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9课海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海燕》 新人教版

大海
——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 海鸭
企鹅
——象征形形色 色的害怕革命、 假革命和不革命 者
乌云
闪电 雷声
——象征黑暗的
狂风 反革命势力
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连线题
海燕
革命高潮
海鸥
海鸭
反动势力
企鹅
大海
革命先驱者
波浪
乌云
恐惧革命、
闪电
悲观失望者
狂风
暴风雨
革命力量
海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的海燕。
这是一只 我是从文中
的海燕。 感受到的。
课文还写了其他的动物,请同学们从 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并 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填表
对象 海燕 海鸥 海鸭 企鹅
高傲地飞 呻吟 动作 翔,勇敢 飞窜
地叫喊 掩藏
呻吟
躲藏
欢乐 心理 渴望
恐惧 吓坏 胆怯
1.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三种动物呢?
通过对比,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乐 观的形象。
谢谢大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母亲》,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
注音:
呻吟 shēn yín 翡翠 fěi 蜿蜒 wān yán
胆怯 qiè 掠起 lüè
注音:
号叫 háo
号 口号
hào
晃 一晃 huǎng 晃动 huàng
吓唬感知内容。
思考:这是一只
2.它们是面对什么环境作出不同的表现的?
暴风雨
写作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 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 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 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 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 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 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这篇散文诗被 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燕教案

《海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明白得象征、衬托、对照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2.进程与方式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和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体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培育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育踊跃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一、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二、在反复朗诵中,琢磨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教学难点:明白得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备:一、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朗诵初步感知课文。
二、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教材分析:《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闻名散文诗。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阻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
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期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博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期,超越年龄、性别、种族。
它属于过去、属于以后、属于全世界。
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闻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1868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
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开创人之一,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二、整体感悟。
文体常识象征手法是依照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能够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本地运用象征手法,能够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能够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9课《海燕》课件(新人教版八下)

朗读要领(4~6节)
•第四节到第六节,用群鸟和海燕作对比,以 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因而读到群鸟丑态的 几个小节,要以极端蔑视的语气读。象读四 小节的两个“呻吟”时,为了表现海鸥的恐 惧心理,读第二个“呻吟”,要声音拉长, 紧接着读下一句,并突出“飞窜”,以显示 海鸥飞窜时是哼哼着,可见是恐惧万分。
•高尔基(1868--1936):
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奠基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母亲》,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
解词注音
• 呻吟( shen yin):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 胆怯(Dan qie):胆小.畏缩. • 翡翠 (fei cui):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
暴风雨酝酿 暴风雨迫近
暴风雨来临
大海: 象征革命高潮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
暴风雨: 象征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
海鸭、海鸥 企鹅:
象征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 窝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太阳:
象征光明的未来
乌云、闪电
狂风: 海燕
象征一切反动的黑暗势力。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读朗要领(第一节)
• 读第一句,要舒缓、低沉,把声音拉长。 “风”是主语,应该强调,需重读,应拖 音。这样读,一是为了表现大海的广阔无 边,二是为了渲染沙皇反动势力在聚集力 量、准备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气氛。表现 海燕形象时,“海燕”要读得响亮,并加 重读“高傲”,以突现海燕敏捷的动作、 矫健的姿态。整个这一小节的基调是先缓 慢后加快,先低抑后昂扬。
小结
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文章中各个象征的物体. 了解内容背景
朗读要领(4~6节)
•读第五节“这些海鸭啊”,应以嘲弄的口吻, 以强调对这一群海鸭的讽刺。读“轰隆隆的 雷声”时,应瓮声瓮气地读,以示雷声的沉 闷。读“吓坏”一词时,要用弱音读,以示 对海鸭的轻蔑。为了强调企鹅的“胆怯”, 要重读“躲藏”,要轻微读“悬崖底下”, 并要把“底下”顿挫开,以示“躲藏”的处 所。
9.《海燕》课件(44张PPT)

3. 作者怎样描写革命高潮中的海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 重写了海燕的叫喊。用祈使句表达了海燕作 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 迈情怀。这是革命者战斗的宣言,表达了自 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这是革命者对人民群众的召唤,号召人 们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 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 ①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形 似”;而象征是“神似”,用做象征的事物,既 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 义。 • ②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如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 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 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如《海燕》 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 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 种力量。
3.在险恶的环境中,海燕表现怎样?
• 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 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 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 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 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革命必胜。 • 海燕就在暴风雨迫近时特别欢乐,无比英 勇,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再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海燕的句子,完成表格。
描写角 度 正面直 接刻画
描写内容 形色 神态 声音 动作 环境烘托 海鸥 海鸭 企鹅
具体词句
形象概括
侧面衬 托描写
对比衬托
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对
海
象
燕
特
勇敢无畏
点
飞翔\渴望\飞舞\呼唤
对 比
海
鸭等
飞窜\躲藏\呻吟 恐惧胆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燕》14-人教新课标版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旳海燕
探究三:
文章除了描写海燕还写 了哪几种海鸟?
探究四:
文中对海鸥、海鸭、企鹅又是怎样描写 旳?这么描写对海燕有什么作用?
海鸥:呻吟着,他们在大海上飞窜 海鸭:也在呻吟着 企鹅:害怕地把肥胖旳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与海燕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突出海燕 旳英雄形象.
想一想:文章为何还要写海鸭、海鸥、 企鹅等海鸟?反复地写大海又是为了什 么?
利用了拟人旳修辞手法. “抓住”“熄灭”突出大海旳 巨大 声势和强大力量。
4.这个敏感旳精灵,---它从雷声旳震怒里, 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 旳,遮不住旳!
利用比喻、拟人和反复旳修辞手法.“敏感旳 精灵”,用比喻和拟人旳手法显示了海燕旳勇 敢和智慧,阐明无产阶级革命者旳高度旳预见 性和敏锐旳洞察力.“利乌用云比喻遮、不拟人住和太反复阳旳,修—辞—手法.“敏感旳 是旳,遮不住旳!”利用精敢反灵和复”智,慧用,语,比阐喻明气和无肯拟产人阶定旳级,手 革体法命现显者示旳了了高海度燕旳旳预勇见 坚定不移旳必胜信念.性是和旳,敏遮锐不旳住洞旳察!”力利.“用乌反云复遮,语不气住肯太定阳,体,—现—了
海鸭 海鸥 企鹅
对 比
突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反复 描写 大海
烘 托
海燕 精神
有关象征
•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旳某种联络,借用详细旳事物形
象(象征体)来表达某种抽象旳概念或思想感情(被象征 体)旳一种文学创作旳体现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9课 海燕》课件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 高傲的飞翔。
“黑色的闪电”
写出了海燕矫健敏捷的英姿。 “高傲” 体现了海燕对恶劣环境的蔑视,即勇敢的个
性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了力量、热情 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 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 雾和碎末。 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 拟人和比喻。 • 把狂风拟人化,突出了它的猖狂和凶残。
狂风与巨浪的搏斗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狂风与巨浪的搏斗象征了革命与反革命 的激烈斗争,在战斗中显示了人民群众主动 迎战的战斗精神和反革命势力的猖狂凶残。
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 “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 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 歌”,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齐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找出刻画海燕形象的句子,分析海燕的
形象特点。 2、课文除了海燕之外,还描写了哪些海鸟? 有什么作用? 3、找出文章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分析其 作用。
暴风雨即临 这些环境的共同特点:
恶劣
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紧张的气氛,衬托海燕勇敢的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
齐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本文共描写了哪几种形象? 它们谁和谁是对立的?谁和谁是同
一势力的? 它们在文中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吗?
19世纪末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 情绪日益高涨。1893年列宁来到彼得堡(当时俄国的首都, 现在更名为列宁格勒)进行革命活动。两年后,他把彼得堡 二十个左右的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联合在一起,建立了“工 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列宁和这个协会等革命先驱的领 导下,工人开始从经济罢工转到政治罢工,举行示威游行, 跟武装警察直接对抗的事件也经常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 1895年到1899上,参加罢工的工人已不少于22万1千人。 1901年初,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成为全国性的斗争。 高尔基在这革命斗争的新高潮中,于1901年2月19日来 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 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 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 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 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 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 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 《海燕》就是它的尾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燕》(43张)(共43张)PPT课件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 《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 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 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 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象征大 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 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 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 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他 在1906《暴风雨之前》中引用“让暴风雨 来得更猛烈些吧”作结。
太阳:
象征光明的未来
乌云、闪电
狂风、雷声: 海燕
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 无产阶级先驱者
(1-6段) (7-11段)
暴风雨在孕育, 1、海燕高傲地飞翔。
海燕渴望暴风
雨的来临。
2、其它海鸟惊慌失措。
暴风雨在临近, 1、乌云浓暗。
海燕搏风击浪,
欢乐叫喊。
2、海燕英勇搏斗。
(12-15段)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 鸣。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 自己的深渊里。
海 鸥 ——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 海 鸭 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
革命和不革命者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 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 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 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 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海燕之歌》的命运
《信使报》书报审查官批示:“《信使报》上准 备发表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在这篇幻想曲中, 在鸟儿们唧唧喳喳谈话的形式下,描述了当前俄国 社会中最近的学潮,和伊万诺夫将军根据圣旨对学 生所进行的侦查追究而引起的种种情绪。……至于 海燕之歌,则是直接的教唆,要大家继续对所谓开 始明显失掉耐心的政府进行斗争。我建议不允许《 春天的旋律》发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海燕》 新人教版

在死亡的山涧,羚羊的飞渡似横空架起的 一道生命的彩虹,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 悲壮之美。
海生
燕命 敢的 于
——
出
搏 击
勇
风
云敢
展之
现美
高尔基
听朗读,请你在听读中把握生 字词和本文的朗读语调(包括朗读 的停顿、快慢、轻重和语气)。
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 了什么样的景象?
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
雷声轰响……
暴风雨迫近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乌云像青色的火焰,……燃烧 闪电的影子,……火蛇,…… 蜿蜓游动,……
暴风雨来临
找出课文描写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准确词语和运用修辞手法 的句子,完成表格。
描写角 度
正面直 接刻画
侧面衬 托描写
描写内容 形色 神态 声音 动作
如果联系时代背景来看这篇文 章,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探究一、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完成下面的连线题
海燕
革命浪潮
海鸥
海鸭
沙皇反动势力
企鹅
大海
革命先驱者
波浪
乌云
假革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闪电
不革命者
狂风
暴风雨
革命群众的力量
探究二、作者为了突出海燕的战斗精神,设 置了哪些典型环境?(按事物发展规律)
狂风卷集着乌云、大海泛起白沫 暴风雨酝酿
环境烘托
对比衬托
具体词句
形象概括
黑色闪电
大笑
号叫 碰、穿、冲、掠
风、云、雷、电;大海
海鸥 呻吟、恐惧
海鸭 企鹅
呻吟 胆怯
矫健、乐观、 坚定、豪迈、 勇敢、锐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读顺语句语调,感悟文章的感情基调。
3、在反复诵读中,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点评法,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窗外,忙碌着的燕子,是春天的信使。
而海上也飞着一种燕子,名叫海燕。
与燕子不同的是,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海燕》。
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
1、走进作者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1913
年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2、背景资料
当时俄国社会受着沙皇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人民革命运动高涨,高尔基目睹及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写出《海燕》,用象征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3、清字音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生听读
2、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3、个别泛读,点评和指导
4、齐诵读,读出情感
四、合作探究
(一)指导理清诗篇结构
1、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先后描绘了哪三个画面?在这三个画面中海燕的表现又有什么变化?
2、学生概括每个时刻的海面景象和海燕面对暴风雨时的表现和态度。
3、讨论明确: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
①暴风雨将临之时,海燕高翔,以乐观的激情渴望风暴
②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雷,以必胜的信念迎接风暴
③暴风雨即到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热情欢呼风暴
(二)感悟主旨
1、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2、综合上面表述,概括文章主旨。
(明确:通过对海燕的生动刻画,表达了作者渴望革命,企盼胜利的思想情感。
)
五、小结
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通过反复诵读中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和主旨思想,对文中的海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它渴望着革命与战斗,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豪情万丈,激荡人心。
六、作业
1、请找出文中各种物象并理解它们所象征的意义。
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品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七、板书设计:
暴风雨将临之时,高傲飞翔,渴望渴望革命
海燕暴风雨逼近之时,搏击风雷,迎接企盼胜利
暴风雨即到之时,胜利预言,欢呼
《海燕》教学反思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
在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反复诵读中,在反复诵读中感悟文章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结构和主旨。
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听读﹑试读﹑老师范读﹑学生一起诵读展示这几个过程,让学生把握散文诗的节奏﹑重音和停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学生能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比老师单一的去讲要好的多。
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能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体上,课堂进行得比较顺利。
只是,其中还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待改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备好学生,力求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新意,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