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小鼠吸入2小时LC50(ppm)兔经皮LD50(mg/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0101~10001001~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1011~5051~500501~5000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人的致死剂量6级,极毒5级,剧毒4级,中等毒3级,低毒2级,实际无毒1级,无毒<11~5051~500501~50005001~15000>15000稍尝,<7滴7滴~1茶匙1茶匙~35g35~350g350~1050g>1050g 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50(mg/kg)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量g/kg (g/60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1~50~500~5000~<1010~100~1000~10000~<55~44~350~2180~<0.050.05~0.5~5~>150.1330250>100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一、常有化学品的毒性分级我国对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拟订了国家标准 (GB5044-85) ,依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试验、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生病状况、慢性中毒结果、致癌性和车间最高允许浓度等依照 ( 见表 1) ,对我国接触的 56 种常有毒性化学品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 见表 2) 。
表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依照分级指标I(极度危害)II(高度危害)III(中度危害)IV(轻度危害)吸入 LC50( mg/cm 3 )<200 200~2000 200~20000 >20000危害中<100 100~500 500~2500 >2500 经皮 LD50 ( mg/kg )毒经口 LD50 ( mg/kg )<25 25~500 500~5000 >5000易发生中毒,还没有急性中急性中毒发病状况可发生中毒偶可发生中毒毒,但有急性结果严重影响生病率较高偶有中毒病例慢性中毒生病状况生病率高(≥<5%或症状发发生或症状发无慢性中毒而5%)生率高(≥生率较高(≥有慢性影响20%)10%)离开后持续进离开接触后,离开后可恢离开后可自行慢性中毒结果复,不致严重恢复,无不良展或不可以治愈可基本治愈结果结果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实验动物致癌无致癌性物物最高允许浓度( mg/m 3 )< 0.1 0.1~1.0 1.0~10 >10 表 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级别毒物名称行业举例汞及其化合物汞冶炼、汞齐法生成氯碱苯含苯粘胶剂的生产和使用光(制皮鞋)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砷矿开采和冶炼、含砷金属矿(铜、锡)的开采和冶炼I 级(极度危氯乙烯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害)铬酸盐、重铬酸盐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生产黄磷黄磷生产铍及其化合物铍冶炼、铍化合物的制造对硫磷对硫磷生产及储运II级(高度危害)III级(中度危害)羧基镍羧基镍制造八氟异丁烯二氟 - 氯甲烷裂解及其残液办理氯甲醚双氯甲醚、一氯甲醚生产、离子互换树脂制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锰矿开采和冶炼、锰铁和锰钢冶炼、高锰焊条制造氰化物氰化钠制造、有机玻璃制造三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制作和军械加工生产铅及其化合物铅的冶炼、蓄电池制造二硫化碳二硫化碳制作、粘胶纤维制造氯液氯烧碱生产、食盐电解丙烯腈丙烯腈制造、聚丙烯腈制造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制造硫化氢硫化染料制造甲醛酚醛和尿醛树脂生产苯胺苯胺生产氟化氢电解铝、五氯酚钠生产五氯酚及其钠盐五氯酚、五氯酚钠生产铬及其化合物铬冶炼、铬化合物的生产敌百虫敌百虫生产、储运氯丙烯环氧氯丙烷制造、丙烯磺酸钠生产钒及其化合物钒铁矿开采和冶炼溴甲烷溴甲烷制造硫酸二甲酯硫酸二甲酯的制造、储运金属镍镍矿的开采和冶炼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氨酯塑料生产环氧氯化烷环氧氯化烷生产砷化氢含砷有色金属矿的冶炼敌敌畏敌敌畏的生产和储运光气光气制造氯丁二烯氯丁二烯制造、聚合一氧化碳煤气制造、高炉炼铁、炼焦硝基苯硝基苯生产苯乙烯苯乙烯制造、玻璃钢制造甲醇甲醇生产硝酸硝酸制造、储运硫酸硫酸制造、储运盐酸盐酸制造、储运甲苯甲苯制造二甲苯喷漆三氯乙烯三氯乙烯制造、金属冲洗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制造、顺丁橡胶的合成六氟丙烯六氟丙烯制造苯酚酚树脂生产、苯酚生产氮氧化物硝酸制造溶剂汽油橡胶制品(轮胎、胶鞋等)生产丙酮丙酮生产IV 级(轻度危烧碱生产、制造氢氧化钠害)四氟乙烯聚全氟乙烯生产氨氨制造、氮肥生产二、实验室空气的安全性化学品的毒性能够经过皮肤汲取、消化道汲取及呼吸道汲取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注:1.局部=注射部位的反应 2.ULN=正常值高限 3.LLN=正常值低限一.基本概念:只有那些在基准状态下有可测量病灶的肿瘤患者才可以被选择进入试验,这些患者的肿瘤治疗疗效做为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目的。
1.可测量病灶——至少在一个径线上可以精确测量的病灶(纪录为最大直径)。
常规检测条件下肿瘤最大径应≥20mm,螺旋CT检测时肿瘤最大径应≥10mm。
2.不可测量病灶——其他病变,包括小病灶(常规检测条件下最大径小于20mm,或螺旋CT检测时最大径小于10mm)和真正不可测量病灶。
3.真正不能测量的病灶——包括以下情况:骨骼病变、软脑膜病变、腹水、胸腔/心包腔积液、炎性乳癌、皮肤/肺淋巴管炎、未被证实或不能被影像学随访的腹部包块、囊性病变。
所有的测量数据使用标尺或卡尺测量并记录,记录结果用公制米制表示。
所有的基准测量应该尽可能在接近治疗开始前完成,绝对不允许在早于治疗开始前4周完成。
4.靶病灶——如果一个器官内可测量病灶加起来多达5个或全身共有10个(要求描述累及器官),所有这些可测量病灶均应视为靶病灶,(最新版要求最多5个可测量病灶)并在基线状态进行测量和纪录。
靶病灶的选择要根据病灶大小(有可测量的最大径)和病灶是否适合准确的重复测定(临床或影像学)。
5.非靶病灶——所有其它病灶(或病变部位)视为非靶病灶,并在基线状态时纪录,但不要求对这些病变进行测量,只需在随访全过程纪录它们是存在或是消失。
二.具体测量方法和手段:对于每一个确定的和报告的病灶, 基线状态和随访时均应采取同样的测量技术和评估方法。
如果影像学方法和临床检查同时用来评价抗肿瘤疗效,前者优于后者。
1.临床检查只有当病灶位于表浅部位时(皮肤结节和可摸到的淋巴结),临床检测到的病变才能认为是可测量的。
对皮肤病灶而言,推荐使用彩色照片来纪录存档,照片中应有比例尺来用来测量病灶大小。
2.X-线胸片 X-线胸片显示的位于肺实质中的边界清楚的病灶可以被接受为可测量的病变。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小鼠吸入2小时 LC 50(ppm) 兔经皮 LD 50(mg/kg)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10 11~10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5051~500 501~5000 5001~50000 >50000<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表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 人的致死剂量 6级,极毒 5级,剧毒 4级,中等毒 3级,低毒 2级,实际无毒 1级,无毒<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稍尝,<7滴 7滴~1茶匙 1茶匙~35g 35~350g 350~1050g>1050g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 50(mg/kg)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 50(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量g/kg(g/60kg)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1 1~ 50~ 500~ 5000~ <10 10~ 100~ 1000~ 10000~<5 5~ 44~ 350~ 2180~<0.05 0.05~ 0.5~ 5~ >150.1 3 30 250 >100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ctcae分级标准

ctcae分级标准细胞毒性与免疫毒性的分级标准(CTCAE)是明确指定期待不良事件(AE)和临床试验结果的框架,并在国际临床试验中用于记录和报告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相关的不良事件。
CTCAE的毒性分级基于专家咨询,解释了实际症状以及程度的内容。
这些毒性分级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不良事件,基于不良事件的程度和严重程度,分类和报告特定程度的毒性,以便在临床试验期间做出决策。
CTCAE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五级系统,即级别1到5,其中1级是最轻微的毒性,5级则是最严重的毒性。
严重程度被定义为可能有致命结果的毒性。
在研究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时,CTCAE级别1到5的定义如下:CTCAE 别 1:先兆或微弱毒性,以轻度休克为主要特征,包括低热和微少的发烧,少量的免疫反应或者普通的症状;CTCAE 别 2:表现为中度毒性,可能包含与CTCAE级别1一样的特征,但是病情更加严重,包括发烧,免疫反应等;CTCAE 别 3:表现为严重毒性,出现住院和或者治疗的必要,包括轻微的血液形态改变,更严重的免疫反应及发烧;CTCAE 别 4:表现为毒副反应,并且出现严重的后果,包括严重血液形态改变,显著的免疫反应,重症发烧,出现症状到有可能致命的状况;CTCAE 别 5:表现出致命后果,即可能出现致命的症状或者死亡。
CTCAE的级别用于确定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并且根据不良事件的程度来帮助临床研究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CTCAE分级标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框架,使用该框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误差,从而更准确地确定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的程度,并且更好地记录和报告不良事件。
此外,CTCAE还可以用于发展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这样,科学家和医生们可以通过CTCAE分级标准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而不用担心会引起不良反应。
此外,CTCAE还可以用于监测某一病症的细胞毒性及免疫毒性,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科学家对病症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CTCAE分级标准可以用于评估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准确记录和报告不良事件,更好的评估治疗方案的效果,并且监测病症的发展。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小鼠吸入2小时LC50(ppm)兔经皮LD50(mg/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0101~10001001~10000>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50000<1011~5051~500501~5000>5000 表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人的致死剂量6级,极毒5级,剧毒4级,中等毒3级,低毒2级,实际无毒1级,无毒<11~5051~500501~50005001~15000>15000稍尝,<7滴7滴~1茶匙1茶匙~35g35~350g350~1050g>1050g 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50(mg/kg)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量g/kg (g/60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1~50~500~5000~<1010~100~1000~10000~<55~44~350~2180~<0.050.05~0.5~5~>150.1330250>100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正常
轻度疼痛:不影响功能
中度疼痛:疼痛或用止痛药,影响功能,不影响日常活动
严重疼痛:疼痛或用止痛药,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病残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2)
毒性
分数
0
1
2
3
4
心律失常
无
无症状,一过性不需治疗
经常发生或持久的,但不需治疗
需治疗
需监护,或低血压,或室性心动过速或颤动
心功能
无
无症状,静息时LVEF比化疗前降低<20%
毒性
分数
0
1
2
3
4
神经-视力
无或无变化
-
-
有症状,视力不全丧失
失明
皮肤
无或无变化
散在斑疹、丘疹、红斑,但无症状
散在斑疹、丘疹红斑,伴搔痒或其它相关症状
有症状的全身性斑疹、丘疹或疱疹
剥脱性皮炎或溃疡性皮炎
过敏(包括药物热)
无
一过性皮疹,药物性发热<38℃
荨麻疹,药物性发热≥38℃,轻度支气管痉挛
血清病支气管痉挛需治疗(静脉)
<0.5
出血
(临床)
无
轻度、无需输血
明显,每次需输血小板1-2单位
明显,每次需输血小板3-4单位
大量,每次需输血小板4单位
感染
无
轻度
中度
严重
危及生命
恶心
无
能吃,食欲正常
食欲明显下降但能进食
不能明显进食
-
呕吐
无
1次/24小时
2-5次/24小时
6-10次/24小时
>10次/24小时需胃肠支持治疗
腹泻
无
大便次数增加2-3次/天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
皮兔小鼠吸入2小时经小鼠一次经口毒性分级(mg/kg)
(mg/kg) LC(ppm)
LDLD505050
<10 <10 <50 剧毒
11~50 11~1000 51~500 毒高
51~500 101~1000 501~5000 中等毒501~5000 5001~50000 1001~10000 毒低
毒微>5000
>50000
>10000
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小鼠一次经口人的致死剂量大约相当体重毒性分级
70kg(mg/kg)
LD50
<1 滴稍尝,<76级,极毒1~50 茶匙滴~175级,剧毒51~500 ~35g 茶匙14 级,中等毒35~350g 3级,低毒501~5000
350~1050g 2级,实际无毒5001~15000
>1050g
级,无毒1>15000
(WHO)
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表
6只大鼠吸入4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兔经皮大鼠一次经口
毒性分级2~4小时,死亡总量LD50(mg/kg)
LD50g/kg (mg/kg) (g/60kg)
(ppm)
只的浓度
<0.05 0.1 <5 <10 <1 毒剧
0.05~ 1~ 10~ 5~ 3 毒高0.5~ 44~ 100~ 50~ 30 等中毒5~ 250 500~ 1000~ 350~ 低
毒>15 2180~
5000~
>1000
10000~
微毒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性分级标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
价
一、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
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
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
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
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log4(log4=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
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
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采用霍恩氏法计算
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
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
(二) 观察持续时间
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数。
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
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
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三) 症状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
故应详细地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等。
这有助于揭示化合物甚至同类化合物的不同衍生物的急性毒性特征。
很多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的初期往往先出现兴奋现象,有的化合物在动物接触的
初期首先表现为抑制现象,在观察期间应注意观察其体重变化。
这有助于了解受试化合物所致的中毒效应是短暂的或较长期的效应。
此外,不少化合物还可以引起受试实验动物粘膜刺激症状,如出汗、流涎,甚至有血性分泌物,瞳孔改变等。
(四) 病理学检查和其它指标观察
二、急性毒性评价
应当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凡中毒死亡动物应及时解剖做病理学检查,检查器官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它改变,并对有变化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存活动物于观察期结束后应做病理学检查。
外来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用于对急性毒性进行评价。
但各种分级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
我国目前除参考使用国际上几种分级标准外,又提出了相应的暂行标准。
不论我国或国际上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均还存在不少缺点,因为它们主要是根据经验确定,客观性还不足。
表4-4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4-5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兔经皮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总量
g/kg(g/60kg)
<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表4-5)。
总之,从表4-3到表4-5可见各种分级标准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但都有不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