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产生的原因共26页

合集下载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中国劳动法是我国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它主要通过维护和促进劳动者的权利来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这也是中国劳动法发展的基本历程。

中国劳动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朝时代,当时的政府就有一个法律来管理政府雇员的劳动权利和义务,有关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也得到了确立。

比如,汉朝的刑法《汉书凤阙犯罪志》中已经提出了农民要缴纳税款以及农民免受下贱处置的规定。

随后,宋代政府强制实施财政制度,规定农民向政府定期缴纳赋税,以此来维护农民的劳动权利。

在清朝,明治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取消下贱制度和实施财政改革的政策,但是对劳动者的保护依旧比较有限。

1906年,中国政府制定实施《会计准则》,强制规定经济管理者必须遵守劳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促进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兴起,劳动法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1945年,华公会发布的《国民党社会主义建设政策》就提出了实施劳动法的政策,要求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此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强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中国政府提出要实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制度。

1951年4月30日,中国颁布正式的《劳动法》,强制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政府按照“以民为本”的方针,改革劳动法,为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进行进一步的保障。

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劳动法律也面临着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挑战,政府坚持以劳动者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对劳动法律下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调整,更好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可以说,中国劳动法的发展是一部漫长的历史,是由古至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产物。

从古代的天朝到现代的改革开放,我们经历了从无法管理劳动者权利到逐步实施劳动法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历史进程。

中国劳动法律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它仍在日新月异,为实现“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自考 劳动法 简答 总结

自考 劳动法 简答  总结

简答1.劳动法产生的原因1)劳动法产生于大工业时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2)劳动法的产生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3)劳动法的产生,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劳工劳动条件不断恶化。

2.劳动法的作用1)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2)是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3)保障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4)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3.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4.劳动就业的特征1)劳动就业的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即公民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求职的愿望 3)劳动就业要求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律允许的有意于社会的社会劳动,这是劳动者的劳动是否得到社会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客观依据。

4)劳动就业必须是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5.劳动合同的作用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6.劳动合同成立于劳动合同生效的区别7.劳动者在劳动卫生安全法中的权利义务1)获得各项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2)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3)拒绝权4)监督权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8.养老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 2)补偿性 3)广泛性 4)社会性9.工伤保险的特点1)工伤保险对象的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4)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0.劳动争议的特点1)劳动争议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2)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或工会组织)。

3)劳动争议的标的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11.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律条件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2)必须是因不服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3)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主
奴隶
人身 所有
法典明确规定:奴隶 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 具和财产,奴隶不属 于人的范畴。
封建地主
农民
人身 依附
劳动法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圈地运动
在14世纪至18世纪末的资本主义 原始积累时期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英国等欧洲 国家制定了许多“劳工法规”。
(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和领 导的劳动立法运动 。 (2)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 (3)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劳 动立法 。 (4)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劳动法。 (5)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劳动立法 。 1、1949年到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1953-195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3、1958-196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至第三 个五年计划时期。 4、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1978-1994年劳动立法的改革和发展阶 段 6、1994年《劳动法》颁布至今。
在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影响下,1880年 瑞士政府曾首先提出召开国际会议,制 定国际劳工公约,此项倡议因各国间意 见分歧未能召开。1889年瑞士政府又联 合一些国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由于 德国要求在柏林召开,于1990年在柏林 召开了包括15个国家参加的会议。这是 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 题的会议。
4.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社 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建立了法定的多 层次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社会保险制度。 5.逐步普遍实行劳动合同与集体合 同制度。 6.不断完善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法。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学习本节要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 特点、主要任务;了解国际劳动立法思 想的产生,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 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劳动立法的影响。 一、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开端 三、国际劳动工组织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 原则 1、 平等自愿原则 2、 协商一致原则 3、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原则 主体 内容 订立程序 不的的违法 二、 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 (一)、要约 (二)、承诺
1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可以由用人单位拟定,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共同 拟定,但劳动合同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后才能签订,职工被迫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未经协 商一致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无效劳动合同。
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里和劳动义务关系。 律关系有哪些表现形式 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二、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平等性和隶书性 2、 劳动法律关系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3、 劳动法律关系在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三、 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1、 范畴不同 2、 前提不同 3、 内容不同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 分类 (一)、按期限分类 1、 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 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 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二)、按身份分类 (三)、按用人方式 (四)、劳动合同存在的方式 1、口头 2、书面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工资制度及形式 一、 形式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奖金 4、 津贴 5、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不属于工资的范围是 社会保险费 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其他
第三节 工资制度 一、 最低工资概念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单位必须 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劳动报酬。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劳动法考试重点及部分选择题

劳动法考试重点及部分选择题

劳动法一单项选择题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劳动立法的发展体现⏹在()⏹A.工厂立法的内容不断充实⏹B.在宪法中规定劳动权⏹C.劳动争议处理法的出现⏹D。

社会保险法的产生4.20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劳动立法在()⏹的发展尤为突出⏹A.就业保障⏹B。

社会保障⏹C.反对歧视⏹D。

劳动争议处理5.19世纪初期,劳动法产生的原因有()⏹A.无产阶级的长期斗争⏹B.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C.维持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的需要⏹ D.劳动关系的产生6.下列关于“劳工法规”与“工厂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工厂法”规定了工时的下限和工资的上限。

⏹B.“劳工法规”规定了工时的上限、工资的下限⏹ C. “劳工法规”是保护资本家的立法,“工厂法”则主张保护劳动者。

⏹ D. “工厂法”产生在“劳工法规”之后1.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是()A.劳动法律规范B.劳动关系C、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D.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2.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D、.劳动法律事实3.下列行为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是()A、某个体餐馆雇佣童工B、因身体原因甲与所在单位协议改变岗位C、乙根据与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上岗就业D、劳动合同期满前,丙与某宾馆协议延1.依《劳动合同法》,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2个月⏹B.l个月⏹C.半个月⏹D.3个月6.王某大学毕业后到某通讯集团公司工作,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约定:公司对王某进行为期半年的通讯技术专业培训,王某在培训后3年之内不能离开公司,如违反则需支付公司违约金2万元。

到公司报到后,公司对王某进行了培训,并因此支付了专项培训费用总计l万5千元。

经培训,王某已胜任工作。

2年后,王某提出辞职,公司要求支付违约金。

下列有关本案的表述正确的是()⏹A.王某无须支付违约金⏹B.王某应支付违约金2万元⏹C.王某应支付违约金1万5干元8.某高新技术开发公司与某甲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中规定,某甲的主要任务是伪造实验数据。

劳动法 第二章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 第二章  劳动法概述

3.劳动法的兴起—— 独立劳动法阶段(20世纪以来)
法国《劳动法典》(第一卷,1910年)、 《苏俄劳动法典》(1922年)、美国《国家
劳动关系法》(1935年)等。
各国劳动法相继脱离民法,开始独立发 展,并在世界各国普及。
二、中国劳动立法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二)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3)国际劳工公约的批准情况
(二)劳动服务关系
(三)劳动团体关系
(四)劳动争议处理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的地位
一、劳动法地位的含义
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 位,即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是否属 于一个独立法律部门以及它与其他 法律部门有何关系的问题。
二、关于劳动法地位的分歧
(一)劳动法是社会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劳动法是经济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立法
1. 国际劳工组织简介
1919年成立。是联合国下属的负责
全世界劳工事务的专门机构 。
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 :通过促进
全世界劳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 高,最终在实现社会正义的基础上建立 世界的持久和平。
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原则:
(1)劳动不是商品; (2)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是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 (3)任何地方的贫穷对一切地方的繁荣构成危害; (4)反对贫困的斗争需要各国在国内以坚持不懈 的精力进行,还需要国际间作持续一致的努 力,在此努力中,工人和雇主代表享有和政 府代表同等的地位,和政府代表一起参加自 由讨论和民主决议,以增进共同的福利。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 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 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 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 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 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劳动法的起源和发展

劳动法的起源和发展

劳动法的起源和发展工人阶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然而,在工业化初期的社会中,工人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足够的保障和权利。

于是,在人们的异化和反抗中,劳动法这一重要的法律体系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一、劳动法的起源在英国工业化的初期,工人处于严重的经济困境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法律安排开始形成,以确保工人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保护。

1833年,英国通过了《工厂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工人的法律。

该法规定禁止雇佣儿童进行危险工作并规定工作时间。

此外,更多的法律规定接踵而至,逐渐保障安全,工资和劳动条件,这些应该是所有劳动者都有权利享受的。

在19世纪的欧洲,工人们联合起来,斗争并争取他们的利益和权利。

美国的劳动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一些工会组织一直在竭力争取雇主的相关议题,主要涉及工时安排和报酬水平。

美国《惠特尼劳工法》和《福鲁格劳工法》则是美国维护工作者权益之路的里程碑。

二、现代劳动法的发展随着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劳动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更加广泛的法律体系,其范围涵盖了劳动标准、雇佣和解除关系、薪酬等多方面。

这些法律实体旨在保护工人的权益,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条件,以及避免不公平的雇佣行为。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劳动法和相关法规。

例如,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劳动法不断完善和修订。

截至2019年,中国通过了四部《劳动法》(分别于1994年、2008年颁布),三部《劳动合同法》(分别于2007年、2013年颁布),为中国的工人阶级提供了广泛的保护和支持。

这反映出了不断提高工人福利、保障工人权益的劳动法发展趋势。

三、新兴劳动模式与劳动法的迎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劳动模式的内容也在发生改变。

新型的劳动力更多地倾向于无固定期限和无常规工作时间的自由职业工作。

这些新的劳动模式,如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给劳动法的调整带来了挑战。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概述
(2)集体合同法领域:结社自由、团体自治

团体自治以公民结社自由的基本权利为前提,包 括两方面内容: 其一,工会团体的人格独立:排除国家非正当的 干涉;独立于雇主。
其二,工会团体的行动自治。 (3)劳动基准法领域:禁止强迫劳动



三、倾斜保护原则


(1)劳动合同法:解雇保护
(2)劳动基准法:基准法定,意在设定当事人 意思自治的界限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者的救济保 障,如举证责任倒置
厂做工,即强迫劳动者同资本家建立雇佣劳动关系。
英国亨利八世时期曾明文规定,对流浪者给予鞭打;如再
度流浪,则被捕,除了鞭打,还要割去半只耳朵;三度流 浪就要当作重犯罪人或社会敌人处死。


2、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强化雇佣剥削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学徒法》规定,在 法定限额以上支付工资的要受到处罚,其中取得工资这 笔支付工资者要受处罚更为严厉,对前者判处监禁22日, 而对后者判处监禁10日。
劳工法规的本质
强制建立劳动关系——“乞食证”
反劳工法规,不认为是劳动法的起源。
公法
(二)民法阶段(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背景:资本原始积累结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 始稳定。

经济政策:古典自由主义
立法:强调私法自治,主张劳动关系由雇佣契约 调整。 1804年《法国民法典》将雇佣关系称为“劳动力 租赁” ,该法典第1710条称“劳动力租赁者, 谓当事人约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 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 回到私法的轨道。



英国1802年的《学徒
健康和道德法》,规
定纺织工厂童工的工
作时间每天不得超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