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范进中举》PPT课件

合集下载

范进中举 教学课件(共57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  教学课件(共57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PART-03
探究文本
再读课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身边人的态度有何转 变,反映了什么当时什么问题?
探究文本
一、探究“变化”,把握人物形象
1.范进 (1)范进中举前后,其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 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填写下面的表格。
经济状况
中举前
①住:茅草屋 ②穿:破烂衣服 ③吃:小菜饭;不知猪油味;像 是饿了两三天,饿得两眼看不见
本文背景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 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 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 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 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花白着胡子的范 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他的遭 遇非常相似,于是他对范进格外关照,让范进在童试中 得了第一名,取得了参加逆来顺受。
圆滑世故,对张奉迎自如,对胡势利虚伪。
这些变 化说明
读书人中举后便可享富贵,受尊敬,不中举则被人看不起,深刻反映了当时趋炎 附势的社会风气。
探究文本
(2)范进为什么会喜极而疯?请谈谈你的理解。
社会原因 ①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戕害。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 的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它使得因为死读书丧失许 多谋生能力,屡试屡败,心灵脆弱的范进认定只有通过科举才能彻底改变现状,其心 理压力不言而喻。 ②社会环境的压力:中举与不中举成了人们评价读书人的标准。世人的势利、冷漠、 白眼或愚弄,促使范进逐渐走向思想崩溃的边缘。
吩咐(fēn fù) 嗑(hē)
簇(cù)拥
掼(guàn)
商酌(zhuó) 噫(yī)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 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 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地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 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人物形象:逆来顺受,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身份: 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作品: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 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 林外史》。
自主学习
01 晓常识
吴敬梓
吴敬梓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 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为人 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 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 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重点探究
4.范进的发疯说明了什么?
范进发疯的癫狂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俗 话说:“穷秀才,富举人。”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 步青云,荣华富贵滚滚而来。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中 举后即能吐尽心中苦水,身价百倍,富贵荣华,而这些正是范进梦 寐以求的,一旦到手即令他喜极而疯。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 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 揣……
典型细节: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推让的心理,讽刺意味十足。
重点探究
胡屠夫形象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 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 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 侩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共4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共4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 会试(春闱)
乡试(秋闱)
院试
是童生取得生 员资格的考试。 考中者称秀才。
每三年一次在各 省省城举行的考 试。考中者称 “举人”,有做 官的资格。 第一名称“解 元”,二至十名 称亚元。
每三年一次会 集各省举人在 京城举行的考 试。 考中者称“贡 士”,第一名 称“会元 ”。
贰 品环境 明主题
主题探究
1.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范进太穷了。
个人原因: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 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几十年来的贫困、屈 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 会地位一旦改变,不禁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范进太热衷功名。
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 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在科举制 度下,世态炎凉的社会是逼疯范进的助推器。(封建制度的毒害)
必记字词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高邻:对邻居的尊称。 拙病:难治的病。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 “桑梓”指家乡。 轩敞:高大、宽敞。 现世宝:丢脸的家伙。现世,出丑、丢脸。
必记字词
烂忠厚:忠实厚道得没有出息。 世先生: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世,表示世交,指 两家世代有交往。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知该怎么办。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科举制始于隋唐时期,明代开 始实行八股取士制度,考试限 定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写 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 允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 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 许多读书人把科举考试当作人 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 皓首穷经,精神空虚,成了科 举考试的奴隶。

第23课《范进中举》(共28张PPT) (教学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23课《范进中举》(共28张PPT) (教学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
范进 中 举 前
中举后
生活状况 每日小菜饭 乡试无 众乡邻奔走效力
盘缠 卖鸡换米煮粥 殷勤送礼
社会地位
对胡屠户的 称呼
现世宝 尖嘴猴腮 卑微 癞虾蟆 不三不四 邻里无人理会
岳父
才学高 天上星宿 品貌好 贤婿老爷 张乡绅登门拜访百 般拉拢
老爹
性格:逆故来,顺 一受 个,为甘功受名屈利辱禄,而狡神猾魂,颠虚倒伪的、典圆型滑形世象。
关于科举制度
正式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⑴乡试(大比、秋闱):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绩优良的员参 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 解元,第2-10名称亚元。 ⑵会试(礼闱、春闱):乡试后第二年在礼部考,举人参加,考 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一般要 复试。 ⑶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策问,中者皆称进士。分三 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 士出身。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 称探花,三人合称三鼎甲。
才学又好
能否考中 对亲家母称呼
癞蛤蟆就想天鹅肉吃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你家老太太
胡屠户的个性特征: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势利。
像胡屠户这样的人在当时是个别的吗? 不是。其他的邻里乡亲们以及张
乡绅也都是趋炎附势、惟利是图的人, 作者借他们的描写展现了科举制度下 形形色色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社会衰 朽的世风。
随堂练习
有人说,范进中举虽以喜剧的形式结尾,但反 映的却是社会的悲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 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中举前 挨饿挨骂,甘受侮辱 追求功名,不顾一切
喜极而疯,丑态百出 中举后 周旋自如,势利虚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 范进中举 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 范进中举 课件(共34张PPT)

的遭遇非常相似。(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因为”改为“尽管”)
【解析】D 项原句正确。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
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
【课前默写】 ①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②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忽复复乘乘舟舟梦梦日日边边 。 ③明月几时有?把把酒酒问问青青天天 。 ④朝朝晖晖夕夕阴阴 ,气象万千。 ⑤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腆.着(tiǎn) 侥.幸(jiǎo) 哭哭啼.啼(tí)
“APP”之后)
B.截至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制造了中
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用词不当,“制造”改为“创
造”)
C.如何既实现对电子烟的监管,又保持这一产业的创新性与发展前
景,成了业内关注。(缺宾语,句末加“的问题”)
D.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他
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
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解析】本语段提出“循环往复的阅读”这一中心论点,③可作为第一 句;⑤中有“这种”体现了与上句的衔接,可作为第二句;①④句讲了 “循环往复阅读”的意义及必要性,通过读可来确认其先后顺序;②句 有明显的总结的意思,可作为尾句。故选 B。

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
3.殿试。由皇帝在故宫主持考试,第一甲录 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 第三名俗称探花。
1、初步考试--童试、岁试、科试
⑴童试(小考):童子初应试皆称童生,及 格者称生员 (庠xiang生、秀才)。成绩最 好的是廪lin生,有一定名额,公家发粮食; 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及格的皆称 附生。是课文开头屠户口中的相公,这是功 名的起点
掌握下列词语
荒诞(dàn) 商酌 (zhuó) 避讳(huì) 兀(wù)自
荼(tú)毒 锭子 (dìng) 解(jiè)元 带挈 (qiè)
作揖(yī) 行事(háng) 拙病(zhuō) 绾着(wǎn)
相(xiàng)公 细丝锭(dìng)子 桑梓(zǐ)
醉醺(xūn)醺(xūn)
腆(tiǎn)着肚子
夸张
劲 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运用夸张、正面描写与侧 面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范进中 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 ,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 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 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 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 从此将身价百倍,享尽富贵荣华。因此, 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 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 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南部中书》中曾记载了一个 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屡试不中的读 书人正准备回家,收到了妻子寄来 的一封信:
郎君的确有奇才,
何故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羞君也羞,
君若回时近夜归!
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 下知。
3.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 远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

清朝刘献廷《广阳杂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也是一个读书 人中举喜极而疯的故事,翻译翻译给大家听听。
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 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 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 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 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 “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 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 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 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复 述
12






34
5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赏研 析读
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断,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文中运用了那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
出关键的词语) 3、范进的发疯说明了什么?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昏厥 疯跑 跌倒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
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
举 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
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
容到情势都越来越没落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

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 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 讽刺小说,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 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 状态。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共33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共33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①童试(三级考试)----生员(又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②乡试(秋闱)----举人(有了做官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③会试(春闱)----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皇帝主持)----进士(分三甲,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行事
xuān
轩敞
wǎn
绾发
zhǎng
长亲
xiàng
相公

桑梓
tiǎn
腆着
tiě
报帖
jiǎo
侥幸
预习检查
读一读
zuàn
cuì
攥紧 啐
yán

阎王 嗑
zhāi
xūn lài
斋公 醉醺醺 癞蛤蟆
wēn

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人物是谁?还写了哪些人物? 2、把握内容:(1)用四字句概括每一件事情(人物+事件)。
合作探究
3.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以范进中举前后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 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让一幕 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对范进和胡屠户 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 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展现出某些人物 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 丑恶的道德风尚。
合作探究
1.课文写范进喜极而疯的原因是什么? 多年不中,一下子中举,喜极而
疯。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 那就平步青云了。
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文章着 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 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合作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的变化,反映出科举制度 下的炎凉世态。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那么,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先自 读后分析。
范进中举
吴敬梓
目录
学习目标 分析形象 体会手法 作业
学习目标
1.体会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主题所起的 作用。
2.体会讽刺手法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范进中举,从表面看来是喜剧,因为他得到了功名富贵,一 跃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命运从此得以改变。但从本质看来 是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 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 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体会手法
文中多处描写引人发笑,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 种表现形式:对比、夸张、反语等。本文主要用了对比、 夸张和细节描写的形式。
整体感知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课文可分 成哪两个部分?
中举前和中举后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课文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01Leabharlann 020304
05
3.小说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出胡屠户怎样 的性格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 态度,表现出其嫌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 的市侩性格。
范进中举
吴敬梓
学习目标
1.体会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及主题所起的作用 2.体会讽刺手法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3.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4.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作者简介
导入新课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 ), 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 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 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 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 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 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 《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 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 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 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 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分析形象
1.速读课文,画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 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卑怯畏缩,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 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是喜极而疯。反映了他几十年来对功名富贵的追求 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说明他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 毒害之深。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细节描写 3
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 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 回。”“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舒过来。”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 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横披了衣服,腆 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 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 的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 范进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以上种种,像 一面镜子照出了封建社会颓衰的世风。
通过院试的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第 一名称“案首”。
乡试是正式科考的第一关,每三年一科,于八月在两 京及各省省城的贡院内举行,亦称“秋闱”。考中的称为 “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第十名称“亚元”。 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举人可于次年二月参加在 京师举行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京城贡院举行,亦 称“春闱”,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取中者称为“贡 士”第一名称“会元”。
贡士可参加同年四月举行的殿试。般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 亦由其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 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 有三人,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赐“进 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 ”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 贡土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能中进士便是功 名的尽头,不能重考以求获得更高的名次。能够一身兼解元、会 元状元的,就是“三元及第”。
4.范进中举前后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嫌贫攀富,冷漠势利
5.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后是怎么做的?他这么做的目的是 什么?
赠银赠房,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拉拢即将做官的范进, 为自己以后发财找一个靠山。
6.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相互舞弊的事实
小结、作业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预习下一课。
13、谁把安逸当成幸福的花朵,那么 等到结 果时节 ,他只 能望着 空枝叹 息。 14、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更待 何时? 珍惜机 遇吧, 让金色 的年华 碰撞出 更加灿 烂的火 花! 15、人生快不快乐看心情,幸不幸福 看心态 。漫长 人生中 ,什么 都不是 一眼看 到头的 ,一时 的春风 得意算 不了什 么,一 时的失 败也不 能算数 。 16、成长道路谁都会受伤,我们才刚 刚起航 ,必须 学会坚 强。 17、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 有一个 勇敢者 去坚持 做,到 最后就 会拥有 希望。 18、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 现实; 如果你 希望辉 煌,那 么你须 脚不停 步。 19、学会改变生活,学会品味沧桑, 方可无 悔青春 ,无憾 岁月的 消逝。
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明清时期科举与学校结合,在参加正式科考前,考生先要取
得“人学”的资格,即成为“生员”。人学有两个途径:一是通 过“童试”,这是大部分士子所用的方法;一是进入国子监,成 为“监生”,监生中有皇帝恩准的“恩监”有因长辈曾为国建功 而特准的“荫监”和最常见的通过捐献金钱财物而成的“捐 监”。童试也称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在 各县举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的二月举行。通过后 参加在四月举行的由府级官员主持的府试。通过县、府试的便可 以称为“童生”,再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对比 1
中举前 时常无米下锅 乡试无盘缠 卖鸡换米煮粥 现世宝 尖嘴猴腮 癞虾蟆 不三不四 忍气吞声 卑怯畏缩
中举后 乡邻奔走效力 殷勤送礼 张乡绅百般拉拢
才学高 天上星宿 品貌好 贤婿老爷 喜极而疯 圆滑世故
以上种种变化,反映了世态炎凉、人情 冷暖,也表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夸张 2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 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将其疯 病治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