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设计介绍
300kw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300kw光伏电站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光伏电站已经成为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300kw光伏电站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选择设备以提高发电量并确保电站的稳定运行。
二、电站规划与布局1. 选址:选择光照条件良好的地理位置,避免阴影遮挡和地质条件差的区域。
确保光伏电站可以全天候地接收到阳光。
2. 建筑结构:根据300kw光伏电站的规模,选择适当的地面或屋顶空间进行光伏组件的布局。
合理规划支架结构,确保光伏组件的倾角和朝向最大程度吸收太阳光。
3. 储能系统:根据电站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储能系统,如锂离子电池等。
实现对电能的有效储存和利用,保证电站在夜间或能量不足时的正常运行。
三、设备选择与布置1. 光伏组件:选择高效、高质量的光伏组件,如单晶硅、多晶硅等。
考虑组件的负载能力、耐候性和抗腐蚀性,并确保其具备长期稳定发电能力。
2. 逆变器:选用适当的逆变器,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确保逆变器具备较高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3. 支架系统:采用稳固的支架系统,确保光伏组件能够安全固定在地面或屋顶上,并具有一定的防风能力。
4. 配电系统: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确保电站发电过程中的电能传输和分配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四、运维与维护1. 检测与监测:安装适当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光伏组件的发电状况和效率,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2. 清洁与维护:定期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洁,确保其表面没有灰尘或其他物质影响光伏发电效率。
另外,及时修复或更换可能存在的损坏部件,保证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
3. 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做好设备的保护措施,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五、经济性与环保性评估1. 经济性评估:对光伏电站建设投资与收益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设计方案在经济上可行。
考虑与传统发电方式的对比,包括燃料成本、运营成本等。
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背景介绍光伏电站是一种利用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设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本文将针对光伏电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探讨,包括施工流程、组织架构、资源调配等方面。
二、施工组织设计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指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规划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分工、协调和控制,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本文旨在为光伏电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三、施工流程分析1. 前期准备阶段在光伏电站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需要进行项目立项、选址、设计等工作,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在这个阶段,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协作关系,确保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施工实施阶段施工实施阶段是光伏电站项目的核心阶段,需要统筹各个工种、专业和部门的工作。
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制定施工计划、调配施工人员和设备,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3. 收尾验收阶段在光伏电站项目的收尾验收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合理分工,明确各方责任,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项目验收的标准。
四、组织架构设计1. 总体组织架构光伏电站项目的施工组织架构应做到层级分明、责任清晰。
通常包括总承包商、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各部门之间要有明确的协作和沟通机制。
2. 角色分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包括项目经理、主管工程师、技术员等,确保各方协作紧密,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五、资源调配设计1. 人力资源光伏电站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包括建筑工人、电气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
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 物资资源除了人力资源外,光伏电站项目还需要各种物资资源,包括建筑材料、设备器材等。
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合理调配物资资源,保障项目的物资供应。
六、总结与展望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需要在前期充分规划,中期精细执行,后期严格验收。
光伏电站技术方案(整理后)

光伏电站技术方案1.系统概况1.1项目背景及意义系统由室外太阳电池组件阵列系统、室外太阳能电池组件汇流系统、室内控制储能系统、逆变配电装置与布线系统、室内光伏发电综合测试系统组成。
用于研究不同材料电池组件的光伏阵列,采取跟踪模式和固定模式时发电的情况,以及5种相同功率不同方式的太阳能电发电的对比。
本系统建成后可以作为学校光伏科研方向的重点实验室,为学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1.2光伏发电系统的要求系统是一个教学实习兼科研项目,根据要求设计一个5kWp的小型光伏电站系统,包含3kWp的并网光伏系统,2kWp的离网光伏系统,共计平均每天发电约9.5kWh,可供一个1kW的负载工作9小时左右。
2.项目概况2.1光伏系统方案的确定根据现场资源和环境条件,系统设计采用独立型离网光伏系统和离散型并网光伏系统方案。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要组成如下:(1)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专用固定支架;(2)光伏阵列汇流箱;(3)光伏并网逆变器;(4)系统的通讯监控装置;(5)系统的防雷及接地装置;(6)土建、配电房等基础设施;(7)系统的连接电缆及防护材料;太阳能光伏离网发电系统主要组成如下:(1)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双轴跟踪逐日支架;(2)光伏阵列汇流箱;(3)光伏控制器;(4)光伏离网逆变器;(5)系统的通讯监控装置;(6)系统的防雷及接地装置;(7)土建、配电房等基础设施;(8)系统的连接电缆及防护材料;3.设计方案3.1方案介绍将系统分成并网和离网两个部份。
并网和离网系统中用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有3种,一是175Wp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其工作电压为35.9V,开路电压为43.6V,经过计算,6块此类电池板串联,构成1个1KW的光伏阵列。
二是175Wp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其工作电压为33.7V,开路电压为42.5V, 经过计算,6块此类电池板串联,构成1个1KW的光伏阵列。
三是100Wp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其工作电压为102V,开路电压为135V, 经过计算,10块此类电池板串并联,构成1个1KW的光伏阵列。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设计和实现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设计和实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以及化石能源的储量不断减少,太阳能光伏电站以其清洁、可再生、可持续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如何进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设计和实现呢?一、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设计1. 地点选址地点选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选择阳光充沛、全年日照时间充足的地区。
其次,考虑电力消费量和需求状况,建设地点附近的用电负荷是决定电站设备容量大小和组件数量的重要因素。
另外,还要考虑到地形、气候等因素,如遮挡、地表高度差、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电站的发电量和收益。
2. 设备容量与组件数量设备容量和组件数量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以上提到的地点选址因素,以及电站运行维护等成本因素。
建议根据地点日平均辐照量来选择设备容量和组件数量,确保电站能够满足所在地区的用电需求。
3. 布局设计电池板的安装位置应该考虑到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阳光,采用适当的倾角和方位,可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另外,在布局设计时,应该合理使用场地,少占用农田等重要资源,在满足用电需求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实现暂且不谈各大企业提供的光伏组件及其性能差异等因素,我们想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现项目。
1. 项目策划与预算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实现首先需要进行项目策划,确定项目实现方案。
根据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综合考虑需求、情况、生产等环节,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和预算,精细地部署每一步工作,确保能够顺利实施,并且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2. 光伏组件选购太阳能光伏电站选用的组件是影响电站发电量、寿命、稳定性等因素的关键。
因此,在选取光伏组件时,应该谨慎选择,并充分了解光伏组件的品牌、性能参数、生产工艺等信息。
同时,还需对光伏组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质量达到标准。
3. 系统安装与调试光伏组件的安装协定和又快又好。
在安装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安全,还要确保安装质量,并尽可能地提高安装效率。
在系统调试期间,需要进行各种检测,如“喂充电”测试、逆变器开机测试、发电线路和组串电压测试等。
分布式光伏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图纸及说明书

分布式光伏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图纸及说明书一、设计背景和目标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设计旨在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将光伏电站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效益。
本设计的目标是搭建一个可靠、高效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并实现经济效益。
二、设计参数1. 预计年均发电量:根据当地的太阳辐射情况,预计年均发电量为xxxx kWh;2. 安装面积:根据光伏电池板的型号和数量计算,预计总安装面积为xxxx平方米;3. 转换效率:光伏电池板的转换效率为xxxx%;4. 并网接入容量:根据当地电网的容量,预计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接入容量为xxxx kW。
三、系统组成1.光伏电池板:根据设计参数确定光伏电池板的数量和型号,采用高效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的光伏电池板;2.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适应并网接入,并提供稳定的交流电输出;3.备用电池组:用于储存电能,并在夜间或云天气等情况下提供电力供应;4.监控系统:通过监测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状况、发电量和电网连接状态等数据,实现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远程监控和管理;5.并网接入设备:包括电力计量装置、保护装置和断路器等,确保分布式光伏电站与电网的安全连接。
四、施工安装流程1.地勘和测量: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场地的地勘和测量,并确定安装位置;2.设计方案确认:根据场地条件和设计参数,制定最优的设计方案,并提交审核;3.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购买所需的光伏电池板、逆变器、备用电池组等设备;4.施工安装: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光伏电池板的安装、逆变器的配置和备用电池组的连接等工作;5.并网接入:安装并网接入设备,并与当地电网进行连接和调试;6.系统调试和测试: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系统调试和测试,确保各部件正常工作;7.运行与维护: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经济效益分析1.节约能源成本:通过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2.销售电力收益:分布式光伏电站可以将多余的电力卖给电力公司,实现销售电力的收益;3.环境效益:分布式光伏电站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
光伏电站的规划与设计

光伏电站的规划与设计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光电转化技术发电的设施,其规划与设计是确保电站能够高效运行和稳定发电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光伏电站选址、组件选择、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光伏电站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选址光伏电站选址是整个规划与设计的首要环节。
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太阳辐射条件:充足的日照是光伏电站发电的基础条件,因此选址应优先选择日照条件良好的地区。
2. 土地条件:光伏电站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建设光伏板,因此选址时需要考虑土地的平整度、承载能力等因素。
3. 电网接入条件:光伏电站需要接入电网进行电力交互,因此选址时要考虑离电网的距离和接入条件。
二、组件选择光伏电站的组件选择直接影响着电站发电效率和寿命。
在组件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光伏板类型:根据电站规模和预期发电量确定采用单晶硅、多晶硅还是薄膜光伏板。
单晶硅光伏板效率较高,但成本也较高;多晶硅光伏板效率稍低,但成本相对较低;薄膜光伏板成本较低,但效率较低。
2. 组件质量:选择具有良好质量的组件品牌,确保组件的性能稳定和寿命长。
3. 防尘和防污措施:光伏电站的组件容易积尘或被污染,因此需要选择具有防尘和防污功能的组件,或者采取定期清洗的措施。
三、系统设计光伏电站的系统设计是确保光伏电能高效转化为电力的关键环节。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1. 平衡系统容量:根据实际需求和预期发电量确定电站的总装机容量,避免过度投资和低负载运行。
2. 接线和逆变器设计:合理布置光伏板的接线和安装逆变器,以减少线路损耗和提高电流转换效率。
3. 蓄能设备:对于离电网较远的光伏电站或需要应对突发情况的电站,需要考虑搭配蓄能设备,以便储存和供应电能。
4. 规划配套设施:在光伏电站的设计中,应考虑配套设施的规划,如变电站、监控系统、安全设施等,以确保电站的运行安全和管理便捷性。
总结光伏电站的规划与设计涉及多个方面,从选址到组件选择和系统设计都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
光伏基础典型设计

光伏基础典型设计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电池将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新型清洁能源。
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组件、逆变器、控制器、支架等部件组成,是一种可再生、清洁、安全、无噪音的能源利用方式。
光伏基础典型设计是指在进行光伏电站建设前,对光伏电站项目进行的详细设计和规划工作,旨在确保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行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光伏基础典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光伏基础典型设计步骤1.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进行光伏基础典型设计前,首先需要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包括对项目的电力需求、地理条件、气象条件、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
2.选址布局:选址布局是光伏基础典型设计的重要环节。
需要根据项目的地理条件、气象条件和土地利用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用地,并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
3.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是光伏电站建设的基础工作。
需要根据项目的规模和要求,设计合适的基础设施,包括基础支架、接地系统等。
4.电网接入:电网接入是光伏电站运行的关键环节。
需要与当地电力公司进行协商,确定电网接入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设备配置和施工工作。
5.电气设计:电气设计是光伏电站建设的核心内容。
需要确定光伏组件的布置方式、逆变器的选择和配置、电缆系统的设计等,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6.施工管理:施工管理是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环节。
需要对施工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
7.运行维护:运行维护是光伏电站运行的持续性工作。
需要制定运行维护计划,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
二、光伏基础典型设计注意事项1.选址布局要合理:选址布局是光伏基础典型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项目的地理条件、气象条件和土地利用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用地,并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
2.基础设计要稳固:基础设计是光伏电站建设的基础工作,需要根据项目的规模和要求,设计稳固的基础设施,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固定。
3.电网接入要顺畅:电网接入是光伏电站运行的关键环节,需要与当地电力公司进行协商,确定电网接入方案,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3K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方案解析

3K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方案解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分布式光伏电站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能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和商业场所,屋顶是一个理想的光伏电站建设位置,因为不占用地面空间,且能够充分利用屋顶面积,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本文将以一个3KW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例,介绍其设计方案及解析,以提供给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和参考。
1.光伏组件选型:对于3KW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组件选型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在市场上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多晶硅或单晶硅光伏组件。
在选择组件时,需要考虑其转换效率、耐久性、质量保证以及生产厂家的信誉等因素。
2.逆变器选型:逆变器是将太阳能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
对于3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可以选择容量适中的串联逆变器,以确保电能转换效率和系统运行稳定性。
3.建设规划:在确立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规模和选型之后,需要进行详细的建设规划。
首先是屋顶的可行性评估,包括承重能力、倾斜度和朝向等因素。
其次是光伏组件的布局设计,要合理利用屋顶空间,避免遮挡和阴影影响发电效率。
4.系统连接:在设计分布式光伏电站时,需要确保系统的连接和布线是稳固可靠的。
逆变器和电表等设备的安装位置要合理布置,以便日后的维护和管理。
5.运维管理:建设完毕后,需要及时进行系统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监测系统的发电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处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
6.经济性分析:对于3KW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还需要进行经济性分析。
包括前期投资、每年的发电量和收益、系统寿命等因素,来评估其是否具有投资回报的潜力。
在设计和建设3K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时,需要考虑上述方面,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分布式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形式,对于减少碳排放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投入到光伏电站建设领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简介2013.04 武汉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简介一、规程规范二、报告编制三、太阳能资源分析四、光伏系统设计五、电气设计六、土建设计七、投资分析八、其它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简介一、规程规范二、报告编制三、太阳能资源分析四、光伏系统设计五、电气设计六、土建设计七、投资分析八、其它规程规范光伏发电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GD001-2011)光伏发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GD002-2011)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GD003-2011)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08)地面用光伏(PV)系统发电概述与导则(GB/T 18479-2001)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2010)规程规范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SJ/T 11127-1997)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 20046-2006)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4-2005)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Q/GDW 618-2011)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简介一、规程规范二、报告编制三、太阳能资源分析四、光伏系统设计五、电气设计六、土建设计七、投资分析八、其它报告编制设计流程1、预可研报告。
2、项目开发申请报告。
3、可研报告。
4、项目(核准)申请报告。
5、初步设计。
6、施工图设计。
7、竣工图设计。
报告编制预可研报告1、概述(项目概况)2、项目任务和规模(包含建设的必要性)3、太阳能资源4、工程地质5、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6、电气7、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8、施工组织设计9、环境影响评价10、投资估算11、财务效益初步评价12、结论及建议报告编制可研报告1、综合说明2、太阳能资源3、工程地质4、工程任务和规模5、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6、电气7、土建工程8、工程消防设计9、施工组织设计10、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11、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2、节能降耗13、工程设计概算14、财务评价与社会效果分析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简介一、规程规范二、报告编制三、太阳能资源分析四、光伏系统设计五、电气设计六、土建设计七、投资分析八、其它太阳能资源分析1、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太阳能资源分析太阳能资源分析一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0 小时,年辐射量在7550~9250MJ/m2 (2097 ~2569kWh/m2)相当于258~316kg 标准煤(7千卡)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二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 ~3200 小时,年辐射量在5850~7550MJ/m2(1625 ~2097kWh/m2)相当于200~258kg 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此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
太阳能资源分析三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 小时,辐射量在5000~5850MJ/m2(1389~1625kWh/m2)相当于170~200kg 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四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 小时辐射量在4150~5000MJ/m2(1153~1389 kWh/m2)相当于140~170kg 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福建、浙江和广东的一部分地区,春夏多阴雨,秋冬季太阳能资源还可以。
太阳能资源分析五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约1000 ~1400 小时,辐射量在3350 ~4150MJ/m2 (930~1153kWh/m2)相当于115~140kg 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
此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不小于2200h,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
四、五类地区虽然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但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太阳能资源分析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评估太阳能资源分析2、我国主要地区太阳辐照数据太阳能资源分析3、太阳辐射分析1)当地有辐照观测数据的气象站 多年逐月太阳能辐射资料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多年逐月日照资料日照时数或日照百分率太阳能资源分析2)当地没有辐照观测数据的气象站 多年逐月日照资料日照时数或日照百分率选择参考站,采用气候学推演公式Q=Q 0(a+bS 1)Q 0:月天文辐射量。
S1:当月的日照时数百分率。
太阳能资源分析4、太阳辐射量年际、月际变化表3000400050006000M J 01000200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M J 太阳辐射量年际变化表太阳辐射量月际变化表太阳能资源分析5、辐照趋势气溶胶含量(右图) 云层的变化(下图)太阳能资源分析6、气象灾害的影响极端气温、风速、沙尘暴、雷暴、降雨、降雪、台风、冰雹、洪水等。
太阳能资源分析资料分析的初步结果表明①阴雨天气条件下的太阳能资源仅有晴天条件下的20%左右。
②一般强度的沙尘天气条件下,太阳能资源会下降到晴天条件下的70%以下,强沙尘暴天气条件下,则会下降到20%以下。
③我国西部地区夏季白天的气温往往可以达到40℃以上,光伏电池表面的温度会更高,这就可能使光伏电池的效率衰减6%以上,进而使发电量也下降很多。
太阳能资源分析7、地质灾害的影响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简介一、规程规范二、报告编制三、太阳能资源分析四、光伏系统设计五、电气设计六、土建设计七、投资分析八、其它光伏系统设计1、设备选型光伏组件光伏系统设计目前工程中采用的光伏组件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电池光伏系统设计光伏电池片、组件的制造流程单晶硅棒太阳能级多晶硅料多晶硅锭多晶电池组件多晶硅太阳电池片多晶硅片单晶电池组件单晶硅太阳电池片单晶硅片光伏系统设计逆变器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把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把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称为逆变设备或逆变器。
光伏系统设计光伏逆变器光伏系统设计逆变器的分类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中逆变技术是若干个并行的光伏组串被连到同一台集中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一般功率大的使用三相的IGBT功率模块,功率较小的使用场效应晶体管,同时使用DSP转换控制器来改善所产出电能的质量,使它非常接近于正弦波电流,一般用于大型光伏发电站(>10kW)的系统中。
光伏系统设计逆变器的分类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组串逆变器是基于模块化概念基础上的,每个光伏组串(1-5kW)通过一个逆变器,在直流端具有最大功率峰值跟踪,在交流端并联并网,已成为现在国际市场上最流行的逆变器。
光伏系统设计逆变器的MPPT功能最大功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系统是一种通过调节电气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光伏板能够输出更多电能的电气系统。
光伏系统设计逆变器的防孤岛效应孤岛效应(Islanding Effect)是指电网突然失压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仍保持对电网中的临近部分线路供电状态的一种效应。
光伏系统设计孤岛效应的危害:孤岛效应可能对整个配电系统设备及用户端的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包括:1)危害电力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2)影响配电系统上的保护开关动作程序;3)孤岛区域所发生的供电电压与频率的不稳定性质会对用电设备带来破坏;4)当供电恢复时造成的电压相位不同步将会产生浪涌电流,可能会引起再次跳闸或对光伏系统、负载和供电系统带来损坏;5)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因单相供电而造成系统三相负载的欠相供电问题。
光伏系统设计高海拔逆变器高海拔地区(云、贵、青海、川藏等)要考虑选择高原型逆变器。
①提高绝缘水平。
巴申定律:当气体成分和电极材料一定时,气体间隙击穿电压是气压和极间距离乘积的函数;②考虑降容系数。
高原逆变器能满足在3000m以下海拔不降容运行,超过3000m海拔要考虑降容系数。
(阳光、南车、追日、颐和等)。
光伏系统设计2、安装方式 固定安装光伏系统设计跟踪方式水平单轴、斜单轴、双轴、极轴光伏系统设计各种安装方式运行结果对比表光伏系统设计某工程不同安装方式经济比较(1MWp)项目固定式斜单轴跟踪方式双轴跟踪方式发电量(%)100127.25131占地面积(万m2) 2.2 4.6 4.9支架造价0.7元/Wp 3.1元/Wp 4.4元/Wp 支架费用(万元)70310440估算电缆费用(万元)65135145直接投资增加百分比(%)028.2%41%运行维护工作量小有旋转机构,工作量较大有旋转机构,工作量更大板面清洗布置集中清洗方便布置分散,需逐个清洗,清洗量较大布置分散,需逐个清洗,清洗量较大光伏系统设计3、串并联设计电压范围额定输入电压、MPP电压逆变器功率限制光伏系统设计极端温度校验①在极端最低气温下、辐照度1000W/m2、风速1m/s时,组件串的开路电压不超过逆变器允许的最大开路电压;②在极端最高气温下、辐照度1000W/m2、风速1m/s时,组件串的工作电压在逆变器的MPPT电压范围内;③在极端最低气温下、辐照度1000W/m2、风速1m/s时,组件串的工作电压尽可能在逆变器的MPPT电压范围内。
Tcell=G/800·(NOCT-20)+ TambG:辐照度1000W/m2;NOCT:电池额定工作温度;Tcell:太阳能电池温度;Tamb:环境温度。
光伏系统设计4、光伏发电单元 光伏组串防雷汇流箱光伏系统设计 直流汇流柜逆变器光伏系统设计5、阴影分析地面电站冬至日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后排方阵不应被前排方阵的阴影遮挡。
屋顶光伏冬至日全天有3小时以上的的日照时数。
光伏系统设计前后排组件的间距①方位角β的变化会影响前后排组件的间距;D=H·cosβ /tanα②坡度会影响前后排组件的间距。
光伏系统设计屋顶阴影分析PVSYST、ECOTECT等光伏系统设计6、发电量计算折减系数①组件的转换效率(包括光伏组件的匹配损失、表面灰尘遮挡损失、不可利用的太阳辐射损失、温度影响损失、其它损失等):85%~90%;②直流汇流及逆变器转换效率: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