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病例讨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感染性休克-PPT演示课件

感染性休克-PPT演示课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 6.激肽、心肌抑制因子、前列腺素、内啡肽、
细胞因子、一氧化氮产生增加
14
(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1.肺:肺间质水肿、肺泡萎陷、局限性肺 不张
2.肾:肾小球滤过滤↓↓,水钠重吸收↑; 尿量↓,肾皮质肾小管缺血坏死
3.心: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害;血 栓形成引起局灶性心肌坏死
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
微循环“只进不出”,回心血 量减少
血液淤滞,血浆外渗,血粘稠 度增加
回心血量降低,心排量减少, 血压下降
11
(一)微循环改变
3.微循环衰竭期(DIC)
内皮细胞受损、凝血系统激活、微血栓形成、细胞 破坏、水解酶释放、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
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灌流 特点:不灌不流,灌流停止 血细胞粘附聚集加重,微血栓 形成,发生DIC 细胞破坏,组织器官受损,功 能受损 休克不可逆
肺栓塞、心包缩窄填塞、静脉回流障碍、 张力性气胸)
8
三、休克——病理生理
(一)微循环改变 1.微循环收缩期(缺血缺氧期)
有效循环量锐减、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压 力感受器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 管收缩、毛细血管血容量减少
9
正常微循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 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直 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
休克代偿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
微循环“只出不进”、组织液 回吸收—自身输血 动静脉短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 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可 纠正
10
(一)微循环改变
2.微循环扩张期(淤血缺氧期)
组织缺氧、无氧酵解增加、酸性产物聚 集、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血液滞留微循环内

感染性休克护理ppt完整课件可修改文字

感染性休克护理ppt完整课件可修改文字
液体治疗
5
五、治疗原则
(1)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建议需要更多缩血管药物才能维持足够血压时,用肾上腺素(加用或替代);(2)以肾上腺素为优先替代选择;(3)可使用血管加压素(0.03u/min);(4)多巴胺,仅限于心律失常风险极低、心输出量低下或心率慢的患者。
血管活性药物
6
五、治疗原则
血糖控制
13
五、治疗原则
(1)建议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防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断剂(建议首选质子泵抑制剂);(2)对于没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不使用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
(1)对于治疗目标、预后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沟通;(2)应根据文化、经济层次尽早与家属沟通终止治疗的相关事宜。
2022/3/6
二、病因
二、病因
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因子和机体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的毒力数量以及机体的内环境与应答是决定感染性休克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感染引起ARDS的机械通气
11
五、治疗原则
(1)推荐间歇注射或连续点滴达到预定镇静终点,且每天中断/减少镇静剂,使患者清醒再点滴药物;(研究表明,连续性点滴镇静剂增加患者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2)应避免肌松剂的使用,如果患者必须要使用肌松剂,应间断静脉推注,持续输注时应监测镇静、肌松程度;(3)对于严重脓毒症导致ARDS的患者,可早期短程使用肌松剂,疗程不超过48h。
2022/3/6
二、病因
(二)宿主因素 原有慢性基础疾病,如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烧伤。器官移植以及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抗代谢药物、细菌毒类药物和放射治疗。

感染性休克病历PPT课件

感染性休克病历PPT课件
91
22.93 89.92 106.4 108
16.97 10.85 8.00 7.44 6.42 91.48 85.74 84.42 82.25 81.10 61.5 75.6 95.2 90 88.1
99 94 105 90 94
6.72 77.70 97.9
83
38
CRP及PCT
4.21 4.22 4.24 4.25 4.26 4.27 4.28
血常规:白细胞5.06×10^9/L, 红细胞3.92×10^12/L, 血小板162×10^9/L,
6
7
8
9
手术
查无明显手术禁忌,于2017年4月12日全麻下行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分别行胆囊空肠吻合、胰腺断端空肠 端侧吻合、胃空肠吻合及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中输红 细胞10单位,血浆900毫升,冷沉淀1单位,术后返回外 三科病房,予以抗炎、补液、抑酸、纠正贫血、低蛋白、 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于2017年4月21日因心慌、 气短,心率152次/分,血氧饱和度降至88%,为求进一 步治疗转入ICU。
21
优化阶段:
继续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 0.3ug/kg/h持续泵入
给予行迷你补液试验,结果提示有容量反 应性,遂继续给予补液治疗。
22
液体出入量
总入 总出 平衡
右上
引 右下 流 左侧
腹腔
4.21 3417 1150 +2267 10 300 20
4.22 3278 2294 +1584 5 65 0
4.23 5551 3015 +2536 0 370 0
4.24 3740 2850 +890 20 50 0
23
稳定阶段、清除阶段

《感染性休克》课件

《感染性休克》课件

抗生素治疗
01
02
03
早期使用
一旦确诊感染性休克,应 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以 控制感染源。
抗生素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病 原体类型,选择敏感、有 效的抗生素,并注意避免 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使用时间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应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 行调整,一般需要持续使 用至感染得到控制。
支持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考虑使 用免疫调节剂或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 疗,以提高免疫力。
03 感染性休克的预防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 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以维持身体健康和提高免疫力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
案例三:脓毒症合并感染性休克
患者情况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长期卧床导致褥疮感染,进而引发全身性感染 和脓毒症合并感染性休克。
治疗方案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疗,同时对褥疮进行清创处 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
治疗效果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但因患者 长期卧床,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需要继续观察治疗。
呼吸支持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 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呼 吸支持治疗,以维持呼吸 功能。
循环支持
对于循环功能不全的患者 ,应给予强心、利尿等循 环支持治疗,以改善循环 状态。
营养支持
对于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 的患者,应给予肠内或肠 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 的营养需求。

感染性休克讲课课件

感染性休克讲课课件
详细描述
患者,男,68岁,因咳嗽、气促、发热和肺部影像学异常入 院。诊断为重症肺炎,随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医生给予机械 通气、抗生素治疗和液体复苏等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病例三:外科手术并发感染性休克
总结词
该病例强调了外科手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预防和早期识别。
详细描述
患者,女,45岁,因胆结石入院,拟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出现高热、寒战 和呼吸急促等症状,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医生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和液体复苏 ,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02
感染性休克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 菌等。
感染性休克的影响
感染性休克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即使 存活,也可能会遗留器官功能障碍等 后遗症。
流行病学及发病率
感谢您的观看
物。
营养支持
对于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的 患者,应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 持,以维持机体基本的代谢需求

增强免疫力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 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 高免疫力。同时,注意避免过度
劳累和熬夜。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
抗生素使用原则
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可能的病原 体,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和 剂量。
手术或介入治疗可清除感染病 灶,控制感染,减轻对机体的 损害。
应在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的基础 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 否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05 感染性休克的预防及控制 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01 0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休克-病例讨论PPT课件

感染性休克-病例讨论PPT课件
白、血浆等 • 07:00 血压 80/51mmHg 入院以来入量3269ml 出量 1650 • 09:00 血压 85/52mmHg CVP 15cmH2O • 11:00 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
7
治疗及转归
项目
白细胞
血常规 中性细胞比
血红蛋白
血小板
总胆红素
白蛋白
尿素
生化
肌酐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2266
抗生素治疗(2016SCC)
① 1h内尽快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 ② 使用一种或者更多的抗生素进行经验性的广谱治疗,覆盖包括细菌及可能
的真菌或者病毒 ③ 一旦确认病原微生物并获得药敏结果和(或)临床情况已充分改善,降阶
梯治疗 ④ 大多数严重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7-10d是足够的 ⑤ 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有助于缩短脓毒症患者抗生素使用的疗程
2277
感染源的控制(2016SCC)
① 尽早明确或者排除感染的解剖学位置 ② 血管内导管是可能的感染源时,推荐在建立其他血管通路后迅速拔除
2288
液体治疗(2016SCC)
① 推荐进行补液试验 ② 推荐选择晶体液 ③ 建议使用平衡液或者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 ④ 不建议使用羟乙基淀粉进行血容量扩充
(1)早期复苏: 液体复苏,最初6H复苏目标(CVP 8-12,MAP≧65mmHg,尿量>0.5ml/(kg/H), ScvO2>70%,SvO2>65%) 如经积极补液治疗后(20-40ml/kg)仍呈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开始EGDT(
早期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 (2)液体治疗 最初30分钟 晶体液1000ml 或 胶体液300-500ml 胶体液 右旋糖苷、羟乙基淀粉、血浆、白蛋白 晶体液 平衡盐(林格液) (3)血管活性药物 缩血管药物、扩血管药物、抗胆碱能药物

感染性休克PPT演示课件

感染性休克PPT演示课件

中度感染性休克
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尿量 明显减少、血压明显下降 等症状,需要积极补液和 抗感染治疗。
重度感染性休克
患者出现昏迷、无尿、血 压测不出等严重症状,病 情危急,需要立即采取抢 救措施。
03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
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治疗持续时间
在感染性休克确诊后的1小时内,尽 早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覆盖可 能的病原菌。
02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诊断依据
01
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外周血
管收缩、尿量减少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改变、皮肤苍白
或发绀、四肢湿冷等体征。
0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液生化检
查可显示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
器官功能支持与保护
肝功能保护
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衰竭。在治疗过程 中,应积极进行保肝治疗,如应用保肝药物、补充凝血因子 等,以减轻肝脏负担并促进肝功能恢复。
营养支持与免疫调节
在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免疫调 节治疗。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 能;而免疫调节治疗则有助于减轻过度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 的预后。
提高对感染性休克的认识和警惕性,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早期症 状,如寒战、高热、心率增快等。
快速处理
一旦怀疑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中毒等。
加强支持治疗
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提高患 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感染性休克医学PPT课件

感染性休克医学PPT课件
15
Sepsis(脓毒症或败血症)
感染+SIRS
16
Severe Sepsis
(严重脓毒症或严重全身性感染)
Sepsis+脏器功能不全
17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脓毒症+休克
18
感染性休克( septic shock )
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美国1970年每10万人中本病死亡人数为1.7 1980年为4.2 1990年达7.9
直接通路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到微静脉
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回心
29
迂回通路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到微静脉
安静时仅有20%左右的真毛细血管根据需要轮流开 放,物质交换主要在此处进行。
30
短路分流
由微动脉、通过动静脉吻合支到微 静脉
4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是儿童最常见的休克 病因为低血容量 出血 胃肠炎 多尿 液体转移至第三间隙
5
病例一
男,1.5岁 睾丸肿瘤术后2小时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心率180次/分; 术后6小时血HB6g/dl,Bp:80/30mmHg; 考虑术后腹腔内出血,准备剖腹探察
全身炎症反应(SIRS)---诊断标准
具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者
① 体温>38℃或<36℃ ② 心动过速:成人>90次/分,儿童>90-100次
/分,婴儿>120次/分,新生儿>140次/分 ③ 呼吸性碱中毒(自主呼吸时PaCO2<32mmHg)
或呼吸急促:成人>20次/分,儿童>40次/分; 婴儿>50-60次/分 ④ 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 杆状核>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22 07:00
15.23 94.1 116 28 35.2 32.8 17.21 307 587 46 4.21 18.1 40 >100 0.38 >35000
8
诊断
诊断: 1.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2.多脏器功能衰竭 3.右肾周感染 4.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5.左肾结石 6.主动脉夹层术后
动脉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Hg] 急性少尿(足量液体复苏,但尿量<0.5 ml/kg超过2小时) 肌酐增加>44.2μmol/L(0.5 mg/dL) 凝血功能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0
s] 肠梗阻(肠鸣音消失)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 高胆红素血症[血浆总胆红素>70 μmol/L(>4mg/dL)] 组织灌注指标
.
3
病例摘要
赖丽英 女 59岁
.
4
病例摘要
赖丽英 女 59岁
2019-07-21 18:16 相关辅助检查:
肺部+腹盆部CT平扫:1.主动脉术后改变;2.右输尿管上 端结石,伴右输尿管全段扩张,右肾中度积水;3.左肾 结石;4右肾囊肿;5;右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考虑炎 性改变;6.肝右叶囊肿;7.胆囊结石;胸部CT平扫未见明 显异常;盆腔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Biblioteka 9感染性休克/脓毒症
.
10
疾病概念
脓毒症:是指因感染而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感染性(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患者尽管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持续的低血压,需要用升压药 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 mmHg以上,血乳酸在2 mmol / L 以上。
.
11
Rhodes A, Evans L E, Alhazzani W,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16[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7, 45(3):486-552.
summary
感染性休克/脓毒症 病例讨论
晋江市中医院 陈立斌
.
1
目录/contents
01
病例分析
02
疾病简介
03
讨论与提升
.
2
病例摘要
赖丽英 女 59岁
2019-07-21 18:16 主诉:腹痛、腹泻1天 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为甚,持续性闷痛,阵发性加 剧,伴腹泻,无呕吐,无黑便、血便,无发热,无畏冷,无咳嗽,无尿 痛、尿急、尿频,在外未经诊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Sepsis
脓毒症: SIRS+可疑或明确的感 染
.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患者出现器官 功能障碍
Severe Sepsis Septic Shock
脓毒性休克: 严重感染导致的循环衰竭, 表现为经充分液体复苏仍不 能纠正的组织低灌注和低血 压。
14
2001年Sepsis 2.0
Sepsis 1.0基础上+≥2条以下诊断标准
一般指标 发热(>38.3℃) 低体温(体内核心温度<36℃) 心率>90次/分或超过年龄校正后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以上 呼吸急促 意识改变 严重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4 h内>20 ml/kg) 高血糖[血糖>7.7 mmol/L(>140 mg/dl,无糖尿病)]
.
5
诊断
入院诊断: 1.脓毒症 2.多脏器功能衰竭 3.右肾周感染 4.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5.左肾结石 6.主动脉夹层术后
.
6
治疗及转归
• 18:35 给予‘美罗培南 q12h’抗感染 • 20:00 血压 69/43mmHg 立即予液体复苏、深静脉去甲肾上腺素
微泵 • 23:00 血压 76/52mmHg CVP 25cmH2O 去甲泵速 10ml/H予白蛋
疾病概念
脓毒症认识变迁
.
12
认识过程
2001
Sepsis 2.0
1991年
Sepsis 1.0
.
2016
Sepsis 3.0
13
1991年Sepsis 1.0
非特异性损伤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
应,
满足 2条标准: 体温:T> 38C or < 36C 心率: > 90 bpm 呼吸: > 20 bpm 白细胞计数: > 1 2,000/mm3 或 < 4,000/mm3或 幼稚杆状 核粒细胞> 1 0%
白、血浆等 • 07:00 血压 80/51mmHg 入院以来入量3269ml 出量 1650 • 09:00 血压 85/52mmHg CVP 15cmH2O • 11:00 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
.
7
治疗及转归
项目
白细胞
血常规 中性细胞比
血红蛋白
血小板
总胆红素
白蛋白
尿素
生化
肌酐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既往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手术史,高血压病史数年。
入院查体:T 36.4℃,P 121次/分,R 20次/分,BP 105/74mmHg 神清,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全身
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口唇无紫绀,咽无红,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 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肌稍紧张, 全腹均压痛,脐周、右侧腹为甚,可疑反跳痛,右肾区叩痛。四肢肌力、 肌张力正常,各病理征未引出。

凝血功能 PT
D-二聚体 降钙素原
肌钙蛋白I
NT-proBNP
.
07-21 18:16
5.75 95.3 139 43 44.7 34.3 15.96 322 345 47 2.93 19.7 40 97 0.75 13300
8.36 95.4 117 42
17.21 315
2.91 19.1 40
炎症指标
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WBC)>12×109/L] 白细胞减少(WBC<4×109/L) WBC正常但未成熟细胞>10% 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2倍标准差以上 血浆降钙素原超过正常值2倍标准差以上 血流动力学指标
低血压[收缩压(SBP)<90 mm Hg,MAP<70 mm Hg,或SBP下降超过年龄校正 后正常值的2倍标准差以上] 器官功能障碍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