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化指标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是调节体内钙磷代 谢的重要激素,在骨质疏松症患 者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能会 异常。
骨质疏松症的监测
骨密度
骨密度是监测骨质疏松症病情变 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期检测骨 密度,可以了解患者骨质流失的
情况。
骨转换标志物
通过监测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可 以了解患者骨质形成和流失的情况, 从而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骨转换标志物是骨代谢的重要指标, 可以反映骨骼健康状况,对骨质疏松、 骨折等骨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具有重要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的分类
骨形成标志物
包括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 (OC)等,用于反映成骨细胞活性, 代表骨形成过程。
骨吸收标志物
包括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Ⅰ 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等,用于反 映破骨细胞活性,代表骨吸收过程。
骨折风险评估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可 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 低骨折的发生率。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监测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从而调 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效果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监测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生活方式干预 的效果,从而指导患者更好地改善生活方式。
骨钙素
骨折愈合不良时,骨钙素水平可能持续较低或无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骨折愈 合不良。
骨碱性磷酸酶
骨折愈合不良时,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或下降趋势,有助于 诊断骨折愈合不良。
骨折愈合不良的治疗效果评估
骨标志物三项检测 项目简介

骨标志物三项检测项目简介
骨标志物三项共包含总Ⅰ型氨基酸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 OST)三个指标,用于监测人体的骨代谢情况。
在人体中,骨组织包含骨的溶解吸收和骨的重新形成两个过程,称为骨转换。
在健康成年人骨重吸收和骨形成的速度是相当的,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
骨质疏松是由于进入老年期或者其他病理性的因素,骨吸收速率大于骨形成,进而导致骨质流失。
骨标志物三项的各指标在监测人体骨转换情况中的作用如下:
①PⅠNP:骨形成标志物,反映骨形成速率;
②Β-CTX:骨吸收标志物,反映骨吸收速率;
③N-MID OST:骨转换标志物,含量与骨转化率的变化有关;
通过早期、定期的骨标志物检测,结合三个指标的数值评估骨转换的类型,早期发现人体骨丢失的趋势,并及时干预,防止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应用于有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高危人群以及骨质疏松人群,指导临床进行诊断与治疗。
临床意义
1、监测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病情进展;
2、3个月迅速反映治疗效果,增加患者依从性;
3、帮助鉴别诊断各类骨病;
4、预测骨丢失和骨折的风险,及早控制危险因素;
适检人群
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绝经后女性、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优甲乐等);
疾病人群: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患者、老年性骨质疏松、肾性骨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标本采集要求:
1.5ml血浆,EDTA抗凝管采血,2-8℃保存,要求立即分离血浆。
空腹抽血,建议采血的时间为早晨8:00-10:00。
临床项目收费标准。
pinp分子量

pinp分子量
PINP即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分子量为35KD,高度磷酸化,在体内的浓度男性为20-76μg/L,女性为19-84μg/L。
PINP是一个非常灵敏的骨转化速率指标,其变化与骨密度的变化高度相关,并与抗骨吸收的疗效相关。
在用于检测抗骨吸收治疗时,短短几个月内就能对骨转化的治疗作用给予评价,而通过检测病人的骨密度来判断治疗效果则需要大约两年时间。
此外,PINP对于检测骨质疏松病人的合成代谢治疗的效果也非常有效。
因此,早期通过PINP来评定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仅能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而且能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骨转化指标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WHO1999(世界卫生组织)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 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骨折的一种疾病。
正常的骨骼是由皮质骨和支 状骨构造而成的。
疏松的骨骼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NIH2001):以骨
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 合特征。
浓度轻微增加骨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和使用建议iof类型治疗期望值检测间隔crosslaps骨吸收标志物抗吸收治至少下降3555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3个月每612个月监控一次totalp1np骨形成标志物抗吸收治合成代谢治疗至少下降40至少增加40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6个月之后每612个月监控一次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3个月之后每612个月监控一次nmidosteocalcin骨转换标志物抗吸收治至少下降2040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3个月之后每612个月监控一次抗再吸收治疗后crosslaps明显下降大于3555抗再吸收治疗后总p1np显下降大于40抗再吸收治疗后总p1np有明显下降抗再吸收治疗后crosslaps没有明显下降维持目前治疗继续监控每612个月一次询问依从性如何胃肠的副反应如果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监控骨质疏松病人治疗的流程骨质疏松的诊断开始治疗检测标志物的基础值crosslaps抗再吸收治疗总p1np合成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crosslaps和总p1npthanks
• Ettinger M,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04;50(suppl):S513-S514. Abstract 1325. • Data on file (Reference # 161-040), Hoffmann-La Roche Inc., Nutley, NJ 07110.
骨转化指标

骨转化指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骨转化指标的定义与重要性
2.骨转换指标的分类
3.骨转换指标的临床应用
4.骨转换指标的检测方法
5.骨转换指标的局限性
正文
骨转换指标是一种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的指标,它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骨转换指标的异常可以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因此对骨转换指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转换指标主要分为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
骨形成指标主要包括骨密度、骨形成速率等,而骨吸收指标则主要包括骨吸收速率、骨转换率等。
在临床应用中,骨转换指标可以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的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预测骨折的风险等。
例如,骨密度的降低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而骨形成速率的增加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
骨转换指标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测。
血液检测和尿液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骨代谢产物来评估骨
转换指标,而影像学检测则可以直接测量骨密度和骨结构。
尽管骨转换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第1页共1页。
骨转化指标

骨转化指标(原创版)目录1.骨转化指标的定义与意义2.骨转换指标的分类3.骨转换指标的作用与应用4.常见骨转换指标的解释与示例5.骨转换指标的检测与结果解读6.骨转换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正文1.骨转化指标的定义与意义骨转化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s,BTM)是一组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速率的生化指标,它能够检测到骨代谢的动态变化。
骨转化指标对于了解骨代谢状况,评估骨折风险,监测治疗效果以及研究骨代谢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骨转换指标的分类骨转换指标主要分为两类: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
骨形成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形态发生蛋白 -2(BMP-2)等,它们反映骨形成的活性。
骨吸收指标主要包括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尿羟脯氨酸(UHP)等,它们反映骨吸收的速率。
3.骨转换指标的作用与应用骨转换指标在临床中主要用于评估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评估骨代谢疾病的病情等。
通过对骨转换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骨代谢状况,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4.常见骨转换指标的解释与示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主要存在于肝、胆、肠、肾等组织,但在骨形成时也会释放入血。
ALP 水平升高可能与骨代谢增强、肝胆疾病等有关。
骨钙素(OC):是一种由成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能促进钙离子沉积于骨组织。
OC 水平升高可能与骨形成活动增强有关。
尿羟脯氨酸(UHP):是骨吸收指标,水平升高可能与骨吸收增强、骨折风险增加有关。
5.骨转换指标的检测与结果解读骨转换指标的检测通常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
检测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综合分析。
一般而言,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的比值可以反映骨代谢的平衡状态,当比值小于 1 时,表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折风险增加;当比值大于 1 时,表示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折风险降低。
6.骨转换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骨转换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骨代谢指标介绍与临床应用

2、社区与基层医生骨质疏松防治培训教材.李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9月第1次印刷.p8
骨吸收标志物反映全身骨骼代谢状态和动态变化
• 骨吸收标志物是在骨吸收过程中由破骨细胞分泌的或被代谢分解的骨组织产物
尿钙
尿羟脯氨酸 吡啶交联物
I型胶原交 联末端肽
抗酒石酸 酸性磷酸 酶-5b
• 临床上最早用于 评价骨代谢的指 标之一
• 临床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佩吉特病、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可 见PINP和PICP升高
骨碱性磷 酸酶(ALP)
• 骨矿化过程中,成骨细胞分泌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 肝功能正常时,肝脏和骨骼来源的碱性磷酸酶各约占血液总碱性磷酸酶的一半。 • 总碱性磷酸酶可部分反映骨形成状态 • 在临床上,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aget 病、肿瘤
常用骨转转标志物主要测量方法及代谢途径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1 ;14 (4):321-336.
骨转换标志物测量水平受多种影响因素
不可控因素:
• 年龄 • 性别 • 种族 • 疾病状态 • 近期骨折史等
可控因素:
• 昼夜节律 • 月经周期 • 季节 • 进食 • 运动 • 生活方式等。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1 ;14 (4):321-336.
骨代谢标志物——骨代谢调控激素
骨代谢调控激素的临床应用
•
甲状旁 • 腺素
(PTH) •
•
PTH的靶器官主要是骨骼和肾脏,促使骨吸收增加、 肾小管钙重吸收增加和磷重吸收减少, 调节维生素 D 在肾脏的活 化 PTH 水平受生理节律和进餐影响,推荐清晨空腹检测,正常参考值范围是 15 ~ 65 pg / mL。 临床上分析 PTH 浓度需 结合血钙、 尿钙、 血磷和维生素 D 水平, 并考虑年龄、 肾功能等的影响 PTH 水平增高常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假性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 PTH 水平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非甲状旁腺激素性高钙血症等
骨代谢生化指标

概念
骨是具有新陈代谢的活组织,由破骨细胞 吸收旧骨、成骨细胞生成等量新骨取代完成骨 的转换,在伴随人一生的骨转换过程中,骨代 谢生化指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 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 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 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原 蛋白。
骨吸收标志物 ( BONE RESORPTION MARKERS)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 TARTRA-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酸性磷酸酶6 种同工酶 中一种,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破骨细胞、 Gaucher 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脾脏毛状细胞以 及单核吞噬细胞中,在肺泡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中 含量丰富。TRACP 主要由破骨细胞释放,增加OC 活性,人类TRACP 是位于第19 号染色体P13. 2 ~ 13. 3 处的一个基因编码的单一同工酶,该酶是一 种结构高度保守的含铁糖蛋白 ,分子量约 30 ~ 40kD,不同人种来源的TRACP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 性为85% ~ 95% ,其差异性起源于转录初期的可 选择性剪接和使用不同的翻译起始部位,或翻译后 蛋白质的修饰,而不是产生于多基因家族。
尿吡啶啉( PYRIDINOLINE,PYR) 尿脱氧吡啶啉( DEOXYPYRIDINOLINE,D-PYR)
Pyr 是衍生于羟赖氨酸三残基的3-羟吡啶环,具有 荧光氨基酸,一个共价胶原交联残基,又名羟赖氨 酸吡啶啉( Hydroxylysyl pyridinoline,HP) ,同源化 合物D-Pyr 又名赖氨酸吡啶啉( Lysyl pyridinoline, HP ) ,分子量分别为429. 37 和413. 34。 Pyr 与D-Pyr 是I 型胶原分子之间构成胶原纤维的交 联物,起稳定胶原链的作用,由成熟胶原降解而来, 骨吸收胶原后,Pyr 和DPyr变成降解产物释放入血 液循环,是NTX 和CTX的终末代谢产物,是目前最 有价值的骨吸收指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6% 每周坚持服药
50%
40%
30%
20%
Daily Bisphosphonates All (n=33,767)
10%
Weekly Bisphosphonates All (n=177,552)
0%
36.9% 每天坚持服药
Oct-02 Nov-02 Dec-02 Jan-03 Feb-03 Mar-03 Apr-03 May-03 Jun-03 Jul-03 Aug-03 Sep-03 Oct-03
继发性 特发性
破骨细胞活性↑→骨吸收↑ 发病基础:各种原因
成骨细胞活性↓→骨形成↓
血清标志物检测
△分类
骨转换评价指标 与骨转化有关的激素
△意义
代谢性骨病的辅助诊断 判断骨转换状态,指导骨质疏松治疗方案选择及
疗效判断 治疗依从性监测
50%以上患者是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坚持治疗,骨标 志物提供了一个相当有价值的管理病人的方法
△ BGP合成的影响因素
BGP的羟基化必须有VitK参与 24,25-(OH)2D3促进BGP的合成和储存 1,25-(OH)2D3促进合成和分泌BGP的作 PTH可刺激BGP的合成和分泌
点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费用。早期诊断能够帮助减少医疗经费。 •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问题:随着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的增加这个
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WHO的显示,骨质疏松症是继心血管疾病后 第二大医疗问题。 • 医疗费用:
Source: 1 NOF Homepage () , 2Boggs (2002) Decision Resource, Inc
• Ettinger M,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04;50(suppl):S513-S514. Abstract 1325. • Data on file (Reference # 161-040), Hoffmann-La Roche Inc., Nutley, NJ 07110.
防治 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折
医学界已将这 三种疾病放在 同样重要位置
治疗高血脂 治疗高血压 预防心肌梗塞 预防中风
骨质疏松卧床时间更久
• 骨质疏松相关病人与其他病(COPD,stroke,心梗,乳癌)相比,卧床 时间更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ource: Lippuner K, et al. Osteoporosis Int 1997;7:414-25.
骨吸收标志物在治疗开始后3个月 就可以提供治疗成功的信息
一、骨转换指标评价
骨形成标志 骨吸收标志
(一)骨形成标志
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 血清骨钙素[Osteicalcin(OC) 或Bone Gla
protein(BGP)] 血清Ⅰ型原胶原肽, P1NP与P1CP
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
△ BALP成骨细胞分泌,反映成骨细胞活性 △ 临床意义: 骨软化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旁腺机能
亢进症、骨转移癌、畸形性骨炎等↑ 骨折与高转换的骨质疏松症↑:BALP改变与尿
HOP呈正相关 BALP作为骨转移癌(↑)病程与疗效判断
血清骨钙素[Osteicalcin (OC)或
Bone Gla protein(BGP)]
原发性骨质疏松药物选择原则
骨转换率 增高
基础治疗:钙剂 + 维生素D 骨吸收抑制剂
骨形成促进剂
正常 低下
绝经期骨质疏 松
老年骨质疏松
绝经
60岁
65岁
年龄
Source: Osteoporosis and Active Vitamin D (1996) Eular Publishers, Basle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骨代谢血清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WHO1999(世界卫生组织)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 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骨折的一种疾病。
正常的骨骼是由皮质骨和支 状骨构造而成的。
疏松的骨骼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NIH2001):以骨
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 合特征。
坚Per持ce治nt疗of病P人ati的ent比s例
NDC Health Study: Poor Persistence even with Weekly Prescriptions
100% 90% 80%
每日 vs 每周 服用双磷酸盐类药物 所有病人 – (10/2002–10/2003)
70% 60%
正常骨Leabharlann 骨质疏松骨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JAMA 285 (2001): 785-95
骨质疏松-严重的健康疾病
• 老龄化人口增多,骨质疏松病人也日益增多.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1993
△生化与生理特点
骨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占15~20% 88Aa组成,分子量112000 成骨细胞分泌,标志成骨细胞的活性。成牙质细
胞、肥大软骨细胞也可产生,血小板也含有,完 整的BGP来自成骨细胞 分泌到细胞外的为成熟的BGP,大部分进入基质, 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 维持正常骨矿化、抑制异常羟基磷灰石结晶形成
骨质疏松症诊断
•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 • WHO/IOF推荐的诊断标准:mean-2.5 SD • 中国的标准:mean-2 SD为骨质疏松 • 血清标志物辅助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原发性 绝经后:高骨转换,骨破坏增加为主 老年性:低骨转换,骨形成减少为主
骨折风险: • 女性 ~ 40-50 % • 男性 ~ 13-22 %
Source: Johnell & Kanis (2004) Osteoporos Int, Sep 8
Source: IMS Data (1998)
骨质疏松症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态疾病: • 发生骨折前的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常常被忽视:如腰背痛 • 大多数病例是在骨折后被诊断的 ,相关的并发症大多为骨折,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