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滑坡和防冶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滑坡和防冶方法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滑坡和防冶方法引导语:滑坡是水利工程建造常见的问题,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滑坡和防冶方法,欢迎参考!1水利水电工程滑坡的诱发因素1.1地面开挖应该说地面开挖是最为常见的诱发滑坡的因素。
在水利水电工程界,漫湾、天生桥二级等工程的边坡失稳事件是众所周知的。
进入21世纪,由于边坡开挖导致的失稳事件仍屡次发生。
2001年6月23日至7月27日,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2#导流洞出口曾发生四次滑动,终于导致全面解体。
边坡位于F3断层带所形成的槽谷下部,开挖总高度约50m。
滑动物质为第四纪堆积体,沿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滑动,并在滑坡范围以外形成多条拉裂缝。
1.2地下开挖由于地下开挖导致边坡失稳和滑坡,在采矿工程中屡有发生。
1980年6月3日凌晨,湖北省盐池河磷矿由于地下开挖导致突发性滑坡,崩塌岩体达一百万立米,埋没了邻近的村庄,287人丧生。
陕西韩城发电厂与年产20万吨原煤的象山煤矿相邻。
由于煤层开采,在中央形成了一个采空区。
1982年发现干煤棚柱体倾斜,柱基隆起开裂等现象。
自1985年开始,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内,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治,但边坡至今未停止变形。
甘肃昌马水库右岸导流泄洪隧洞在开挖过程中发生大范围的塌方导致的岩体开裂,边坡变形加剧,这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由地下开挖诱发边坡变形的一个例子,该工程随后实施了大规模的加固工作。
地下开挖导致边坡失稳的另一种值得重视的情况是由于隧洞洞口开挖导致的滑坡。
龙滩水电站导流洞进口附近曾发生规模较大的崩滑,1996年在万家寨隧洞口突然发生的塌方导致刚下班的十余人丧生。
1.3填方在饱和软粘土上修建堤坝,当施工速率较高时,经常会发生滑坡。
饱和粘土通常压缩性很大,而渗透系数很小,如果施工速率过快,则孔隙水压力无法及时消散,导致滑坡。
为了保证在软基上修筑坝的稳定性,需要控制施工速率,同时可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
例如通过砂井、塑料板排水或真空预压等技术加速水压力消散。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是一种常见问题。
渠道滑坡的成因可以归纳为工程建设不规范、地质条件不良、水力条件变化等多种因素。
为了有效防治渠道滑坡,需要综合考虑工程设计、地质勘察和水力条件等各个因素。
渠道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质条件不良:滑坡地质条件是渠道滑坡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如果地质层或地层结构不稳定,土壤质地较松散,就容易发生滑坡。
地质构造破碎带或滑动面的存在,也会导致滑坡的发生。
2. 工程建设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如果不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如挖掘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土石方的坡度过大或过小等,就会增加渠道滑坡的风险。
施工中若不合理地开展挖掘、填筑和爆破等作业,也会导致地质体的破坏和滑动。
3. 水力条件变化:水力条件的变化也是引发渠道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渠道内水位变化过大或水流速度过快时,会对渠道内的土体产生较大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使土体变得松散,从而增加滑坡的风险。
针对以上成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合理设计:在工程设计阶段,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水力条件变化,确定合理的渠道形状、坡度和护坡方式等,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资料收集和地质勘察:在施工前对渠道所在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资料收集工作,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和历史滑坡发生情况,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3. 施工监督: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特别是在挖掘、填筑和爆破等作业中,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方法,避免对地质体的破坏和滑动。
4. 加固和防护措施: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工程设计要求,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加固剖面、设置护坡、加固地基等,提高渠道的抗滑能力。
5. 水力条件控制:控制水位的变化和水流速度,避免过大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可通过设置引水闸门、排泥排砂措施等手段,保持渠道内的水力条件稳定。
渠道滑坡的成因多种多样,防治措施也需综合考虑各个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工程设计、地质勘察和施工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渠道滑坡的发生,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推进,渠道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也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渠道滑坡是指在水利渠道工程施工及后期运用中,由于地形、地质等原因导致的边坡滑动,引起工程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本文将从渠道滑坡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渠道滑坡的成因1.地质条件影响地质条件对于渠道滑坡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及岩层的倾向、厚度、稳定状态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
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岩层的断层、裂隙、节理等易于受到水流冲刷、雨水侵蚀等因素的侵蚀,导致岩壁松动、滑坡等情况的发生。
2.工程施工不合理如果水利工程的施工不合理,可能会给渠道周围的土壤结构带来一定的变化,从而导致边坡的坡度变大、抗剪强度下降等问题。
另外,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地质条件进行人为“调整”,例如挖掘或填筑等操作,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引起了渠道滑坡等问题的发生。
3.气候控制水土流失气候因素对渠道滑坡有较大的影响。
在降雨量较大、气温波动较大的区域,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而水土流失则会引起土层结构破坏、松动等,最终引起渠道滑坡等问题的发生。
1.损坏渠道工程渠道滑坡的发生会导致渠道的破坏,引起渠道内的水位波动,甚至造成渠道内的洪水灾害。
渠道工程的损坏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可能引起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等问题。
2.水土流失渠道滑坡所导致的水土流失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造成植被流失、土壤质地疏松、水源污染等问题。
1.合理的工程设计在渠道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周围地质、地形、地下水位等因素,确保工程不会对周围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加强监管防范在渠道施工期间,应该加强对整个工程的监管,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内的人员和车辆进出,避免因为车辆行驶、机械设备振动等原因造成地质结构的破坏。
3.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使得预测和监测渠道滑坡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借助地质雷达、GPS等技术手段,对渠道施工过程中及后期渠道工程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从而在危险出现之前及时采取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渠道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在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渠道滑坡是一个常见的施工安全隐患。
渠道滑坡不仅会给工程造成损失,还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对渠道滑坡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渠道滑坡成因1. 山体地质条件在一些地理环境复杂、地层岩性不稳定的地区,山体地质条件不良是造成渠道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地区常常存在有大量的软弱岩层和易溶解的岩石,这些地质条件导致了山体的不稳定性,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降雨等自然灾害,就容易引发渠道滑坡。
2. 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在渠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在设计、选址、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也会造成渠道滑坡。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地基处理工作,或者采取了不合理的施工方法,都可能导致渠道滑坡。
3. 水文条件在一些水文条件复杂的地区,比如降雨量大、水位高等地方,也容易发生渠道滑坡。
水文条件的不利因素可能会导致基岩溶蚀,增加滑坡的危险性。
4. 生态环境破坏在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地区,由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加剧,这也会造成渠道滑坡的发生。
二、渠道滑坡的防治措施1. 做好地质勘察在渠道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段进行渠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避免选择山体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方进行渠道工程建设。
2. 强化山体工程防护在山体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防止渠道滑坡的发生。
比如可以在山体上进行爆破、钻孔灌浆等加固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3.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4. 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在渠道工程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材料对于山体的地质条件要求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
5. 加强施工管理在渠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渠道的土体发生失稳、滑动而导致的滑坡现象。
滑坡的成因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两类。
为了减少渠道滑坡的发生和减少灾害性后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渠道滑坡的成因:1. 自然因素:(1)土质条件:渠道土体松散、富含黏土、含水量较高等因素,会增加渠道土体的流动性,导致发生滑坡。
(2)地震:地震会导致地层抗剪强度的下降或土体液化等现象,从而引发滑坡。
(3)降雨:大雨引发的地下水涌出,会导致渠道土体饱和,增加土体的重量和流动性,加剧了滑坡的发生。
2. 工程因素:(1)设计不合理:渠道的陡坡和曲率过大,或者渠底水平度不均匀,都会增加渠道滑坡的风险。
(2)施工不规范:施工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和加固,或者施工过程中疏于监管和控制,都会造成渠道土体的失稳。
(3)水力因素:水流速度过大、渠道弯道处的离心力、水流冲刷等因素,都会引起渠道土体的疏松和溃堤。
1. 加强工程设计:合理设计渠道的坡度和曲率,选择适当的土质参数和工程材料,确保渠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严格施工规范: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注重渠底的压实和加固,及时清理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泥土、碎石等松散物质。
3. 预防地震灾害:加强对地震灾害的分析和预测,合理选择施工地点,采取地震动减震措施,提高渠道的抗震能力。
4. 做好排水工作:采取排水系统设计,及时排除渠道中的积水,保持渠道土体的干燥状态。
5. 定期检测和监测:对渠道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修复,防止发生滑坡。
6.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对渠道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对土壤流失的监管,减少土体松散和侵蚀,提高渠道土体的稳定性。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的成因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只有在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渠道滑坡的发生,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于水利工程渠道滑坡防治措施的分析

关于水利工程渠道滑坡防治措施的分析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对水利建设工程的应用,这是国家基础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的稳定发展遭到了一系列的阻碍,比如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渠道滑坡现象。
为了满足水利工程综合效益提升的需要,需要针对水利工程的渠道滑坡现象展开深入分析,从而提升渠道的工作效益,保证输水环节的稳定发展,保证灌溉效益的提升,积极做好相关的农业生产工作,实现滑坡处理系统的健全,采取相关措施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标签:渠道;滑坡应对方案;管理应用前言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通过对这一环节的优化,可以提升水利工程的发展效益。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积极做好渠道建筑设施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促进渠道输水工作的稳定运行,促进其灌溉效益的提升。
针对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优化,在山区建设中,其地面起伏性比较大,坡度状况也比较大,灌溉的渠道比较多,拥有比较长的渠线,位置也具备分散性,在渠道工程中做好渠道滑坡预防体系是很必要的。
1 关于渠道滑坡环节的分析在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影响其渠道滑坡的因素是比较多的,这是一种在综合运作条件下,产生的渠道滑坡现象。
要针对其滑动的条件,实现相关斜坡应用模式的优化,在相关区域的滑坡现象中,可以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些因素主导着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称之为主导因素。
在滑坡防治过程中,要针对其主要导致因素展开分析,配合相关因素展开综合性质的治理方案,比如地下截排水工程的发展,这种模式主要针对其地下水作用而开展的。
针对其坡体的过低的支撑力,可以采取相关支档工程,来满足日常工作的发展,保证渠道滑坡现象的避免,从而提升渠道综合运作效益,满足现实工程的需要。
由于渠线经过地段地质、土壤条件较差,如有软弱土层、断层、风化土层,岩层倾向渠内,沿层面容易产生滑坡。
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

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水利工程是指为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供水、发电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渠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工程施工和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渠道滑坡成因复杂,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
了解渠道滑坡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渠道滑坡成因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造成渠道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等都会对滑坡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地层岩性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等因素都会增加渠道滑坡的风险。
2.工程设计工程设计不合理也是造成渠道滑坡的重要原因。
未考虑地质条件的不稳定因素而进行设计,渠道的坡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引发滑坡的发生。
3.施工工艺施工中的不当操作也会导致渠道滑坡的发生。
挖土方量过大、施工过程中振动过大等都可能破坏地下土层的稳定性,从而引发滑坡。
二、渠道滑坡的防治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岩性、构造等情况,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参考地质条件,避免设计过程中出现瑕疵。
特别是在渠道的坡度、曲度等方面要有所考虑,避免设计出现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监测。
对挖土、填方、爆破等工艺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强化治理在渠道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对渠道两侧进行支护,对切割坡地进行坡面加固,以提高渠道的稳定性。
5.完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也是导致渠道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渠道周围进行排水系统的建设,避免地下水位过高导致渠道坡地滑动。
6.定期检查维护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
对渠道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确保渠道的安全运行。
通过以上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的发生。
水利工程中渠道产生滑坡的原因及有哪些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中渠道产生滑坡的原因及有哪些防治措施水利工程中,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灌溉主要是渠道和渠系建筑物的运行好坏决定的,渠道对农业生产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渠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出现滑坡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措施,更好的保证渠道的效益得到发挥。
1 渠道滑坡的成因分析渠道出现滑坡的问题主要是受到斜坡滑动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渠道滑坡的问题出现。
在出现滑坡的时候,通常都是有一个或者两个主要的因素引起的,人们将主要的影响因素成为主控因子。
在对滑坡问题进行防治的时候可以对主控因子采取措施,可以通过一定的变化或者是工程措施来对滑坡问题进行控制或达到消除的目的。
对于导致滑坡出现的其他因素可以采取一般的措施来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
在对地下水作用引起的滑坡,主要的原因是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会对坡体支撑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治理的时候。
可以加强支挡工程。
很多的渠道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可以经过地质条件和土壤条件都非常差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软土层或者断层倾向渠内的情况,这样岩层面非常容易出现滑坡的情况。
在水利工程中,出现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或者是灌溉用水下渗的情况都会导致滑带土强度出现降低的情况,因此,在对滑坡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可以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可以减小抗滑阻力。
水利工程在使用的时候如果遭到地震影响也是会导致滑带土结构出现破坏的情况,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保证施工方法是非常正确的,同时在施工中要采用适宜的爆破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出现滑坡的问题。
在渠道工程施工中,会经常出现新土石和老土石结合的问题,在进行结合的时候如果质量存在问题,也是会导致滑坡问题出现。
2 渠道的滑坡处理在对渠道滑坡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要先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滑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能够对滑坡的稳定程度进行判断。
在找到滑坡出现的原因以后要找到滑坡处理的施工方案,在对方案进行确定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找到可行性最高,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在进行处理的时候要避免出现过难的施工,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施工及质量控制摘要:渠道滑坡是由于渠线经过地段地质、土壤条件差,开挖渠道后破坏了岸坡地层的自然平衡,加之在水的作用下而引起的。
本文就这此介绍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治理办法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滑坡治理
在水利工程中,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渠道
的正常输水和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
山区地面起伏,坡度大,灌溉渠
道多,渠线长,位置分散,渠道滑坡是渠道工程危害大,最常见的水毁
形式。
因此,探讨渠道滑坡的原因及对其处理和防止对搞好农业生产
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渠道滑坡的成因分析
渠道滑坡是具有滑动条件的斜坡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对某一特定滑坡总有一或两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控制作用,我们称它为主控因子,在滑坡防治中应着力找出主控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和变化幅度,并采取主要工程措施消除或控制其作用以稳定滑坡,对其他因素则采取一般性措施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如地下水作用引起者以地下截排水工程为主,因削弱坡体支撑力引
起者则
以恢复和加强支挡工程为主。
具体的原因有:
(1)由于渠线经过地段地质、土壤条件较差,如有软弱土层、断层、风化土层,岩层倾向渠内,沿层面容易产生滑坡。
(2)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
(3)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
(4)施工方法不当,加大了边坡的滑动力,容易引起滑坡,或采用不适宜的爆破。
(5)新、老土(石)结合质量不好,引起结合料的滑动。
(6)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渠道坡脚人为大量挖土或水流冲刷淘空,导致滑坡等等。
2. 渠道的滑坡处理
渠道滑坡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地质勘查,找出滑坡的原因,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
提出滑坡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寻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容易实施的处理方法。
整治滑坡处理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
渠道滑坡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支挡、
暗涵(或埋管)、渡槽及改线等。
2.1排水导渗。
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
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
(1)地表排水: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
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
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
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
(2)地下导渗: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常用设置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
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干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3)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 削坡减载。
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
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一般采用削缓边坡,当渠道外滑坡时,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
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 支挡。
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如受地形限制,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则可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挡护坡措施。
如加固坡脚砌挡墙,干砌护坡等,如渠道经过小溪岸坡,坡脚受洪水冲刷,可采用加固坡脚、浆砌石挡土墙,防止冲刷淘空;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办法处理。
另外当渠床为基岩时,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等等。
2.4 暗涵(或埋管)。
由地上转为地下。
当地质条件差,山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2.5 渡槽。
水利工程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
因限于地形条件,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有时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6 改移线路。
一般小型渠道工程,在选定渠线时基本上未做地勘工作,致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一旦雨水入渗,整个渠床都要发生大的位移和沉陷。
当采取上述多种处理措施很难奏效时,最后只有采取改线,以避开滑坡地段。
上述是山区渠道滑坡常用处理措施,滑坡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单独或综合采用。
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单,彻底整治
3. 渠道滑坡防止
(1)渠道滑坡防止应从设计规划入手,摸清渠线地质结构情况,避开地质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切实可行工程措施以予防止。
选择合理渠道结构和边坡,确保渠道稳定安全。
(2)施工阶段,应平台开挖后抽沟,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确保边坡稳定。
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加强渠道的运行管理,加强滑坡段的检查和观察,有滑坡迹象时,应立即采取削坡减压、砌石护坡、开沟排水、内坡防渗等措施,及时治理,尽早排除;管护好排水系统,使沿渠山坡地表水从截水沟或排洪槽等设施流向预定的地方,保证排泄畅通;检查渠道衬砌防渗工程,对损坏处及时修复;禁止在滑坡体坡脚处挖土、取石等行为,保证土体稳定;如果坡脚伸入河流中,应在坡脚处修建挡土墙,防止土体下滑和水流冲刷;控制水位的平稳的升落,严格执行放水、停水规程,防止骤涨骤落,造成渠道滑坡。
4. 结论
对于渠道滑坡的处理,很可能几种方法同时采用,进行综合治理。
尤其是排水措施,无论何种滑坡,都必须进行排水处理,水对滑坡体滑面有软化、加剧滑坡体发生的作用,所以大多数渠道滑坡都发生在雨季,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治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为原则,进行综合治理,重点在渠道的建设阶段做好
各方面的预防工作, 对于已经或即将产生的滑坡要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农村水利工程渠道的正常运行,争取做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