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ppt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ppt
一、目标
1. 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2. 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掌握鸦片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导入
1. 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简要介绍。
2. 提出问题:你知道鸦片战争是什么吗?
三、内容
1. 鸦片战争的起因:
- 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导致中国国内社会问题浮现。
- 中国政府对鸦片货物进行查缉,引发事件发展。
2. 鸦片战争的经过:
-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攻占广州,中国签订《南京条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再次进攻中国,中国签订《天津条约》。
3. 鸦片战争的影响:
- 中国领土遭受割让,权利受到侵犯。
- 中国国内局势动荡,社会动荡剧烈。
4. 鸦片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 《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 林则徐的抗英斗争。
- 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四、总结
1. 鸦片战争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国家的屈辱。
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五、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2.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对中国人民的教训又是什么?
六、参考资料
1. 《中国近代史》
2. 《鸦片战争史》
七、结束语
1. 感谢各位同学的聆听,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认识。
2.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近代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请做好准备。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背景分析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重点分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工业革命对战争的影响。
2.结合所学,让学生绘制一张鸦片战争时间线,标注出主要战役和关键事件,以便直观地展示战争过程。
3.请学生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选择一个角度(如社会、经济、政治或人民生活),进行深入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学生发言: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情感教育:强调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作业布置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规律的角度看待鸦片战争,理解战争背后的必然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讨论主题: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如何认识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抵抗精神;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等。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英贸易状况。
2.知道鸦片战争的过程,包括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及结果。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输入对中国人民的危害等。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规律。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提高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教学设计5:第1课 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一、课标内容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基本具备了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正确评价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耻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始。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察教材图片,自主学习,说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记住虎门硝烟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和史料,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引导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简述鸦片战争的大体进程;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引导总结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从而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准确地列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分析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对条约内容的分析,总结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本课内容较为重要,为学生提供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于鸦片战争这样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学生对于战争、历史人物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鸦片战争的具体情况、影响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课件、相关历史资料、教学道具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起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搜集相关材料,找一找在鸦片战争中有哪些牺牲的著名将领,完成基础训练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走私鸦片的目的
2.虎门销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3.经过
4.结果: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内容:
3.影响: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变化 进入中国近代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虎门销烟》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观看《林则徐》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教材地位
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耻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始。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鸦片战争为主线,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封闭的市场成为了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走私鸦片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品问题,清政府采取禁烟运动,引发英国的侵略战争。
3.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经过一系列战役,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八年级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鸦片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反对侵略,勇于斗争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鸦片战争》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统编)】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等史实。
2.根据中英两国社会的差异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并分析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
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3.通过对《南京条约》的分析概括,理解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4.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卑劣与血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5.学习林则徐、关天培等人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教师:“中国梦”这个词语我们在街头小巷随处可见。
2012年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而这个“中国梦”却是随着另一场梦碎开始的。
古代中国曾经盛极一时,曾以“天朝上国”自居,但在1840年,英国的船坚炮利惊醒了国人、打破了美梦,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的美梦是如何破碎的,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从“中国梦”的提出说起,通过对“中国梦”这一热点的讲解,引出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引导学生思考英国船坚炮利惊醒了国人、打破了美梦的背景和对中国的影响来进入本课。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形成全面的认识。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真实情况。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2.史料资料: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献、图片等资料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鸦片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史料了解战争的经过。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2.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得近代中国积极融入工业文明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教法学法本课为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
相应的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及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我们的历史课堂。
下面跟着一小段视频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
[PPT]:播放视频(视频为《国史演义58、鸦片战争之两个世界的碰撞》的第15秒到1分05秒)视频内容如下:2011年12月11号,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仅是促进了自身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对我国主动拥抱世界,走向深蓝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中国曾经拥有过一次拥抱世界的机遇。
由于清政府长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因此最终尝到了恶果。
在满清王朝还沉浸在自己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却在迅速发展。
[师]:同学们知道百年前的清朝曾经可以拥抱世界的机遇是指什么吗?(学生回答)[师]:大家都很聪明,都知道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
一起来看一看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中的清王朝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会有什么样的相遇,闭关锁国下的清政府最终尝到了什么样的恶果。
[板书]: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中国课堂展开:一、看位置,寻原因[师]:很多人说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很多时候我们能通过一张照片或者图片去了解一段历史。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张图片来探寻鸦片战争这一段历史。
同学们请看书本第五页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这幅图显示的是我国哪个地区?[PPT]:展示书本上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地图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就地图信息提问,展开对重点内容的分析。
(学生回答)[师]:很好,大家都一眼就看出来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细心的同学也一定发现了鸦片战争时期交战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老师有一个疑问,英国远在大西洋,到达中国需要绕过非洲好望角渡过印度洋,并且在1840年前后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到中国需要3、4个月。
为什么英国要千里迢迢把军队运到中国对中国发动战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目内容,思考为什么英国要发动鸦片战争。
[PPT]:展示《1840年世界地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学生回答)[师]:简单概括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就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对不对?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采取了哪些手段呢?一开始英国是想通过正常贸易打开中国市场的,但是面对一直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中国,正常贸易下英国一直是买入的多于卖出的,处于明显的入超地位。
所以正常贸易英国无法获利,不能打开中国市场。
那么英国会怎么办呢?对,正常贸易行不通,英国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了。
[板书]:正当贸易、鸦片走私[PPT]:边讲解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这一部分背景及知识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使学生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师]:那么鸦片贸易使英国达到目的了吗?显然是没有的,所以英国通过发动战争达到他们要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
为什么获利丰厚的鸦片贸易还是没有使英国达到目的呢?(学生回答)[师]:这位同学说因为清政府禁烟了。
为什么清政府要禁烟呢?是因为清政府知道英国走私鸦片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么?老师听到有同学说是因为鸦片是毒品,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危害。
是的,鸦片泛滥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许多官员对此重视,给皇帝上书请求查禁鸦片。
我们来看看官员是怎么跟皇帝说的。
请大家阅读书本第四页材料研读的第一则材料,说说看鸦片泛滥带来了哪些危害呢?[PPT]:展示书本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的材料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
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学生回答)[师]:同学们从第一句话中得出了银价递增这一危害,从第二句话中得出了吸食鸦片的人很多。
吸食鸦片会摧残人们的身体,使人精神涣散。
政府官员沉迷于鸦片会怎么样?士兵们沉迷于鸦片又会怎么样呢?(学生回答)[PPT]: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清朝各个阶层人吸食鸦片的系列图片[师]:鸦片的危害不仅局限于此。
书本第三页有一幅《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同学们结合刚刚的材料和这个表格,想一想还会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师]:对,鸦片泛滥使得我国白银外流十分严重。
我们在分析历史材料时既要把材料分层分析也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解读材料。
简单总结一下,通过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泛滥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社会上……[PPT]:呈现鸦片的危害的小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让学生意识到分层分析材料和材料之间相互联系。
[师]:可见鸦片大量流入有百害而无一利,确实需要禁烟。
那么清政府是如何禁烟的呢?(学生回答)[板书]:虎门销烟[PPT]:呈现虎门销烟的石雕图片[师]:是的。
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广东后,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最后在虎门销毁了收缴的110多万千克的鸦片。
这有效打击了鸦片流入,使得英国想要以走私鸦片开辟中国市场的“美好愿望”破灭了。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这么看来鸦片战争好像是因为虎门销烟而爆发的,对么?(不是的)虎门销烟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打开中国市场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的原因。
课堂深化:二、看路线,探过程[过渡]:理清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我们继续来看这张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中有两条线路对不对?分别是1840年和1840—1842年英军入侵路线,由此可见鸦片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同学们能结合路线和书本内容,简单说说两个阶段分别是如何进行的么?[PPT]:再次展示书本上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设计意图】:使用地图串联课堂,反复阅读地图,培养学生读图意识(学生回答)[师]:两位同学很清晰准确的向我们介绍两个阶段的战争进程。
尽管在战争中广大人民和一些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例如我们书本相关史事提到的三元里的乡民们,虎门大战中为国捐躯的关天培,还有年近七十力竭牺牲的老将陈化成等。
但是战争最终还是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这里老师又有一个疑问,我们在上学期的课程里学过,清朝是政治经济文化都繁荣的天朝上国,为什么最终会输给小小的英国呢?(学生回答)[师]: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因为落后,天朝上国在哪些方面落后了呢?同学们能具体说一说么?(学生回答)[师]:打战需要什么?对,武器。
那么这个时候清朝和英国的武器对比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这样一段材料。
[PPT]:展示材料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武器装备各自的水平,那就是,英军已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而清军仍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第33页[师]:从这个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军武器是落后的。
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两国的火器对比。
从这枪支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枪支明显落后于英国。
武器的落后不仅仅是在枪支方面,军舰、火药、大炮等等各方面都是落后于英国的。
[PPT]:展示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和英军使用的枪支图,配以简单文字说明(文字整理自《天朝的崩溃》第34页)[师]:为什么英军的武器会各方面领先于中国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图文并茂的材料的解读认识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落后,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学生回答)[师]:英国是当时的头号工业强国。
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给自足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时期。
在经济上,中国也落后于英国了。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达的英国在政治上也是比中国先进的。
这个时期的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而中国还是封建专制时期。
在政治上我们也落后了。
正是因为政治、经济和武器等各方面的落后,我们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败给了一个蕞尔小国。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落后就要挨打呀![板书]:资本主义强国、落后的封建王朝、侵略、闭关锁国课堂升华:三、看细节,析影响[过渡]:挨打的中国为自己的失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们说要通过图片来了解历史,也从这张图中了解到了鸦片战争的时间、地点、战争过程,那么同学们能否从这张图得知中国为自己的失败付出了哪些代价呢?(学生回答)[师]:同学们读图时要关注图中的细节,比如图例信息。
(学生回答)[师]:同学们反应很迅速!一下子就找到了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被迫割让地这两个图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