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
铁路安全事故案例

铁路安全事故案例铁路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铁路安全事故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事故的原因和教训。
2011年7月23日,中国甘肃省张掖市发生一起严重的铁路交通事故。
当时,一列载有旅客的列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列车脱轨翻车,造成47人死亡、89人受伤的惨剧。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机械故障,而驾驶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列车失控脱轨。
这起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列车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另外一个铁路安全事故案例发生在2015年的印度。
一列载有数百名乘客的列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冲出铁轨,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铁轨出现了裂缝,而铁路工作人员在检修时没有发现并及时修复,导致列车出轨。
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铁路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至关重要,任何细微的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除了设备故障和设施维护不到位外,人为因素也是导致铁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2013年发生在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列车出轨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
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列车司机超速行驶而导致的。
这再次提醒我们,铁路交通安全需要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严禁违章行为,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铁路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铁路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铁路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希望这些铁路安全事故案例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教训,促使我们更加重视铁路安全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铁路交通环境。
铁路典型事故案例

铁路典型事故案例铁路事故是指在火车运行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或违规行为,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下面将介绍三个典型的铁路事故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2024年中国山西太谷县龙华铁路站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
当时,一辆罐装液化石油气的火车由于超速行驶,突然脱轨并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调查,火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疏忽大意,未按规定速度行驶,导致脱轨和爆炸的发生。
该事故暴露了铁路系统管理的严重问题,包括人员培训不足、安全检测不完善等。
第二个案例是2000年在日本发生的新干线列车脱轨事故。
当时,一辆新干线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突然脱轨,造成101人死亡和超过400人受伤。
调查结果显示,事故是由于列车超速行驶导致的,列车司机在进入曲线轨道时没有减速。
此外,事故中还发现了有松劲的轨道螺栓和无法满足轨道状况要求的震动检查器等问题,这些都暴露了铁路系统的安全隐患。
第三个案例是2024年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铁路线发生的列车脱轨事故。
当时,一辆高速列车进入曲线弯道时,发生脱轨并撞上路边墙壁,造成79人死亡和超过100人受伤。
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列车超速行驶导致的,列车司机在接近曲线弯道时没有减速。
此外,调查还发现列车上的速度控制系统存在故障,无法及时控制速度,也是事故的原因之一、此次事故引起了对铁路安全监管制度的改进,提高了列车司机的培训和安全管理标准。
这三个铁路事故案例都显示出铁路管理和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培训不足、安全设备故障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保障人民的安全。
铁路车辆安全事故案例汇编

车辆安全事故案例案例一2016年2月27日,某钢铁公司翻车机操作员在翻卸车辆时,离开操作台到窗口查看邻线空车清车情况,翻车机自行翻卸过程中,由于拨车机脱钩装置在脱钩时有阻滞,造成车辆没有及时脱钩并将车辆带出翻车台2米,而翻车平台的光电感应开关失灵,没有及时停止设备翻转而继续翻车,造成车辆南端第一担轮对西面压崩出口处的西侧钢轨,导致车辆脱线。
车型车号二位转向架二位转向架交叉杆弯曲变形二位转向架4位防脱拉环弯曲二位转向架3位防脱阀破损、拉环顶杆折断现车7位轮对脱线点案例二2016年3月8日,某电厂翻车机操作由于空车迁车台限位未到位,信号采集联锁系统失效,翻车机操作人员对翻车机自动作业情况实时监控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迁车台移动未到位的问题(路轨未对准,左右偏差90mm),而迁车台自动推进车辆过程中造成C64K 4934364全车轮对脱线,走行12.1m。
事故车辆全车4担轮对脱线,空车。
其中现车1位、2位左边轮对离开钢轨460mm,3位、4位左边轮对离开钢轨440mm,5位、6位、7位、8位左边轮对离开钢轨100mm 。
车型车号全车脱线外观一位转向架脱线、一位交叉杆弯曲变形二位转向架脱线、一位交叉杆弯曲变形路轨未对准,车辆脱线点迁车台限位未对准路轨左右偏差90mm迁车台迁车台铭牌案例三2016年4月20日,某电厂2道翻车机在作业中造成车辆C70 1584267脱线,由于翻车机压力机构液压站缺油,导致压车镐、靠车镐压力不足、不均衡,造成翻车机压不住被翻车辆,使车辆在翻卸、牵车推进时脱轨。
车型车号全车脱线外观现车1位、2位交叉杆弯曲变形50mm,1位枕梁翼板变形35 mm,1位上拉杆弯曲变形,1位人力制动机拉杆弯曲变形。
1位转K6型转向架共2位轮对脱线、1位、2位防脱装置破损,且相对应防脱拉环变形。
1位迁车台迁车台铭牌案例四2016年5月5日,某港口专用线内6道发生C64K4895639车辆脱轨,原因是自卸车在卸货(粉矿)时,由于倒入C64K 4895639车厢内的粉矿湿润、粘性较大,大量粉矿一次冲入该车时导致车辆受力发生侧翻,1-4位轮对均脱线。
铁路交通事故实际案例

铁路交通事故实际案例在铁路交通事故中,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铁路交通事故的实际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事故原因和应对方法。
案例一,2018年某地铁路脱轨事故。
2018年某地,一列载有数百名乘客的列车发生了脱轨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伤和严重的列车损坏。
经调查发现,事故原因是因为列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未严格遵守限速要求,导致列车在弯道处发生脱轨。
另外,列车的安全设施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未能有效减缓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这起事故中,列车公司和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导致事故后续处理不力。
案例二,2019年某地铁路追尾事故。
2019年某地,一列货运列车在行驶中突然发生了追尾事故,造成了货物损失和列车设备受损。
经调查发现,事故原因是因为前方列车发生故障停车,而后方列车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避让措施,最终导致了追尾事故的发生。
在这起事故中,列车司机和相关部门未能有效地进行事故应急处置,导致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
案例三,2020年某地铁路道口事故。
2020年某地,一辆小车在铁路道口与列车相撞,造成了车辆损毁和驾驶员受伤。
经调查发现,事故原因是因为驾驶员在通过铁路道口时未注意观察列车行驶情况,导致了与列车的相撞。
在这起事故中,铁路道口的警示标识和安全设施未能有效地提醒驾驶员注意列车行驶情况,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以上几个实际案例反映了铁路交通事故的一些常见原因和特点。
在铁路交通事故中,往往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列车驾驶员的操作、列车设备的安全性、铁路道口的警示措施等。
只有全面了解事故的原因和特点,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铁路交通事故实际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预防和应对类似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广大乘客能够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共同努力,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只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铁路交通事故的防范能力,保障乘客和列车设备的安全。
铁路系统18个典型事故案例及故调查处理报告范文

铁路系统 18 个典型事故案例及故调查处理报告范文案例一、列车运行中车门移开,安全意识淡薄错过时机,刮坏进站信号机1、事故经过:XXXX 年 X 月XX 日, XXXX 次在 A 站通过后 A 站值班员汇报机后 13 位运行方向左侧敞车车门未关,列车调度员没有已引起重视,布置 B 北站值班员停车处理,减小对运输的干扰。
当列车行至B 站 3 道进站信号机处时,未关闭的车门将 3 道进站信号机刮坏。
2、事故定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后处理规则》第十四条,构成列车运行中刮坏行车限速设备普通 C 类事故。
3、违反规章:《技规》 180 条:注意列车在车站到发及区间内的运行情况,正确、及时地处理暂时发生的问题,防止列车运行火灾。
《调规》第 58 条:调度指挥必须坚持数据安全生产。
当得到现场关于快车、路线浮现危及行车安全的报告时则,应及时指示有关人员即将停车,查明情况,妥善处理;4、存在问题:1、快车调度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列车氢氧化铵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未引起高度重视。
2、在接到危及行车安全的信息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布置车站停车处理,错过处理时机,给行车安全、事故频发埋下隐患。
5、吸取教训:1、列车调度员在日常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
2、当接到有关列车、路线浮现危及行车安全的报告时,应及时发现指示有关人员即将应停车,查明情况,妥善处理,杜绝臆测行车。
6、思量问题:1、在突发情况下,如何把好列车运行安全管理关?2、在接到有关列车、路线浮现危及行车安全的报告书时,应如何妥善处理?3、在遇到安全与效益效率发生冲突时则,如何错误摆正关系?案例二、中间站加挂轨检车,漏发限速下令耽误列车一、事故经过:XXXX 年 XX 月 XX 日 XX 线 30681 次 1 时 29 分到达 D 站加挂到G 站轨检车一辆,因调度员漏发 D 站至 G 站间轨检车限速 80km/h 运行命令,导致 30681 次列车 D 站晚开 1 小时 03 分。
铁路事故案例汇总

铁路事故案例汇总铁路事故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这些事故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汇总几起近年来发生的铁路事故案例,以便引起大家对铁路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2018年7月23日,湖北省黄冈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铁路事故。
当时,一列货运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出现脱轨,造成了多节车厢的脱轨倾覆,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超速行驶,而且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存在严重疏忽。
这起事故给当地铁路运输安全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铁路安全管理的高度关注。
2019年5月15日,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铁路信号系统故障事故。
当时,一列客运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信号系统故障,导致列车失去了正常的行驶指引,最终发生了追尾事故。
这起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经过事故调查,最终确定了信号系统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次事故也引起了铁路部门对信号系统设备的加强维护和更新换代。
除了以上两起严重的铁路事故,近年来还发生了许多其他类型的铁路事故,如火车脱轨、信号系统故障、行车冲突等。
这些事故的发生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铁路运输安全,加强对铁路设备的维护保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可靠。
铁路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人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对人身安全的威胁,也给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形势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关注铁路运输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铁路运输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对这些铁路事故案例的汇总,能够引起大家对铁路安全的重视和警惕,共同努力,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可靠。
新中国铁路运输史上十大惨烈事故,都是血的教训

新中国铁路运输史上十大惨烈事故,都是血的教训1.成昆铁路利子依达事故:1981年7月9日,成昆线尼日至乌斯河间的利子依达铁路大桥被泥石流冲塌,正在通过的442次列车2台机车、1辆行李车和1辆客车坠入大渡河内,造成130人失踪和死亡,146人受伤,线路中断15天。
2.京广铁路荣家湾事故:1997年4月29日,昆明开往郑州的324次旅客列车,运行到京广线荣家湾时,与停在该站长沙开往茶岭的818次旅客列车相撞,造成乘务员和旅客死亡126人,重伤45人,轻伤185人,是继杨庄事故以来最大的一次旅客伤亡事故。
3.陇海铁路杨庄事故:1978年12月16日南京开往西宁的87次在陇海线杨庄车站与西安开往徐州的368次拦腰相撞,造成旅客死亡106人,重伤47人,轻伤171人,客车报废3辆,中断行车9小时30分,被称为震惊中外的“杨庄事故”。
4.贵昆铁路事故:1988年1月24日,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列车,运行至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间,由于列车颠覆,造成旅客及铁路职工死亡88人,重伤62人,轻伤140人。
国务院接受原铁道部长丁关根引咎辞职的请求,3月1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25次会议决定免去丁关根铁道部部长的职务。
5.胶济铁路事故:2008年4月28日4时41分,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山东境内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间脱线,第9节至17节车厢在铁路弯道处脱轨,冲向上行线路基外侧。
此时,正常运行的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旅客列车刹车不及、最终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与脱轨车辆发生撞击,机车(内燃机车编号DF11-0400)和第1至第5节车厢脱轨。
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已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被认定是一起人为责任列车事故。
6.京广铁路七里营事故:1993年7月10日,北京开往成都(洛阳列车段担当)的163次旅客列车,运行至京广线新乡南场至七里营间,与前行的2011次货车发生尾追冲突,造成乘务员32人死亡,7人重伤,4人轻伤。
北京铁路局高铁接触网典型事故案例

北京铁路局高铁接触网典型事故案例事故案例一:2016年北京高铁接触网事故2016年9月10日,北京铁路局管辖下的京广高铁线路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接触网事故。
事故发生在北京市郊的一段区间,一列由北京开往广州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突然接触到一处脱落的高压接触网线。
接触网线脱落的原因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导致接触网线的固定螺栓松动,最终脱落。
事故发生后,列车紧急停车,并立即启动应急措施。
事故导致列车上多名乘客受伤,部分乘客受到电击。
同时,事故还导致该段高铁线路短时停运,对铁路运输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事故案例二:2017年天津高铁接触网事故2017年9月28日,天津铁路局管辖下的津秦高铁线路上发生了一起接触网事故。
事故发生在天津市郊的一段区间,一列由天津开往秦皇岛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突然接触到一处断裂的高压接触网线。
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接触网线的材质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发生疲劳断裂。
事故发生后,列车紧急停车,并立即启动应急措施。
事故导致列车上多名乘客受伤,所幸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同时,事故还导致该段高铁线路短时停运,对铁路运输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事故案例三:2018年北京高铁接触网事故2018年7月16日,北京铁路局管辖下的京沪高铁线路上发生了一起接触网事故。
事故发生在北京市郊的一段区间,一列由北京开往上海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突然接触到一处悬挂不当的接触网线。
接触网线悬挂不当的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对接触网线的固定和调整不规范。
事故发生后,列车紧急停车,并立即启动应急措施。
事故导致列车上多名乘客受伤,部分乘客受到电击。
同时,事故还导致该段高铁线路短时停运,对铁路运输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以上三个事故案例均是由北京铁路局管辖的高铁接触网事故。
从这些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接触网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接触网线材质存在质量问题、对接触网线的固定和调整不规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车间、站:现将路局《关于下发〈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通知》(安监函[2009]9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传达学习,车站结合实际,作要求如下:1、结合车站当前开展的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要将这10件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迅速传达到每个干部职工,认真组织学习,深刻吸取教训,营造浓厚安全宣传氛围。
2、要深刻吸取去年胶济线“4.28”事故的惨痛教训,举一反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引导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劝阻两违。
3、要认清当前安全严峻形势,牢牢把握劳动安全、调车、施工等安全重点关键,针对季节性变化对安全工作带来的影响,做到预防在先,统筹兼顾,各项工作措施抓早抓实,确保车站运输安全稳定。
附件:关于下发《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通知上海铁路局北郊站2009年5月4日附件:急件关于下发《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通知安监函〔2009〕9号局内各单位,各合资铁路公司、工程指挥部,电化局上海维管段:2008年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教训极其惨痛。
时隔一年,我们整理了近年来因营业线施工组织管理不善、违章蛮干或无计划施工、检修作业及应急处置不当等原因导致的10件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
希望各单位结合深入贯彻执行《上海铁路局局长1号令》,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引以为戒,并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严格施工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天窗修”制度,坚决做到“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确保全局运输安全稳定。
附件: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附件: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一、芜湖车务段“2.1”车辆伤害责任铁路交通一般B 类事故(一)事故概况2008年2月1日18时08分,11183次列车计划进宣杭线十字铺站3道待避,因大雪影响,进路上的9/11号道岔无表示,该站副站长即带领3名车站人员到现场除雪。
18时35分,在返回途中,该站副站长临时决定对17#道岔进行清扫。
18时59分,一名作业人员由于下道不及,被通过的1582次列车当场撞死。
(二)原因分析1.现场违章作业。
现场除雪有关人员在已知1582次列车邻站通过的情况下,仍上道除雪,置基本规章制度于不顾,违章蛮干,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安全关键失控。
车站值班员在1582次邻站报开情况下,盲目同意现场扫雪请求,且在列车接近、两次呼叫现场无应答的情况下,未采取果断应急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应急组织不当。
十字铺站对当日强降雪的恶劣天气,未按规定启动一级扫雪预案,该站站长未坚守岗位,扫雪组织指挥混乱,是事故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4.安全管理薄弱。
芜湖车务段扫雪及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应急管理不善,卡控措施不实、不细,现场劳动安全控制存在严重疏漏,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事故定性定责根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第十三条规定,本起事故构成职工责任死亡一般B1铁路交通事故。
定芜湖车务段责任事故。
二、南京桥工段“12.1”车辆伤害责任铁路交通一般B 类事故(一)事故概况2008年 12月1日8时50分,南京桥工段轨道车(2502-2504#),按计划去南京东站上行场进行吊卸水泥枕作业,到达南京东站337~369#道岔处临时停车,担当驻站联络员工作的一名轨道车司机下车,横越线路沿路肩步行去上行场信号楼。
约9时14分,在绕行对应京沪上行线K1164+340路肩处的车辆待检房,因违章上道身体侵限,被通过的T776次撞出线路,当场死亡。
(二)原因分析1.基本制度不执行。
当班驻站联络员步行去上行场信号楼沿路肩行径途中,在遇到前进方向有障碍物时,不执行“在通过桥梁、道口或横越线路时,应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等规章制度,盲目违章上道行走线路。
2.安全预想不彻底。
轨道车工班在作业前虽然进行了安全预想,但对一人上道横越线路行走、且行走路径的安全隐患没有进行充分考虑、预想提示,单岗作业安全预想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现场作业过程各关键环节未得到严格控制。
3.日常监督检查不力。
南京桥工段日常安全管理不深入,基本规章制度以及本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严重不落实,对阶段性安全关键性工作抓得不细、不实,特别是对分散、单岗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不力,长期存在的惯性违章未能及时发现、得到整治,现场作业安全失管失控。
4.结合部管理失控。
事故发生处所,在生产用房阻断路肩,作业人员行走通道不畅的情况下,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相关单位也未采取有效安全卡控措施。
反映出站区劳动安全大联控,在部分作业单位、车间和班组未能做到全员参与,作业班组内部的小联控也未能很好开展。
站区劳动安全自控、互控、他控和结合部管理的有效机制形同虚设,导致现场作业安全失控。
(三)事故定性定责依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第十三条规定,本起事故构成责任铁路交通一般B1事故。
定南京桥工段责任事故。
三、上海工务段“12.16”车辆伤害责任铁路交通一般B 类事故(一)事故概况2008年 16日1时10分至4时30分,上海工务段在沪昆线松江至石湖荡间下行线K56+500至K61+000处利用P95大修列车进行更换混凝土枕封锁施工。
线二工班一名职工带4名劳务工负责龙门口钢轨切割及电容枕的插入作业,3时43分左右,当施工至K59+720处切割龙口附近时,该职工由南向北钻越大修列车去两线间取快速夹具时身体侵限,被上行线通过的K528次列车撞击,当场死亡。
(二)原因分析1.职工自身安全意识淡漠。
该职工在配合P95大修列车作业中,违反“在通过桥梁、道口或横越线路时,应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等基本规章制度,在邻线列车通过时盲目钻越线路,侵入限界,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2.基本防护制度不落实。
一是在环境嘈杂的大修列车车档内作业,且存在邻线车辆、切割机具等伤害可能的环境中作业,没有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二是分散作业点的安全防护失效。
对龙门作业未安排专职防护人员,也未建立与现场防护员间安全联控办法。
三是施工负责人没有认真安排施工防护,施工前没有执行路局施工“二图一表”的规定,对现场防护员站位布置不当,造成防护盲区。
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3.施工安全预想不充分。
上海工务段作为施工主体单位,利用P95大修列车进行换枕封锁施工为首次,段领导、专业管理部门和生产车间对施工人身安全潜在的隐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安全关键环节缺乏系统了解,作业的流程、安全重点和关键不掌握,安全预想不充分,制定的安全措施不具体,缺乏针对性,职工培训教育不到位,是发生事故的管理原因。
4.现场安全盯控措施不落实。
上海工务段未指派足够的专业管理人员加强指导与监督把关;车间也未能对现场关键作业点加强监控,现场监督管理不力。
事发当时,切出龙口附近就有段、车间领导在场把关,但作业小组的作业行为并未得到有效监控,是发生事故的又一管理原因。
(三)事故定性定责依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第十三条规定,本起事故构成责任铁路交通一般B1事故。
定上海工务段责任事故。
四、哈尔滨铁路局“7.13”责任较大死亡事故(一)事故概况2007年7月13日下午,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工务段哈南线路车间长寿工区6名职工,在哈尔滨南站四场上行峰下三道第二缓行器和第三缓行器之间,进行更换配件、螺栓涂油、复紧整修、利用电镐对线路吊板进行整治的线路维修作业。
15时52分,上行驼峰解体CZ06次作业至第11项3道-4辆时,溜放车辆将正在作业的5人撞轧,其中带班班长头部被轧断,当场死亡,一名线路工右腿膝盖以上轧断,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另外3名线路工被刮碰,构成轻伤。
现场防护员惊慌失措,沿场内平过道跑向车间报信,横越14道时被第14项解体溜放的9辆车组撞倒并拦腰轧断,当场死亡。
(二)原因分析经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哈尔滨工务段长寿工区严重违反《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在溜放作业频繁、防护距离明显不够的驼峰咽喉区进行整修作业;现场防护员中断瞭望,没有发现溜放车组到来并及时报警,导致安全防护失效;驻站联络员严重失职,当与现场防护员联络中断时,没有及时通知身边的调车区长采取应急措施,最终导致6名施工人员被车辆撞轧。
(三)事故定性定责该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3人轻伤,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调理》第三条规定,本起事故构成较大事故。
该事故列哈尔滨铁路局责任较大事故。
五、萧萧联络线“2.21”向占用区间发车一般C类事故(一)事故概况2008年2月21日17时55分,萧萧联络线萧山站至萧山西站间0038自动闭塞分区轨道电路发生红光带故障。
杭州电务段值班信号工赶到后,不登记、不联系,盲目短接信号设备电气接点,造成0038闭塞分区在N448次列车占用的情况下红光带消失,0038信号机由红灯升级显示绿黄灯光,萧山站上行Ⅱ道出站信号由黄灯升级为绿灯,K76次列车进入N448次列车占用的闭塞分区。
(二)原因分析萧萧联络线为单线双向ZPW-2000A自动闭塞,0038轨道电路由AG和BG 组成,其中AG设备由萧山西站控制,BG由萧山站控制,当运行方向由萧山向萧山西站时,自动闭塞设备转为反向工作状态,电路控制逻辑为AG占用时控制BG处于占用状态,由BG条件控制0038信号机点灯和向前一闭塞分区发码。
杭州电务段故障处理人员违反《铁路信号维护规则》第101条第3款和《上海铁路局电务系统设备故障应急抢修预案》(电信函[2007]03号)等有关规定,为了逃避故障考核,既未登记设备停用,也未向电务段调度汇报,擅自处理设备故障;违反《铁路信号维护规则》第100条第1、2款等安全卡死制度,在故障判断处理过程中,盲目短接由邻站送给的0038AG站联条件(0038AGJ第一组、XGJ第一组和第二组接点),造成0038AG在N448次列车占用的情况下0038BG红光带消失,0038信号机升级显示,导致K76次列车进入被N448次列车占用的0038G分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定性定责根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第十四条规定,本起事故构成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责任铁路交通一般C6事故。
定杭州电务段全部责任。
六、京沪线“7.15”货运列车碰撞小车一般C类事故(一)事故概况2008年7月15日4时44分,京沪上行线87552次货运列车(上海机务段HXD-30058号)运行至戚墅堰站至湾城站间K1294+500处时,与上海工务段施工用小车相撞,造成87552次列车区间停车14分钟。
(二)原因分析7月15日2时26分至4时30分,上海工务段在京沪上行线K1297+000-K1293+700处进行钢轨调边、焊接封锁施工。
4时32分,87552次列车由戚墅堰站开出,为施工线路开通后首列进入该区间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