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高层钢结构震害现象及原因

高层震害现象及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了解现象以及发生的原因,才能根据专业知识制定对应的方案,防范于未然。
小编就高层钢结构震害现象及原因和大家说一下。
钢结构被认为具有卓越的抗震性能,在历次的地震中,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很少发生整体破坏或倒塌现象。
尽管如此,由于焊接、连接、冷加工等工艺技术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钢材材料的优点将受到影响。
特别是因设计、施工以及维护不当,就很可能造成结构的破坏。
根据钢结构在历次地震中的破坏形态,可能破坏形式分为以下几类:1、结构倒塌结构倒塌是地震中结构破坏最严重的形式。
造成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薄弱层的形成,而薄弱层的形成是由于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和抗变4刚度沿高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出现。
2、节点破坏节点破坏是地震中发生最多的一种破坏形式。
剐性连接的结构构件一般采用铆接或焊接形式连接。
如果在节点的设计和施工中,构造及焊缝存在缺陷,节点区就可能出现应力集中、受力小均的现象,在地震中很容易出现连接破坏。
梁柱节点可能出现的破坏现象主要表现为:铆接断裂,焊接部位位脱,加劲板断型、屈曲,腹板断裂、屈曲等。
3、构件破坏在以往所有地震中,多钢结构构件破坏的主要形式有支撑的破坏与失稳以及梁柱局部破坏两种。
(1)支撑的破坏与失稳。
当地震强度较大时,支撑承受反复拉压的轴向力作用,一旦压力超出支撑的屈曲临界力时,就会出现破坏或失稳。
(2)梁柱局部破坏。
对于框架柱,主要有翼缘屈曲、翼缝撕裂,甚至框架柱会出现水平裂缝或断裂破坏。
对于框架梁,主要有翼缘屈曲、腹板屈曲和开裂、扭转屈曲等破坏形态。
4、基础锚固破坏件与基础的锚固破坏主要表现为柱脚处的地脚螺栓脱开、混凝土破碎导致锚固失效、连接板断裂等,这种破坏形式曾发生多起,根据对上述钢结构房屋震害特征的分析可知,尽管钢结构抗震性能较好,但在历次的地震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害。
究其原因,元素是和、结构构造、施工质量、材料质量、日常维护等有关,为了预防以上震害的出现,减轻震害带来的损失,多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必须严格遵循有关规程进行。
钢结构的破坏形式资料

脆性断裂是钢结构在静力和加载次数不多的动力作用 下发生的脆性破坏。结构或构件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变形和 征兆,破坏时产生的变形远比结构应有的变形能力小,吸 收能量很少,突然发生断裂破坏, 断口平齐、发亮,无机 会补救。
11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3 钢结构的 可能破坏形式
3.5 结构的疲劳破坏
3 钢结构的 可能破坏形式
工程设计上采用控制长细比x或y≥5.07b/t,以防止扭转屈曲。
6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截面为单轴对称(T 形截面)或无对称轴的轴 心受压构件绕对称轴失稳 时,由于截面形心和剪切 中心不重合,在发生弯曲 变形的同时必然伴随有扭 转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弯 扭失稳。
3 钢结构的 可能破坏形式
1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3 钢结构的 可能破坏形式
3.1 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
稳定性: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处于平衡位置,微小外界挠动使其 偏离平衡位置,若外界挠动除去后仍能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则 是稳定的;若外界挠动除去后不能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且偏离 初始平衡位置逾来逾远,则是不稳定的;若外界挠动除去后不能 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仍能停留在新的平衡位置,则是临界状态, 也称随遇平衡。
(3)疲劳对缺陷十分敏感。
原因: 缺陷、微观裂纹、宏观裂纹。
注意:结构只有在循环拉应力作 用下才有可能发生疲劳破坏。
12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疲劳断裂过程
裂纹形成
3 钢结构的 可能破坏形式
裂纹稳定扩展
裂纹失稳 扩展断裂
疲劳分类
高周疲劳(应力疲劳)
工作应力小于fy,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寿命n≥5×104次。如吊车梁、桥梁、海洋平 台在日常荷载下的疲劳破坏
钢结构整体稳定性

在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中,属于失稳破坏的形式包括:结构和构件的整体失稳;结构和构件的局部失稳。
钢结构和构件的整体稳定,因结构形式的不同、截面形式的不同和受力状态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形式。
轴心受压构件是工程结构中的基本构件之一。
其形式分为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和格式轴心受压构件。
在工程结构中,整体稳定通常控制着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因为构件丧失整体稳定性常常是突发性的,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加以特别重视。
对于钢构件轴心压杆承载力的极限状态是丧失稳定。
轴心压杆整体失稳可能是弯曲屈曲、扭转屈曲、也可能是弯扭屈曲。
1、轴心压杆整体失稳形式一根完全弹性的材料和无缺陷的轴心压杆,达到承载力的极限状态时,究竟呈弯曲屈曲、扭转屈曲、还是弯扭屈曲,要看它的材料和截面抗弯刚度EI、杆约束扭转刚度、杆自由扭转刚度GJ以及长度L的大小。
1.1弯曲失稳对于截面没有削弱的双轴对称工字形等截面轴心受压构件,在承受较小压力Ⅳ时,构件可保持顺直。
若遇到干扰力使其产生微小变形,在干扰力去掉后,构件将恢复其直线状态。
当Ⅳ增加到一定大小后,该平衡状态则会转为不稳定平衡,亦即此时若有干扰力使其发生微变,则干扰力去掉后,构件任保持微弯状态。
这时如果压力Ⅳ再稍加,则弯曲变形就会迅速增大而使构件丧失承载能力。
这种现象称为构件的弯曲失稳或弯曲屈曲。
1.2扭转失稳某些抗扭刚度较弱的十字截面和z形截面等轴心受压构件,当Ⅳ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构件将发生微扭变形。
同样,若N再稍微增加,则扭转变形迅速增大而使构件丧失承载能力。
这种现象称为扭转屈曲或扭转失稳。
1.3弯扭失稳当构件的截面为单轴对称时,可能会发生绕非对称轴弯曲屈曲,也可能会发生绕对称轴弯曲变形并同时伴随有扭转变形的屈曲,这称为弯曲扭转屈曲或弯曲扭转失稳,简称弯扭屈曲或弯扭失稳。
2、考虑各种缺陷时的临界应力实际工程中钢轴心压杆是弹塑性材料,但理想的轴心压杆并不存在,钢构件不可避免地存在些缺陷。
它有几何缺陷和力学缺陷两种。
钢结构试题+参考答案

钢结构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2题,每题1分,共52分)1.钢结构防腐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m。
A、120B、100C、125D、150正确答案:D2.在钢梁高强度螺栓施工中,采用扭矩法拧紧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时,初拧扭矩应由试验确定,一般为终拧扭矩的()。
A、50%B、20%C、70%D、60%正确答案:A3.在超声波探伤的管理中,为了保证探伤结果的可靠性,除了完全执行检验规程和增强责任心之外,还应建立的制度是()。
A、统一的报告制度B、统一的探伤方法制度C、现场记录制度D、互检和复检制度正确答案:D4.构件现场实荷载试验当采用等效集中荷载模拟均布荷载进行试验时,挠度实测值应乘以修正系数,当采用三分点加载时,修正系数取()。
A、0.97B、0.96C、0.98D、0.95正确答案:C5.高强度螺栓进行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和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小时以上。
A、24B、2D、4正确答案:B6.以下表述哪一项不是钢结构的优点()。
A、质量轻,强度高B、抗震性能优越C、塑性、韧性好D、结构构件刚度大,稳定性好正确答案:D7.按照斯涅尔(Snell)折射定律规定,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声速之比。
A、余切B、正弦C、余弦D、正切正确答案:B8.GB/T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中摆锤刀刃半径应为2mm和()mm。
A、4B、5C、6D、8正确答案:D9.用冷剪法取样坯时,厚度W4mm的构件,所留的加工余量为()。
A、10mmB、4mmC、15mmD、20mm正确答案:B10.在探测条件相同情况下,面积比为2的两个平底孔其反射波高相差()dB。
A、12B、9C、6正确答案:C11.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档案台账,原始记录和报告的保存期限不少于()年。
钢结构易发生的工程事故有哪些

钢结构易发生的工程事故有哪些一、钢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失效。
二、钢结构失稳。
钢结构的失稳主要发生在轴压、压弯和受弯构件。
三、钢结构疲劳破坏。
热门城市:中山律师宁德律师商丘律师固原律师乐山律师钦州律师荆门律师常州律师海东律师鞍山律师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点,随着钢结构的不断发展,许多其他的结构体系都在被取代,我国的钢结构也在蓬勃发展。
但是钢结构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他的一些缺陷可能造成事故。
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钢结构易发生的工程事故有哪些。
钢结构的事故按破坏形式大致可分为:钢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失效;钢结构失稳;钢结构疲劳;钢结构脆性断裂和钢结构的腐蚀等几种。
一、钢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失效1、钢结构承载力失效指正常使用状态下结构构件或连接材料强度被超越而导致破坏。
其主要原因为:①钢材的强度指标不合格。
合格钢结构设计中有两个重要强度指标:屈服强度fy;另外,当结构构件承受较大剪力或扭矩时,钢材抗剪强度fv也是重要指标。
②连接强度不满足要求。
焊接连接的强度取决于是否与母材匹配的焊接材料强度、焊接工艺、焊缝质量和缺陷及其检查控制、焊接对母材热影响区强度的影响等;螺栓连接强度的影响因素为:螺栓及其附件材料的质量以及热处理效果(高强螺栓)、螺栓连接的施工技术工艺的控制,特别是高强螺栓预应力控制和摩擦面的处理、螺栓孔引起被连接构件截面的削弱和应力集中等。
③使用荷载和条件的变化。
包括计算荷载的超载、部分构件退出工作引起其他构件增载、意外冲击荷载、温度变化引起的附加应力、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附加应力等。
2、钢结构刚度失效指产生影响其继续承载或正常使用的塑性变形或振动。
其主要原因为: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如轴压构件不满足长细比要求;受弯构件不满足允许挠度要求;压弯构件不满足上述两方面要求等。
②结构支撑体系不够。
支撑体系是保证结构整体和局部刚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抵制水平荷载、抗振动有利,而且直接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如工业厂房当整体刚度不足时,在吊车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摇晃)。
钢结构ppt

2008奥运会国家体育场
上海虹口足球场
二、我国钢结构应用
大跨度结构——剧院
上海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二、我国钢结构应用
大跨度结构——机场、桥梁
首都机场
苏通大桥
浦东国际机场
二、我国钢结构应用 厂房
轻钢厂房
大众汽车三期工程
山东省日照市双禾家纺轻钢车间
二、我国钢结构应用 活动式结构
二、我国钢结构应用 可拆卸或移动结构
二、我国钢结构应用
钢结构应用种类繁多,造型新颖,规模宏大。按功能分主
要应用有:
会展场馆 体育建筑 机场 剧院
高层建筑 塔桅结构 厂房 仓储 住宅
桥梁
储罐
其他构筑物
二、我国钢结构应用
大跨度结构——会展建筑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广州会展中心
湖南国际会展中心
二、我国钢结构应用
大跨度结构——体育建筑
上海八万人体育场
工厂制造
工地安装
钢材的检验、整理、保管
施工图放样
现场扩大拼装
吊装就位
几钢何材缺加工陷、材料缺陷、残余应力
临时固定
装配成构件
矫正焊接变形
调整、固定
除锈和涂漆
六、钢结构设计要求
一、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构安全可靠; 二、符合建筑使用要求,具有良好耐久性; 三、节约钢材,减轻重量; 四、制造简单、安装方便,节约劳动力; 五、便于运输、维护; 六、结构适当外露、美观。
四、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结构的塑性破坏、脆性破坏 属结构的强度破坏。 破坏时出现明显的变形的为塑性破坏; 破坏时无明显的变形的为脆性破坏。
结构的疲劳破坏 结构在反复荷载(低于屈服强度)作用下产生的破坏。
3 钢结构的破坏形式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3 钢结构的 可能破坏形式
正确制造
(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作,不得随意进行钢材代换,不得随意将 螺栓连接该为焊接连接,不得随意加大焊缝厚度。 (2) 为了避免冷作硬化现象的发生,应采用钻孔或冲孔后再扩钻的方 法,以及对剪切边进行刨边。 (3) 为了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导致的应力集中,应该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 和技术措施,并由考试合格的焊工施焊,必要时可采用热处理方法 消除主要构件中的焊接残余应力。 (4) 焊接中不得在构件上任意打火起弧,影响焊接的质量,应按照规范 的要求进行。
N增大到一定数值(Ncr)
N继续增大(>Ncr)
不稳定平 衡状态
3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3 钢结构的 可能破坏形式
理想的轴心受压构件(杆件挺直、荷载无偏心、无初始 应力、无初弯曲、无初偏心、截面均匀等)的失稳形式分为:
弯曲失稳 扭转失稳 弯扭失稳
4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3 钢结构的 可能破坏形式
无缺陷的轴心受压构件 (双轴对称的工型截面) 通常发生弯曲失稳,构 件的变形发生了性质上 的变化,即构件由直线 形式改变为弯曲形式, 且这种变化带有突然性。
σmax σmin
变幅疲劳计算: 吊车荷载作用 下的疲劳计算:
e
(a) σ
t
σmax
f 210
σmin
(b)
6
16t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图 1-1 疲劳应力谱
3 钢结构的 可能破坏形式
疲劳破坏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疲劳验算采用的是容许应力设计法,而不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 设计方法。这主要是因为焊接构件焊缝周围的力学性能非常复杂, 目前还没有较好试验或数值方法对其进行以概率论为基础的研究。 采用荷载标准值计算。 (2)对于只有压应力的应力循环作用,由于钢材内部缺陷不易开展, 则不会发生疲劳破坏,不必进行疲劳计算。 (3)国内外试验证明,大多数焊接连接类别的疲劳强度不受钢材强 度的影响,故可认为疲劳容许应力幅与钢种无关。 (4)提高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的措施 (a)采取合理构造细节设计,尽可能减少应力集中; (b)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减小初始裂纹尺寸; (c)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如打磨、敲打等。
钢结构的破坏模式分析

钢结构的破坏模式分析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和优异的力学性能。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钢结构也会遭受各种不同形式的破坏。
本文将对钢结构的破坏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结构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和应对方法。
1. 弹性失稳破坏弹性失稳破坏是钢结构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
当结构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其表现为结构中的某一部分或整体开始产生弯曲变形,并且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
这种破坏模式通常发生在杆件或梁柱连接处。
2. 屈曲破坏屈曲破坏是在钢结构中发生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当某个构件承受的应力超过其屈服强度时,它的形状将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导致该构件无法继续承受负荷并发生失效。
在屈曲破坏中,构件的断裂通常发生在连接处、焊缝或构件的弱点处。
3. 失稳屈曲破坏失稳屈曲破坏是弹性失稳破坏和屈曲破坏的综合表现。
当结构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一部分构件发生屈曲,同时其他部分也开始产生弹性失稳变形。
这种破坏模式通常发生在长支撑结构中,例如桁架和柱子。
4. 疲劳破坏疲劳破坏是由于结构长期受到重复或循环载荷的作用而导致的,特别是在应力集中的区域。
这种破坏模式通常在钢桥梁、塔架和机械设备中发生。
疲劳破坏的特点是慢慢扩展,表现为结构的局部裂纹逐渐扩展并最终导致结构失效。
5. 冲击破坏冲击破坏是由突然施加到结构上的高能量载荷造成的,例如爆炸或碰撞。
由于冲击载荷的特殊性,结构无法承受这种突然的巨大荷载,导致结构出现严重破坏。
冲击破坏的特点是瞬时性和不可预测性。
综上所述,钢结构在面对不同的外部载荷和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弹性失稳破坏、屈曲破坏、失稳屈曲破坏、疲劳破坏和冲击破坏等不同的破坏模式。
对于这些破坏模式的分析,有助于设计师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钢结构的性能和限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结构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也至关重要,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确保结构的长久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曲失稳(框架或拱平面内) 弯扭失稳(框架或拱作用平面外)
12/31
§ 3.2 结构和构件的局部失稳、截面分类
3.2.1 局部失稳的概念 3.2.2 局部与整体相关稳定 3.2.3 截面的分类问题
13/31
3.2.1 局部失稳的概念
在保持整体稳定的条件下,结构中的局部构件或构件中的板件已不能 承受外荷载而失去稳定。
z 如:理想的轴压直杆的屈曲。
分枝型失稳
原始平衡
临界平衡
6/31
※失稳的类别※
2. 极值型失稳(第二类失稳、压溃)——失稳极限荷载或压溃荷载
z 没有平衡分岔现象,结构变形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直到结构不能承受 增加的外荷载。
z 如:压弯杆件的失稳。
极值型失稳
压弯杆件 7/31
※失稳的类别※
3. 屈曲后极值型失稳——屈曲后强度
局部失稳——塑性设计截面(特厚实截面) 第2类:受弯形成塑性铰但不发生塑性转动时,仍不会局部失稳——弹
塑性设计截面(厚实截面) 第3类:受弯并当边缘纤维达到屈服点时,板件不会局部失稳——弹性
设计截面(非厚实截面) 第4类:受弯时局部失稳,应利用屈曲后强度进行设计——超屈曲设计
截面(纤细截面或薄柔截面)
2/31
§ 3.1 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
3.1.1 关于稳定的概念 3.1.2 失稳的类别 3.1.3 结构稳定分析的原则 3.1.4 钢构件的整体稳定
3/31
3.1.1 关于稳定的概念
结构整体失稳破坏: z 作用在结构上的外荷载尚未达到按强度计算得到的结构破坏荷载
时,结构已不能承担并产生较大的变形,整个结构偏离原来的平衡 位置而倒塌。
其次,构件进入弹塑性 受力阶段,形成塑性铰
随后发生塑性转动,内力 重分布,相继出现塑性铰
最后,形成机 构而倒塌破坏
z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强度破坏时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因此又称为塑性破坏(延性破坏)。
z 纯粹的强度破坏很少。因破坏过程中的明显变形将引发其它类型的破坏 发生。
17/31
3.3.2 应力塑性重分布
(3) 结构和构件的初始缺陷:
包括构件的初弯曲、初偏心、几何偏心以及残余应力等。
11/31
3.1.4 钢构件的整体稳定
轴压构件:
弯曲失稳、扭转失稳、弯扭失稳
受弯构件:
弯扭失稳
压弯构件:
截面单轴对称——弯曲失稳(弯矩作用平面内) 弯扭失稳(弯矩作用平面外)
截面双轴对称——弯扭失稳(弯矩作用平面内、外)
第 3 章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
主要内容:
¾ 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 ¾ 结构的局部失稳、截面的分类 ¾ 结构的塑性破坏、内力塑性重分布 ¾ 结构的疲劳破坏、损伤累积破坏和脆性断裂破坏
1/31
第 3 章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模式
§3.1 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 §3.2 结构和构件的局部失稳、截面分类 §3.3 结构的塑性破坏、应(内)力重分布 §3.4 结构的疲劳破坏 §3.5 结构的损伤累积破坏 §3.6 结构的脆性断裂破坏
破坏,称为结构的强度破坏。
z 在杆系结构中,结构的强度破坏都由受拉或受弯构件的强度破坏所引 起,受压构件一般发生失稳破坏。
z 受拉构件破坏过程:
首先拉应力 达到屈服点
其次,构件进入塑性 变形,明显伸长
随后材料进入 强化阶段
最后,达到抗拉 强度后,构件拉断
z 受弯构件破坏过程:
首先受拉边缘 应力达到屈服点
4/31
3.1.1 关于稳定的概念
稳定性的定义: 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处于平衡位置,微小外界扰动使其偏离平衡位置,若外
界扰动除去后: z 仍能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 ——稳定的 z 不能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且偏离越来越远——不稳定的 z 不能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但停留在新的平衡位置——临界状态
(随遇平衡)
(1)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z ①位移和转角均较小,但考虑结构变形对外力效应的影响—二阶分析,如 钢构件、框架及钢拱的整体稳定分析;
z ②转角较小但考虑大位移,钢框架同时考虑构件和结构的整体稳定分析; z ③大位移大转角的非线性分析,如网壳结构的稳定、板件的屈曲后强度分
析。
(2) 材料非线性的影响:
弹性 → 弹塑性 → 稳定的双非线性分析
z 如:承受轴向荷载圆柱壳的失稳。
有限干扰型失稳
均匀受压圆柱壳 9/31
※失稳的类别※
5. 跳跃型失稳
z 结构由初始平衡位置突然跳到另一个平衡位置,在跳跃过程中出现很 大的位移。
z 如:承受横向均布压力的球形扁壳。
跳跃型失稳 均 布 荷 载 作 用 下 的 坦 拱
10/31
3.1.3 结构稳定分析的原则
强度问题是应力问题; 稳定问题是要找出作用与结构内部抵抗力之间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即变
形开始急剧增长的状态,属于变形问题。
5/31
3.1.2 失稳的类别
1. 欧拉屈曲(第一类失稳、分枝型失稳)——屈曲荷载或欧拉临界荷载
z 在临界状态前,结构保持初始平衡位置,在达到临界状态(屈曲)时,结 构从初始的平衡位置过渡到无限临近的新平衡位置,平衡状态出现分岔。
z 开始有平衡分岔现象,但屈曲后并不立即破坏,有较显著的屈曲后强 度,能继续承载,直到极值型失稳。
z 如:薄壁构件中的受压翼缘板、腹板。
屈曲后极值型失稳
8/31
※失稳的类别※
4. 有限干扰型失稳(不稳定分岔屈曲)
z 与屈曲后极限型失稳相反,结构屈曲后承载力迅速下降,若结构有初始 缺陷时将不会出现屈曲现象而直接进入承载力较低的极值型失稳。
受压板件的失稳是屈曲后极值失稳,板件屈曲后仍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进入屈曲后强度阶段。
D
P
G
E
C
F DE
C
FO
b
B
B
A
A
3.2.2 局部与整体相关稳定
局部失稳后仍有屈曲后强度的结构和构件,虽能继续承载,但其整体失 稳时的极限承载力将受到局部失稳而降低。
14/31
3.2.3 截面的分类问题
局部失稳的屈曲荷载与板件的宽厚比有关。按宽厚比分为四类: 第1类: 宽厚比最小,即使受弯形成塑性铰并发生塑性转动时,仍不会
15/31
§ 3.3 结构的塑性破坏、应(内)力重分布
3.3.1 结构的塑性破坏 3.3.2 应力塑性重分布 3.3.3 内力塑性重分布
16/31
3.3.1 结构的塑性破坏
z 在不发生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的条件下,内力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当 截面内力达到截面的承载力并使结构形成机构时,结构就丧失承载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