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翻译推理公式

中公翻译推理公式

常考逻辑词公式(翻译规则)

如果A,那么B:

只要A,就B:

A→B:-B--A矛盾命题:A且-B

只有A,才B;(如果)不A,(那么)不B:除非(必须)A,否则不B: B一A;-A--B矛盾命题:-A且B

有的

1.有的A是B 2有的A不是B

1.有的A是B;有的B是A矛盾命题:所有A都不是B(没有A是

B)2.有的A不是B:有的不是B的是A矛盾命题:所有A都是B

或者A,或者B(大于等于1)

A且-B:-A且B:A且B矛盾命题:-A且-B

A和B A且B矛盾命题:-A或-B

(A且B;A且-B;-A且-B)

要么A,要么B(二选一)

A且一B:-A且B矛盾命题:A且B:-A且-B

翻译推理代入法

翻译推理中的代入法 华图王岩虎 在逻辑判断中,有这样一种题,题目里面有大量诸如“如果那么”“只有才”“除非否则不”等逻辑关联词,这种题目我们称之为翻译推理题。这种题的解题核心就是能正确地辨别出这些逻辑关联词所连接的两件事是谁推出谁。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代入法。我们都知道,考上公务员和过笔试这两件事的推出关系是:考上公务员→过笔试。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应该是过笔试→考上公务员,之所以会这样感觉,那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箭头的意义,我们这里箭头表达的含义是推出关系,而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关系。 既然已经知道考上公务员→过笔试,那么当我们见到一个逻辑关联词而不能迅速地判断它是前推后还是后推前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这两件事带入到逻辑关联词中去,如果考上公务员放在前面读着顺,那么就是前推后,如果放在后面读着顺,那么就是后推前。 下面这些都是表达前推后关系的逻辑关联词: 如果……,那么…… 只要(倘若)……,则(就/一定/必须/关键)…… 凡是(所有)……,都(是)…… 为了(要想)……,一定(必须)…… ……离不开…………意味着…… ……必然/肯定/必须…………说明…… 大家试着把“考上公务员”和“过笔试”两件事带进去,会发现“考上公务员”在前“过笔试”在后,读起来会很顺,但是反过来就很不顺,这就是表达前推后关系的逻辑关联词的共同点。 下面这些都是表达后推前关系的逻辑关联词: 只有……才…… ……是……必需的/必不可少的/必要前提/必要条件 除非……否则不…… 不……,不…… ……,才…… 同样,我们会发现把“考上公务员”放在后面,“过笔试”放在前面,读起来会很顺,反之则很不顺。 这样的话,我们根据语感就可以迅速判断一个词是后推前还是前推后的逻辑关联词,就不用死记硬背了。

考翻译推理题解题技巧总结

翻译推理题解题技巧总结 陈龙雨 逻辑判断中翻译推理一直是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的热点题型。翻译推理属于形式推理,做题思路可以分为两步:先翻译,后推理。简单的做题公式是“如果就,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纵观最近几年的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翻译推理一直是个必考题型,而且考察形式有翻译推理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趋势,题目难度明显增加。在这里,通过几道翻译推理真题的解析,帮助同学们梳理一下解决翻译推理的整体思路。 【例题】1、贪腐者都是智商有问题的,他们没有算清人生的经济账、事业账、家庭账。弄得经济受损、事业失败、众叛亲离。而清廉者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他们守住底线,虽两袖清风,却赢得了人生的幸福和圆满,甲的智商是有问题的,而乙是具有大智慧的。 据此,可以推断: A. 甲是贪腐者,乙是清廉者 B. 甲是清廉者,乙是贪腐者 C. 甲不是贪腐者,乙不是清廉者 D. 甲不是清廉者,乙不是贪腐者 解析:贪腐者→智商有问题;清廉者→具有大智慧;甲:智商有问题;乙:具有大智慧。根据题意明显可得出智商有问题→-具有大智慧,具有大智慧→-智商有问题,最后分别对贪腐者→智商有问题;清廉者→具有大智慧这两句利用逆否定理,可以得到甲不是清廉者、乙不是贪腐者。故选D。 【例题】2、有专家指出,“科学结论总会有某些不确定性,科学永远不能绝对地证明任何事物。当有人说社会应该等到科学家能绝对肯定时再采取行动,这等于说社会永远不应该采取行动,对于像气候变化,这种可能造成大灾难的问题而言,不采取行动就是让我们的星球冒险。”据此,以下哪项论断一定是上述专家所同意的? A. 如果采取行动,就不会让我们的星球冒险 B. 只有采取行动,才不会让我们的星球冒险 C. 只有等到科学家完全确信之后,社会才应该采取行动 D. 如果科学家不能绝对肯定什么,社会就不应该采取行动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公式

逻辑推理公式 1、所有的S是P 所有的S不是P 有的S是P 有的S不是P 推论: 不是所有的S是P = 有的S不是P 不是所有的S不是P=有的S是P 总结1:A不是后移;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 所有的S是P=不是有的S不是P 总结2:A否定前件,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C是变不是,不是变是 总总结:否定前件,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 2、 必然P 必然非P 可能P 可能非P 推论: 不可能非P=必然P 不必然非P=可能P(这两个公式根据矛盾关系可推出) 推论: 不是所有的S必然是P=有的S可能不是P 不是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是P 不是有的S不必然不是P=不是有的S可能是P=所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不是P=>有的S可能不是P(这个例句多看看,对照一下,注意等号和箭头) 总结:“不必然不,不可能不”先变更为“可能,必然”(没有“不必然不、不可能不”的不需要变更);否定前件;有的变所有的,所有的变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 3、 如果P,那么Q P -------> Q 非P<——非Q 或者非P,或者Q 只有P,才Q P ←----- Q 非P——>非Q 或者P,或者非Q 总结:否定之后变方向,另外注意箭头的读法,顺着箭头读“如果XXX,那么XXXX”;反着箭头读“只有XXXX,才XXX” 几个典型题目: a.已知A→B,C→非B,非C→D,现在非D,求A还是非A,B还是非B b.已知A或B→C,现在非C,求A、B、A和B、非A、非B、非A和非B等,此题答案是非A和非B; c.已知A和B→C,现在非C,可推出非A或非B,或非A非B d.假如“如果P,那么Q”为真,可以推出“P并且Q”;假如为假,可以推出“P但非Q” e.假如“只有P,才Q”为真,可以推出“Q并且P”;假如为假,可以推出“Q但非P”(d.e此类题目一般都考是假的情况) f.更复杂点的是这几类集合到一块考 6、上反对关系,必有1假,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必有1真,可以同真;矛盾关系,必有1真1假。

2021国考笔试特训预测方法精讲-判断与推理(全部讲义+笔记) (7)

方法精讲-判断 7(笔记) 【注意】课前答疑: 1.“并非”等于“不”。 2.“A且B→C”,若“-C”为真,可以推出“-(A 且B)=-A 或-B”;“A 或B→C”,若“-C”为真,可以推出“-(A 或B)=-A 且-B”。 3.逻辑学中反对关系只有两种情况:“所有……都……”与“所有……都不……”、“有的”与“有的不”。 4.组合排列:若题干为“可能推出”,考虑代入法;若题干为“确定推出”,可用除了代入法以外的其余方法,如排除法、最大信息法、列表法等。 5.“并不是不会英语和日语”翻译为:-(-英语且-日语)=英语或日语。 6.反对关系的标志是必有一真或必有一假,矛盾关系的标志是一真一假。 7.国考地市级中的“一拖五”,需要做对 3 题,而2019 年国考地市级的“一拖五”较为简单,需要全部做对。 8.“a源于b”不进行翻译。 9.149 页例 3,翻译题干:(1)有的驴友会→技术骨干;(2)有的领导→同意挪用;(3)管理层→同意挪用;(4)驴友会→-同意挪用。根据条件(3)结合条件(4)可以得到“管理层→同意挪用→-驴友会”。条件(1)等价于“有的技术骨干→驴友会”,结合条件(4)可以得到“驴友会→-同意挪用→-管理层”,故可以得到“有的技术骨干→-管理层”。 第五节逻辑论证 【注意】前 2 节课讲解了翻译推理、集合推理、真假推理和组合排列,解题时主要靠背,如翻译推理的公式,真假推理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而逻辑论证主要靠理解,但理解时也会遇到问题,大家觉得逻辑论证较难是由于解题时会用日常思维,而论证需要用逻辑思维,通过接下来的课程大家需要建立基本的逻辑思维,掌握解题的步骤和顺序。

2020年国考行测翻译推理试题答案及解析.doc

2020年国考行测翻译推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翻译推理是国考中必考的题型,并且有一定的难度。面对这种题型,很多考生无从下手,今日将向广大考生总结一下翻译推理的基本解题技巧,以帮助各位考生选出正确答案。其实,在逻辑学当中,并不存在翻译推理这一概念。翻译推理是我们对考题所做的一种归纳与总结,发现有这样一类题,是通过先翻译再推理的基本思路来解题,所以称之为翻译推理。因此,广大考生需掌握翻译推理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 翻译:根据特定的逻辑规则,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翻译成逻辑表达。即A B。 推理: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进行推导。 【题型识别】题干中出现特定的关联词,关联词基本两大类: 如果那么;只有才 【翻译】题干如果A,那么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 B 题干只有A,才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 A 【推理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讲解,让各位考生掌握第二种关联词翻译推理题目。 【例】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让隐蔽的中国乡土受到世界读者的关注,得到国际文坛的承认,再一次证明了这一判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根据这一判断,可以推出: A.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不是民族的,就不是世界的 C.只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D.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答案】B 【解题思路】 第一步:题型识别。题干中出现只有才关联词,考察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根据逻辑规则,题干只有B,才A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 B 。即世界的民族的。 第三步:推理。 A项:翻译为民族的世界的,错误。 B项:翻译为不是民族的不是世界的,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即世界的民族的。正确。 C项:选项中出现只要A,就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 B 。即民族的世界的。错误。 D项: 选项中只有A,才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 A 。即民族的世界的,错误。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中的翻译推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中的翻译推理 华图教育王玉敏 翻译推理是逻辑判断中最能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模块,很多考生觉得翻译推理很难,即使是很多老师也是将翻译推理作为难点来讲的。解决翻译推理无非两步走,第一步做翻译,第二步做推理。做翻译也就是将文字语言翻译成为逻辑语言,即推出(→)的形式,大家常能运用的方法就是找逻辑关联词进行翻译,即“如果那么,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谁是必要条件谁被推出”。做推理也就是运用逆否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和德摩根定律“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掌握这些再加上对“如果那么”“只有才”的替换关联词,比如“如果…那么…”的替代关系词“所有…都…”、“凡是…都…”、“只要…就…”、“倘若…则…”等也是前推后,“只有…才…”的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也是后推前,掌握住这些关联词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翻译推理题目了。之所以说翻译推理难,莫过于没办法穷尽所有的逻辑关联词,即使能够总结出所有的关联词,全部记住,难度也是很大的。那么如果遇到这些逻辑关联词以外的陌生关联词又该怎么办呢?比如下面的题目大家如何来解呢? 【例1】亚里士多德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 这一真的断定是()。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例2】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时候发生的,讲理和协商都离不开语言,然而,并非有语言的地方就自动会有说理,有语言的地方必须有自由才能有说理。由此可以推出( )。 A. 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因为没有自由而发生的 B. 并非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不可以协商和不可以讲理的时候发生的

2013年广东公务员行测冲刺:逻辑判断基础公式集结

2013年广东公务员行测冲刺:逻辑判断基础公式集结 深圳华图 在国家及地方各省市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这个模块一般有四大类题型,分别是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和逻辑判断。其中,逻辑判断这个部分,通常每年会出十个题目。这些题目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由于做题习惯于采用日常思维,极易落入命题人所命制的思维陷阱,不仅速度较慢,且误选错误答案而不自知。因此这部分题目历年来也是考生失分的主要阵地之一。 既然采用日常思维容易做错,考生就需要补充一些必要的逻辑学公式,在做题时加强对公式的练习与使用,以期提高正确率,且加快做题速度。 本文拟就行测中判断推理模块的逻辑判断所需一些基础公式加以整理,以期对考生备考带来帮助。 一、翻译推理题型: 1、对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翻译:如果……那么……,前半句推后半句 2、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翻译:只有……才……,后半句推前半句 3、逆否等价命题:P→Q等价于┐Q→┐P 公式使用示例: 【例题】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 因此,我们可以推知()。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赵六不在案发现场,所以赵六是杀人犯 【答案】C 【深圳华图解析】第一步,对逻辑关联词引导的句子做翻译,“如果……那么……”的翻译结果为“杀人犯→在现场”;第二步,其逆否等价命题为“不在现场→不是杀人犯”,因此选择C选项。 4、德摩根定律: ┐(P∧Q)=( ┐P)∨(┐Q)

┐(P∨Q)=( ┐P)∧(┐Q) 公式使用示例: 【例题】如果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那么今年的农作物就会减产,并且农民的收入会降低。但是,多项证据表明,今年农民的收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所提高。 据此,可以推出 A.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 B.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或人们抗旱不力 C.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或人们抗旱有力 D.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且人们抗旱有力 【答案】C 【深圳华图解析】第一步,对逻辑关联词引导的句子做翻译,“如果……那么……”的翻译结果为“旱情持续∧抗旱不力→农作物减产∧农民收入降低”。第二步,已知农民收入没有降低,对于联言命题来说,否定其中一个肢判断,则整个联言命题为假,即┐Q。根据逆否等价公式,┐Q→┐P,可以推出┐(旱情持续∧抗旱不力)。根据德摩根定律,得到┐旱情持续∨┐抗旱不力,即旱情没有持续或抗旱有力。因此选择C选项。 二、集合推理题型: 1、递推公式:已知A→B,B→C;则可得到A→C 公式使用注意事项:第二个B的范围必须是“所有”,否则不可实现递推。 公式使用示例: 【例题】所有称职的教师都是关心学生的成绩的教师,所有关心学生成绩的教师都工作很忙碌,工作不忙碌的教师都不是优秀教师。 根据以上论述,一定可以推出()。 A.有些优秀教师不是工作忙碌的教师 B.有些工作忙碌的教师不是优秀教师 C.所有称职的教师工作都很忙碌 D.所有忙碌的教师都很关心学生成绩 【答案】C 【深圳华图解析】已知所有称职的教师都是关心学生的成绩的教师,所有关心学生成绩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 ⏹翻译推理 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 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 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 件 肯前必肯后:P→Q 否后比否前:非Q→非P P→Q,Q→R 可得P→R 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 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 不Q,不P 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 件 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 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 个存在 否定肯定式:非A→B 非B→A 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 并非(A或B)=非A且非B ⏹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 六种关系 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 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 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 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 反对关系 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 (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 例: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 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真的 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假的 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 二、翻译推理 1、单句判断 ①所有(凡是)S都是P 翻译 S → P ②所有(凡是)S都不是P 翻译 S →—P ③没有S是P (所有S不是P)翻译 P →—S 见没有改所有 ④没有S不是P (所有S是P)翻译 S → P ⑤不是S都是P 翻译—S → P ⑥不是S都不是P 翻译—S →—P

公考:逻辑判断之翻译推理

逻辑判断之翻译推理 在逻辑判断这个模块中,翻译推理虽然出题的题量并不大,通常在1-2题左右,但是翻译推理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除了单独命题,它会和其他题型结合在一起出题。无论是在组合排列,真假推理,日常结论还是论证题型中,只要出现了逻辑关联词都需要翻译。要想做好翻译题,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思维。很多同学把翻译当成文字理解题去做,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做不对题。要想做好翻译,一要熟悉背好翻译公式,二要了解翻译题的出题形式。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翻译推理常考的题型。 常规的翻译推理 常规的翻译题通常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或“不能推出”,题干选项均出现了逻辑关联词。可以先把句子翻译成箭头的形式,再用推理公式判断是否正确。这里的翻译公式主要涉及到“如果就,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以其替代关联词的翻译;推理公式主要以逆否等价定律用的最多,即“A→B等价于—B→—A”。 例(2018四川)一个人如果是智者,那么他一定是一位谦虚的人;而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才会谦虚。但是,如果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么他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由此可以推出: A. 一个人如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就是一位智者 B. 一个人如果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不是一位智者 C. 一个人如果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D. 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他一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 ①智者→谦虚 ②谦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将①②以及③的逆否递推出:④智者→谦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翻译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智者,是对④的肯后,但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排除; B项:翻译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智者,是对④的否后,否后必否前,当选; C项:翻译为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对③的否前,但否前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排除; D项:翻译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对③的肯后,但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推理方式 推理方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翻译题型。提问方式为“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结构(论证方式)一样(不一样)?”这样的题目不需要考虑题干推理规则的对错。先把题干的翻译推理形式提取出来,找一个跟题干一样的或者不一样的即可。

公务员行测备考——翻译推理

翻译推理是逻辑判断中一种比较重要的题型,因其常与分析推理、真假推理等题型结合起来考查,因此学好翻译推理是做好其他题目的基础。下面教育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翻译推理的解题思路。 一、题型判定 近几年的考试中,翻译推理是选考题型,因此在整个解题过程中,题型的判定很重要,那么翻译推理题有什么特征呢 ?翻译推理的典型特征在于题干中是否有逻辑关联词,常见的逻辑关联词有四组:如“果……就……”、只“有……才……”、…“…且……”、…“…或……”。当我们在题干中发现这四组或者与之相似的逻辑关联词,大致可以判定该题属于翻译推理题。 二、解题思路 翻译推理在解题过程中其实为两个过程,即先翻译,再推理。 1、翻译 所谓翻译即是把题干中的语言翻译成逻辑语言,并且用逻辑符号表示。在公考过程常考的翻译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为如“果… … 就… … ”,大家可以通过口诀来记忆如“果就,前推后”。

如:如果天晴,我就陪你出去玩 可以翻译为:天晴→陪你出去玩 第二种为只“有… … 才… … ”,也可以通过口诀来记忆只“有才,后推前” 如: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公务员 可以翻译为:考上公务员→好好学习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两处的前后是指整句话的前半句、后半句。 第三种为“且关系”,且关系必须所有的条件都满足才为真 如:小明是个高富帅 即小明高且富且帅,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整个命题就为假。因此“且关系”的口诀为“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第四种为“或关系”,或关系只要有一个条件满足即为真 如:小明高或者帅 即小明只要满足一个条件整个命题即为真,只有小明不高且不帅时,整个命题为假。因此“或关系”的口诀为“一真为真,全假为假”

事业单位翻译推理题库

事业单位翻译推理题库 翻译推理即先翻译后推理,第一步:翻译。所谓翻译就是把题干中的语言翻译成逻辑语言,并且用逻辑符号表示。第二步:推理。所谓推理,就是根据相关逻辑规则进行推导。 一、典型翻译推理 (一)题型辨识 典型的翻译推理类题目最明显的标志,也就是关联词,题干中会出现一组或几组关联词的形式。如“如果……就……”,“只有……才……”等等。 (二) 两组翻译 最主要的关联词有两组: 1.“如果……就……”,该组关联词所涉及的逻辑规则可以用一句简单的口诀来帮助记忆,即“如果就,前推后”。 【例】命题:“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翻译:“下雨→地湿”。 (注意:逻辑中的“→”是有方向性的,单向指示,不可颠倒。) 将命题分为前件和后件的话,该翻译可以简述为“肯前必肯后”。 2.“只有……才……”,该组关联词所涉及的逻辑规则也可以用一句简单的口诀来帮助记忆,即“只有才,后推前”。

【例】命题:“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好学校。“,翻译:“好学校→努力学习”。 另外,“如果……就……”和“只有……才……”各自的替代形式一定要熟练记忆,做好区分。替代形式如下: 只要A,就B; 不A,不B; 为了A,一定B; 除非A,否则一定不B; A→B:凡是A,都B; B→A :A是B的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 A离不开/必须B; A是B的基础/核心/关键; A,所以B ……。 (三) 推理规则 翻译推理的推理规则涉及两个技巧: 1.递推规则。A→B,B→C; A→B→C或A→C 【例】天下雨→地湿、地湿→不出门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天下雨→地湿→不出门或天下雨→不出门 2.逆否命题。A→B; -B →-A 【例】下雨→地湿;地不湿→天一定没下雨 该逆否命题可以简述为“否后必否前”,实际上一个命题可以有四种形式,但是正确的两种,典型的错误两种,在此,小结一下,正

公务员考试:三步搞定翻译推理题目

三步搞定翻译推理题目 华图教育王姗姗 在公务员考试中,翻译推理类题目,虽然比重占得不是很大,但是此类题目的方法性和技巧性是比较强的,是最容易拿分的模块,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只需要遵循翻译推理的三步骤就能轻松拿到分。在这里我将翻译推理的解题三步骤通过图示和立体的形式给大家做个详细的剖析。 翻译推理类题目解题三步骤: 例1: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由此可以推出()。 A.只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 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生存在地球上,必定是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 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防止气候变暖。 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 第一步:题型特征。这道题目题干中“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出现了“如果…那么…”的逻辑关联词,就可以断定为翻译推理类题目。 这里需要给大家强调的是:给出的是典型的逻辑关联词,当然也有一些不典型的逻辑关

联词,例如:只要…就…,为了…一定…,…以…为基础,…是…的基础(必要条件)等等,虽然这些逻辑关联词不是很典型,但是在遇到此类题目的时候可以结合选项进行判定是否属于翻译推理题。 第二步:翻译。“如果…那么…”存在的逻辑关系是前半部分推出后半部分,例如,如果割了牛头,那么牛就会死。翻译出来的逻辑语言是,割了牛头→牛死。题干中翻译出来的逻辑语言是,不保护环境→不能继续生存。 第三步:推理。对于“如果…那么…”存在的推理规则简记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例如,割了牛头→牛死。“割了牛头”这属于肯定前面的内容,必然能推出肯定的后面,也就是必然能推出“牛死”。“牛没有死“属于否定后面的内容,否后必然能推出否定的前面。也就是能推出“没有割牛头”。 我们看选项。A选项翻译出来的逻辑语言是,保护环境→继续生存。不符合推理规则,排除。B选项不能继续生存→不保护环境,不符合推理规则,排除。C选项题干没有给出相关信息,无关选项,排除。D选项翻译出来的逻辑语言是,继续生存→保护环境。属于,否后必否前。符合推理规则。所以此题答案是D选项。 例2: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就是没有搞好环境保护 B.只有搞好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即使没搞好环境保护,也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D.只有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才能搞得好 这道题目中“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就出现了非典型逻辑关联词“…是…的必要前提”,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出现了我们的典型逻辑关联词,而且四个选项中也均涉及的是“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再回到题干中,涉及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就只有“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这句话。就可以找到非典型关联词,确定属于翻译推理类题目。题干中翻译出的逻辑语言是: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在四个选项中,符合推理规则的只有B选项。 例3:小叶和小巫是好朋友,今天恰好是星期六,尽管下起小雨,小叶还是想找小巫玩,到玄武湖去划船或游泳。但是,小叶知道,只有不下雨,小巫才游泳或者划船。

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

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

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念卿児) 一、总知识体系 1.逻辑判断。 2.类比推理。 3.图形推理。 4.定义判断。 二、逻辑判断知识点 (一)翻译推理 1.假言命题 (1)基本结构 命题一命题二 表述方式如果P,那么Q 只有Q,才P 翻译P→Q(前推后)P→Q(后推前) 推理规则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否前/肯后:有可能,不一定否前/肯后:有可能,不一定(2)关联词替换表达 ①前推后:如果。。。就。。。;只要。。。就。。。;要。。。就。。。 ②后推前: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③不明确:必不可少/必须/基础、前提/必要条件/离不开 “不能没有的项”放在“→”后边 2.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 (1)基本结构 联言命题选言命题 表述方式A且B(缺一不可)A或B(至少一个) 真假判断 A、B同真,A且B为真,反之亦然A、B同假,A或B为假,反之亦然A、B至少一假,A且B为假,反之亦然A、B至少一真,A且B为真,反之亦然 简记“且关系”:同真才真,一假则假“或关系”:同假才假,一真则真

(2)德摩根定律 ①﹣(A或B)=﹣A且﹣B ②﹣(A且B)=﹣A或﹣B (二)集合推理 1.4个基本 2.三个换位 (1)所有的S都是P。=>(1)有的P是S。(单项不可逆)(2)所有的S都不是P。<=>(2)所有的P都不是S。(双项可逆)(3)有的S是P。<=>(3)有的P是S。(双项可逆)(4)有的S不是P。×(4)不让换。 3.两个推出 (1)所有的S都是P。=> 某个S是P。=> 有的S是P。 (2)所有的S都不是P。=> 某个S不是P。=> 有的S不是P。 所有=> 某个=> 有的(箭头方向不可逆) 4.一个递推 (1)递推公式:A→B,B→C,=> A→C (2)成立条件:“B”必须指“所有” (三)真假判断 首先找“矛盾”,关键是“其余” &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四)论证类 1.论证的基本结构及思路 (1)找论点 ①引导词:因此、所以、认为、观点是、建议、倡导、表明、说明、结果是。。。 ②首尾句原则 (2)表立场 ①支持=> 加强②反对=> 削弱 (3)根据强度选答案 ①关联性②本身方法的强弱 2.加强论证类 (1)搭桥:建构联系☆☆☆☆☆最强

2021行测系列课 方法精讲-判断推理(讲义+笔记) (6)

方法精讲-判断 6(笔记) 启智职教的店 四组翻译: 1.如果……那么……:前推后 2.只有……才……:后推前 3.……且……:同时成立 4.……或……:至少一个 四组推理 1.逆否等价推理:A→B 等价于-B→-A 2.A 且 B 成立的推理规则:A 且B→A;A 且B→B 3.A 或 B 成立的推理规则:否一推一 4.摩根定律:-(A 且 B)=-A 或-B -(A 或 B)=-A 且-B 【注意】课前答疑: 1.“有的”的推理在《学霸养成课》中讲解,上节课的课程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翻译推理题,只缺少两个知识点,一个是“有的”的推理,另一个是二难定理,这两个知识点会在以后的课程中讲解。 2.翻译推理中只有推出确定答案的题目才可以用代入,答案能写成箭头的推出形式,则不能用代入。翻译推理要掌握好定理,可以比较快速解答,如果遇到答案是确定的“谁是谁”,做题时可以读一句排一句,速度会比较快。 3.上节课程中“除非……否则……”和“……或者……”的翻译比较难,否一推一的形式是先打“×”,再打“√”,翻译推理对顺序的要求很高,不能随便变化,要先“×”后“√”。 4.逆否等价比较容易错,大家要熟记公式。 5.必要条件(难点):将必要条件放在箭头后。必要条件在考试中出现比较多,且可以替换的词语也比较多,可以替换为基础/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必不可少,充分条件没有替换词,如果出现,将充分条件放在箭头前。 6.充要条件是指两个条件能互相推(A B),在翻译推理中没有出现过, 在加强题目中曾经出现过“唯一条件”,“唯一条件”是指“缺了它不行”,可作

为必要条件,但是这个条件又是唯一的,只有它能够满足,因此也可以放在箭头前作为充分条件。故“唯一条件”就是“充要条件”,考试没有涉及,不建议学习。 7.“A或B”是指“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指要么只有 A,要么只有B,要么 A 和 B 都没有,即可以是 1,也可以是 0,意味着不能同时出现,不能同时都“是”,翻译为“-(A 且B)”,根据摩根定律,去括号为“-A 或-B”。 8.“-A→B”等价于“A或 B”,推导时可以将“或”进行翻译,根据否一推一,得到“-A→B”。不需要单独背诵记忆。 9.三个“或者”考试中没有出现过需要推导的情况,不会这么考,如果出现了 A 或 B 或C,可以否定 A 和B,得到 C。 例 2(2017 山东)学校工会举办“教工好声音”歌唱比赛,赛后参赛者们预测比赛结果。张老师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李老师也能获奖。”李老师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刘老师也能获奖。”刘老师说:“如果田老师没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比赛结果公布后发现,上述 3 位老师说的都对,并且上述四位老师中有三位获奖。 由此可以推出没有获奖的是: A. 张老师 B. 李老师 C. 刘老师 D. 田老师 【注意】已知“四位老师中有三位获奖”,如果李老师获奖,可以推出刘老师、田老师获奖,张老师不能获奖,如果张老师获奖,此时会有四人获奖。 例 4(2013 国考)生物处于污染条件下,可以通过结合固定、代谢解毒、分室作用等过程将污染物在体内富集、解毒。其中生物的解毒能力是生物抗性的基础,解毒能力强的生物都具有抗性,但解毒能力不是抗性的全部,抗性强的生物不一定解毒能力就强。 ①抗性→解毒能力 ②解毒能力强→抗性 解毒能力强→抗性→解毒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