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例分享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老年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老年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关键词】小剂量;氟康唑;预防;老年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
老年人身体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如肺部感染真菌,治愈率低,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现用小剂量氟康唑预防老年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因肺部感染住院的老年患者共179例,其中治疗前痰培养及(或)涂片有真菌者、抗生素应用10 d左右病情好转可停用抗生素者(共69例)不入选,110例痰培养及(或)涂片无真菌者入选,年龄69~92岁,平均(79±3)岁,其中男76例,女44例,分成2组:治疗组56例,平均年龄(81±3)岁,其中男40例,女16例;对照组54例,平均年龄(79±3)岁,其中男39例,女15例。
2组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疾病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病例在入院时按病情需要给予静脉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唑肟、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其他类如氨曲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
治疗组在静脉使用抗生素≥10 d时加用氟康唑200 mg/d静脉滴注,至病情好转停用抗生素时停用氟康唑,对照组使用静脉抗生素直至出现真菌感染(痰涂片或痰培养查见真菌)后加正规抗真菌治疗,至病情好转停用氟康唑。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抗生素及氟康唑使用情况治疗组患者用氟康唑之前使用抗生素平均天数为11.52 d,氟康唑预防使用平均天数为7.38 d;对照组分别为14.48 d和13.45 d。
一例真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讨论

一例真菌感染的病例讨论病史摘要(2012-5-1):患者辛艳海(676159),男38岁。
主诉: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3个月,加重伴发热1天入院。
现病史:该患者病程短。
缘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多,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并诊断为双肺肺炎,述痰培养见“曲霉菌”,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头孢四代具体不详,米卡芬静100mg日一次),病情好转出院。
1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加重、咳较多黄色粘痰,易咳出,并伴有活动后呼吸困难,自行抗感染治疗(美罗培南和莫西沙星)3天,病情稍有所缓解,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肺炎”,抗感染(静点莫西沙星、口服伏立康唑威凡)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后一直口服伏立康唑(威凡)。
1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重,咳黄色、黑色粘痰,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8.0℃。
既往病史: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史22年(已治愈,具体不详)。
3年前患有出血性胃炎。
3个月前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明确诊断为皮肌炎。
2型糖尿病3个月,未系统监测血糖。
既往用药史:现口服甲泼尼龙片22mg。
现应用甘舒霖(早24U-晚14U)皮下注射。
药物过敏史:否认。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查体:胸廓对称,无畸形。
叩诊清音。
触觉语颤无明显增强及减弱。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罗音,以左下肺为著,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辅助检查:胸部CT见(2012-4-9):双肺炎症病变,待除外合并结核及特殊菌感染所致,请结合临床其他检查。
双侧胸膜增厚。
胸部CT见(2012-5-1):考虑两肺炎性病变,与前片比较(2012-4-9)病变范围略有扩大。
双侧胸膜增厚。
肝囊肿。
诊断:双肺肺炎、皮肌炎、2型糖尿病、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肝囊肿、侵袭性肺曲霉病、左侧胸腔积液。
使用的治疗药物:检查对比:5月3日5月8日5月14日白细胞15.3↑10.9↑13.9↑中性粒细胞86.2↑75.3↑80.2↑淋巴细胞9.6↓19.8↓13.1↓红细胞 3.77↓ 3.76↓ 3.95↓血小板188 237 213体温监测:病情摘要:5.2(2)主诉:该患一般状态尚可,仍有咳嗽、咳痰,痰多,今晨出现痰中带血,为暗红色。
老年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1例报告

老年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1例报告
李颖;胡艳文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10(34)4
【摘要】@@ 老年科病人年老、体弱、长期住院、基础病多、重,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加之口腔清洁差,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总页数】2页(P347-348)
【作者】李颖;胡艳文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干科,550003;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干
科,5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R519
【相关文献】
1.伊曲康唑治疗老年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部急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J], 张琳
2.头孢哌酮舒巴坦经验性治疗老年肺部感染配合血必净辅助治疗效果分析 [J], 邓晓静
3.经验性治疗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J], 张涛;高坤;郑玉荣;付岭;刘金梅
4.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分析 [J], 高坤;张涛;付岭;刘金梅;郑玉荣
5.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分析 [J], 高坤;张涛;付岭;刘金梅;郑玉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真菌-念珠菌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真菌-念珠菌感染简介本文档将分析一个关于抗真菌药物在念珠菌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案例。
通过分析患者病情、用药方案和治疗效果,我们将探讨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案例背景患者是一名50岁的女性,被诊断为念珠菌感染。
她之前已经使用了抗真菌药物甲氧苄啶,但病情并未改善。
现在我们需要评估是否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
用药方案经过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药物选择,我们决定将患者转换到强效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念珠菌感染。
我们将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调整伊曲康唑的剂量,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合适的浓度。
治疗效果在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显著改善。
她的症状减轻,真菌感染减少。
根据临床观察和相关检测结果,伊曲康唑对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非常有效。
安全性评估伊曲康唑作为强效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安全风险。
因此,在使用伊曲康唑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安全性评估,包括患者的肝功能和其他相关检测。
根据评估结果,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宜使用伊曲康唑,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基于以上病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伊曲康唑在念珠菌感染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 在使用伊曲康唑前,应进行详细的安全性评估,以排除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 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应作为剂量调整的考虑因素。
- 本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本文档旨在为临床药师提供抗真菌药物在念珠菌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案例分析,以帮助他们做出治疗决策。
请在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指南,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1例98岁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病案报道

1例98岁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病案报道发表时间:2015-03-25T17:26:42.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安旭谭进张蔷(通讯作者)[导读] 伏立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视觉障碍、皮疹、幻觉、头疼和腹部不适等,肝功能检测值增高、视觉障碍、皮疹是导致停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安旭谭进张蔷(通讯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300052)【摘要】伏立康唑是在氟康唑结构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抗真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等特点,特别是对于老年重症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轻。
本篇将一例98岁的高龄老人先后两次真菌感染,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329-021 临床案例患者,男性,98岁,于2013年5月20日因咳嗽、咳痰一周入院,既往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胆囊炎、老年性精神障碍病史。
入院查体:T:38.2℃,R:22次/分,P:88次/分,BP:138/80mmHg 神志欠清,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及痰鸣音,以右下肺为著,HR:88次/分,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时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血红蛋白89g/L;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AST)17U/L,谷丙转氨酶(ALT) 14U/L,白蛋白32g/l,γ-谷氨酰转肽酶(GGT)61U/L,碱性磷酸酶(ALP) 145U/L,尿素氮(BUN)13mmol/L,肌酐50umol/L;C反应蛋白:11mg/L;降钙素原:0.84ng/ml。
胸CT示:两肺纹理增粗,两肺底可见大小不等斑片影,以右肺为著,提示感染性病变。
结合以上病史,考虑第一诊断为肺炎,患者高龄,多次长期住院,反复感染病史,本次肺炎考虑G-菌感染的可能性大,故予头孢地秦2g Q8h抗感染,辅以平喘、化痰及扩冠、降压、降糖等对症支持治疗。
2例真菌感染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治疗体会

2例真菌感染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治疗体会1 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性,80岁,因腹痛、腹胀伴呕吐、发热3 d入院。
入院后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积极予以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感染,泮托拉唑制酸减少胰液分泌,奥曲肽抑制胰液分泌及补液、能量支持对症处理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遂转ICU进一步诊治,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转入后立即予以床边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细菌学检查显示:表皮葡萄球菌、热带念珠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抗细菌感染、注射用伏立康唑(威凡)抗真菌等治疗14 d后,患者呼吸衰竭及酸碱、电解质紊乱渐纠正,自主呼吸有力,先后停止使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撤机成功,遂转呼吸内科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住院61 d后病情好转出院。
例2患者男性,58岁因排黑便3 d,呕血2 h;畏冷、发热1 d入院。
2年前因“食管癌”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术后规律放、化疗;近1年出现反复咳嗽、咳痰,为白色粘痰;入院后考虑食管残胃吻合口瘘癌伴出血、转移性肺癌伴肺部感染,予以积极应用泮托拉唑抑酸,血凝酶止血,抗感染、补液、输血、扩容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血压稳定,无再呕血及排黑便,但患者出现反复畏冷、发热,体温最高时达39℃,给予亚胺培南静脉滴注后症状反复,进一步查痰培养显示:①曲菌生长;②干燥奈瑟菌生长;③鲍曼不动杆菌生长。
转呼吸内科进一步治疗,转入后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及利奈唑胺(斯沃)二联抗G及G+菌、注射用伏立康唑(威凡)抗霉菌等处理后,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渐有所控制,影像学检查显示明显好转,14 d后予以停药,住院41 d后病情好转后出院。
2 讨论导致血液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仅在宿主免疫功能减低、菌群失调或保护屏障受损时引起感染。
从患者本身来看,高龄、病情危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IFI。
ICU真菌药物治疗的病例

陈文斌.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珠菌:占真菌感染的80%,
白色念珠菌(46%)
光滑念珠菌(19%)(顽固性真菌)
热带念珠菌(13%)(部分耐氟康唑)
近平滑念珠菌(11%)(部分耐氟康唑)
其它:
(11%)
克柔念珠菌(耐氟康唑)
100%
发
病
80%
率
60%
(%)
40%
20% 0%
外科手术 (n=933)
重症监护 (n=839)
实体肿瘤 (n=471)
3. Tortorano MA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6:359-366.
其它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临床开始早期经验性治疗的适应证
1.新的发热(体温正常或已下降)或持续性发热伴白细 胞↑
2.除外尿路、肺、实质脏器、脓肿、鼻窦、伤口等细菌 感染
3.更换抗生素,疗效不佳。(抗生素种类不影响引起真 菌感染的种类)
4.高危患者痰液,尿液中发现真菌,菌丝 5.高危病人同时在两个部位,两次以上找到真菌。
考虑真菌感染,去除深静脉导管,行血培养及其他部 位培养,酌情给予抗真菌治疗。
继发性:念珠菌病(系统性)、曲霉 、隐球菌病、毛霉病等
Brooks et al.Melick&Adelberg`s Medical Microbiology, 1998
真菌引起的感染分类
浅表真菌感染 • 发病率高 浅表癣菌、毛癣菌、小孢子菌 • 表皮毛发指(趾)甲引起的手、足、体和花斑癣 局部真菌感染 • 致病菌为念珠菌 • 主要侵犯 口腔、阴道、肠道等 深部真菌感染 • 危害性大 隐球菌、念珠菌、球孢子菌和组织胞浆菌 • 侵犯肺肾脑膜等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病
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

官移植、糖尿病、免疫功能异常、体内各种导管的留置等。
9月11日患者开始体温升高 其抗真菌谱广,抗真菌活性较强。
广泛覆盖各种曲霉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临床诊断患者的抢先治疗;
因此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3)提示:WBC 2.
伏立康唑是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据报道,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例可能在首次出现临床或 影像学感染征象后7-14天内即发生死亡;
由于临床上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确诊,原则上应尽早开 始抗真菌治疗,遏制疾病进展,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目前血液科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新策略包括 以下四点内容: • 对高危患者的预防治疗; • 对拟诊患者的经验性治疗; • 对临床诊断患者的抢先治疗; • 对确诊患者的目标性确诊治疗。
*10^9/L 胸片、心电图、及生化等指标正常。
指征:定义并不确切,可为生物标记物阳性的患者,或HRCT等影像学检查阳性患者。
粒缺 期
患者进入粒缺期(9.10-9.22) 2000 Jul;79(4):250-60.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又称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其好发因素有化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粒细胞缺乏、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器
表明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比两性霉素B更有效 。
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吴玉红等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结果显示:伏立康唑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62.8%和77.3%,不良反应为 19.0%。伊曲康唑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9%和66.2%,不良反应为 27.3%
治疗依据
经验性治疗:以发热为主要依据 指征: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4-7天后持续性的 (或周期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诊断:
1、右下肺炎,右侧胸腔积液; 2、冠心病、心功能Ⅳ级; 3、高血压3级(极高危); 4、2型糖尿病; 5、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肾性贫血; 6、直肠癌术后; 7、脑梗塞后遗症。
• 入院后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祛痰治疗及 扩管利尿等抗心衰治疗,反复查痰培养及痰找霉菌。
• 4月16日,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但仍不能平卧,喘憋、 胸闷,心率100次/分,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及哮鸣音, 双下肢水肿。给予积极扩管利尿等抗心衰治疗;
• 4月21日患者病情再次加重,痰多较粘稠,呈白色拉 丝状,双肺布满哮鸣音及痰鸣音;复查胸片示双肺炎 症,右中肺肺不张;气管深部吸痰涂片及培养均可见 真菌 ;
• 请外院专家会诊认为: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气 道痉挛明显加重,又是长期开放气道,感染可能由各 种致病菌所致,肺不张为痰液堵塞支气管所致,根据 痰液性状及痰培养结果,考虑合并真菌感染,曲霉菌 感染的可能性大,双肺哮鸣音考虑合并ABPA(过敏性 支气管肺曲菌病)所致,由于病人病情及条件所限未 能进一步检查血中嗜酸细胞、总IgE及GM试验等,建 议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及激素,考虑患者肾功能不全 ,应选用相对安全的药物,建议用卡泊芬净治疗
• 经院外专家会诊,考虑为细菌及真菌混合感染,真菌 感染拟诊为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改用卡泊芬净首 剂70mg/d,继以50mg/d静点,甲强龙40mg/d静点,同时 给予亚胺培南抗细菌感染
• 治疗3天症状明显好转,双肺哮鸣音消失,停甲强龙静 点,第5天间断脱机,血气正常后停呼吸机辅助呼吸, 拔除气管插管
• 考虑患者出院1周后再次出现肺部感染,HAP的可能性 大,病情较重,予亚胺培南抗感染及扩管、利尿等抗心 衰治疗
• 2月23日喘憋、气促等症状改善,体温36.2 ℃
• 痰培养为肺炎克雷白杆菌(ESBL),及白色念珠菌,后连 续培养均为白色念珠菌
• 2月25日 患者痰液呈白色粘稠拉丝状,根据患者痰培养 结果及痰的性状,考虑合并真菌感染,加用氟康唑 200mg/d静点5天,将亚胺培南改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 钠
3心律失常,ⅡºⅠ型 房室传导阻滞;
4慢性支气管炎;
5高血压2级。
• 入院后先后给予头孢替安、头孢曲松钠静点抗感染、 平喘、祛痰及纠正低血糖等对症治疗
• 治疗7天后,体温降至正常,神志清楚,咳嗽症状无缓 解,并出现喘憋、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痰培养示真菌 生长。
• 即加用氟康唑静点抗真菌治疗,用药5天症状未减轻, 并出现呼吸困难,少尿,体温38.0℃,呼吸30次/分, 患者呈嗜睡状态,口唇紫绀,双肺布满哮鸣音及痰鸣 音,胸片示右上肺及左下肺炎症,较前有进展,血气 分析:PH7.15,PCO278mmHg,PO248mmHg,患者出现 2型呼衰,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吸痰 等措施,患者病情危重 。
• 胸片示:右下肺炎,右侧 胸腔积液。
• 血常规示: WCB5.5×109/L , N80.4%,Hb86g/L, PLT272×109/L。 BUN30.5mmol/L,
Cr467umol/L, Glu15.5mmol/L, CA457.3umol/L,
血钾5.8mmol/L,
C-RP51.3mg/L。
• 复查胸片示右下肺可见大片状阴影,密度均,边界不 清;左侧肺纹理粗重,右侧肋膈角显示不清,与前片 对比有加重。血常规示:WCB7.4×109/L ,N90.4% ,Hb82g/L,PLT272×109/L 痰培养结果示铜绿假单 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 ;故治疗改用美平抗感染。
• 4月17日患者周围血氧下降至85%,血气分析示 :pH7.36,PCO235.2mmHg,PO227mmHg, SO248%,诊断为Ⅰ型呼衰,治疗5天后,痰量减少,白色稀薄易 咳出,可平卧,无明显喘憋,体温35.8 ℃ ,双肺哮鸣 音消失,双肺底仍有少许湿罗音,双下肢无水肿。
• 3月25日复查胸片示:两 下肺炎症较前明显吸收 ,反复复查痰培养无真 菌生长。故治疗改为伏 立康唑口服200mg/d,于 4月29日出院。
病例二
• 女性,89岁,患者因咳嗽、咯痰伴低热2天并伴意识不清4小时于2009年2月 17日入院。
• 入院时体温37.3℃,心率50次/分,左侧可闻及干鸣音;血常规示:WBC 5.2×109/L,N86.2%,血糖2.07mmol/L,胸片示左下肺片状高密度影 。
• 诊断为
•
1低血糖昏迷;
2肺部感染;
• 痰培养检出嗜麦芽假单胞菌,换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3月6日改为伏立康唑口服,200mg/d
• 3月11日,患者又出现低 热、喘憋加重,体温 37.2℃,听诊双肺呼吸音 粗,可闻及湿罗音及哮 鸣音,胸片示:双肺炎 症,右侧明显;痰培养 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40%,真菌60%
• 3月11日经外院专家会诊意见,认为除白色念珠菌外, 不排除曲霉菌等其他真菌混合感染,用唑类抗真菌治 疗1周余,效果不佳,建议用卡泊芬净治疗,故予卡泊 芬净首剂70mg/d,继以50mg/d静点,共14天
• 卡泊芬净及亚胺培南静点共7天,因患者经济 条件有限,故改为伏立康唑200mg/d 口服,共 2周,舒普深静点10天,继之伊曲康唑200mg/d 口服20天,连续3次痰培养未见真菌,胸片基 本正常,临床治愈,于4月2日出院。
病例三
• 男性,81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余,加重伴发热 2天于2009年4月13日入院。 患者为脑梗塞后遗症病人,经常饮水呛咳,2年前 因重症肺炎入院抢救,行气管切开术,气管置管,气 道开放至今,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反复痰培养均为铜 绿假单胞菌,患者2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较前加 重,痰为白色,痰量较多,粘稠不易咳出,伴胸闷; 查体:体温38℃,双肺听诊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 少量湿性罗音,无胸膜摩擦音。
• 此次入院时痰为黄色脓痰,体温37.5℃,脉搏80次/分 ,血压126/65mmHg,神志清,不能平卧,双肺底可闻及 湿性罗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示:WBC 9.37 × 109/L,N78.2%;胸部CT示右下肺炎症,右侧包裹性胸 腔积液。
• 入院诊断:1右下肺炎;2冠心病,房颤,左心衰;3高 血压2级(极高危);4子宫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