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影像概论、

合集下载

摄影摄像技术数码摄影概述

摄影摄像技术数码摄影概述
白平衡
白平衡是描述色彩偏移的一种方式,它的目的是让照片中的色彩更加真实、 自然。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同一物体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掌 握正确的白平衡技巧可以让照片更加接近真实世界中的色彩。
构图与创意
构图
构图是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将照片中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传达出 摄影师的表达意图。构图包括对比、重复、引导线、平衡等技巧。
选择合适的拍摄距离
根据主题的大小和细节程度,选择合适的拍摄 距离,使主题在照片中呈现出最佳的效果。
3
构图技巧
运用构图技巧来增强照片的视觉效果,例如, 使用三分法、黄金分割法和对称构图法等。
特殊拍摄技巧及应用
使用闪光灯
使用闪光灯来补充光线或创造独特的照明效果,例如,使用柔光板或反射器来减少阴影或 使用离机闪光来创造更多创意的光影效果。
02
数码相机基础知识
数码相机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
数码相机按用途可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便 携相机等。单反相机适合专业摄影师,卡片相机适合普通家 庭使用,长焦相机适合远距离拍摄,便携相机适合旅行等户 外场景。
按传感器尺寸分类
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尺寸越大,成像质量越好。因此,全画幅 相机比APS-C画幅相机更适合专业摄影师。
02
人像类
这类作品多采用自然、抓拍的方式,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同时
注意光影和构图的运用。
03
建筑类
这类作品多采用鸟瞰、全景、特写等构图方式,表现出建筑的外观、
结构和色彩的美感。
作品分析与点评
色彩运用
构图技巧
分析作品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如何通过色彩 表现主题和情感。
分析作品的构图技巧,如何通过线条、对称 、平衡等构图元素表现画面。

《数码影像基础》课件

《数码影像基础》课件
《数码影像基础》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数码影像概述 • 数码相机原理与使用 • 数码影像处理软件介绍 • 数码影像后期处理技巧 • 数码影像输出与分享 • 实践案例与作品赏析
01
数码影像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数码影像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 通过电子设备获取、处理、存储 和传输的影像。
裁剪与旋转
总结词
裁剪与旋转是常用的后期处理技巧,能够优化构图、突出主 题,使照片更加引人注目。
详细描述
通过裁剪可以去除多余的背景、突出主体,改变照片的视角 和视觉效果。旋转功能则可以修正拍摄时产生的倾斜或角度 问题,使照片更加规整。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画布大小和 比例,以适应不同的输出需求。
滤镜效果与图层应用
总结词
滤镜效果和图层应用能够为数码影像添加创 意和个性化元素,丰富视觉效果。
详细描述
各种滤镜效果如模糊、锐化、扭曲等可以创 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为照片增添艺术感。 图层的应用则可以实现多层次的编辑和组合 ,使创作更加灵活。通过图层的叠加、透明 度调整以及混合模式等操作,可以实现更加 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掌握图层样式和图
总结词
掌握风景摄影后期处理技巧
详细描述
介绍如何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风景摄影作品进行色彩、对比度和锐度的调整,以及如何应用滤镜和图 层技术来增强视觉效果。
实践案例二:人像摄影后期处理
总结词
提升人像摄影作品质量
详细描述
讲解如何对人物皮肤进行磨皮、美白 和修饰,以及如何调整人像的光影和 色彩,以达到更佳的视觉效果。
层蒙版也是实现个性化编辑的关键技巧。

数码影像概论课后部分简答题答案

数码影像概论课后部分简答题答案

才部分简答题:1.什么是图像或影像,其涵盖的范围是什么?答:根据维基大百科解释,图像或影像源于拉丁语,是人的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在现代是一种人造符号,它通常代表一个物体,一个人物或一片风景的外观。

范围:1人类眼睛所能看到的景物;2 用照相机、摄像机、录像机等装置获得的照片和图片。

3.用绘图激活绘图工具绘制的工程图、设计图、方框图;4.各种人工美术绘画、雕塑品;5.用数学方法描绘的图形(包括几何图形、代数方程或分析表达式所确定的图形)2.什么是数码影像?数码影像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是指用任何二进制数字(0或1)来记录的存储应用的影像文件元素:由数码相机,扫描仪、计算机应用软件而生成的影像文件。

3试比较数码摄影和传统摄影的异同,为什么说数码摄影是摄影界的一场革命?相同:a都能精细地表现自然图像的精致细部 b 都能将事件及时地捕捉 c 都能对一件事提供精确地记录不同:a 采集方式不同:数码影像采集是通过数码摄影或图像扫描等方式,传统摄影用的是简单的机械装置-照相机 b 记录影像的介质不同照相机记录影像是银盐胶片,要用胶卷,冲洗后可看效果,数码摄影的介质是CCD,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无需胶卷和洗印,即拍即显,可删可改,传播便捷,存储量大,操作更加智能化是一场革命的原因:1数码摄影可将光学影像转化成数字信号,操作智能、使用便捷, 淡化了传统摄影的烦琐和贵族色彩,使摄影更容易普及。

2随着数字技术的提高,由于数字摄影技术的便捷,影像的创作方式也已经由以对客观世界纪录为主的纪实方式而逐渐改变为创造性的数字影像合成方式。

3在数字影像时代,摄影艺术家是在制造影像,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纪实摄影作品本身的局限,而力图通过“电脑暗房”来实现对图片的艺术加工或艺术创作。

4摄影的诞生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

人们逐渐开始习惯“阅读”图片而不是文字,随着数码影像的进一步普及,影像世界已经成为现代人离不开的第四时空。

数码影像基本知识介绍

数码影像基本知识介绍

若单从CCD芯片制造工艺的角度考察,其芯片面积越小、集成度越高越好,虽然有人认为,在镜头光学分辨率有限,CCD像素数一定时,芯片面积越大,成像质量越好。但从目前数码相机的实际拍摄效果来看,一般使用小芯片CCD的数码相机相对图象偏好,也许是因为集成度高的CCD,在原始材料及工艺更优的缘故。
在了解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时,一定要区分两个分辨率的概念,一个是CCD的分辨率(或像素值),另外是拍摄图象的分辨率(一般厂家标明的图象的最大分辨率)。这两个分辨率,原则上是CCD的分辨率决定了图象的最大分辨率,但这两个分辨率一般情况下不相等。
如果您在选择数码相机,一定要注意,CCD的分辨率(像素点)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在同样的最大拍摄图象的分辨率下,CCD的分辨率越大越好。例如对于同样可以拍摄图象分辨率如(1280*1024)的相机,150万像素的CCD相机的拍摄质量会好于141万像素CCD的数码相机。这是因为,CCD作为感光器件,CCD边缘的像素点在拍摄时,由于边缘光的影响,一般会出现一定的偏色和眩晕,数码相机在CCD像素大于图象拍摄像素时,会自动切除边缘像素,从而去除眩晕和偏色,并且边缘切除越多越好。
这就是厂家用141万像素甚至150万像素的CCD制造最大拍摄1280*1024(131万像素)的图象数码相机的原因。所以追求品质的厂家一般都用CCD的精度都远高于拍摄图象的最大精度。
目前还有不少相机,拍摄图象的精度(如1200*1800)远高于CCD的精度(131万像素)。这是通过软件插值处理(任何一个图象软件下都有的功能),因而这个图象精度完全是不可取的。软件加大精度只能够让图象细节模糊,如果打印成大幅画面,则清晰度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细节表现非常低劣。因而您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只能以CCD的精度为衡量相机好坏的标准。否则您可能会将131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当200万像素的相机买回家。

数码影像技术ppt课件

数码影像技术ppt课件

特效添加
根据需要,为素材添 加转场效果、文字、 音频等特效,提升视 觉效果和表现力。
颜色调整
对画面进行色彩校正 和调整,使画面更加 自然、美观。
输出与分享
将制作完成的PPT课 件导出为适合播放的 格式,并进行分享或 展示。
后期制作的常用工具
视频剪辑软件
如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用于视频剪辑、拼接和特效添加。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数字图像
由像素组成的二维矩阵,每个像素包含位置和颜色信息。
数字图像处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字图像进行各种操作,以达到所需效果的过程。
数字图像处理的优势
可重复性、精确度高、灵活性好、便于传输和存储。
数字图像处理的常用软件
Adobe Photoshop:专业的 图像处理软件,提供丰富的 编辑工具和效果。
数码影像技术PPT课 件
目录
• 数码影像技术概述 • 数码相机原理与使用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 数码影像后期制作 • 数码影像技术前沿动态
01
数码影像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数码影像技术是指使用数字设备和技 术来记录、处理和展示影像的技术。
特点
高分辨率、高清晰度、易于存储和传 输、可进行后期处理和编辑等。
数码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20世纪80年代,数码相机和数字 视频技术的出现,开始取代传统 胶片摄影。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进步,数码影像处理软件和数 字图像传感器得到广泛应用。
成熟阶段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 信技术的普及,数码影像技术迅 速发展,成为主流的影像记录方 式。

数码影像基础

数码影像基础

数码影像的应用领域
摄影
包括人像、风景、产品等各类摄影。
医学影像
如X光、CT、MRI等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
影视制作
用于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制作。
安全监控
用于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的安全监控。
数码影像的发展历程
1981年,柯达推出第一台数码 相机,像素仅为100万像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90年代,数码相机逐渐普及 ,像素提高到百万级别。
准专业相机则介于专业相机和消费级 相机之间,具备较好的性能和功能, 适合对摄影有较高要求的用户。
专业相机通常具备高分辨率、高速连 拍、高感光度、防抖等功能,适合专 业摄影师使用。
消费级相机则通常具备易于操作、价 格实惠、功能齐全等特点,适合普通 用户使用。
数码相机的技术参数
传感器类型
传感器类型主要有CCD和 CMOS两种,它们对图像质量 和成像效果有重要影响。
Bridge
Adobe系列软件之一,主要用 于图片浏览、组织和编辑。
图片调整与修饰
色彩调整
通过色阶、曲线、色彩平衡等工具调整图片 的色彩,使其更加鲜艳或符合主题。
瑕疵修复
使用修复画笔、仿制图章等工具去除图片中 的瑕疵,如污点、背景噪声等。
裁剪与旋转
根据需要裁剪图片,或旋转图片至合适的角 度。
锐化与降噪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将珍贵文物、历史遗迹等通过数码影像技术进行数字化保存,以实 现永久的保存和展示。
社会影响与价值
促进信息传播与交流
数码影像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图像获取、分享和传播方式, 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交流。
提升视觉体验与审美水平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水平也将得 到提升。

数码摄影摄像技术概论

数码摄影摄像技术概论

►要用电传输动态图像,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首先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其次,将 动态图像分解为一幅一幅的静态图,再将静 态图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点(像素),按 照线性记录和传输,在接受端,像素从左 到右排列组成扫描线,扫描线从上到下 排列组成静态画面,叫做帧。
► 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
▪ 再有,接收装置的数字化也显示效果更好,成为了必然。 显示效果更好、双向互动、与电脑的结合,突破电视的传 统含义。双向互动给了人们更多的权利。
▪ 再有,电视更加平民化,民间化。
▪ 再有,CG技术的介入。
▪ 再有,网络技术的融入和压缩技术、应用软件的开发,使 电视、通讯网、互联网三网合一是必然。
三、摄影和摄像的共性和区别
1080P(1920×1080,非交错式,场频为24或 30)。
画幅为16:9。
3 电视的现状
►电视技术的现状:当前电视技术的一个最明 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
▪ 节目制作数字化。摄像机更加轻便和廉价,非线性编辑系 统使节目的制作更加高效,模拟摄象机和录象带已经淘汰 。
▪ 其次,传输技术也多元化起来。除了传统的无线 微波传 输外,现在还有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传输方式,使电视 画面更加优良。
理制造出了原始的显像管。
►美国RCA(无线电公司)1939年推出世界上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年设定全美彩 电标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电视机

2 电视的发展
► 广播彩色电视制式要求和黑白电视兼容,也就是黑白 电视机能收彩色电视广播,彩色电视机也能收黑白电视广 播,但收到的都是黑白图像和伴音。
►SECAM制式:法国、前苏联、东欧国家。是 在同时传送亮度、色度信号的情况下,发送 端对红、蓝色差信号分别逐行依次传送。

数码影像基础知识综述ppt课件

数码影像基础知识综述ppt课件

3、数码相机的光学镜头
• 广角镜头 等效焦距小于35mm的镜头 • 长焦镜头 等效焦距大于100mm的镜头 • 变焦镜头 焦距可以改动的镜头 • 定焦镜头 焦距不能改动的镜头 • 微焦镜头 专门用于拍摄近间隔的镜头,放大
比例要大于1:1 • 人像镜头 等效焦距在85mm左右的镜头是最适
宜拍人像的镜头
0、补充知识—RGB颜色方式
1、认识数码相机
关键词:
单反相机 卡片相机 长焦相机 家用相机
1、认识数码相机
单反相机
卡片相机
长焦相机
家用相机
1、认识数码相机
单反相机原理
2、数码相机的分辨率
关键词:
5百万像素 CCD CMOS
2、数码相机的分辨率
• 传统相机运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 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 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 的心脏。
• 思索:假设测出的正确曝光量为f11,1/30秒时, 想要把快门提高到1/60秒时,那么光圈值是多少? 〔A:f8、B:f11、C:f16〕
• 思索: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组合?〔风光、人 像、夜景、运动……〕
5、光圈与快门及感光度
• 感光度普通用ISO值表示,这个数值增大, 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增大,这样就可 以在不同的光线进展拍摄。
• ISO100,f8,1/60秒 • ISO200,f11,1/60秒 • ISO400,f5.6,1/500秒 • ISO100,f2.8, 1/500秒 • 思索:参与感光度后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组
合?〔风光、人像、夜景、运动……〕
6、对焦与测光
关键词:
自动对焦、手动对焦 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点测光、评价测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数码影像概论课程代码:09503 2009年12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美术设计(专科)专业数码影像方向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内容涵盖影像与数码影像、数字视频与数字电影、数码影像发展简史、数码影像理论与美学、数码影视剪辑与特效、数码影像与创意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

本课程在总体把握影视数码影像本体特性、发展脉络等基础上,从基础理论入手,阐述影视数码影像的本质特性,使学生在掌握数码影像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数码影像技术的基础上,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注重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对数码影像一般性的使用技巧与操作方法进行介绍,帮助考生进一步理解数码影像技术。

要求考生:1.完整、准确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充分了解本课程与各专业理论学说之间的联系。

3.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概念理论分析影视作品的创作特征、文化现象和审美价值。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作为一门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数码影像方向的基础课程,它是基础数码影像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基础学科。

本课程涵盖了数码影像学习、研究所应该具备的各个层次的知识点,为其他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石。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影像与数码影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影像与数码影像的基本概念、分类、文件格式、采集手段,以及影像与数码摄影、计算机图形学的关系,熟悉Photoshop软件的强大功能,掌握考核知识点,了解数码影像发展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影像与数码影像识记:图像或影像的概念及其涵盖的范围;影像的记录方式;数码影像的定义、组成元素。

理解:当代社会,图像已经成为一种视觉文化。

(二)数字图像识记:像素的概念及其与比特的关系;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分类;位图与矢量图的定义、编码格式、区别及转换方式;数码影像的主要属性。

应用:位图与矢量图之间的转换。

(三)图像分辨率识记:图形分辨率、显示分辨率、扫描分辨率的概念、异同;图像分辨率的单位。

(四)图像深度识记:图像深度的概念、表示方法。

(五)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理解: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种类,各自具备怎样的优缺点。

(六)影像与数码摄影识记:数码影像的采集方式;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区别。

理解:数码摄影师摄影界的一场革命。

(七)影像与计算机图形学识记:计算机图形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内容;计算机生成图像的定义;CG图像与数码影像的关系;CG的主要应用领域。

应用:举例说明CG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

(八)Photoshop与数码影像识记:Photoshop软件的核心功能;对数码影像的处理使用的技术手段。

理解:Photoshop软件已成为数码影像处理、设计、创意的利器,对从业人员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第二章数字视频与数字电影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数字视频与数字电影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原理及发展过程,掌握考核知识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视觉暂留现象理解:视觉暂留现象;电影诞生的过程。

(二)数字视频识记:视频的概念;视频、电影与动画的区别与联系;场频、帧速率、像素比的概念;模拟视频与数字视频的概念、联系、区别。

理解:模拟视频数字化过程的步骤。

(三)数字电视基础识记:电视的制式有几种,彼此有哪些区别与联系;数字电视的概念,有哪些优缺点;标清或高清数字电视的概念;IPTV的概念及特点。

理解:电视的原理;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状况;社交网站的5种类型。

(四)数字视频压缩原理识记:视频压缩理论;视频压缩的基本方法。

(五)数字视频和影像格式识记:数字视频常用的影像压缩格式;数字音频常用的压缩格式。

(六)数字电影识记:数字电影和数字3D电影的概念;流媒体的概念及常用格式。

理解:数字3D电影技术的发展状况;接触数字视频或数字电影的渠道。

第三章数码影像发展简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电视诞生的背景,以及电视作为艺术的本体特征,掌握考核知识点,理解电视的诞生与发展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摄影与合成识记:1、摄影——“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2、摄影术的发明历史。

3、摄影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诞生4、摄影合成与媒介艺术的产生理解:1、摄影摆拍、合成与现代数字合成与特效处理2、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3、尤斯曼的“成像后合成”非纪实摄影4、本雅明针对摄影和电影出现的美学分析5、数字媒体的可复制性、可编辑性、大众性、时间性和观念性(二)计算机与影像识记: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时间、地点,计算机名称。

理解:计算机与影像的联系,计算机图形学的定义和意义,(三)早期计算机影像研究理解:最早的计算机动画实验,(四)20世纪60年代:科幻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理解:计算机影像技术在电影中发挥的作用(五)20世纪70年代:分形艺术与《星球大战》理解:计算机分形技术,《星球大战》的数字特效,光线跟踪和光能渲染,数字特效公司(六)20世纪80年代:数码影像引领浪潮理解:计算机数码影像公司介绍(七)20世纪90年代:数字大片辉煌的10年理解: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电影及代表作,20世纪90年代数码影像的主要特征(八)21世纪初的CG电影理解:2005-2009几家计算机影像公司推出的电影作品(九)总结和展望:多元化的数码影像发展理解:“呈现性”发展时期,“模拟性”发展时期,“互动性”发展时期,数码影像的创新时代。

第四章数码影像理论与美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理解数码影像理论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几种电影美学风格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特征,熟悉数码影像的美学含义和风格特征,理解美学对电影艺术风格、形态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数码影像与电影美学理解:叙事性电影美学的特征,记实性电影美学的特征。

(二)技术主义电影美学识记:梅里爱生平简介和代表作,格里菲斯简介及代表作。

理解: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与蒙太奇,法国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三) 写实主义电影美学理解:电影眼睛派与维尔托夫,巴赞、克拉考尔的纪实理论。

识记:电影艺术家生平介绍和代表作(四)存在主义与意识流电影理解:西方现代主义溯源,存在主义与意识流电影,意识流电影的特点,(五)数码影像的特征与美学理解:数码影像的非物质性、技术性、媒体广泛性、后现代艺术性。

(六)数码影像的超真实美学理解:《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启示,CG技术对巴赞美学的解构。

(七)由现实到幻想的电影艺术理解:科幻电影及代表作,《阿凡达》开启3D科幻电影的新纪元,科幻电影与后现代虚拟文化,科幻电影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第五章数码影视剪辑与特效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该部分的学习,理解影视剪辑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发展历程,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非线性剪辑与后现代电影的关系,了解几种常用非线性编辑软件,了解电影数字特效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影视剪辑与非线性剪辑识记:影视剪辑技术的定义,剪辑的定义,线性编辑于非线性编辑,理解:剪辑的作用,影视剪辑的发展历程,故事板与影视剪辑,线性编辑的的优点和缺点,非线性编辑的特点和不足。

(二)非线性剪辑的意义理解:非线性剪辑的意义。

(三)非线性剪辑与后现代电影理解:非线性剪辑对后现代电影的影响(四)常用非线性编辑软件简介理解:熟悉四种非线性编辑软件(五)数码影像特效概述识记:数字特效的类型和范畴理解:电影特技的概念与类型,电影特技技术的分类。

(六)电影数字特效的意义理解:电影数字特效的意义,识记:虚拟人物的定义理解:《黑客帝国》数字特效的启示,对滥用电影数字特效的反思,(七)常用数字特效软件简介理解:2种数字特效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应用:2种数字特效软件的使用第六章数码影像与创意产业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该部分的学习,理解数码影像技术对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理解数码影像服务的多层次内容,了解数码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和数码影像在3G时代发挥的作用。

从而明白数码影像的作用和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视觉文化最早出现在谁的哪本著作中,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内涵,理解:视觉文化兴起的原因,后现代文化的特点,数码影像服务的内容,3G与数码影像的关系,数码影像与创意产业,数码影像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数码影像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四达主编, 2010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例题和动手做一些练习,以便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