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与骨转换指标

合集下载

中老年女性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风险的关系

中老年女性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风险的关系
Co r r e s p o nd i n g a u t ho r:W U Xi y u。Em a i l :wux i yu 6 40@ s oh u. t o m
本 研 究 检
测的各种骨转换指标 与腰椎 、 股 骨颈 和髋 部 B MD呈 显 著 负 相 关 ( r =一 0 . 2 3 8~ 一 0 . 5 2 8 , P均 : 0 . 0 0 0 ) 。调 整 年 龄 、 身高 、 体 重
和体重指数后 , 血清 B A P 、 O C和 s C T X 与腰 椎 和 股 骨 颈 B MD的 偏 相 关 系 数 仍 然 有 显 著 性 意 义 。 多元 线 性 回归 分 析 显 示 , 这 些 骨转换指标对腰椎 B MD是 一个 有 意 义 的 负 性 决 定 因素 , 大 约 可 以解 释 腰 椎 B MD 7 . 6 % 一 2 7 . 9 % 的 变 异 性 。各 种 骨 转 换 指 标 水 平 最 高 的 四分 位 组 ( Q 4 ) 与 最 低 的组 ( Q 1 ) 比较 , 腰椎 、 股骨颈和髋部 的骨质疏松 患病风险 , 分别显著 增加 4 . 6一l 5倍 ( O R=
关 键 词 :骨 转 换 指 标 ; 骨密度 ; 骨质疏松 ; 骨质 疏 松 风 险 ; 中 老 年 女性
The r el at i Ons hi ps be t ween bo ne t ur no ver m ar ker s and bo ne m i ner a l dens i t y a nd r i s k f o r
结论
本 研 究 揭 示 了 中老 年 女 性 骨 转 换 指 标 与 B MD 和 骨 质 疏 松 患 病 风 险 的 关 系 , 提 示 骨 转 换 指 标 水 平 变 化 是 中 老 年 女 性

骨转化指标

骨转化指标

骨转化指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骨转化指标的定义与重要性
2.骨转换指标的分类
3.骨转换指标的临床应用
4.骨转换指标的检测方法
5.骨转换指标的局限性
正文
骨转换指标是一种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的指标,它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骨转换指标的异常可以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因此对骨转换指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转换指标主要分为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

骨形成指标主要包括骨密度、骨形成速率等,而骨吸收指标则主要包括骨吸收速率、骨转换率等。

在临床应用中,骨转换指标可以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的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预测骨折的风险等。

例如,骨密度的降低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而骨形成速率的增加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

骨转换指标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测。

血液检测和尿液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骨代谢产物来评估骨
转换指标,而影像学检测则可以直接测量骨密度和骨结构。

尽管骨转换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第1页共1页。

骨质疏松症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骨质疏松症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D I N G Hu i . ( S h a n g h a i C h a n g n i n g D i s t r i c t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2 0 0 3 3 6 ,C h i n a )
f u n c t i o n a l X- r a y d i g i t a l b o n e d e n s i t y me t e r . A t o t l a o f 7 4 p a t i e n t s we r e c l a s s i f i e d i n t o 3 g r o u p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B MD:
MI D是诊断骨质疏松症 、 预测骨折风 险的理想 指标 。
S ud t y o n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o f b o n e me t a b o l i s m ma r k e r s a n d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T O NG Mi n g h o n g, X I AO G u o p i n g,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n o ma r l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b o n e — ma s s — r e d u c t i o n g r o u p,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h a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b o n e m e t a b o l i s m m a r k e r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Me t h o d s B o n e m i n e r a l d e n s i t i e s( B MD) o f v e r t e b r a l c o l u m n a n d f e mu r w e r e me a s u r e d b y d o u b l e

btms骨转换指标

btms骨转换指标

btms骨转换指标BTMS(Bone Transformation Morphological Structure)骨转换指标是一种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的指标,它可以通过计算骨骼形态学结构的三维参数来提供对骨骼库区域的定量化描述。

通过这些指标,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骨质状况,进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相关内容供参考: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通过骨密度测量进行诊断。

然而,仅仅依靠骨密度测量往往不能全面反映骨骼健康状况。

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骨转换指标,用于提供更详细的骨骼形态学信息。

BTMS骨转换指标是根据计算机处理技术,通过对骨骼CT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从而得到准确的骨骼形态学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骨头体积、骨皮质厚度、骨角度、骨微结构等。

第一个骨转换指标是骨头体积(Bone Volume, BV),它代表了骨组织的总体积。

BV可以用来评估骨材料的总量,并进一步计算骨密度。

骨密度是指骨组织中骨矿质质量与体积之比,是评价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参数。

第二个骨转换指标是骨皮质厚度(Cortical Bone Thickness, CBTh),它代表了骨骼的外层皮质骨的厚度。

CBTh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CBTh越大,骨骼越强壮。

第三个骨转换指标是骨角度(Bone Angle, BA),它代表了骨组织之间的角度差异。

BA可以用来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程度和骨骼变形情况。

第四个骨转换指标是骨微结构(Bone Microstructure, BM),它代表了骨组织内部的细微结构。

通过对骨骼微结构的分析,可以评估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骨骼质量。

除了这些主要的骨转换指标,还有一些辅助的指标可以用于全面评估骨骼健康状况。

例如,骨文法指数(Bone Texture Index, BTI)可以用来评价骨骼的组织结构的粗糙程度,骨骼生物力学参数可以用于评估骨骼的力学性能。

在临床应用中,BTMS骨转换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程度和预测骨折风险。

骨转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意义

骨转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意义
1 资料 与 方 法
x线 吸收 测定 法( E A  ̄ 量峰 值骨 量为 参考 标准 ,高 于一 D X )0
1D 为 正 常 ,一 S S 1 D至 一 S 之 间 为 减 少 ,低 于 一 S 为 骨 质 2D 2D 疏 松 。本研 究 治 愈 标 准 为 骨 量 高 于一 D。 1S
12 治 疗 方 法 .
() 1疗效 比较 :两 组 患 者经 过 1 治 疗后 评 定 疗效 ,观 察 年 组 治 愈率 为 9 .4 4 /9 ,显 著 高 于对 照组 的 6 .0 . o 1 %(5 ) 8 4 2 % ( / 5 3 4) 8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1 。( ) P 00 ) 2 观察 组骨 转 换 生化 指 标 情 况 :患 者 平 均 骨转 换 生 化 指 标 水 平治 疗 后 与 治 疗前 相 比 均 显 著 降 低 ( < .1 ,达 到 了 临 床 标 准 范 围 。 其 中 PN P 00 ) IP和 O C从 治 疗 后 3 月 起 与 治疗 前 相 比差 异存 在 统 计学 意 义 ( < 个 P O0 ) 一 T .1 , C X从 治 疗 后 1个 月 起 与 治 疗 前 相 比差 异 存 在 统 计 学 意 义 (< . P 0 5或 P 0 1 ,见 表 1 ( ) 发症 :治 疗 期 0 <. ) O 。 3并 间 观 察 组 出 现 骨 折 2例 , 占 40 %,对 照 组 出 现 骨 折 4例 , . 8 占83 _ %,观察 组 骨 折 率 低 于对 照 组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3 P 00 ) . ,治疗 过 程 中未 发 现 其他 不 良反 应 及并 发 症 。 5
过 程 中不 做 骨 转换 生化 指 标 检 查 ,且 维 持原 常规 治 疗 方 案 不 变 。 疗 效 标 准 :骨 质疏 松症 诊 断 标 准 认 为 以汉 族 女 性 双 能

骨转换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是指能够评估骨代谢的特定生化物质,其在体内的含量变化可以用来预测骨疾病的发生或骨密度的变化。

这些物质可以在不同的组织中发现,并根据它们在血液和尿液中的浓度来评估骨代谢情况。

骨转换标志物有助于诊断骨疾病,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地评估骨吸收和骨形成的活性水平。

这些物质的浓度能够反映出破坏性骨疾病的存在,例如骨质疏松症,而它们同时也能够反映出骨折的可能性,以及骨病变的活动性。

常用的骨转换标志物有胱甘肽、碱性磷酸酶、骨蛋白和共轭类固醇等,它们可以在血液和尿液中检测到。

胱甘肽是一种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分化,并参与骨折愈合过程。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酶,可以检测骨吸收的活性,并可作为活动性骨病变的指标。

骨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它可用于监测骨的形成情况,主要参与骨细胞的分裂和结构的定义。

共轭类固醇是一种激素,它可以抑制骨细胞的分裂和凋亡,这可以用来监测骨的损伤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试剂盒可以用于检测多种骨转换标志物,这些试剂盒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用于识别多种疾病,例如骨质疏松症、高钙血症和甲状腺素异常等。

总之,骨转换标志物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有效评估病人骨代谢的状况,帮助诊断骨疾病,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重度骨质疏松指标参考值

重度骨质疏松指标参考值

重度骨质疏松的指标参考值包括骨密度检查T值、骨折史、骨转换标志物等。

骨密度检查是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进行的,T值是评估骨密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骨密度T值≤-2.5为重度骨质疏松。

在-2.5和-1.0之间为骨质疏松,而正常人的骨密度T值在-1.0以上。

除了骨密度检查,骨折史也是诊断重度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

多次骨折,尤其是无明显外力作用下的骨折,如腕部、髋部、脊椎等部位的骨折,都可能表明存在重度骨质疏松。

另外,骨转换标志物也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物质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骨质疏松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只是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诊断依据,确诊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发现有骨质疏松的症状或体征,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以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为主题,我们将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是指在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生物化学物质,包括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主要是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尿酸、骨钙素、骨骼Gla蛋白等,而骨形成标志物主要是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前胶原肽等。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评估骨代谢状态和骨质量。

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代谢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帮助医生判断骨质量的变化和骨疾病的发展。

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症、骨转移性肿瘤等疾病的存在,而骨形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则可以提示骨折愈合、骨质增生等情况。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包括评估骨质量和预测骨折风险。

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医生评估骨质量的好坏。

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骨质量下降,而骨形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则可以提示骨质量增加。

此外,骨转换标志物还可以用于预测骨折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与骨折风险有关,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骨折风险增加。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包括评估骨疾病的治疗效果。

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而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好,而骨形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则可以提示骨折愈合效果好。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代谢状态和骨质量,预测骨折风险,评估骨疾病的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饮食、药物等,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apted from Looker AC et al. Osteoporos Int 11:467-480; 2000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监测药物治疗反应
骨吸收指标通常3-6个月出现下降
骨形成指标落后于骨吸收指标,治疗6-12个 月出现变化
下降幅度取决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双膦 酸 盐:静脉快于口服)、具体检测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监测药物治疗反应
据荟萃分析多项随机临床试验:
骨吸收指标下降70%,非椎体骨折风险下降 40%
骨生成指标下降50%,非椎体骨折风险下降 44%Adapted from Hochberg MC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87:1586-1592; 2002
骨质疏松症和骨转换生化标志 物
BMD and BTM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定义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是骨组织本身的代谢(分解与合成)产 物,简称骨标志物。
骨标志物分为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前者代表成骨细 胞活动及骨形成时的代谢产物,后者代表破骨细胞活动 及骨吸收时的代谢产物,特别是骨基质降解产物。
骨转换标记物反映了骨重塑的动态情况
骨代谢四项
破骨细胞 骨衬里细胞

骨衬里细胞 矿化骨
骨重建过程
骨吸收陷窝
成骨细胞 类骨质
高骨转换造成穿孔和应力集中点
破骨细胞
骨衬里 细胞

穿孔
应力集中点
骨转换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一个特点是骨转换加速,高骨转换是骨 折风险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高骨转换率可导致骨重 吸收超过骨形成。 骨转换率的改变会对骨矿化、骨微结构及骨量产生影 响2-4 – 骨骼关键特性的改变会导致骨强度及骨骼抗骨折能
骨转换标志物的局限性—— 变异度
2. 个体间差异: 年龄、性别 月经状态及绝经(骨形成:黄体期>卵泡期) 局限性骨病、卧床、骨折
骨转换标志物的局限性—— 变异度
3.检测误差 不同实验室的不同检测方法为比较带来不便
4.标本保存变异 骨钙素及酸性磷酸酶尤不易保存 碱性磷酸酶较耐降解 吡啶啉对光敏感,强紫外线下分解
2011年中国指南推荐的骨转化标志物 (医院将要使用的三个个新指标)
骨代谢三项
骨代谢四项
• 1.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 • 2.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 • 3.血清骨钙素 • 4.总维生素D(TOTAL VD)
优点:光化学法测定,快捷方便当日出告, 指南推荐使用,敏感性强,对于临床监测 意义更大。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监测药物治疗依从性
抗骨吸收药物疗程长,尤其双膦酸盐等服 用过程严格
口服剂型的改变(周服或月服),仅轻度 改善患者依从性
骨标志物的抑制程度,反映患者是否中断 治疗或治疗不规范
骨转换指标IOF推荐检查频率
在治疗开始前检查一次骨转换指标 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一次
Source: Delmas PD, et al. Osteoporos Int. 2000;6:S2-S17.
Daily calcium (1000mg) and vitamin D (400IU)
Alendronate 70mg weekly
Risedronate 35mg weekly
Endpoint: BMD and BTM change after 12 month
Clifford J Rosen, et al. JBMR 2005;20:141-51
骨转换标志物的其他应用
BTM
恶性肿瘤的诊断、随访 牙周疾病评估、预后
……
前列腺癌 乳腺癌 肺癌
脊柱科病人管理 (病人基础信息的记录及治疗方案的讨论)
骨转换标志物的局限性——变 异度
1 生物变异度: 昼夜节律 凌晨峰值→清晨下降 → 午后谷值 血清CTX降幅最大 碱性磷酸酶例外(半衰期较长) 季节节律——与维生素D变化有关
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的 HEAD-HEAD 研究(FACT STUDY )
Randomised, double-blind, active-controlled, BMD and BTM change in PM women with low BMD
PM (at least 6 months) women 40 years of age (≥25 years if surgically menopausal). Low BMD defined by a BMD of ≥2.0 SD below young normal mean bone mass in at least one of four sites
力的变化
ler PD et al J Clin Densitom 1999;2(3):323–342 6.Bone HG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0(12):1189–1199 7.Hochberg MC,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2 Apr ;87(4):1586-92. 8.Hosking D et a:383–394 9.Sambrook PN et al J Intern Med 2004;255(4):503–511.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预测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
•可作为独立于BMD的指标预测,并对BMD起到补 充作用
•骨吸收指标较骨形成指标的预测更可靠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监测药物治疗反应
• 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后,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大于骨 密度
• 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往往发生在骨密度变化之前 • 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和骨密度的变化存在相关性
骨转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 骨丢失速率监测 2 预测骨折风险程度 3 监测治疗反应 4 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预测绝经后女性骨量流失 • 骨吸收指标较骨形成指标预测效果更佳 • 实际应用中,仍受限于骨密度检测的敏感 性、骨转换指标的变异等影响
Adapted from Christiansen C et al. Osteoporosis Int ,1990,35-40 AP:碱性磷酸酶 Hpr:羟脯氨酸 BGP:骨钙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