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裂缝的管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管理措施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常常会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还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管理和修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管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混凝土裂缝可以根据其形态和成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干缩裂缝:由混凝土的干缩引起的裂缝,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后的早期阶段。
2.负温差裂缝:由于混凝土在冷却过程中收缩引起的裂缝,主要发生在低温季节。
3.张拉钢筋应力释放裂缝:由于混凝土中张拉钢筋的应力释放不一致引起的裂缝。
4.荷载裂缝:由于超载或外部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5.环境裂缝: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地震等。
混凝土裂缝管理措施对于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修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之一。
在混凝土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裂缝的发生几率。
具体的措施包括:•合理设计: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应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裂缝的发生。
•合理施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合时间和施工温度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以通过添加合适的掺合料或纤维材料等方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少裂缝的发生。
2. 监测和评估及时监测和评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对于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监测和评估:•视觉检查:定期巡视混凝土结构,观察裂缝的形态和变化情况。
•测量裂缝的宽度:使用测量仪器,测量裂缝的宽度,以了解裂缝的变化趋势。
•结构安全评估:对于发生裂缝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复。
3. 裂缝修复当混凝土裂缝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修复,以恢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见的裂缝修复方法包括:•注浆修复:使用专用的注浆材料,将修复材料注入裂缝中,填充裂缝,提高结构的密实性和强度。
住宅砼结构的裂缝控制范本(2篇)

住宅砼结构的裂缝控制范本一、引言二、裂缝的分类根据裂缝的形成原因和特征,可以将裂缝分为活动裂缝和非活动裂缝两类。
活动裂缝指由于温度变化、荷载作用等引起的结构变形而产生的裂缝;非活动裂缝则是由于施工缺陷、材料质量问题等引起的裂缝。
裂缝控制的目标是尽量避免活动裂缝的产生,对于非活动裂缝应予以合理控制。
三、裂缝控制原则1. 强度控制原则:住宅砼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强度设计规范,确保结构能够承受设计荷载,避免由于超载引起的裂缝。
2. 刚度控制原则:住宅砼结构的刚度应满足弹性变形限度,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构造措施减小结构变形,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风险。
3. 建筑物温度变化控制原则:通过设置伸缩缝、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等措施,控制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减少活动裂缝的产生。
4. 优质材料选择原则:选择质量可靠的砼材料和钢筋,保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因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
5. 施工质量控制原则: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控制砼浇筑、养护等过程的质量,避免施工缺陷导致的裂缝。
6. 预应力和加固措施原则:在需要预应力或加固的区域,采用合适的预应力筋或加固材料,增强结构的抗裂能力。
四、裂缝控制措施1. 结构布置措施:合理设计结构的布置,采用合适的剪力墙、框架等结构形式,减小结构变形和应力集中,降低裂缝的产生风险。
2. 部位加固措施:对于容易发生裂缝的部位,如构件交界处、门窗洞口等,采取加固措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裂能力。
3. 温度变化控制措施:设置合理的伸缩缝,根据结构长度和温度变化系数确定伸缩缝的布置位置和尺寸,避免温度变形引起的裂缝。
4.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砼浇筑、养护等过程的质量,避免施工缺陷引起的裂缝。
5. 材料控制措施:选择质量可靠的砼材料和钢筋,保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因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
6. 预应力措施:对于需要承受较大荷载的结构部位,可以采用预应力筋进行加固,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摘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动下,有效扩大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此诸多建筑施工人员的重视程度也十分显著。
在施工过程中,面对裂缝问题的出现,施工人员应提高对该技术施工过程控制的重视度,对其施工原材料的成分进行不断改良,积极开展混凝土技术应用及养护工作,发挥出对混凝土裂缝的抑制性作用,进而提升混凝土施工水平,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裂缝1混凝土裂缝成因1.1原材料不合格一是粗细骨料级配间断,超逊径不符合规范要求、含泥量过大,进而导致混凝土收缩,诱导裂缝产生。
二是混凝土外加剂种类、数量不按配合比例掺加,增加混凝土收缩。
三是水泥品种、等级不符合要求,造成混凝土早期收缩,引起混凝土收缩裂缝。
1.2设计配合比不合适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每方混凝土的水泥设计用量较大,造成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用水量设计过大,造成坍落度大、和易性差,引起早期收缩裂缝。
1.3施工不到位一是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不按技术要求进行振捣,振捣棒插入位置、间距不当,造成混凝土漏振、振捣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诱导裂缝产生。
二是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致使拌和不均匀(特别是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
拌合楼至现场浇筑点距离较长,运输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容易产生裂缝。
三是浇筑停歇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冷缝。
四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保温或降温措施不到位,造成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形成温度裂缝。
五是施工现场风速过大,温度过高,造成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2水利水电混凝土裂缝的危害2.1降低刚性随着裂缝严重程度的增加,工程结构变形会越来越大,进而降低整个结构的刚性,同时在高压作用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结构疲劳度会降低。
2.2降低抗剪能力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结构的刚度会受裂缝的影响而出现下降的情况,抗剪强度也会出现降低的情况,这和整个建筑结构受到横截面严重裂缝影响有着直接关系。
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问题及处理措施

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当前社会逐步重视民生工程的建设,国家和政府也逐步提升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桥梁建设也愈来愈完善,道路桥梁作为整个交通网络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交通运输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提高道路桥梁建设的总体质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来看,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裂缝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到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问题;处理措施引言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市场内占有率的提升,现有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裂缝问题进一步凸显。
1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问题1.1桥梁裂缝桥梁裂缝共分为两种,一种为横向裂缝,另一种是纵向裂缝。
对于混凝土桥梁结构而言,这种裂缝病害的存在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冲击与影响,绝不仅仅只有美观程度受到了损害,在桥梁质量方面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倘若施工单位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与管理,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还会发生工程坍塌的情况,进而威胁国民的出行安全。
1.2地基沉降不均匀路桥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就会产生结构性病害。
地基沉降不均匀,道路受力不平衡的问题最初表现只是显现浅层裂缝,但时间较长时,裂缝会由于多次承载压力而不断加宽、加深,最终导致塌陷,对路面行驶的车辆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无法预计的损失。
一般而言,道路桥梁地基出现不规则沉降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设计时数据不准确,施工时偷料减料等有关,在建设时如果对某一环节不够重视,出现疏漏,则会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由此产生后续一系列问题。
1.3载荷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旨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在路桥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老旧或偏离施工标准,使路桥基础或结构受力不均,导致裂缝的形成。
如果在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中出现下沉问题,底部结构的载荷度明显高于混凝土,从而导致混凝土基层变形。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模板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王铁梦)由于变形作用(水化热、收缩,气温差)引起工程结构的裂缝是很复杂并很重要的问题。
作者在大量的施工和处理裂缝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包括结构力学近似计算法、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施工技术、材料优选、以及环境条件等。
[关键词]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结构设计施工方法材料环境条件1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取得大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设计规范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在建筑材料方面开发出一大批新型高强和高性能材料,如高强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钢纤维、塑料纤维、玻璃纤维混凝土、碳纤维混凝土、约束混凝土等,大批新品种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已出现在建筑市场。
在砖混结构方面,我国的空心砖及砌块建筑也获得迅速发展。
在建筑领域,泵送混凝土的发展实现了混凝土商品化供应方式,从而改变了以预制化作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向,转向现浇整体结构,在施工方面,由硬性混凝土转向流动性混凝土。
我们应当看到在大规模建设取得上述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质量问题。
目前,在工程结构领域中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是建筑物的裂缝问题,并且近年来日趋增多,它已影响到生活和生产,并困扰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2建筑物裂缝的综合性原因国际上关于荷载作用下构件的裂缝扩展问题,都应用纯经验计算公式,虽然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还可参考应用。
但一般工程设计中,只进行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却经常忽略了裂缝的验算(除有特殊要求外)。
按照国际上近代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整体建筑结构的功能必需满足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①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以确保结构不产生破坏,不失去平衡,不产生破坏时过的变形,不失去稳定,即不超过承载力的极限状态;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确保结构不产生超过正常使用状态的变形、裂缝及耐久性、振动以及其它影响使用的极限状态。
2021年土建施工基础知识练习题和答案(Part7)

2021年土建施工基础知识练习题和答案(Part7)共3种题型,共55题一、单选题(共35题)1.温度缝又称伸缩缝,是将建筑物()断开。
Ⅰ.地基基础Ⅱ.墙体Ⅲ.楼板Ⅳ.楼梯Ⅴ.屋顶A:Ⅰ,Ⅱ,ⅢB:Ⅰ,Ⅲ,ⅤC:Ⅱ,Ⅲ,ⅣD:Ⅱ,Ⅲ,Ⅴ【答案】:D【解析】:伸缩缝在结构和构造上要完全独立,屋顶、楼板、墙体和梁柱要成为独立的结构与构造单元。
由于基础埋至在地下,基本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仍然可以连在一起。
2.幼儿园的楼梯,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mm。
A:100B:110C:150D:200【答案】:B【解析】:幼儿园的楼梯,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110mm。
3.下列关于建筑总平面图图示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新建建筑物的定位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原有建筑物或原有道路定位;二是按坐标定位B:在总平面图中,标高以米为单位,并保留至小数点后三位C:新建房屋所在地区风向情况的示意图即为风玫瑰图,风玫瑰图不可用于表明房屋和地物的朝向情况D:临时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超过建筑红线【答案】:A【解析】:新建建筑物的定位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原有建筑物或原有道路定位;二是按坐标定位。
采用坐标定位又分为采用测量坐标定位和建筑坐标定位两种。
在总平面图中,标高以米为单位,并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风向频率玫瑰图简称风玫瑰图,是新建房屋所在地区风向情况的示意图。
风玫瑰图也能表明房屋和地物的朝向情况。
各地方国土管理部门提供给建设单位的地形图为蓝图,在蓝图上用红色笔画定的土地使用范围的线称为建筑红线。
任何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均不能超过此线。
4.以下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情有可原时,建筑施工企业可以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B: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口头允许其他单位短时借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C: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承揽工程D: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实际达到的资质等级满足法律要求,即可承揽相应工程【答案】:C【解析】:《建设法》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
地下室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地下室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1-07-01T14:32:51.767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下作者:徐勇[导读] 在使用钢筋混凝土的高层房屋建筑过程中的各种裂缝发生现象常有发生,其可能产生它的原因不尽相同。
对于建筑地下室内的裂缝坍塌现象也应当时刻引起人们高度的认识重视,一旦发生地下裂缝坍塌现象,要及时组织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和应急补救措施。
德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徐勇摘要:在使用钢筋混凝土的高层房屋建筑过程中的各种裂缝发生现象常有发生,其可能产生它的原因不尽相同。
对于建筑地下室内的裂缝坍塌现象也应当时刻引起人们高度的认识重视,一旦发生地下裂缝坍塌现象,要及时组织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和应急补救措施。
关键词:建筑地下室;钢筋混凝土中的裂缝;主要预防措施引言房屋建筑好后,经常会因为各种自然原因从而导致建筑裂缝的大量产生。
尤其在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框架结构的大型高层住宅房屋中尤其广泛。
这个技术上的问题一直以来也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
本文引用苏州拾鲤花园二期项目,该工程位于相城区北桥街道凤湖路东、大圩娄路北,由16栋地下1层、地上6~20层高层及地下车库组成,地下建筑面积44406.43㎡,地上建筑面积101644.97㎡,总建筑面积146051.4㎡。
以该项目为例,分析苏州拾鲤花园二期项目地下室裂缝产生的原因。
1地下室裂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裂缝现象对于一些建筑物和房屋结构中的建筑楼层来说主要指的是一些会产生裂缝部分,这些不同变形裂缝的直接条件产生原因及其间接原因是各式各样的,如存在流体中的收缩、膨胀、沉降等各种不同条件常常都会直接产生引起不同严重度的裂缝,当它的外部流体承载力和压力常常远远大于内部流体承载力也就有可能会直接产生引起这些变形裂缝。
对于高层建筑物和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裂缝我们必须时刻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旦我们遇到裂缝问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对其进行整治补救,如果放任不管,随着整栋装修房屋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其所在裂缝处的深度可能会越来越大,影响整栋装修房屋建筑整体上的承载力,严重者甚至很有可能会直接甚至导致整栋建筑房屋全部整体倒塌,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损失。
2024年大体积商品混凝土裂纹的控制

2024年大体积商品混凝土裂纹的控制
1. 使用低收缩的混凝土:选择低收缩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
2. 控制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率:在混凝土浇筑后,要注意控制浇水或使用覆盖物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率,以防止裂纹的发生。
3. 控制温度变化:在混凝土浇筑后,要通过控制温度变化来减少混凝土的热应力,可以采取降低浇筑温度、使用降温剂等措施。
4. 使用添加剂:在混凝土配制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如减水剂、增稠剂、增强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收缩等问题,从而降低裂纹的发生。
5. 控制施工过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速度、浇筑高度、振捣等施工参数,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减少裂纹的产生。
这些仅仅是一些一般性的建议,具体的控制裂纹的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控制。
建议您在实施前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混凝土技术人员,以确保正确的建议和方法。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1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因
建筑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主要表现在: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1.2混凝土材料的因素
首先,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浆干缩性变化很大。
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收缩大,而粉煤灰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性水泥收缩大。
一般来说,其水灰比不变,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缩率越大,因为混凝土的干缩主要产生于水泥浆的干缩,水泥浆越少,混凝土中骨料对干缩的制约作用越显著。
其次,混凝土中水的蒸发引起混凝土的收缩,水灰比越大水泥浆越稀,收缩率越大开裂的可能性也越大。
同时减少用水量和水泥量对于改善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更为有效,但应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采用,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求。
再次,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都会造成混凝土
收缩增大,从而诱导裂缝的发生,骨料的密度大、级配好、弹性模量高、骨料粒径大则可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外加剂和掺合料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混凝土的用水量、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从而会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干缩值较大,特别是初期干缩值较大。
防止裂缝的有效方法是使用膨胀剂,混凝土初期膨胀,后期干缩值小,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发生。
最后,混凝土中使用的钢筋越多,产生的握裹力越强,从而约束了混凝土的变形,减少了收缩量,也防止了裂缝的产生。
使用焊接钢筋网,纵筋、箍筋布置合理,布置细而密的钢筋能有效地防止裂缝。
1.3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
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也可以使楼板产生裂缝。
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
当水泥水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楼板表面出现裂缝,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拉力强度低,容易因塑性而产生裂缝。
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砼的抗拉强度,是造成砼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
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
1.4施工工艺及养护的原因
首先,混凝土拌和不匀、拌和时间过长,运输时间过长、运输泵
送时改变了配合比,浇筑顺序不合理、速度太快等施工会改变混凝土的质量,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引起浇筑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裂缝。
现场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抽撤过快,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发生。
其次,混凝土的养护可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
则混凝土收缩越小。
在养护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对拌和好的混凝土进行预冷却以降低温度,使浇筑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与温度梯度最小,外界对混凝土的约束最小。
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凝结、硬化。
混凝土养护时间过短,保持的湿度过低都会使得混凝土收缩变大,会引起裂缝。
最后,施工中,振捣棒直接搁在钢筋上进行振动,钢筋被扰动,同时使得浇筑完的混凝土过早受到振动,影响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作用,也影响了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性。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作用减小,对混凝土变形开裂的约束作用减弱。
在风速过大或烈日暴晒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值大。
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浇筑后,抹面的次数和保温工作不到位,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制措施
2.1做好施工前的设计和准备工作。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处理好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设计,当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在结构设计中合理配置构造钢筋,防止裂
缝的产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构造配筋等加强措施;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前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混凝土工人在浇筑时,对裂缝容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区域,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首先,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由于能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所以混凝土干缩率较小。
掺加粉煤灰能减少水泥用量并有效降低水化热,可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还可减少混凝土自身体积收缩。
同时,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不仅能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抗渗性、抗离析好,减少泌水现象发生、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处理。
其次,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
极采用合适的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
最后,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3强化混凝土浇捣工作的要求。
首先,浇捣时振动棒建议采用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做到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由于很多泵送混凝土的自由流淌,形成混凝土的分层浇筑。
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中,以消除两层中间的接缝,上一层混凝土的自然形成厚度不能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
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8s~10s,以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结构不均匀。
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其次,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
支摸板时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
最后,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
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泌水、混凝
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4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首先,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
可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其次,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缓解降温速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发挥作用,可以避免混凝土因表面干裂而产生的塑性收缩。
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25℃。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同时周边做好明沟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内,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
最后,加强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因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3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
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在施工中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并采取有效的浇注后的防治措施,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