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解:斑点免疫层析试验原理

合集下载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测定手段,通过血清免疫反应和生物化学技术的结合,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特定物质的存在与水平。

免疫层析法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对常见的几种免疫层析法原理进行分类介绍。

1.竞争型免疫层析法竞争型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层析法,其原理基于抗体对抗原的结合竞争关系。

在竞争型免疫层析法中,通常将抗原标记在固定相上,待测样品中的特定抗原与固定相上标记的抗原竞争结合抗体。

这样,样品中的抗原与标记物竞争结合抗体,通过可视化或者仪器测定标记物的存在与水平来判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

2.夹心型免疫层析法夹心型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层析法,其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

在夹心型免疫层析法中,通常将特定抗原固定在固定相上,待测样品与标记的抗体在该抗原上竞争结合。

样品中的抗原与标记的抗体的竞争结合通过可视化或者仪器测定标记物的存在与水平来判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

3.单抗免疫层析法单抗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过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的免疫层析法。

单抗免疫层析法拥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通常可以用于检测非常低浓度的目标物质。

其原理和基本步骤类似于竞争型或夹心型免疫层析法,主要区别在于用于检测的抗体是经过单克隆化处理的。

4.荧光免疫层析法荧光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过荧光标记物进行检测的免疫层析法。

其原理和基本步骤类似于竞争型或夹心型免疫层析法,主要区别在于标记物不同。

荧光标记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可以通过仪器进行定量测定。

因此,荧光免疫层析法通常用于对目标物质进行定量检测。

5.滴定型免疫层析法滴定型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过滴定反应进行检测的免疫层析法。

滴定型免疫层析法能够通过滴定法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常用于检测待测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

滴定型免疫层析法的原理是待测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滴定试剂反应生成可滴定物种,通过滴定法判断目标物质的存在与水平。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免疫层析法的原理分类介绍。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与进展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与进展

精选可编辑ppt
43
谢谢!
精选可编辑ppt
44
料。—— UCP( up-converting phosphor,UCP) 颗粒。
精选可编辑ppt
27
• UCP 颗粒主要含有如 A3 下三种成分:
• 主基质:氧硫化物
(Y2O2S,GdO2S)、
氟化物(YF3,GdF3)、 S2
A2
硅酸盐
(YSi2O5,YSi3O7)...
• 吸收子Yb3+ Er3+ Sm3+ S1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与进展
介绍人:罗敏
精选可编辑ppt
1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层析法(chromatography)的原理是利用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之差(如吸附力、 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和力、 分配系数等)而建立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层析系统是由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和 流动(Mobile Phase)相组成。
• 氰酸酯荧光素,标记原理基本都是利用荧光分子 中的异硫氰酸根为反应基团,与蛋白分子中的氨 基结合,实现对蛋白的标记,同时以分子中的荧 光素为检测信号,早期应用研究较多。有机纳米 粒子的荧光发射依赖于粒子本身的化学发光集团 不具有无机纳米粒子的波长可调控的尺寸效应。
精选可编辑ppt
38
5纳米磁性颗粒
• 竞争法原理 • 用于农药残留定量检

精选可编辑ppt
25
2 镧系元素
• 镧系元素又称为稀土金属元素,指元素周 期表中原子序数 57~71 的所有元素。
精选可编辑ppt
26
• 两种不同镧系元素离子( 分别作为光 吸收子和发射子) 掺杂入亚微米尺寸 的陶瓷颗粒( 作为主基质) 中,会构成 一类能上转发光产生荧光的特殊材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报告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报告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检测特定抗体的存在,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目标抗体。

二、实验原理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性质,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

在试验过程中,将包含目标抗原的蛋白质在膜上固定,待其干燥后滴加待检测样本,目标抗体与蛋白质结合,再加入掺杂有染色剂的检测抗体,与样本中的抗体结合后呈色,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目标抗体。

三、实验步骤
1.将含有目标抗原的蛋白质涂在膜上,在室温下静置1小时。

2.将膜表面上的蛋白质冲洗干净,并加入待检测样本。

3.样本和蛋白质在室温下结合30分钟。

4.将掺杂染色剂的检测抗体加入,与样本中含有目标抗体的检测位点结合。

5.再次冲洗样品,待染色剂充分浸染30分钟。

6.观察染料颜色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将待检测样品加入检测后,测定斑点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为深棕色代表样品中含有目标抗体,未检测到颜色变化则代表样品中不含目标抗体。

五、实验结论
根据斑点颜色变化判断出待检测样品中存在/不存在目标抗体。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斑点免疫层析试验产生的颜色变化取决于样品中的目标抗体
浓度。

如果样品中目标抗体浓度较低,则可能无法检测到颜色变化。

2.在试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和消毒,避免出现污染。

3.试剂的储存和使用必须遵从说明书的规定。

4.使用试剂前进行试剂准备,检查是否过期或损坏。

5.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避免试验失败。

金免疫技术(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金免疫技术(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金免疫技术(斑点免疫层析试验)一、原理金免疫技术是免疫标记技术之一,金盐被还原成原子金后形成金颗粒悬浮(胶体金),这种金颗粒呈红色,并能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因此,可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来检测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

典型的测定方法有斑点买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等。

二、材料1 、HCG金标试纸条2、妊娠尿液正常尿液三、方法(一)胶体金的制备根据不同的还原剂可以制备大小不同的胶体金颗粒。

常用来制备胶体金颗粒的方法如下。

1.枸橼酸三钠还原法(1)10nm胶体金粒的制备: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3ml,加热煮沸30min,冷却至4℃,溶液呈红色。

(2)15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2ml,加热煮沸15min~30min,直至颜色变红。

冷却后加入0.1Mol/L K2CO30.5ml,混匀即可。

(3)15nm、18nm~20nm、30nm或50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HA uCl4水溶液100ml,加热煮沸。

根据需要迅速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4ml、2.5ml、1ml或0.75ml,继续煮沸约5min,出现橙红色。

这样制成的胶体金颗粒则分别为15nm、18~20nm、30nm和50nm。

(二)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胶体金对蛋白的吸附主要取决于pH值,在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或偏碱的条件下,二者容易形成牢固的结合物。

如果胶体金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会聚集而失去结合能力。

除此以外胶体金颗粒的大小、离子强度、蛋白质的分子量等都影响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

1.待标记蛋白溶液的制备将待标记蛋白预先对0.005Mol/L pH7.0 Na Cl溶液中4℃透析过夜,以除去多余的盐离子,然后100 000g4℃离心1 h,去除聚合物。

2.待标胶体金溶液的准备以0.1Mol/L K2CO3或0.1Mol/L HCl调胶体金液的pH值。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必看题库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必看题库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必看题库知识点1、单选制备酶标记物的交联剂的反应基团至少应有()A.5个B.4个C.3个D.2个E.1个正确答案:D2、单选ELISA双抗体夹心法()A.将(江南博哥)酶标记特异抗体用于检测抗原B.先将待测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C.标记一种抗体可检测多种抗原D.能用于半抗原的测定E.将酶标记抗抗体用于抗原检测正确答案:A3、单选为消除非特异性显色导致的本底偏高,酶免疫技术中将抗原抗体包被后需再进行封闭的是()A.15%~25%牛血清白蛋白B.10%~15%牛血清白蛋白C.10%牛血清白蛋白D.1%~10%牛血清白蛋白E.1%~5%牛血清白蛋白正确答案:E4、单选下述哪一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最常用于抗原测定()A.间接法ELISAB.反向间接法ELISAC.竞争法ELISAD.双抗体夹心法ELISAE.捕获法正确答案:D5、单选以下哪一种复合物的形成属于间接法ELISA免疫反应结果()A.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B.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C.固相二抗-IgM抗原-酶标抗体D.固相抗体-酶标抗原E.固相抗体-抗原-抗体-酶标抗体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间接法是检测抗体常用的方法。

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以检测与固相抗原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

6、单选酶免疫技术中的酶结合物指的是()A.酶标记抗体B.酶标记抗原C.酶标记抗原或抗体D.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E.酶与底物的结合正确答案:C7、单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应用最多的底物是()A.邻苯二胺(OPD.B.四甲基联苯胺(TMB.C.ABTSD.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邻苯二胺灵敏度高,比色方便,是ELISA中应用最早的底物,但稳定性差,反应过程需要避光,还具有致癌性;四甲基联苯胺稳定性好,反应无需避光,没有致突变作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底物,但是水溶性差。

金免疫测定技术

金免疫测定技术

(2)于小孔内滴加免疫金试剂3滴,待完全渗入。
(3)于小孔内滴加洗涤液2~3滴,待完全渗入。 (4)目测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在膜中央有清晰的红色斑点者判为阳性反应,说
明标本HCG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反应,说明标本 HCG阴性。斑点呈色的深浅相应地提示阳性强度。
结果书写
例如:1号标本醋酸纤维膜中央出现红色斑点,该
抗体、毒品类药物及HCG等检测。
金免疫测定技术灵敏度不及酶标法和酶发光免疫
测定法,在临床应用中意事项
(1)打开层析条包装后应在1h内应用。
(2)将层析条插入样品中,样品的液面不 能超过试剂条的标记线。
应用与评价
这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以及操作人员不
需技术培训,无需特殊仪器设备,试剂稳定、便 于保存等特点,因此特别符合POCT项目的要求。
只作为定性或半定量试验,常用于传染病抗原和
滤出膜片。其后加入的免疫金在渗滤过程中与已
结合在膜上的抗原相结合。因胶体金本身呈红色,
阳性反应即在膜中央显示红色斑点(胶体金聚
集)。
免疫金
HCG 抗HCG抗体 醋酸纤维素膜
主要材料
试剂盒:渗滤装置、免疫金、洗涤液
器材:一次性滴管
标本:尿液
操作步骤
(1)将反应板平放于实验台上,于小孔内滴加尿 液5滴,待完全渗入。
标本为HCG阳性
注意事项
注意试剂的保存及使用温度。
正确操作,注意加入尿液样品量和免疫金 试剂量。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
原理
主要材料
层析条
标本:尿液
操作步骤
(1)将试剂条的加样端浸入尿液中2-5s,取
出,平放于桌面上。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原理量子点是一种纳米尺度的半导体颗粒,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质。

当激发光照射到量子点上时,会激发量子点内部的电子跃迁,使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会发生自发辐射,释放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这种荧光具有窄的发射谱带宽、高量子效率和长的荧光寿命,使得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和生物光学成像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1.选择合适的免疫反应: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可以应用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多种免疫反应。

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选择适合的免疫试剂和条件。

2.准备量子点标记试剂:将特异性结合目标分子的抗体或其他配体修饰在量子点表面,形成量子点标记试剂。

这一步骤的关键是确保抗体或配体的稳定与活性,并保证其与量子点之间的牢固结合。

3.样品处理:样品中的目标分子需要被处理以使其与量子点标记试剂之间发生特异性结合。

这可能需要特定的提取步骤,如盐析、蛋白质结合剂等进行分离和富集。

4.免疫层析:将试剂和样品混合,通过吸附、洗涤和检测等步骤实现目标分子的富集和检测。

其中,量子点标记试剂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使得目标分子能够通过层析介质的通道,而非特异性结合物则被阻止。

5.信号检测:通过荧光显微镜或其他荧光检测设备对层析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量子点固有的荧光特性使得可以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量子点放出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从而对目标分子的存在和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

其灵敏度通常比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测定高出数倍,可实现低浓度目标分子的检测。

其选择性通过特异性抗体和配体的使用得以保证。

同时,量子点引入了荧光信号的检测方式,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多重检测。

此外,量子点的高稳定性也保证了其在检测过程中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的肿瘤标志物、病原体、药物残留等,具有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研究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免疫标记技术必看题库知识点(强化练习)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免疫标记技术必看题库知识点(强化练习)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免疫标记技术必看题库知识点(强化练习)1、多选电泳技术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OA.移界电泳B.区带电泳C.等速电泳D.等电聚焦电泳E.免疫电泳正确答案:A,B,C,D,E2、单选、(江⅛⅛哥‘)'用E1.lSA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A.酶标记A抗体B.未标记的抗A抗体C.未标记抗原AD.酶标抗球蛋白抗体E.酶标记的A抗原正确答案:B3、单选电泳分析的血标本,冰箱冷藏保存标本可稳定的时间是O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正确答案:A4、单选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O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B.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C.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E.游离的标记激素浓度越低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RIA原理: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待测物)对有限量特异性抗体竞争性结合,Ag—Ab复合物放射性越大,则表示被标记的抗原结合越多,而非标记标原(待测物)浓度越低。

【考点】:放射免疫分析(RlA)5、单选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的检测方法特异性最好,敏感度最差的方法是O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法D.双标记抗体法E.流式细胞技术正确答案:A6、单选在E1.ISA中,不是E1.lSA的反应过程,但却是决定试验成败的关键的是()A.温育B,洗涤C.加样D.结果判断E.做阴阳性对照正确答案:B7、单选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是最早取得实际应用的OA.均相酶免疫测定B.异相酶免疫测定C.固相酶免疫测定D.液相酶免疫测定E,固相一液相酶免疫测定正确答案:A8、单选下列不属于E1.ISA测定方法中所必需的试剂()A.固相的抗原或抗体B.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C.酶作用的底物D.戊二醛交联剂E.稀释的血清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E1.lSA是在固相载体上包被抗原或抗体后,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使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结合到载体上,经洗涤使结合的酶标抗体和游离的酶标抗体分离,洗去游离的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