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环境保护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空中到地下,从地面到水面,各种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将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打造成为一届绿色的世博会。
而汇集了各国环保理念的实际行动则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满了整个世博园,人们通过对生活态度、理念的思考和畅想,描绘出一幅未来舒适住宅与怡人家居的美妙画卷。
在画卷里,21世纪的住宅、居家、生活新思潮——节能、环保、绿色、和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现实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08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台湾88风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俄罗斯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中欧多国暴雨成灾、阿根廷寒流冰冻……在这些自然灾害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着人类行为的影子,让我们在用低碳平息地球的不满的同时,也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抽象自然观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十分重视自然生产力,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质上看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
由于马克思始终把生产劳动看作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手段,因此,这就意味着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不能离开生产环节而孤立地谈论如何处理废弃物的问题,而应该从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或者将其转换为有用的资源。
那么,怎样去实现这种过程呢?马克思强调要“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这里,所谓“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就是指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为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冲突的两个出路。
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很早就预见并分析了工业革命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对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很有信心。
2,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思想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提出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马克思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篇:马克思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看待森林环境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
于是不少人开始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森林的乐趣,去领略大森林对人体的各种益处。
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也成为了现如今全球共同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而如同经济的发展一样,环境的保护也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应拔苗助长。
下文,就将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来考虑森林环境保护这一重大的全球问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是众多物种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森林的重要性。
当你步入苍翠碧绿的林海里,会骤感舒适,疲劳消失。
森林中的绿色,不仅给大地带来秀丽多姿的景色,而且它能通过人的各种感官,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改善机体的机能,给人以宁静、舒适、生气勃勃、精神振奋的感觉而增进健康。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森林锐减、土壤退化与沙漠化、物种灭绝、大气质量恶化、水质污染和淡水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森林的兴衰,对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或者恶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丰茂的森林在水土保持、物种繁衍、大气净化、积蓄水资源等方面都能作出巨大的贡献。
因此,保护森林对于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实,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园。
我们远古的祖先,当他们从猿进化成人以后,曾经长期在森林中栖居,以野果为食,以树叶为衣,钻木取火,用树枝削制武器和工具。
他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与繁衍,森林庇佑着人类,养育着人类,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物质条件。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早已经离开森林,也结束了与森林相依为命的岁月,建立了集中居住的城市和村庄。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含五篇)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含五篇)第一篇: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某某(专业班级:学号:)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 人均资源不足, 加之违反生态规律, 滥用资源, 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
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 重建生态平衡, 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
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必要性从资源方面看,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
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
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污染。
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
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城市污染。
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3)海水污染。
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观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观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体系,它不仅涉及社会和经济领域,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这些观点,并表达对未来的展望。
一、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将自然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认为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重要地位。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到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
过度的资源开采、污染排放等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因此,环境保护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公平的紧密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应当在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下加以利用。
如果少数人通过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的方式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就势必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马克思主义呼吁社会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和对未来世代的关注。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认为只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公平和合理分配的基础上。
只有社会的经济收益公平分配,人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5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5篇第一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绿色机电——论机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一、机电专业发展特点。
按照人事部统计预测,“机电”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人才之一;21世纪内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加工制造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加工生产全过程的一批高新复合技术群,是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是我国开发大西北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科技支撑;21世纪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纵、编程与开发的高级复合应用素质型创新技术人才[1]。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机电专业技术,然而机电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机电产品在生产和使用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液、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
目前,我国的机械产业采用仍是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
“三废”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机械制造业,除了面临着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竞争外,还存在着如何突破绿色壁垒这个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国际贸易中不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被禁止出口已成为一项国际准则。
我们国内企业的设计、制造也应该紧跟步伐,合理利用资源,进行洁净化生产,减少环境的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理。
因此,机电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道理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2]。
机电产业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是一种全新的设计与制造理念,它们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素材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素材一、引言: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对于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必须要认真研究和运用的理论体系,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贡献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给出相关论文素材。
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深刻观察,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剥削压迫的本质。
- 引用材料1:《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下的商品生产和无限追求利润,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
2.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公平和生态平衡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 引用材料2:《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工人阶级解放和社会各阶级的和谐共存,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构建提供了基本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和指导1.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观的转变和绿色经济的提出。
- 引用材料3:马克思主义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绿色经济的理念,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 引用材料4:马克思主义关注贫富差距问题,强调社会公平,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
3. 马克思主义对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和合作呼吁。
- 引用材料5: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劳动者的团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挑战与应对1. 历史性条件和时代价值的再思考。
- 引用材料6:马克思主义的实施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突破,避免教条主义。
2. 矛盾的统一和社会转型的问题。
- 引用材料7:马克思主义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与资源分配等矛盾的协调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五、结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机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旨在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其关注的范畴多样且广泛。
其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探讨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视角,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一、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再认识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相互作用的。
传统的发展观念主要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认为环境保护会抑制经济发展。
然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为,经济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环境被视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
马克思强调,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基础和文明发展的前提,人类必须保护和维护好这个生态环境。
因此,环境保护不应该仅被视为一项独立的任务,而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涉及环境保护的重要理论框架。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旨在实现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为,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同时,可持续发展理论还强调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问题,主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公正和平等原则,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路径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规划和管理。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严格监管和惩罚环境破坏行为,确保环境保护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其次,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马克思主 义如何看待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对于这一问题也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但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
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如果过度开发和破坏,就会导致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
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方式。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例如,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引发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危机。
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目标,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往往不顾及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生产。
这种短视的行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并且将环境成本转嫁给了社会和未来。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也使得环境问题更加复杂。
贫困阶层往往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地区,更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而富裕阶层则能够通过各种手段逃避环境问题的影响。
那么,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提供了哪些思路呢?首先,马克思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将取代私有制,生产的目的不再是追求利润,而是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这将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使人类能够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看待森林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
于是不少人开始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森林的乐趣,去领略大森林对人体的各种益处。
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也成为了现如今全球共同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而如同经济的发展一样,环境的保护也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应拔苗助长。
下文,就将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来考虑森林环境保护这一重大的全球问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是众多物种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森林的重要性。
当你步入苍翠碧绿的林海里,会骤感舒适,疲劳消失。
森林中的绿色,不仅给大地带来秀丽多姿的景色,而且它能通过人的各种感官,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改善机体的机能,给人以宁静、舒适、生气勃勃、精神振奋的感觉而增进健康。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森林锐减、土壤退化与沙漠化、物种灭绝、大气质量恶化、水质污染和淡水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森林的兴衰,对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或者恶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丰茂的森林在水土保持、物种繁衍、大气净化、积蓄水资源等方面都能作出巨大的贡献。
因此,保护森林对于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实,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园。
我们远古的祖先,当他们从猿进化成人以后,曾经长期在森林中栖居,以野果为食,以树叶为衣,钻木取火,用树枝削制武器和工具。
他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与繁衍,森林庇佑着人类,养育着人类,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物质条件。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早已经离开森林,也结束了与森林相依为命的岁月,建立了集中居住的城市和村庄。
然而,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依然与森林密不可分。
森林给人类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木材资源。
在人类社会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木材一直是重要的能源和主要的建筑材料。
木制的车辆,木制的船只,是最常用的的交通工具;木制的农具,木制的弓箭,使人们在耕作和狩猎中如虎添翼;以木材建造的住房,不仅使人类从穴居的洞窟中走出,有了更为舒适的家,而且长期以来,木材一直是人们建造房屋乃至高楼大厦不可或缺的材料。
我们日常所用的纸张,也是由木材粉碎做成纸浆加工制造的,以下是森林的几大重要作用: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的树冠像一把把张开的伞,既可以减缓降雨对地面的冲击,又可以截留大量雨水;地面的落叶、树枝、果实等能减少地表水的流失,增加渗入土壤中的雨水;而树木盘根节错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免遭雨水冲刷。
森林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在田间营造的防护林带,可以将风的速度降低25%以上,对农作物的有效防护距离可达到树高的23倍。
同时还能使田间水分蒸发减少,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
种植防护林和固沙植物,目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防止沙丘流动、抵制沙漠化的主要手段。
森林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1亩森林每天能产生氧气48. 7公斤,满足65人呼吸的需要。
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等有毒废气,1公顷柳树林每月能吸收60公斤二氧化硫;1公顷云杉每年可以阻挡和吸收32吨空气中的烟尘,松林每年吸收36吨,而水青冈、槭树、橡树的混合林每年吸收烟尘多达68吨。
森林是生命的庇护所。
我国的长白山林海中,在高大挺拔的东北红松和长白美人松的荫庇下,生长着数不清的奇花异草和各种动物,已经鉴定的高等植物就有1200多种,走兽50多种,飞禽230多种,鱼类和爬虫300多种。
而热带雨林中的物种更为丰富,是地球上拥有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生态系统。
森林以它丰富的营养,适宜的环境,养育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生物种群,保持微妙的生态平衡。
然而,素有“绿色金子”之称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一片一片的绿色正从地图上被抹去,代之而起的是褚褐色和土黄色。
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170年以后,地球上的森林将荡然无存。
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找不到一片郁郁郁葱葱的林木,他们只能从文字记载或者图片资料上认识森林,那是多么可怕的前景呀。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
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
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我国是森林覆盖率较小的国家,解放之后又发生过三次较大的毁林高潮,原本为数不多的森林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目前我国的森林总面积虽然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森林覆盖率只有12%,居世界第 120位;人均森林面积1. 8 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8%,居世界第121 位。
环境与人类生活因此,对于我国人民来说,保护森林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是关于森林的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森林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那么,怎么进行环境的保护、指导思想是什么呢?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可以依然享受森林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我们必须让森林环境可持续性的存在下去,那么也就需要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谈谈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阐述了这一概念,它被定义为“满足当代人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这一概念的提出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同。
这个定义从不同的方向来理解即有不同的解释。
对一个国家而言,可持续发展包括政治、经纪等等方面,既包括统治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对一个人本身而言,可持续发展包括在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人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人与大自然共存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的自觉和进步的科学发展理论。
每个关系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是自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经典作家对其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做了详细阐述。
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马克思指出:“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
”这为我们提供了循环经济中的“量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们可以利用科技的进步,提高制作技术,改进生产流程等一系列方法节省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使用量,并给其他生产环节提供材料。
另外,利用生产废料再进入生产环节中,可以对人类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足够的资源空间和自然条件。
运用到森林环境保护,我们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其一,当我们生产中必须用到森林中的天然材料,比如树木、各种植物时,应该不断提高制作技术,用有限的材料尽量多的生产出所需产品,如纸张的生产。
其二,废料的再利用,这点甚至比前一点更加重要,因为原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创新技术、争取用旧、废材料来生产新的产品、如现在很流行的再生纸,就是一个有益于森林环保的有效措施。
二.适度消费与绿色消费思想。
马克思说“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
必要的需要就是本身归结为自然主体的那种个人的需要”在满足必要的需要的基础上,不做过度消费,消费观念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可吸收、可补偿、可适应的基础上。
为了一时的方便,大肆砍伐森林树木制成一次性筷子;为了个人的奢华享受、大肆猎捕森林内珍稀动物,以求其毛皮、不顾后果的砍伐珍惜树木、致使很多植物物种也如同动物一般,走向了濒临灭绝的境况。
这些都是人类由于个人的自私、不顾自然的承载能力,最终导致现在森林物种锐减、覆盖率下降、原始森林面积更是大大收缩。
以上介绍了一下可持续发展观并且结合它发起了对于森林环保的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提高产品制造水平,用尽量少的原材料尽可能多的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其次,多做科学研究、实验,进行各种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争取做到零损耗;寻找新材料、替代现有珍惜原材料。
再次,杜绝使用各种一次性物品,增加物品的循环使用率;最后,个人控制自身奢侈心里,拥有绿色、健康的消费心理,时刻要有环保意识。
以上是我个人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对森林环境保护的一些探讨与建议,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得出了一些现在为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关注环境就是关注我们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应该时刻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