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二)美国源流:
1.杜威----约翰·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最有声望 的哲学家、社会学家, 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 一。
2.库利: 查尔斯·库利(Charles Cooley,1864--1929) 自我发展理 论的创始人 ——“镜中自我”。我 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 (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 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 自我概念的形成。
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人类有能力开发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客观性的科学方
法 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
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也称传统 学派。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 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 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因 而成为经验学派。
创立的“场论”和“群体动力 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 应用性
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 人”概念,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 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构的重要 理论
3.霍夫兰
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教授, 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 究的杰出人物。 著作: 《大众传播实验》 《传播与劝服》
库利认为:人类传播是历史前进的 动力,跨越时代的整个社会改革机 车的发动机就在信息交流中。
3.帕克(1864~1944) 美国社会学最具影响的人, 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 影响实证主义的方向。
4.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
(George Herbert.Mead,186象
《人民的选择》(1948) 《美国士兵-----述评》(1949) 《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想》(1954) 《社会研究的语言》(1955)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欧洲: 古埃及:纸莎草 ——公元前3000年 阿拉伯人:羊皮纸


唐朝,中国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1150年在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开设欧洲 第一个造纸厂 法国、意大利在13世纪,德国在14世纪,英 国在15世纪末,荷兰在16世纪,美国费城 (当时英属)在1609年先后造纸


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 电脑主机 “埃尼阿克”

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 它除了具有其它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 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特点



有声语言、图像、文字、声音、传真通信、娱 乐性服务融为一体 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的网络化、数字化 交流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

自我传播(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 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 维活动。 思考;自言自语;陶醉——心理活动

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即个人与个人之 间互相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

组织传播: 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内部:协调关系; 外部:适应环境。
4,大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9世纪开始 电报、电话、留声机、无线电、广播、电影、 电视、通讯卫星

1920年的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定时播出电视节 目; 194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推出了NTSC彩电制 式; 1962年7月美国发射“电星一号”通信卫星。

从世界范围看,印刷传播时代是与现代化、 现代性、 现代文明这一系列事物的生成相一 致、相同步的。


“正是印刷术的发明(而不是别的) 使历史从 中世纪发展到近代; 这期间, 能够阅读的大 众日益增多导致了思想的广泛传播, 思想的 广泛传播又推动了哲学与科技的变革。这些变 革最终推翻了 教士和贵族的统治,从而产生 了崭新的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 度。” ——[美]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传播学 第三章

传播学 第三章

符号意义包含情感意义 如“爸爸”和“父亲”的意义一致,但感情 爸爸” 父亲” 色彩不同,前者口语化,亲昵;后者书面化, 庄重。又如“摊贩” 庄重。又如“摊贩”和“走鬼”等等 走鬼” 符号的情感意义大量依靠副语言来实现,如 声调的变化,语气等。
人的传播活动中,一方面要追求符号的准确 意义,另一方面符号的模糊意义也不容忽视, 有时,符号的模糊意义反而比科学、准确的 表达要显得清晰。 如我们形容一个人漂亮,可以说她“ 如我们形容一个人漂亮,可以说她“美得倾 国倾城” 国倾城”,而不是一一形容她鼻子如何,有 多高,眼睛有多大。“倾国倾城” 多高,眼睛有多大。“倾国倾城”是一个很 模糊的概念,但却令人心向往之。
山寨 shān zhài zhà 传统解释: 1.亦作“山砦”。 2.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 1.亦作“山砦” 2.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 山庄。 3.泛指山村。 4.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 3.泛指山村。 4.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 山中营寨。 新解释: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其主要特点为仿 山寨” 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2、任意性和约定性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约定的。对于同一 所指各国语言却有着不同的能指去指称它。 符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过程。符号的能 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形成时期是任意的,但 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行能指和所指的关联。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绝非墨守 成规、泥古不化,而是在逐渐地发生变化。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也称副语言。如声音 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 大小、粗细等等 体态符号,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 姿势等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仪式和 习惯、服装和饮食、音乐和舞蹈等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什么是意义 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 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 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语言符号的暧昧性 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境意义

《传播学》第三章

《传播学》第三章

《传播学》第三章传播学第三章传播学作为一门关于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的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中的信息传递和意义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是《传播学》这门学科中的关键章节,它主要涉及到传播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传播学第三章的内容进行全面详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在第三章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之间信息传递的科学,它关注的是通过符号系统进行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活动。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媒介、受众、信息源等要素,并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出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其次,还需要了解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是指信息从一个源头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它包括了识别信息、编码信息、传输信息和解码信息等环节。

传播过程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了解传播过程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信息的意义。

二、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在第三章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是对传播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

其中,传播效果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研究了信息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等。

通过研究传播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信息对受众的影响程度,为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另外,还有传播流动理论和传播行为理论等。

传播流动理论研究信息在社会中的流动和传播过程,以及不同信息载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传播行为理论则研究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分析人们在信息接受和传递中的动机和行为特征。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在第三章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主要方法。

定量研究是通过量化的数据和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规模受众的行为和态度等;定性研究则是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受众的观点和认知过程。

传播学教程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传播学教程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 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 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 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 秘事……。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 》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特点:
1.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 意义。
2.交换意义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 义空间。
3.个人与社会具有相互制约关系。个 人必须适应社会,同时个人又是参 与社会创造的主体。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
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 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符号意义的分类:
• 学习难点:
理解米德的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
• 媒介 即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
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 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麦克卢汉
•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 年-1980年),加拿大人, 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 在剑桥大学留学,获得剑 桥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 《机器新娘》(1951年) 和《理解媒介》(1964 年)。
1. 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2.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3. 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 实例应用分析: 在分析“中国信息化水平测试报告”
过程中的象征性社会互动
新约-约翰福音(John)
•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二、 个案研究 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 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 方法。 三、 内容分析法 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 分析和描述的研究方法。 四、 控制实验 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 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 系。
二、 三大学派的差异与比较
第二节 传播学的最新发展态势
一、国外传播学的发展
二、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图片



第二节 传播学的四种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 本,用这部分样本为具体对象以推论对象总 体的进行研究的方法。 抽样调查可以分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和多级抽样四种。使用这种方法,可 以很好地对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调查, 可以在一次调查中对很多变量予以考察和了 解,而且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远距离的 调查。 抽样调查的内容一般分为问卷设计、问题回 答方式以及抽样设计。



B. 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电视观众进行统计 学意义上分类素描——通过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 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经济决 策能力等角度勾勒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目前所实 际拥有的观众群的基本“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在对象 明确的基点上办好节目,把握节目的题材、品味和风 格。 C. 考察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特别使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接触情况,了解他们的收视 特点、收拾感受及相应的对节目形式、内容和栏目的 具体评价,为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自 我认识提供客观全面的参照和依据。 D.有针对性地征询电视观众对调查改进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的意见和 看法。

传播学第三章

传播学第三章

第三节 传播制度研究
• 传播制度: • 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
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 现着与之相一致的传播制度。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 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 过时。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 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 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 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 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思想源泉:马列主义-斯大林理论,混合了黑格尔的 思想与19世纪俄国人的思想
主要目的: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做贡 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
媒介使用者:忠诚和正统的党员
媒介控制:政府采取政治手段来监督并控制经济命 脉
媒介禁忌:批评党的目标
媒介所有权: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国有并被严格控制,媒介 只作为国家工具而存在
– 2、接近性——议题和事件距离受众有多近?
– 3、重要性——议题和事件对本地受众来说有多重 要?
– 4、人情味——议题和事件能激发多少感情?
– 5、显著性——议题和事件中的人物有多出名?
• 6、反常性——议题和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和令人 惊讶的程度如何?
– 7、冲突性——在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或者人类和 环境之间有多少分歧与破坏?
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 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
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 我修正过程”
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
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 其他社会需要
弊端:

《传播学》第三章

《传播学》第三章

第三节 传播制度研究
(4)约翰· 米尔的新闻自由观 英国19世纪的哲学家约翰· 米尔更为深入地论述了自由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米尔这样说:“如果全人类除了一个人以外意见都一致,而只有一个人持有 相反的意见,那么全人类要压制这一个人的意见,并不比这个人如果有力量来压 制全人类更为合理……如果这种意见是正确的,他们(指全人类——引者)就被 剥夺了用错误来换取真理的机会;如果是错误的,他们就失去了几乎同样大的好 处,那就是通过和错误意见的斗争,真理会被理解得更明确,印象也会更生动。” 弗雷德· 赛伯特对米尔的观点这样进一步解释:米尔就“表达思想的自由”提 出了四大论点。首先,如果我们压制某种意见,那么……就等于压制真理。其次, 错误意见可能包括含着为发现整个真理所必须的那一点点的真理。第三,即使大 家接受的意见是全部真理,但是他们往往习惯于作为一种先入之见而不是在理性 的基础上掌握的,除非他们被迫来维护这种真理。最后,如果大家接受的意见不 是常常和别的意见发生争执,就会失去活力。
第一节 个人层面的传播者(续三)
2、传播者的责任 传播者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所承担的社会 责任不一样。不同的传播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 一样。传播者所承担的责任也具有历史性、有限性、 与权利的对称性等特征。例如,新闻工作者、电影 工作者、教师等所承担的责任。
第一节 个人层面的传播者(续三)
邵培仁先生把传播者的责任分为四个方面:契约性责任、社 会性责任、法规性责任、国际性责任。(邵培仁著:《传播学》, 第78-80页)。 契约性责任如记者承担的某新闻机构的报道任务;社会性 责任如一定的道德责任;法规性责任是有关法规所规定的责任,如: 不能煽动民族仇恨、不能侵犯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国际性责任, 例如 “在1967年和1972年,联合国分别通过了关于卫星电视直播 问题的公约和决议。其主要原则是:电视直播应该建立在尊重国家 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相处、合作和互利的基础之上;不允 许进行战争宣传和种族不平等宣传;不允许播出唆使性节目、道德 败坏和暴力的节目;电视一概是巩固和平和促进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的舞台,而不应变成国际冲突和民族纠纷的根源” (邵培仁著: 《传播学》,第79-80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⑶非此即彼(either-or thinking) • 即走极端。非此即彼只看到两个对立的极端, 而不管两个极端之间还有一系列过渡状态。 • ⑷自我投射(unconscious projection) • 指使用语言表达时,会不自觉地将主观意见投 射到客观事物上,加进个人评价。
• (二)非语言符号 • 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 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 志、图像、手势、表情、姿态、病症、口 哨、气味等。 • 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把非语言符号称 为“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全 都理解的微妙代码(elaborate code)。”
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 1、语言的陷阱 • 针对语言与它所表达的实际事物的关系, 普通语义学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对此 如不注意,便会导致传播的偏差,而这 些情况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又恰恰容易 被忽略。 • ⑴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 • ⑵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 • ⑶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
• 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中有象征和实义两种。 • 象征符号往往代表一种抽象意义,是特定 文化的结晶和标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 容;而实义符号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 方式表达某种比较确定的意义。
注意危险
禁止驶入
人行横道
• 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 凡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 都可视为听觉性符号,如鼓声、口哨、汽 笛、乐声等。
• 非语言符号在成功的信息传播中,占有很 大的分量。 • 非语言符号可以分为三类: • 1、体语 • 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 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 • • • • •
1.体语 一般说来,体语有三种类型: 一是动态的动作 二是静态的姿势 三是有声无义的“类语言”(Paralanguage) 语言表达明确的信息,体语流露含混的情绪; 语言是有意的传播,体语是无意的显示。但 语言和体语在人际传播中不可分割,缺少哪 一样都会给传播活动带来困难。
四、编码与解码
• 1954年,施拉姆曾提出过一个有名的传播模式:
四、编码与解码
四、编码与解码
• 要想编码和译码完全处于一种对等的一致的 理想状态,必须做到: • (1)传播的“线路”必须通畅,传受两者要乐 于沟通和交流,且无噪音干扰; • (2)用于编码和译码的“代码本”(符号系统) 必须为双方所熟悉和顺利使用; • (3)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必须一一对应。 • (4)符号、表述和文本所承担的负载、传送信 息的任务必须分别加以明确规定; • (5)编码和译码必须遵循社会公认的规则(如 语法、逻辑)。
记 时 开 始 (手 向 下 劈 下 )
注 意 从 手 腕 向 下 弯 曲 次 ) 一
二 分 (右 手 食 指 和 中 指 起 , 举
手 在 身 前 交 叉 一 次 )
取 消 得 分 , 取 消 比 赛 ( 双
指 拢 ) 并
停 止 记 时 ( 一 手 举 , 四 上
• 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认为,在人际 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 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的65%中的 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面部表情就 可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 梅拉宾认为,面部表情最具信息冲击力,他 专门设计了一个公式:信息冲击力1=0.07× 言辞+0.38×声音+0.55×面部表情。
• • • •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第一、传播态度与情绪。 第二、辅助语言传播。 第三、代替语言。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 一、什么是意义 •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一、什么是意义
• 意义是人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 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 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 历史唯物论认为,意义不是超自然的、神 秘的事物,而是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 的产物。
大笑
大怒
二、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 传播本质上体现为信息的流通,而信息正是 凭借符号才能流通。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 息,信息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 •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 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 • 换句话说,符合是传递信息、指示和称谓事 物及其关系的代码。符号只是代表被表示物 (被表示对象),而不是代替被表示物。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 1.传播者的意义就是信息的发出者通过 符号所要表达的意义。 • 2.受传者的意义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从传 来的符号中读取或理解的意义。 • 3.情境意义来自于传播情境。
• ⑴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 • 语言一经约定俗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 稳定不变的。 • 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因为新的水不断从你身旁流过。” • “事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 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卢照邻诗)
• • • •
⑵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 你永远也无法说出事物的全貌。 ⑶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 A 抽象性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抽象即抓住 本质,舍去具体特征。 • B 抽象是有层次的,层次超高,同实际事物 距离越远,反映概念越模糊不清。 • C 在抽象的顶端可以方便、快速地处理信息。 但越是抽象,就越容易产生误解。
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口头语言 文字语言
符号体系 人类) (人类)
语言(语音) 语言(语音) 符号
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伴生符 体态符号 物化、活动化、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符号
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 (一)语言符号 • 语义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的学科, 属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由柯日布斯基创立 的普通语义学对出传播学的意义最大。 • 普通语义学着重研究语言同人们日常生活 的关系,也就是着重研究人际传播中的语 言使用情况。在普通语义学看来,生活中 的许多麻烦都归因于语言的误用。
• • • • • • • •
柯日布斯基(1933),语言的“抽象阶梯”。 第一级——科学上知道的微观奶牛和亚微观奶牛 第二级——我们所看到的奶牛 第三级——贝茜这头特定的奶牛 第四级——奶牛 第五级——牲畜 第六级——农场财产 第七级——财富
• • • •
2、语言失当 ⑴死线抽象(dead-level abstracting) 即只在“抽象阶梯”的某一层次上使用语言。 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传播的方式,应该是沿着 抽象阶梯,有上有下地使用语言,不要钉死在 某一个层次。 • ⑵忽视差异(undue identification) • 即只顾整体一致,不顾个体差异,以点代面, 以偏盖全。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 • • • •
一、符号与传播 二、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三、信号与象征符 四、编码与解码 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一、符号与传播
• 符号是传播的最重要的工具,人创造了符号,符号 也成了人的本质特征, “人是符号的动物” 。 • (1)符号为人类所创造,动物不能创造符号,也不能 认识符号; • (2)人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转化为符号,又可以 通过符号的译解还原为思想和观念,而动物则没法 做到; • (3)人可以通过符号将信息传之千年、播之万里,而 动物不能够。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1、明示性意义(denotation) 暗示性意义(connotation) 诗学和语义学分类; 2、外延意义(denotation) 内涵意义(connotation) 逻辑学分类; 3、指示性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 区别性意义(deferential meaning) 符号学分类;
二、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基本功能包括 三个方面: • 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 • 二是传达功能; • 三是思考功能。

三、信号与象征符
• 符号(sign)一般可分为 两类: • 一类是信号(signal); • 另一类是象征符 (symbol)。
符号
信号 象征符
三、信号与象征符
• 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 1.信号与和它所表示的事物之间一般具有自 然的因果关系,一切自然的符号都是信号; • 2.信号和他所表示的事物之间一般具有一对 一的固定对应关系,自然信号和人工信号都 具有这种性质。
各种各样的符号
|-I 或
-_-
睡著了 微笑 )_( 胖子 酷
:) 或 ^_^ ~_~ 生氣 +_+ 昏迷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 红色“x” ,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 困惑 微笑
三、信号与象征符
• 象征符具有以下特点: • 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 造物; • 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还 能表示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 3.象征符不是通过遗传,而是通过传统或学 习得到继承; • 4.象征符可以自由创造,与指代的对象事物 之间不需要必然联系,关系具有随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