II

分布式光伏项目电气二次技术要求

分布式光伏项目电气二次技术要求

光伏区1.光伏区通讯1.1光伏区通讯采用PLC载波通讯时,箱变低压侧母排需要增加刀熔开关;1.2光伏区监控系统需要采集逆变器,箱变测控,电表,气象仪等数据,数据准确稳定,刷新速率满足运维要求,统计及告警等功能满足现场监控需求;1.3光伏区通讯系统若单独配置数据采集器或规约转换器,箱变测控可不需要具备环网通讯功能;1.4光伏区通讯采用光纤环网组网方式,通讯柜内配置环网交换机或者数据采集器集成环网交换机功能,环网交换机光口不少于2对,网口不少于2个;1.5数据采集器或者规约转换器支持IEC104,Modbus,IEC103等通信协议,且至少具备3个RS485接口,总接入设备数量不少于60个;1.6光伏区通讯线缆宜单独敷设,并采取保护措施;1.7光伏区本地监控系统服务器按双套冗余配置,工作电源稳定;若本地监控数据需要上传集团监控,需配置稳定的通信电源。

1.8光伏区监控室需单独配置预制舱,预制舱本体符合国标,空间满足运维监控和备品备件及安全工器具摆放要求;1.9光伏区逆变器采用RS485通讯方式时,RS485通讯距离最大不能超过400m;2.0每个并网点需单独配置电度表,电度表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上传后台监控。

2.箱变二次2.1箱变为油变时,箱变测控需带非电量保护功能,非电量告警或出口可配置,保护出口宜单独配置出口压板,且可投退;2.2箱变测控需要具备RS485和TCP网络接口,支持Modbus,IEC104等通信协议,且通讯稳定可靠;2.3箱变内宜单独配置UPS电源设备,通讯设备及保护测控装置电源可靠稳定;2.4箱变测控至少具备5路遥控出口,32路遥信接入,6路直流量接入或电阻量接入(满足温湿度接入要求),2路RS485接口和2组网口;2.5箱变需配置小干变,小干变低压侧馈线支路不少于10路,馈线支路断路器满足保护要求;2.6箱变低压侧需单独配置电度表或多功能计量表;开关站1.控制室布置控制室内应布置操作台,供运维人员操作使用。

光伏电站设计中最佳倾角的二次优化设计浅析

光伏电站设计中最佳倾角的二次优化设计浅析

0 引言在光伏电站工程中,支架形式绝大多数以固定支架形式为主。

而在固定式光伏电站设计中,往往以最佳倾角固定安装光伏组件。

当前光伏设计行业中,最被业界认可的光伏系统设计软件是PVsyst,通过PVsyst 软件可以模拟出最佳倾角度数。

然而,通过PVsyst 软件“Orientation”功能模拟出来的最佳倾角实际上不一定是光伏电站全年发电量最高的倾角,事实上,这个“最佳倾角”还有二次优化的空间。

1 最佳倾角理论计算最佳倾角是指光伏组件安装时倾斜至组件表面接收到太阳辐射量最大时的角度;或指当光伏电站全年发电量最大时光伏阵列安装倾斜的角度(北半球光伏组件安装时朝正南方向倾斜;南半球光伏组件安装时朝正北方向倾斜)。

一般光伏电站工程在进行光伏组件布置设计时,需要计算固定支架安装的最佳倾角。

最佳倾角的理论计算方法是依据Klien 和Theilacker 提出的计算倾斜面上月平均太阳辐照量公式计算的[1]。

通过计算组件不同倾斜角度的月平均太阳辐照量,找到最大值,对应得到最佳倾斜角度。

采用Klien 和Theilacker 计算倾斜面上月平均太阳辐照量的简化公式如下【2】: ()()1cos 1cos T B B H H H R H ρββπ=+++−其中:B H 为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量;d H 为水平面上的散射辐射量;H 为水平面上的总辐射量,是直接辐射及散射辐射量之和;ñ为地面反射率,其数值取决于地面状态,一般计算取0.2;B R 为倾斜面上的直接辐射分量与水平面上直接辐射分量的比值。

【3】固定式安装的太阳能光伏阵列最佳安装倾斜角度的选取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例如:项目的地理位置、场址的太阳辐射分布、场址区域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比例、当地负载供电要求和其他的特定场地条件等。

排除这些条件的影响,并网光伏发电站达到全年最高的发电量,此时,光伏阵列的安装倾角即为光伏方阵的最佳倾角。

2 最佳倾角软件计算目前,最佳安装倾角的计算公式已经被收录在软件中,可以通过建模仿真模拟出光伏组件安装倾斜角度与组件该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Based on theoretical formula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through PVsyst software, calculates the optimal number of inclination angles, and uses PVsyst software to model and analyze the optimal inclination angle calculation for secondary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find the inclination angle with the highest annual output of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s.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can be implemented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engineering design.Keywords: photovoltaic design; Pvsyst; optimal tilt angle; secondary optimization图2 最佳倾角模拟结果3 最佳倾角的二次优化设计在光伏电站方阵倾角设计中,若选择固定倾角式支架,那么一般都会选取如上所述方法模拟出来的“最佳倾角”进行支架安装。

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策略简述

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策略简述

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策略简述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策略包括智能设备选择、智能化监控与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化安全保护策略、智能化维护与检修策略等方面。

下面将对每个方面进行简要描述。

一、智能设备选择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备包括监控设备、控制设备、保护设备等,并且这些设备应具备智能化特征。

监控设备可以利用传感器、监测仪表等实时采集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监控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控制变电设备的运行,包括开关控制、调节控制等;保护设备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和控制信号进行故障判断和故障隔离,保护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智能化监控与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变电站的监控与控制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控制的功能。

通过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监测的精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对变电设备进行状态评估和预测,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故障,避免事故的发生。

监控与控制系统还应具备人机交互界面,方便运维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三、智能化安全保护策略智能变电站的安全保护包括电气安全和人员安全两个方面。

在电气安全方面,可以采用智能保护设备,通过对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故障判断,实现快速故障隔离和保护。

在人员安全方面,可以利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对变电站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燃气泄漏、火灾、入侵等,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智能化维护与检修策略智能变电站的维护与检修策略主要包括设备预防性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和设备运行状态评估。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评估,及时发现异常和潜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维护系统,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任务进行计划和管理,提高维护效率和效果。

基于大中型常规集中式光伏并网升压站的电气二次设计分析

基于大中型常规集中式光伏并网升压站的电气二次设计分析

基于大中型常规集中式光伏并网升压站的电气二次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2T01:12:03.49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0月19期作者:张博1郭晨彪2[导读]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光伏组件价格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开始投资光伏发电。

张博1郭晨彪21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0300012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030001摘要: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光伏组件价格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开始投资光伏发电。

截止2021年底,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

光伏发电并网设计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根据项目规划上网容量并结合周边电网现状,设计出最优并网方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光伏发电;并网;电气二次设计引言1.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述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

据统计资料分析,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3-8.4×103MJ/m2,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的储量。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以下四类:一类地区(资源丰富带):全年辐射量在6700-8370MJ/m2。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二类地区(资源较富带):全年辐射量在5400-6700MJ/m2。

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三类地区(资源一般带):全年辐射量在4200-5400MJ/m2。

新能源光伏电站电气二次设计详解(ppt 78页)

新能源光伏电站电气二次设计详解(ppt 78页)
电气二次设计主要内容
➢ 计算机监控系统 ➢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调度自动化 ➢ 通信系统 ➢ CT/PT配置 ➢ 控制电源系统 ➢ 收资及专业间配合 ➢ 电气二次施工卷册目录
1.计算机监控系统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概念: ✓ 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 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 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 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 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2.1.1 变压器保护
➢ 电气量保护具体配置如下:
(1)差动保护
配置原则:
(2)高压侧后备保护; (a)复合电压启动过流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
I1 ** I1
(c)间隙零序电流、零序电压保护
I I
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 主保护、后备保护、非电量保护 均独立配置,组一面屏。
(d)过负荷保护
(e)变压器高压侧过流闭锁调压。 (3) 低压侧后备保护;
电力系统 运行状态
正常状态 不正常 状态
故障状态
✓过负荷:负荷电流>额定电流
后果:
✓频率降低:发电机有功功率不足
电能质量、设备
✓频率升高:水轮发电机突然甩负荷三相短路寿命、用户产品
✓过电压
两相短路质量下降等
✓系统振荡
事故
✓雷击、鸟兽跨接电气设备
两相短路接地 单相接地短路 85%以上
后果:
✓设备绝缘老化 ✓误操作 ✓设备制造缺陷 ✓设计安装错误
I2
I2 **
(a)复合电压启动过流保护
I1 I2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 采用主备一体化设备,双套配置, 非电量保护单套配置,组3面屏。

变电站电气二次初步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变电站电气二次初步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不间断电源系统:主要包括UPS主机、馈电模块。 作用:给需要可靠交流电源的设备提供电源,如综自监控主 机、图像监控主机、五防主机、调度数据网路由器等。提供 事故照明电源(交流)。
二次系统构成:站用电源系统
试验电源:一般南网要求 配置,国网不允许配置。 作用:为站内设备调试提 供交直流电源,可模拟基 本的PT/CT输出。
二次系统构成:辅助控制系统
视频监控及环境监测:对变电站设备如主变、场地设备、高 压设备、电缆层、各小室等进行监视,对变电站环境如温度、 湿度、积水等进行监测。
二次系统构成:辅助控制系统
安防:主要包括电子围栏、红外对射、声光报警、门禁等。 主要为防盗、防非权限人员进入。
二次系统构成:辅助控制系统
以及数据存储。
二次系统构成:综自系统(微机五防)
什么是“五防”:1、防止误分、合断路器。2、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 (即作用) 3、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4、防止带地线送电。
5、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五防如何实现:五防主机与监控后台主机通过通讯采集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
按照设定的闭锁逻辑进行计算,并验证操作步骤是否符合要 求,符合则电脑钥匙可以解锁锁具,不符合则不能解锁。防 止操作人员进行误操作。
母线保护
备自投
实现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功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二次系统构成:调度自动化(站端)
主要设备:远动装置、调度数据网设备(路由器、交换机)、二次安防设备(纵 向加密、防火墙)
主要作用:采集站内数据上送调度端(上行) 接收调度端下发的控制命令(下行)
二次系统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主要设备:监控主机(SCADA/HMI等各种计算机监控后台软件)、各类测控装 置(公用测控、母线测控、间隔测控等)、网络设备、各类35kV及10kV保护测 控装置。 主要作用:采集站内四遥数据、实现对整站已接入自动化系统设备的监视、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器A 服务器B
操作员站
维护 工程师站
调度主站
RCS9200 RCS9698H 五防主机 远动主机
RCS-9798 保护信息子站
交换机
100M以太网
RCS-9794A 通信管理单元 对时总线
RCS-9700C 测控单元
RCS-9600C 保护测控单元
RCS-900 保护单元
IED 智能单元
外厂 保护单元
检修中心等,以便为电气设备监视和制定检修计划提供原始数据。
1.计算机监控系统
➢ 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功能
✓ 数据采集和处理 ✓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 调节与控制 ✓ 报警处理 ✓ 同期 ✓ 事件顺序记录 ✓ 画面生成及显示 ✓ 在线计算及制表
✓ 远动功能 ✓ 时间同步 ✓ 人—机联系 ✓ 系统自诊断和自恢复 ✓ 与其他设备的通信接口 ✓ 运行管理 ✓ 系统自诊断和自恢复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单套配置 * 35kV线路保护
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综保装置),单套配置 ➢ 母线保护(差动) * 220kV母线保护
双套配置,含失灵保护功能 * 110kV母线保护
单套配置,含失灵保护功能 * 35kV母线保护
单套配置,不含失灵保护功能
2.1.3 故障录波
➢ 故障录波器是常年投入运行的监视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一种自动记录 装置。
2.1.5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 频率电压紧急控制装置 ➢ 低频低压解列装置 ➢ 高频高压解列装置 ➢ 需要根据接入系统批复意见确定。
3 调度自动化
➢ 远动 ➢ 电能计量 ➢ 有功无功功率控制 ➢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 ➢ 风(光)功率预测系统 ➢ PMU同步相量测量系统 ➢ 调度数据网及二次安全防护
2.1 继电保护
一、基本原理 利用被保护线路或故障前后某些突变的物理量为信息量,当突变量达到
一定值(整定值)时,起动逻辑控制环节,发出相应的跳闸脉冲或信号。 1.利用短路时基本电量的突变
发生短路后,利用电流、电压、线路测量阻抗等的突然变化而构成的保 护。如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距离保护等 2.利用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时被保护元件两侧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 差别 如:纵联差动保护、相差高频保护、方向高频保护等 3. 对称分量是否出现 如:零序保护 4. 反应非电气量的保护 如:反应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时所产生的气体而构成瓦斯保护;反应电 动机绕组的温度升高而构成过负荷或过热保护等。
1、作用 采集各发电厂、变电所中各种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
并根据运行需要将有关信息通过信息传输通道传送到调度中心,同时 也接受调度端发来的控制命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2、功能 可以实现“四遥”功能:遥测(YC)、遥信(YX)、遥控(YK)和遥调(YT). 遥测:采集并传送电力系统运行模拟量的实时信息; 遥信:采集并传送电力系统中开关量的实时信息; 遥控:指接收调度中心主站发送的命令信息,执行对断路器的分合闸、 发电机的开停、并联电容器的投切等操作; 遥调:指接收并执行调度中心主站计算机发送的遥调命令,如调整发电 机的有功出力或无功出力、发电机组的电压、变压器的分接头等。
电力系统 运行状态
正常状态 不正常 状态
故障状态
✓过负荷:负荷电流>额定电流
后果:
✓频率降低:发电机有功功率不足
电能质量、设备
✓频率升高:水轮发电机突然甩负荷三相短路寿命、用户产品
✓过电压
两相短路质量下降等
✓系统振荡
事故
✓雷击、鸟兽跨接电气设备
两相短路接地 单相接地短路 85%以上
后果:
✓设备绝缘老化 ✓误操作 ✓设备制造缺陷 ✓设计安装错误
3 调度自动化
➢ 电力系统远动 应用远程通信技术,对远方运行的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远程
信号、远程测量、远程控制和远程调节等各项功能。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基本结构
发电厂 变电站
信息采集和 命令执行子 系统
信息传 输子系 统
信息收集、 处理、控制 子系统
人机联 系子系 统
厂站端 (RTU)
信息传 输通道
3.2 信息传输子系统(信道)
作用: 信息传输子系统是调度中心和厂站端(RTU)信息沟通的桥梁。 将远动终端的各种实时信息上传给主站,把主站发出的各种调
度命令下达到各有关厂站,即完成主站与远动终端之间信息与命 令可靠、准确地传输。
3.3 信息收集处理与控制子系统(调度端)
信息收集处理与控制子系统,是整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 由于现代电力系统往往跨区域,由许多发电厂和变电所组成,
录波器
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电力 系统
电力 设备
一次 设备
生产、输送、 分配、消耗电 能的设备
二次 设备
对一次设备的 运行状态进行 监视、测量、 控制、保护的 设备
发电机 变压器 断路器 母线 输电线路 隔离开关 无功补偿装置等
监控系统 测量仪表 继电保护 安全自动装置等
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3
1.计算机监控系统
➢ 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 分层分布式
在逻辑上划分为2个层次: 站控层(station level) 按变电站远景规模配置
间隔层(bay level)
按不同电压等级和电气间隔单元划分
各层次间采用高速以太网通讯
110kV及以下采用单以太网 220kV及以上采用双以太网
4
5C GPS天文钟
I2
I2 **
(a)复合电压启动过流保护
I1 I2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 采用主备一体化设备,双套配置, 非电量保护单套配置,组3面屏。
(b)过负荷保护
➢ 非电量保护具体配置如下:
图3-2-1双绕组单相变压器纵 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图
(1)瓦斯保护,作为主变压器主保护之一,包括主变本体和有载调压开关,轻瓦斯动作发
2.1.4 故障信息子站
➢ 电网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继电保护、录波器、 安全自动装置等变电站内智能装置的实时/非实时的运行、 配置和故障信息,对这些装置进行运行状态监视、配置信息 管理和动作行为分析,在电网故障时则进行快速的故障分析, 为运行人员提供处理提示,提高继保系统管理和故障信息处 理的自动化水平。
信号,重瓦斯动作瞬时跳主变两侧断路器。主变压力释放保护瞬时跳主变两侧断路器。
(2)温度保护,在温度过高时动作跳主变两侧断路器,温度升高时动作于发信号。
➢ 主变告警信号:
CT、PT断线告警,变压器过负荷时告警,保护装置故障报警。
2.1.2 线路及母线保护
➢ 线路保护 * 220kV线路保护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双套配置 * 110kV线路保护
为了实现对整个电网的监视和控制,调度中心需要收集分散在 各个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实时信息。
由于传输到调度中心的实时信息不可避免地包含各种误差, 如测量误差、传输误差等,同时还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有些 电力系统运行所需的参数无法收集到,为了减小误差,信息处 理子系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冗余信息,采用状态估计技术,对 无法收集到的参数进行估计,从而得到精确而完整的运行参数。 运行人员根据分析计算的结果,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从而 决定控制策略,并通过控制子系统予以执行。 该子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组成部分。
电力线载波、
调度中心
3. 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基本结构
发电厂 变电站
信息采集和 命令执行子 系统
厂站端 (RTU)
信息传
输子系 统
信息收集、 处理、控制 子系统
人机联 系子系 统
信息传 输通道
电力线载波、 微波、光纤、 无线、卫星 通信等
调度中心
3.1 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 (远动终端RTU)
3.4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备构成
3.5 AGC/AVC
一、AGC的基本功能
在正常的系统运行状态下,AGC的基本功能是: •使发电自动跟踪电力系统负荷变化; •响应负荷和发电的随机变化,维持电力系统频率为额定值; •在各区域间分配系统发电功率,维持区域间净交换功率为计划值; •对周期性的负荷变化按发电计划调整发电功率; •监视和调整备用容量,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要求。
2.1.1 变压器保护
➢ 电气量保护具体配置如下:
(1)差动保护
配置原则:
(2)高压侧后备保护; (a)复合电压启动过流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
I1 ** I1
(c)间隙零序电流、零序电压保护
I I
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 主保护、后备保护、非电量保护 均独立配置,组一面屏。
(d)过负荷保护
(e)变压器高压侧过流闭锁调压。 (3) 低压侧后备保护;
3.5有功无功控制系统
省/地调接入网
变电站综合自动 化系统
智能通讯终端
AGC、AVC维 护工作站
逆变单元控制器
SVG
SVC
3.6风功率预测系统
预测系统工作站 风电功率预测主机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 主站端
风电公司远程 监测中心
数据库服务器
实时测风信息 功率预测结果 风电场开机容量 正向隔离装置
反向隔离装置
数据采集处理器
机组状态 实时功率 防火墙
风机监控系统
以太网
Internet 无线/光缆
测风塔 数值天气预报
3.7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
采集监测点的三相电流、三相电压,通过后台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实时 的谐波分析、有功无功计算、三相不平衡度计算等
电气二次设计主要内容
➢ 计算机监控系统 ➢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调度自动化 ➢ 通信系统 ➢ CT/PT配置 ➢ 控制电源系统 ➢ 收资及专业间配合 ➢ 电气二次施工卷册目录
1.计算机监控系统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概念: ✓ 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 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 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 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 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