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掌握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过程和结果。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

2. 鸦片战争的过程。

3. 鸦片战争的结果。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一些基本信息,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初步认识,并进行讲解和补充。

第二步:讲解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1. 讲解“鸦片”是什么,它的历史和作用。

2. 讲解中国封闭的历史背景,解释西方列强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出鸦片。

3. 讲解林则徐禁烟的背景以及它的作用。

4. 讲解中国对鸦片贸易的态度,进而讲解两江总督林则徐被免职和林则徐禁烟失败的原因。

第三步: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1. 讲解英国的威慑政策,并以郑成功、马关条约等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在航海和治理中面对的困难。

2. 讲解“黄蜂事件”和“阿美尔号事件”,让学生了解入侵中国的列强是如何制造事端的。

3. 讲解英法联军入侵、中方各地抵抗、军事胜利、使节大礼、南京条约、太平天国等一系列鸦片战争事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第四步: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1. 讲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并解释它的影响。

2. 讲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开放和割据的影响,包括条约口岸、领土割让、通商关税、外国居留权、军队和警察等。

3. 讲解 openerp 金融系统、教育和科技等方面,英、法等列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反应。

第五步:总结和复习对鸦片战争的学习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学以致用。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织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加深他们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老师讲解,学生听取。

2. 问答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3. 组织小组讨论:老师布置课题,学生自由讨论。

4. 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

五、教学与评价本教案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非常适合中等和高等学校的历史教育。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危害: a.白银外 流,造成清政府财 政危机;b.银价上 涨,造成“银贵钱 贱 ”, 加 重 农 民 负 担;c.腐蚀统治机 构,清政府更加腐 败;d.毒害中国人 民身心健康,削弱 对学生进行远离毒 军队战斗力。…… 品的思想教育 感想: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给身体 以健康,给家庭以 幸福,给社会以安 宁,给人类以和谐。
图的能力。
(1)根本原因:打 开中国大门,开辟 海外市场 (2)导火线(直接 原因):中国政府的 禁烟运动
第一阶段
1840 年 6 月
---1841 年 5 月
攻广州、陷定海、
逼天津、道光帝将
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 年 6 月
---1842 年 8 月
占香港、进吴淞、
到南京、清政府被
迫签订城下之盟—
的高温来熔化鸦 片,避免污染。
不是
“虎门销烟”是鸦 片战争爆发的直接 原因。对于这一个 问题,学生容易将 它与鸦片战争爆发 的根本原因相混 淆,通过影像资料 和充分利用教材资 源,设置争议问题 以培养学生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能力, 揭示战争爆发的必 然性,让学生思辨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和偶然性的辩证关 系。
学生讨论、各抒己 见后
严厉禁烟 缉拿烟贩,将缴获 的 230 多万斤鸦片 销毁在虎门,维护 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不是 因为烧鸦片会产生 大量毒烟,造成人 们“被动吸毒”,所 以才利用生石灰与 海水化合反应产生
通过资料展示,拉 近学生与历史人物 之间的距离,培养 学习的兴趣,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
反抗外来侵略的 坚强意志。林则 徐是当之无愧的 民族英雄。罗瑞 卿大将参观虎门 时说过:“中国近 代史就是在这儿 首先开始了抵御 帝国主义的侵 略,到了虎门就 能知道什么是中 华民族精神。”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感知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学图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闭关锁国的改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一场战争,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师: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人鸦片?英国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芽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为了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材料,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英国将绒、布匹等工业品销往中国,但销路并不好。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师:社会背景: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样地。

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又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走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逐渐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统治黑暗,国防力量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现江河日下之势。

2.林则徐禁烟(1)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制明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在广东查禁烟片。

(2)林则徐的烟措施派人明察暗访,拿烟贩。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一【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需1课时【教材分析】《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

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A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B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

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下表: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项目中国英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2.虎门销烟(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

(向学生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争。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鸦片战争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2.能力(1)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历史。

(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动脑与研究历史能力。

如本课设计三个探究问题,在每个问题下再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4)通过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主义、联系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力和通过现象抓本质能力。

(5)通过阅读关于林则徐史料,分析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原因,培养学生辩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裁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英雄壮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历史责任感。

认识到今天幸福与安定是国人民不断抗争结果,从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2.通过鸦片战争背景及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史实,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火烧圆明园,认识到侵略者对中国文化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形成“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必然联系,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领域、清朝政局、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开始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 ___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 ___社会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 ___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

“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指出: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双方协议
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并分析其危害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割地: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7页正文部分内容,并提问:《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侵略者有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些条约?有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
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

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

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当然,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
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