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真题部分答案之名词解释

教育学考研真题部分答案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6.1.3.1名词解释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2.国家主义教育:指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家主义派的教育主张。代表人物为曾琦、李瑛等。

主张教育是国家主权之一,是国家的事业。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自尊、发展国华、陶铸国魂、拥护国权。

组织国家教育协会,出版了《醒狮》周刊、《国家与教育》等书。

最早明确提出“国家主义教育”名词者可能是1906年《新民丛报》上的一篇翻译文章。主张以国家主义为教育的根本宗旨,这是国家主义派的共识。

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著名教育思想家、著名教授余家菊从1922年起,开始研究国家主义教育,并撰写文章宣传国家主义教育。1923年10月,同李瑛合著的论文集《国家主义的教育》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1925年又撰写成《国家主义教育学》一书,对国家主义教育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余家菊认为,所谓国家主义教育“即以国家主义为依归之教育”,其涵义是培养自尊精神以确立国格;发展国华以发扬国光;陶铸国魂以确定国基;拥护国权以维护国脉。

国家主义的教育主张中也含有一些合理因素。当前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步突破国家主义教育的限制,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

3.人本主义心理学:指20世纪50一GO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主要流派,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匾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4.科学主义思潮: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反对把自然科学看作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加以贬斥。但也有些不赞成科学“至高无上”的人不用这个贬义词,而恰当地把这种看法叫做认识论的基础主义和本体

论的自然主义。罗蒂的著作《哲学和自然之镜》(1979年)出版以后,基础主义成为众矢之的。人们纷纷把当代西方哲学的走人死胡同,归咎于笛卡尔首创的基础主义。笛卡尔的论点大致是这样:科学是惟一的知识、永恒的真理。伦理的、美学的和神学的思想都将被科学的进步所排除。接受传统规范的惟一理由不过是,我们在一切实践领域还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的限度内,按照传统规则和基于经验的作法来生活是慎重的。这一点最重要,以下各点可由此直接或间接地推演出来;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在于它以主体中的明白清晰的观念为基础。这是知识的阿基米德点;自然科学之所以是客观实在的正确表象,是由于科学方法的应用。它成了一切知识的标准和范例;当一切知识都成为科学知识之日,就是一切人生问题〔包括伦理道德问题)都得到解答之时。

5.实验教育学: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19世纪30年代,在德国生理学家米勒(]nhannes Miller)的倡导下,生理学逐渐成为一门倾向于实验的独立科学,同时也为心理学准备了它作为一门科学所必须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在经验主义和实证主

义以及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下,作为其标志的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 Wundt) 1897年在莱比锡大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此,实验心理学得以诞生和发展。冯特利用这个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验教育家的早期教育实验很难和心理实验分开。无论在思想和方法上,实验心理学都为实验教育思想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和吸取的东西。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Ernst Meumann,1862一1915)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1卿年,德国教育家拉伊(Wilhelm场,1862一1926)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阐释了实验教育思想。随后众多的教育学家加以发展。实验教育学家认为,应该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间题。

6.教育学:指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所谓规津,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7.永恒主义教育:指一个传统的教育流派,也称新古典主义教育。它产生于20世纪34年代的美国,流行于50年代的英、法等国,之后逐渐衰落。最主要的代表有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法国的阿兰和英国的利文斯通。永恒主义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坚持主张过去的东西是卓越的,为宇宙、人性、知识和真善美的不变的本质辩解,认为凡是值得向往的东西都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主义者强调,理性是人性的基础。社会秩序的稳定,依赖于以永恒的真善美原则为基础的理性文化。漠视这些理性文化,社会就会因精神支柱的坍塌而立足不稳。他们甚至把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归因于道德问题和文化问题。永恒主义在极力推崇“永恒价值”的基调上,确立了“复古式”课程标准。他们还认为,好的教育在于使人逐渐认识真理而变得富有人性。

8.教育规律: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比如,在人类历史上,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有所不同,但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受当时的生产力和经济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的文化生活所制约,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从微观上说,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智育与德育,小学、中学、大学各个教育阶段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即存在着规律。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这些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各种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

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9.《民本主义与教育》:指杜威的代表作,代表了他的教育思想。他试图把“民主”和“科学试验”、“进化论”、“工业的改组”等因素联系起来,探讨他们在教育土的意义。书中批判性地谈论了西方以前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上义教育思想体系。全书共分26章,前7章首先讨论了教育与生活的社会机能,批判了当时社会学校教育的弊病提出了他的一个重要观念:“教育即生活”。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的思想。关于教育上的民主,杜威认为,“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是“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应发展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必须把生长作为一切成员的理想标准。第8一23章根据上述观点,对教育的目的、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教学法与教材和课程、教育的价值、教育与职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强调教育目的(结果)与过程的一致性,认为教育的目的在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过程之外。活动的自身便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样的活动才是真实的、生动的、变幻无穷的、有意义的。反之是盲目的、机械的、有害的。最后3章是将其论述归结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认识和有目的地改造环境的活动之间的连续性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应使学生中知识的获得和在共同的生活环境所进行的活动和作业联系起来,这构成了实用主义理论和方法论的核心。

1D.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教育理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规定性:第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因为任何理论必定是通过概念、判断或命题等基本的思维形式来构成的,如果没有教育概念、教育命题,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系统描述,即使是系统的,那也不是教育理论,而只是教育现象陈述。第二,教育理论是

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理论在本质上超越于具体的事实和经验,尽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种陈述体系,但它在内容上是以浓缩的形式来阐述教育事实和经验的,不是对教育事实和现象的直接复制,而是间接的抽象反映。第三教育理论其有系统性。单个的教育概念或教育命题,不借助于一定的逻辑形式,不构成一定的系统性,也不能构成教育理论,即使它是对教育现象和事实的概括反映,那也许只是一种零散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11.《普通教育学》:指赫尔巴特的1806年的一本著作。这本书的发表标志着教育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赫尔巴特首次提出了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观点,从而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他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即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从而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他提出了多方面兴趣学说,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与此相联系,他设计了一套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他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从而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此外,他还就德育学校管理、各年龄阶段的教育、课程等提出自己的见解。

12.教育改革:指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体制进行改变,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重心应当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当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学校的教育立场基本不变,教育评价单一、落后,管理手段行政化,人才水准不高,教育效率低下,人才出不来,庸才流不出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尚未优化,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当初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的弊病。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教育的制度性改革力度不人,主导制度框架尚未受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冲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存在着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已经构成了中国教育评价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性又恰恰遮盖了教育在体制和机制上的弊端,使教育成为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政府

有责任在教育改革中引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民众检查并扫除一切教育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政府需要从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上提供条件,为教育改节创造良好的空间。

1.3.教育平等: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平等的涵义包含四个重点: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教育权利平等原则。这是相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来说的。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度是每个人有均等的人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和成功的机会。第四,差别性对待的原则。由于教育的效果会因受教育者个人的天赋、机会与机遇而不同,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地实现,因此,教育平等的实现必然对每一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14,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指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这个得详细

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例如凯程,2013年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占五道口录取总人数50%,名单和经验谈都在网站有公布,是非常可信。

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通过这样的几个策略,就基本能够搞定了。

考研全程复习安排: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强化应试训练,模拟考试

考研辅导班有用吗?

首先有用是肯定有用的,考研辅导班内部资料以及考研的程序,步骤,专家指导,押题,针对性教学还是比较不错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都有高水平的教练,而不是自己在家里训练,这是社会化分工,高水平的教练员能够让运动员快速提升成绩,少走弯路,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再加上运动员的刻苦训练

当然你报班需要找个比较靠谱的辅导班,这是很关键的,建议实地去考察一下,和他们的咨询老师聊一下. 据我所知,凯程考研有自己的集训营,老师很认真很靠谱.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0——2015) 非官方,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2010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语文(10年、14年、15年考察):“语文”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指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去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中听说读写的需要。语文不是语言文学,也不是语言文章,而是语言的运用。建国以前亦把语文称为“国文”或“国语”,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 2、模块:“模块”原本是外来词,其基本内涵是在一个系统内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教育学意义上的模块理论最早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福多提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试行)》将模块解释为:“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其基本特点是(1)综合性。每一模块以特定主题为核心,所有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设置。(2)相对独立性。它以科目内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围绕特定内容,对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3)相对开放性。它改造了原有课程内容组织的梯状序列。课程内容得以纵横沟通,相互连结。(4)灵活性。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教学要求,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模块”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主题,打破学科界限壁垒,更好的适应工业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 3、语文课程资源(10年、11年考察):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是广泛的,形式是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等。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4、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语文教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指一切能够指导和辅助人的学习和发展的文字的、图象的、音像的、实物的等教育教学材料。狭义的教材是指学校教育教学中供师生使用的,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指导书、参考资料、挂图、音像、计算机软件等教学材料。狭义专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的是各学科的教科书。我们所要研究的语文教材,主要就是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5、语文综合性学习(10年、13年考察):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以及语文课程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

2015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5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 【参考答案】广义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社会活动,凡是他人和自我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题只需叙述教育的广义概念。本题属于识记题目,难度不大,广义教育的概念是教育学原理中最基础的考点,考查次数较多,常以名词解释形式出现。 2、德育 【参考答案】(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德育的概念。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要分别叙述。本题属于识记题目,比较容易,考查频率高,常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另外,德育部分的复习重点及要求:了解德育的概念、德育的任务、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掌握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模式。 3、学校管理 【参考答案】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简言之,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

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18、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教育学考研真题部分答案之名词解释

教育学考研真题部分答案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6.1.3.1名词解释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2.国家主义教育:指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家主义派的教育主张。代表人物为曾琦、李瑛等。 主张教育是国家主权之一,是国家的事业。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自尊、发展国华、陶铸国魂、拥护国权。 组织国家教育协会,出版了《醒狮》周刊、《国家与教育》等书。 最早明确提出“国家主义教育”名词者可能是1906年《新民丛报》上的一篇翻译文章。主张以国家主义为教育的根本宗旨,这是国家主义派的共识。

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著名教育思想家、著名教授余家菊从1922年起,开始研究国家主义教育,并撰写文章宣传国家主义教育。1923年10月,同李瑛合著的论文集《国家主义的教育》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1925年又撰写成《国家主义教育学》一书,对国家主义教育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余家菊认为,所谓国家主义教育“即以国家主义为依归之教育”,其涵义是培养自尊精神以确立国格;发展国华以发扬国光;陶铸国魂以确定国基;拥护国权以维护国脉。 国家主义的教育主张中也含有一些合理因素。当前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步突破国家主义教育的限制,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 3.人本主义心理学:指20世纪50一GO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主要流派,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匾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4.科学主义思潮: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反对把自然科学看作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加以贬斥。但也有些不赞成科学“至高无上”的人不用这个贬义词,而恰当地把这种看法叫做认识论的基础主义和本体

教育学名词解释练习题及答案

1.班级上课制 2.道尔顿制 3.教学评价 4.相对性评价 5.德育 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教育影响 9.学校管理 10.课程设计 11.教学模式 12.教师申诉制度 13.发现学习 14.学校事故 15.学校咨询与辅导 16.教育目的 17.学制 18.课程 19.非指导性教学法 20.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 1.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 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 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男 4.是用常模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 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产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5.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 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6.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齽纼朓 7.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8.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 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教师通过这个媒介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意图,学生也通过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意图。 9.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学校 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遇到干扰,使信息传递受阻或造成差错,就算不上沟通。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 10.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 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12.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

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名词解释

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5分) 1、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奇最先提出;教育目的和理论要建立在儿童的儿童本性的自然发展规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即教学内容心里学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学化;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一个分号一分)(记忆:心理学化就是遵循儿童心里发展规律) 2、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将《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为大学之“三纲领”,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之为“八条目”。 3、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建立于战国的齐国.集讲学、著述、育才并兼有资政议政的功能;特点是: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学术自由只其允许百家争鸣,待遇指的是学者的物质和政治待遇。) 4、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教师,固定的场所--—学校,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组织、系统、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影响的活动。 5、六艺教育: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指周礼和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射御指射箭和骑马;书数涉及书写和计算。特点是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为文事,又重视武备. 6、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形成的独特方法.讥讽即对对方的发言不断发问,直至其承认其无知,助产术即帮助他解答疑惑。归纳就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出共性,定义就是将这个共性应运于一般。该方法虽有局限但是有利于学生启发式思考。 7、学习动机:引起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8、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说引起的内心的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9、教育目的:广义指的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预期.狭义的:国家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四部分。 10、智育:是传授学生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的教育。智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11、学制:一个国家各类各级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年限,修业年限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和教育制度一样,它们都包含两部分一是物化的施教机构系统,另一个则是其中运行的规则。) 12课程: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教育动态存在。从育人目标上看,课程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上看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和获取途径。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附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一、单选题 1.(2010年教育学统考)国子学始立于(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2.(2015年教育学统考)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 )。 (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 (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 (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 3.(2013年教育学统考)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 )。 (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 (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 (C)重视科举考试 (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 4.(2014年教育学311)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A)福建船政学堂 (B)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C)北洋大学 (D)南洋公学 5.(2010年教育学统考)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6.(2011年教育学统考)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蔡元培等人的提案,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以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 )。 (A)科学化 (B)集权化

(C)学术化 (D)法制化 7.(2012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 (A)“博爱互助” (B)“谋生济人” (C)“敬业乐群” (D)“爱国崇实” 8.(2016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20世纪20年代后,他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 )。 (A)使动手的去读书 (B)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C)联络沟通各界 (D)为个人谋生 9.(2012年教育学统考)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 (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二、简答题 10.(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综合)简述孔丘的教学思想。 11.(2016年内蒙古大学)简述孟子的德育原则。 12.(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333)简述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异同。 13.(2014年苏州大学)简述朱熹德育的思想。 14.(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简述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 15.(2016年贵州师范大学333)简述科举制度对古代封建制度的影响。 16.(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张包括哪些内容?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为对象,通过探讨教育的本质、原则、方法和效果,旨在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育学包括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这些名词和概念构成了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通过教育学的学习,人们可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对教育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中追求的目标或者期望达到的结果。在教育学中,教育目标被认为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和指导原则。教育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教育活动可以有不同的教育目标。 三、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和策略。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教育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教育方法可以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体验法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 四、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了解教育活动的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改进的方向。教育评价可以包括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 五、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心理过程的科学。它关注教育和学习中的心理现象和机制,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的规律和教学的效果。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六、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是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单位。教育机构包括学校、培训机构、教育部门等,它们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机构提供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七、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方针和措施。教育政策对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投入、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它们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 八、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是对教育活动进行思考和总结的理论框架。教育理论包括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规律等方面。通过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育学考研名词解释

教育学考研名词解释 2011年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及答案1 外国教育历史 1、古代埃及的“职官学校” (1)到中王国时期,各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 (2)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 (3)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受一定的基础训练,又受充分的业务训练; (4)从而造就所需要的职官,是为职官学校。 2、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 (1)为了满足当时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不少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广设书吏学校; (2)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 (3)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 (4)富有者入水平高、年限长的书吏学校,经济拮据者入水平低、年限短的学校。 3、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 (1)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 (2)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的学府,所以古代埃及很早就出现了寺庙学校; (3)它与培养政治才干为主的职官学校不同,着重科学教育; (4)寺庙就有需要也有条件进行培养专业人员的工作。 4、古代雅典的“教仆” “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教仆”多为老年奴隶。 5、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 “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为“智者派”所创 6、“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 7、古代希腊教育中的“四艺”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简称“四艺” 2011年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及答案2 1、“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 2、古代希腊教育中的“四艺”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简称“四艺” 3、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述评。 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苏格拉底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反诘法,逐步揭发对方思维中的矛盾,激发其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得到一般性的概念。 这种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通过自我判断去获得知识。但由于苏格拉底视知识为人类头脑中所固有,因而他的启发法带有思辩性。 4、柏拉图为什么把培养执政者(哲学家)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在教育目的方面,柏位图把培养执政者作为最高目标,卫国者次之,劳动者更次之。柏拉图之所以特别重视培养执政者,因为在他看来,国家的兴衰好坏取决于执政者,如果执政者理性发达,道德淳美,就能使国家兴旺发达,达于理想的境地,成为理想的国家。 5、怎样看待柏拉图关于“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 柏拉图从其唯心主义理念论出发,认为认识的对象不是变幻不定、不完全真实的现实世界,而是永恒不易,绝对真实的理念世界,因此,学习不是对现实世界和知觉,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即把灵魂中早已存在的而出世时暂时忘记了的理念知识回忆起来。在回忆先验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只是一种诱因而不是认识的最初阶段。柏拉图把超感觉的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当作认识的对象,并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

必备教育学考研名词解释

教育学必备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才的总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目前,学制主要有双规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5,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辩论的方法。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回答荒谬,然后教师用种种事例启发学生,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具体步骤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6,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 7,课程标准:又称学科课程标准,就是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8,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中体西用思想最大的作用在于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在学习传统的经史之学之外,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9,生活教育: 10,贝尔兰卡特制: 11,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有组织的教育,智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13,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以自由和合作为原则,注重个体差异,废除了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是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参考标准答案(考研过来人整理)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参考标准答案(考研过 来人整理)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考研过来人整理) ————————————————————————————————作者:————————————————————————————————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 333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2011年 一、名词解析 1.广义教育 2.教学 3.经典条件反射 4.多元智力理论 5.教育制度 6.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价值 3.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 4.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 2.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4.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一、名词解析 1.学校管理 2.学校教育

3.心理发展 4.人的发展 5.课程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论述题 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3.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4.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 一、名词解析 1.受教育者 2.道德教育 3.学习策略 4.心理健康 5.教学方法 6.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1.长善救失原则及其要求 2.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3.现代教育的特点 4.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3.《国家在危急中》的改革建议

4.人格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一、名词解析 1.设计教学法 2.人的全面发展 3.贝尔·兰喀斯特制 4.心理健康 5.社会规范学习 6.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 1.简述德育的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及要求。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3.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的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的主要观点。 4.简述创造性的心理结构 三、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 发展应先于经济的发展”(即“教育先行”)观点进行分析。 2.试述教育的特征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4.试述科举制在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一、名词解析(共6小题,每题5分) 1.广义教育 2.教育目的 3.德育 4.学校管理 5.心理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 1.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70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70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融合教育 2、“文翁兴学” 3、研究设计 4、大学区制 5、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二、简答题 6、简述德育中的知行统一原则及其实践要求。 7、简述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措施。 8、简述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9、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三、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基佐的三段话。(材料缺失) 10、材料中所指的法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11、述评法国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基本过程。 12、简述材料中提到的德国、美国、英国初等义务教育普及的基本过程。 13、结合理论和现实,谈谈你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认识。 14、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1)含义:融合教育指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促进其在普通班学习的方式。完全融合指的是特殊儿童不分类别、不分等级皆可融入普通班。 (2)背景:20世纪60年代针对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相隔离的情况而提出。 (3)表现: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成长。 (4)意义:①让所有人主动关心特殊儿童,这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学业及社会性发展有益;②让特殊学生以后可以在正常社会中生存。 2、(1)含义:“文翁兴学”是汉代地方官学——郡国学的典型代表。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送地方官吏到京师进修,学成后回蜀郡为官或为教,在地方设立学校,培养地方官吏,促进了蜀郡的经济发展,史称“文翁兴学”。汉武帝对“文翁兴学”极为赞赏,下令各郡国普遍设立学校。东汉时,郡国学盛极一时。 (2)办学目的:①培养本郡官吏,向朝廷推荐优秀学生;②通过学校举行的“乡饮 酒”“乡射”等传统的行礼活动,向社会普遍推行道德教化。 3、(1)含义: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研究设计是否合理完善,不仅直接影响研究的预定目标能否实现,影响研究工作的效率,而且还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 (2)步骤: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形成完整可行的研究方案。 4、(1)法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颁布了《关于创办帝国大学及其全体成员的专门职责的法令》等,设立帝国大学为政府管理全国教育的机构,并实行大学区制,划分全国为29个大学区,每个学区设总长1人,并设由10人组成的学区评议会,负责管理大学区内各级学校。区内设大学1所,中小学若干所。 (2)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蔡元培在法国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下,提出在中国实行“大学区制”的设想,但是基于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情况,这一设想难以实行。 (3)启发:国外的好的教育制度未必适合我国,因为教育具有社会制约性。 5、(1)简介:要素主义教育的发起者、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巴格莱。20世纪60年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科南特和里科弗。 (2)主要观点:①把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②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③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④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⑤强调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3)评价:要素主义教育从产生起就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运动,主要针对美国教育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寻求解决问题和克服弊病的出路。但它忽视学生的兴趣、个别差异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的教育实际,要素主义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受法律约束的教育。义务教育需要符合三个原则:首先是社会公平原则。当前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人人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是法定的免费教育;同时也是人人应享受的权利,是国家对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全民的平等教育;其次是社会经济效益原则。这是指社会宏观经济效益;最后是社会政治稳定原则。义务教育从政治上看是全民公民教育,即全民政治教育、全民道德教育和全民法制教育。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教育目的的双重性表现在教育既有内在目的又有外在目的,或者说,教育既有直接目的又有间接目的。由于立足点不同形成了两种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

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3.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指相对于学校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引导非正式群体必须区别不同情况,对于其中绝大多数具有亲集体倾向的非正式群体,不仅允许存在,还要视为班集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予以支持和保护,但要防止发展成为那种功利的、庸俗的“义气”关系,注意协调它和班集体及其它非正式群体的关系,避免其特殊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集体目标多作贡献。对偏离集体目标的非正式群体则要在了解其首领及情感基础等情况后,审慎地做好引导工作,改善其与班集体和他人的关系。 4.诊断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进行前,为使教学计划能

2023年河南大学研究生考试教育综合真题近四年有答案

河南大学2023年硕士考试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教育价值 作为客体旳教育系统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旳发展需要旳满足即理解教育价值概念旳关键,一是把握主体旳需要与客体属性两者之间旳价值关系。 2、学校管理 是一段管理旳特殊部分,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会学校多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旳实现学校教育目旳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旳个体功能表目前那些方面? 教育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旳生存发展旳作用,在现代社会教育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旳基本规定途径同步又是个体生存旳基本方式。 2、简析教育目旳旳定向功能。 指教育目旳是学校教育工作旳起点和归宿,它既是学校教育办学旳指导思想,也规定了学生发展旳主线方向,学校只能根据教育目旳旳规定来办学。详细体目前:一,明确了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旳问题,即对教育社会性质旳定向作用。二,规定了社会所需人才旳质量规格规定,即对人旳培养旳定向作用。三,决定了教育内容旳选择取舍,即对课程选择及建设旳定向作用。四,决定了教学旳重点和质量原则,即对课程选择及建设旳定向作用。

3、影响课程实行旳原因有哪些? 1.课程自身旳特性;合目旳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合时代性、相对优越性 2.课程实行主体对课程实行旳影响:校本对课程实行旳影响;教师对课程实行旳态度3.课程文化旳制约:影响课程实行旳取向;变化课程实行旳态度 4.课程政策旳调控:不一样层次旳课程政策对课程实行旳影响;不一样旳课程决策模型对课程实行旳影响。 4、什么是“有指导旳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1.基本思想:独立性高于依赖性;过程重于结论;超越高于接受;师生人格平等;“先学后教,超前段后” 2.操作程序:启动;引探;内化;作业与总结 三、论述题(共25分) 教师应树立怎样旳学生观? 教师是建立人道旳,友好旳,民主旳,平等旳师生关系旳关键 1真心关爱学生 2公平看待学生 3理解宽容学生 4要个规定学生 心理学

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63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633教育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教科书 3、学制 4、教育组织形式 5、课程 6、学校组织文化 7、教育预测 8、教育政策 9、朱子读书法 10、生活教育

二、简答题 1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2、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13、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5、简述学校管理者的任务。 16、简述教育计划的特点。 17、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8、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三、论述题 19、论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当代的启示。 20、联系实际论述讲授法的价值、局限以及如何超越。

2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2、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筹资的举措。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1)含义: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与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3)发展过程:普鲁士最早开始义务教育,后来美国马萨诸塞州率先实行了义务教育,接着各国纷纷效仿,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法国颁布了《费里法案》来实施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当前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4)发展趋势:双向延长,既向学前教育延长,入学年龄提前,又向高中教育延 长。 2、(1)含义: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 (2)意义: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编写原则:①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③连续性、衔接性;④生活性;⑤逻辑性,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等;⑥实用性。 (4)注意:必须反对把课程内容与教学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内和书本知识的偏向,也要防止出现一味追求超越教科书,广泛开发与利用其他各种课程资源,反而忽视了教科书的基础与指导作用的偏向。正确的做法是在编好和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以充实课程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 3、(1)含义:学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