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措施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措施

1、图纸审查图纸会审时,仔细审查图纸,对于楼板设计指标(板厚、钢筋)偏于临界值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板厚、双层双向配筋等)。

2、严格管理严格遵循混凝土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场的预拌混凝土坍落度进行逐车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严禁在运输和现场浇筑过程中加水,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被人为破坏,确保混凝土浇捣的质量,以防止裂缝的发生。

3、提高工艺提高模板制作、安装工艺,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立杆、龙骨间距严格按照方案施工,使之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避免由于模板的弯曲变形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支撑拆除应考虑已浇筑楼板面混凝土强度的可承载力和实际挠度变形要求。

4、严格保护层厚度严格控制板面附加筋的保护层厚度,下部钢筋采用专用水泥垫块,上部负弯矩筋采用通长钢筋马镫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钢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5、预埋管线针对楼面板内预埋管线,应布置在上下层钢筋中和轴附近,并与钢筋交叉布置。

严禁三层及以上管线交叉叠放,同时,宜在管线处增设抗裂网加强措施。

6、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在主要通道部位设置通行马道,避免踩踏钢筋;在浇筑过程中,安排钢筋工对不合格部位进行整修,尤其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及裂缝易发生处应重点关注,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布料机覆盖范围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楼板施工缝留设于板跨度1/3部位,不得随意留设。

7、禁止踩踏、堆放物料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及浇筑完毕后一定时间内,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材料及安装模板支架。

8、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楼板大面必须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安排专人养护,养护次数及持续时间满足规范要求,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卫生间等多水房间,应及时覆盖土工布或棉毡进行保湿养护,延长多水间的保湿养护时间,有效减少裂缝的发生。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建议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建议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建议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几乎是每个工地都绕不开的话题,真的是让人头疼啊!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看起来坚硬无比,但其实它也有脆弱的一面。

你可能没想到吧,它可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铁”。

从混凝土刚浇筑完成那一刻开始,它就有了裂缝的“潜力”,只要一不小心,裂缝就像是冬天的冷风一样,一下子吹过来,让人措手不及。

混凝土裂缝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裂缝的成因可是多种多样,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那种因为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挥发导致它体积缩小,这样一来,它就容易出现裂缝了。

你想啊,混凝土在浇筑时可是“膨胀”得不行,水分一干,体积一收,哪里会不裂呢?就像是你穿了一件小码的衣服,穿久了自然就容易撕裂,不是吗?天气也会“捣乱”。

如果施工的时候温度过高,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太快,收缩就更加严重,裂缝也就更容易产生了。

试想一下,在一个烈日下,混凝土就像是忍受着酷热的“烈火”,水分跑得比谁都快,留下来的只有越来越多的裂缝。

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是造成裂缝的罪魁祸首之一。

就拿浇筑来说吧,如果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或者振捣不充分,里面可能会有空洞或者密度不均的情况,这可不好。

你看,混凝土就像是做饭时的食材,一旦没有搅拌均匀,成品就不可能完美,哪怕它看起来挺漂亮的,内部早已出现了问题。

再说了,水泥、沙子、石子的配比如果不准确,也可能导致强度不足,长时间下去,裂缝就会悄悄冒出来。

至于养护问题,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硬伤”。

你想想,混凝土是个“娇气”货,刚刚浇筑完的它需要好好“休息”。

如果没有及时保湿,或者养护时间不够,混凝土就容易干裂。

就像人一样,谁能忍受几天没水喝,混凝土自然也不行。

如果缺乏水分,它的强度就会受到影响,裂缝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别看它现在坚如磐石,时间一长,裂缝出来了你可就后悔莫及了。

说到这里,问题都分析得差不多了,那怎么才能治理这些烦人的裂缝呢?嘿,这里可有几个“锦囊妙计”了!选材得慎重,千万别掉以轻心。

运用QC方法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

运用QC方法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

运用QC方法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关键环节,而裂缝问题往往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等特点,容易产生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等,给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带来隐患。

因此,运用 QC 方法(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来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类型及成因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裂缝类型主要包括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和施工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后,水泥水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从而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温度裂缝。

收缩裂缝则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体积收缩。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收缩应力,导致裂缝的出现。

施工裂缝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引起的,如混凝土浇筑不连续、振捣不均匀、模板拆除过早等。

二、QC 方法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中的应用步骤1、确定质量控制目标首先要明确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的目标,一般要求裂缝宽度不超过规定限值,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现状调查对以往类似工程中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裂缝的类型、位置、宽度、长度等,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3、原因分析运用因果图、排列图等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主要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4、制定对策针对找出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例如,对于原材料质量问题,可以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对于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以通过试验优化配合比;对于施工工艺不当,可以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养护措施不到位,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

现浇板裂缝允许范围

现浇板裂缝允许范围

现浇板裂缝允许范围现浇板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可以提供坚固的支撑和平整的地面。

然而,在现浇板的施工过程中,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讨论现浇板裂缝的允许范围,并提供一些控制和修复裂缝的方法。

一、现浇板裂缝的允许范围现浇板裂缝的允许范围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所允许的宽度和长度。

裂缝的宽度和长度是判断现浇板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现浇板的裂缝应满足以下要求:1.裂缝宽度:一般来说,现浇板的裂缝宽度应控制在0.2毫米至0.3毫米之间。

当然,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重要建筑物的现浇板,裂缝宽度可以适当放宽到0.5毫米。

但是,超过0.5毫米的裂缝应及时修复,以防止其进一步扩展。

2.裂缝长度:现浇板的裂缝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裂缝的长度应小于现浇板的一半长度,以确保现浇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果裂缝长度超过现浇板的一半长度,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避免裂缝的扩展和影响现浇板的使用。

二、控制裂缝的方法为了控制现浇板的裂缝,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使用适当的混凝土配比:混凝土的配比直接影响现浇板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合理选择水胶比和掺合料的种类和用量,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抗裂剂和纤维材料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施工过程控制:在现浇板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注温度。

过快的浇筑速度和过高的浇注温度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因此,在浇筑现浇板时,应控制浇筑速度和浇注温度,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3.合理的养护措施:现浇板施工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养护时间通常为7至14天,期间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过早拆除养护措施或不充分的养护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因此应注意合理的养护措施。

三、修复裂缝的方法如果现浇板出现裂缝,应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以防止裂缝的扩展和影响现浇板的使用。

剪力墙出现裂缝的原因及控制

剪力墙出现裂缝的原因及控制

剪力墙出现裂缝的原因及控制在建筑工程中,剪力墙作为重要的竖向承重和抗侧力构件,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然而,剪力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因此,了解剪力墙出现裂缝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剪力墙出现裂缝的原因1、材料方面(1)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不佳,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骨料含泥量过大、外加剂使用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从而产生裂缝。

(2)配合比不当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砂率过高、水泥用量过多等,都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容易引起裂缝。

2、施工方面(1)模板支撑不当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或稳定性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变形,导致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受到不均匀的约束,从而产生裂缝。

(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形成施工冷缝;振捣不密实,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孔隙和薄弱部位,容易产生裂缝。

(3)养护不到位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不足,使得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产生收缩裂缝。

3、设计方面(1)结构布置不合理剪力墙的布置不均匀、间距过大或过小,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匀,容易在薄弱部位产生裂缝。

(2)配筋不足剪力墙的配筋量不足,无法有效抵抗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4、环境方面(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的释放,内部温度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内外温差,产生温度裂缝。

在使用过程中,季节温差和昼夜温差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剪力墙裂缝的产生。

(2)湿度变化环境湿度的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干缩变形。

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混凝土收缩增大,容易产生裂缝。

二、剪力墙裂缝的控制措施1、材料控制(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选择质量合格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

水泥应具有良好的安定性;骨料的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控制水灰比、砂率和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建筑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一、抹灰裂缝控制
1、特点分析
抹灰裂缝是质量通病,也是本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2、施工对策
2.1制定详实可行的抹灰施工方案,从技术上确保抹灰工程的质量。

2.2施工前对抹灰工人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的工人方可上岗施工,从人员上确保抹灰的质量。

2.3制定合理的砂浆配合比,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砂浆的拌制,从原材料方面进行控制,确保抹灰工程的质量。

2.4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和体系上确保抹灰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地面裂缝控制
1、特点分析
地面裂缝的控制也是本工程控制重点之一。

2、施工对策
2.1制定详实可行的地面施工方案,从技术上确保地面工程的质量。

2.2施工前对地面施工的工人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的工人方可上岗施工,从人员上确保地面的施工质量。

2.3制定合理的砂浆和混凝土配合比,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砂浆的拌制,从原材料方面进行控制,确保地面工程的质量。

2.4合理设置分隔缝,根据户型布置,主要在墙体阳角处、长度超过6m处及与墙体交接处。

2.5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和体系上确保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pdf一、基本规定:(一)一般规定1.建筑工程裂缝的控制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

2.建筑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应根据建筑的特点确定并实施。

3.建筑工程裂缝的治理,应先判明开裂原因,对造成影响开裂的因素进行处置后,再进行裂缝处理。

(二)设计1.设计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采取下列预防措施:(1)降低荷载作用和间接作用;(2)释放作用效应;(3)提出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体积稳定性和变形能力的要求;(4)提高建筑构配件及其连接或材料抗裂性能。

2.结构设计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关于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规定执行外,尚应对特定情况和特殊因素影响下地基和结构的变形实施控制。

3.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时,不宜增大国家现行结构设计标准限定的伸缩缝设置的间距。

当建筑情况复杂时,应根据体型特征、地基情况、建造过程的先后次序等设置结构缝,并宜做到一缝多用。

4.在选用新材料或制品时,应根据工程应用情况,其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体积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等进行确认。

(三)材料与制品1.建筑材料或制品除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合格要求外,尚应满足建筑设计或施工企业提出的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的要求。

2.进场材料应有性能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书及绿色环保检测报告。

3.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使用应符合有关施工工艺的要求,并应正确堆放、运输和保护。

(四)施工1.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

对裂缝问题应采取预防措施。

2.建筑工程的施工应有施工工期和施工工序安排。

3.验收前,对建筑施工时出现的裂缝应进行有效的处理。

(五)竣工后的措施1.建筑工程竣工后,应清除建筑周边的堆积物。

2.对大跨度的屋面工程,应采取下列防裂或损伤的措施:(1)降雪后,应及时清除屋面的积冰或积雪;(2)对带女儿墙的屋面,在雨季到来前,应疏通屋面的排水口。

3.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冬季,宜向已竣工的工程供暖,对于地面采暖的房屋,应采取下列预防楼板或墙体出现裂缝的措施:(1)启用地热采暖系统时,应缓慢升温;(2)关闭地热采暖系统时,应缓慢降温。

建筑混凝土地面裂缝qc范例

建筑混凝土地面裂缝qc范例

建筑混凝土地面裂缝qc范例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地面裂缝是常见的问题。

正确的质量控制(QC)非常重要,以确保地面的均匀和耐久性。

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一些QC范例。

1. QC范例一: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混凝土地面裂缝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1 控制施工温度: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或低温环境。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过快干燥收缩,而低温则可能引起冷凝水结冰,加剧混凝土的开裂风险。

因此,室温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1.2 控制混凝土含水量:适量添加水会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但过多的水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易裂。

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并保持在合适的水灰比范围内。

1.3 进行适当的基础处理:地面基础的处理对于减少裂缝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在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地基处理,确保地基的平整和稳定。

2. QC范例二:适当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混凝土地面时,应遵循以下适当的施工方法:2.1 充分的浇筑:确保混凝土充分覆盖地面,并使用振动器进行充分的振捣,以排除气泡和空洞。

2.2 均匀的浇筑: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确保混凝土均匀浇筑,避免厚度不均导致的应力集中。

2.3 控制材料配比:混凝土中的材料配比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应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材料配比,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要求。

3. QC范例三:适当的维护和保养混凝土地面施工完毕后,适当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地面质量的关键。

3.1 保持湿润:在混凝土刚浇筑后的初期,应采取湿润措施,防止过快的水分蒸发。

可以使用喷雾器喷水,覆盖湿润的棉布等方法,保持湿润状态。

3.2 控制负荷施加:在混凝土地面下方施加额外负荷可能导致地面开裂。

因此,在混凝土固化期间,应尽量避免重物、机械设备等负荷施加在地面上。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混凝土地面,发现裂缝或其他问题应及时采取维修措施。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强和填缝。

总结: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施工方法和维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地面裂缝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
摘要:建筑施工中,裂缝的出现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施工人员必须在根源上做好混凝土施工期间的预防工作,以避免裂缝现象的出现。

文章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on the construction crack control
tan zhirong
guangdong province, yangjiang 529500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cracks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seriously influenc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must be in the source to make concret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prevention, to avoid the crack phenomenon.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uses of concrete crack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rack; control measure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施工影响
在现场浇捣混凝土的过程中,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混凝土工程进行的抹面次数不能满足要求,容易出现裂缝现象。

另外,在养护方面,由于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会造成混凝土早期脱水,从而引起收缩裂缝。

2、混凝土自身性能影响
混凝土是一种拉抗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的脆性材料。

但由于原材料各部分比例搭配不均匀,在施工中难免出现离析现象,导致同块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强度的不均匀,个别部分抗拉能力较低,裂缝便因此而出现。

3、温度影响
混凝土施工硬化期间,水泥会放出大量水热以及化热,造成内部温度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4、湿度影响
大部分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者说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相对来说变化较大,有时会发生剧烈变化。

由于养护不得当、造成表面湿度不均匀,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与管理
1、施工图的配筋
在结构设计中应妥善处理构件配筋的抗、放关系。

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大部分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

这对这一问题,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同时,设计人员应注意对构造钢筋的配置。

另外,施工人员应加强对对构造钢筋的知识学习的重视,若发现施工图中有不妥之处,及时联系设计人员进行
变更处理。

2、施工选材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强度高的水泥。

并通过试验使配置达到最佳。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设计应合理设计,及时针料的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现场的养护工作能有效进行。

在设计中要注意到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在设计中加以解决。

施工方案要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问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

一次浇筑长度南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

设计应用的混凝土标高不要太大。

对比较容易产生的区域及开洞四角可相应增加构造配筋。

含筋量的增加或配置细而密的钢筋,可以分散裂缝,使裂缝细而密,从而达到不渗水甚至肉眼看不见的要求。

设计上尽量能消除人为的非结构承载性裂缝。

建筑各部位在设计上尽可能做到在收缩与温差发生时,使变形基本协调。

如平面体量不要过大,楼面与墙体不要支在刚度差异太大的基座上等等。

另外,对结构体不要有太大的局部削弱。

在不可避免有过大的刚度差,或者过大的变形约束处应有必要的加强配筋。

3、施工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的对混凝土温度以及收缩变形程度的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及时对现场情况进行反馈以便工程能顺利进行。

此外,尽量做好混凝土性能的改善工作,加强养护提高抗裂能力,施
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优良质量对预防裂缝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特别是贯穿裂缝的产生,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再做更改,努力恢复结构的整体性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施工过程中预防贯穿性裂缝的产生成为主要工作。

4、温控防裂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可以现场采取一下措施: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搅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时应尽量减少浇筑厚度,最好控制在500mm以内,以便于表面散热;第二层浇筑应在第一段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前;根据混凝土浇注面积,在混凝土上中下部设置一定数量测温管,定时测定内外温度,前4天每2h测一次,5-7天每4h测一次,8—15天每天一次,并及时记录,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做到及时观察,出现温度超偏,可通过调整养护方式来降低温差;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加强保温养护措施,现场通常采取措施为混凝土浇注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用麻袋装锯末,厚度80~100mm 进行中层覆盖,最后覆盖1—2层100mm厚岩棉被;另外,夏季施工中对于长期暴露在外面的混凝土块进行撒水养护工作,避免因为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在成裂缝的产生。

施工中,应尽量避免浇灌混凝土在大风大雨中进行。

5、冷却管降温措施
为了避免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过大,可以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预先铺设冷却管路,在混凝土浇注完成之后即可进行通水循环冷却,管内的水流量通常控制在1.5m3/h 左右(进水温度低于10℃时),若进水温度偏高,则水流量也应加快。

冷却管的出水应排放到不影响施工的部位,当大体积混凝土整体初凝之后则可视情况利用该出水进行蓄水保温养护。

当然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完成之后,为了不使中空的冷却管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他产生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注浆和压浆的工作,通常采用真空压浆。

6、养护要及时到位
新浇筑的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常引起水分的损失。

特别是在夏季白天室外温度达到30℃—40℃,不利于水泥水化的进行。

所以浇筑后养护是非常必要的。

应尽可能延长水中养护或认真的控制浇水养护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收缩量,避免早期干缩裂缝,也可降低后期的收缩裂缝,养护时间最少14天。

常规养护方法是喷水,对一般砼结构,减小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

大体积砼由于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用常规方法。

具体说,尽量晚拆模。

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四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

养护期应以砼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即7至28天,最好能长些。

参考文献:
1.褚国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对策.辽宁经济,2008年第03期
2.王凤清.住宅裂缝成因分析及其控制与处理.能源与环境,2009年第04期
作者简介:
谭志荣,男,(1981-),大学专科学历,助理工程师职称,研究方向:建筑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