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探索救国道路失败的原因总结
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一、论述题(本题共1 小题,共100 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
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探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出路,掀起了生生不息、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
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答: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个省。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是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封建政权、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
三是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四是有力打击和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
五是打击西方殖民势力,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
清军、湘军、淮军、洋枪队、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清政府“借师助剿”)。
主观原因:无法克服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就没有办法克服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的阶级,但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实际上是清王朝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的双重打击下,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兴起的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挽救其统治的“自救运动”。
一是对列强侵略有所抵制。
二是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所促进。
三是开辟了学习西方的途径,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一次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自救运动。
第二章 各阶层的救国探索及其失败.ppt

天平天国的失败
1864年6月洪秀全病死,7月湘军攻占天 京。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已经对天京包 围了近两年。从雨花台破城而入。李秀 成被捕、被杀。 “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 尸首如麻。”
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团;
失败 原因
结论:上帝救不了 中国, 农民阶级领 导不了中国革命。
政权实质——皇权 思想内涵——基督教, 朴素平均主义 内部关系——宗族主义
链接视频: 太平天国之败
三、统治阶级内部的探索: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国内外危机而催生的一种对强盛的渴 望,对富裕的追求。它兴起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 国的过程中,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
(1)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由盛转衰的最直接原因是自 相残杀的天京内讧。
链接:民谣中的太平天国
冇使慌,冇使慌,米缸放在皇帝仓,跟着洪杨打 天下,清朝皇帝轮我当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太平天国的悲剧,是旧式农民战争封建 化趋势发展的结果。
名词解释:封建化是指农民政权的封建化和农民领袖们思想 意识的封建化,即封建等级制度在农民政权中的重新出现和 封建特权思想的泛滥。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太平天国悲剧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固有的阶 级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出现封建化趋势的根本原因. 第一,小私有者的特点,决定了农民阶级的自私性。
花儿香、蜜儿甜,英王来了分到田,分到田, 世世代代有吃穿,日子过得香又甜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太平天国悲剧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固有 的阶级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出现封建化趋势的根 本原因.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近代史,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勾结封建统治者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华民族爱国人士也不断采取措施反抗侵略、反抗中国封建统治。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不断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有不可磨灭的伟大意义。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出来。
《资政新篇》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出路。
此阶段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时期,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交易,同英法军队等侵略者进行应用斗争都对中国社会和人民思想产生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和后来的失败告诉我们:农民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但是单纯的农民运动并不能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兴起于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成员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建企业,兴办洋务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主要举办的事业有三个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这些洋务派的事业兴起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都开始改变,促进了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风气得到改变。
但洋务运动主要维护了封建统治,并没有让中国朝资本主义发展。
论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运动失败的几点原因

论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运动失败的几点原因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从未间断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等领域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更是间接的促使了西方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在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其中地方权力逐渐收归中央,丞相权利逐渐收归皇帝,不断巩固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
但同样的,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便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而到了宋明,朱熹重兴儒学之后,中国的思想体系便更加丧失了活力。
同时加上固步自封的天朝上国思想,是的封建社会的中国更加封闭和落后。
终于在明清时期由世界领先地位渐渐的被西方世界赶超。
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空前的生存挑战。
终于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
面对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在古老的中国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人们不断的上下求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清廷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维新运动。
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而这失败的原因,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1、都没能解决最为根本的土地问题对于正处于长期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土地是民众基本生活的保障线。
小农经济的的主题地位和农耕文明的思想决定了农民数量的庞大农民间隐藏的巨大力量。
然而在近代中国各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并没有意识到利用这种力量。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一定的空想性,与社会实际不符,同时统治者没能坚持,所以基本没怎么实施。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权”由于统治者的无力,所以也基本没怎么实施。
三次救国方案失败的启示

三次救国方案失败的启示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及其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为: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
②维新派的局限性。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惧怕人民群众。
(2)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而且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3)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及其意义(1)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试论近代中国国家早期出路的历史探索

试论近代中国国家早期出路的历史探索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一直在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积极斗争,力求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使中国站在世界前列,但这条道路曲折而漫长,中国在各个阶级斗争中缓慢发展。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爆发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为支付高额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加紧横征暴敛,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剧中国国内社会矛盾(重要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人民极度贫困且无家可归,纷纷揭竿而起,各族人民自发反清起义高达百次(直接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主观原因)2.理论:传统儒学、西方基督教、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低层次的中西文化融合。
3.主体:农民阶级代表人物: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4.方法: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5.发展方向:向往古代理想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简要展开叙述)早期,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即共同富裕的大同理想社会,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
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进行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实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
6.结果失败。
7.失败的原因(简要叙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出不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主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绞杀(客观原因)战略失误,偏师北伐8.历史意义(简要叙述)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识,打破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打击外国侵略者提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作为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鼓舞推动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震动欧洲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原因(简要叙述)西方列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狂潮;西方进步思想传播(国际原因)农民起义运动愈演愈烈,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王朝统治;统治者支持(国内原因)2.理论:传统儒学,西方近代思想,“中体西用”。
【同步素材】近现代中国不同阶级的不同探索

【同步素材】近现代中国不同阶级的不同探索1、地主阶级的探索——迟钝的反应⑴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⑵洋务运动:①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朝面临前所未有的统治危机,内外交困: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国外有资本主义侵略。
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者“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代表人物: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朝统治。
④内容:先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还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⑶清末“预备立宪”与“新政”2、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中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义和团运动是在北方民间秘密结社基础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发展起来的一次自发的、分散的农民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笼统排外的性质与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
②从政治上看,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⑤时代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惊醒了还在醉梦中中国人,使得有识之士看到了中西方的差距,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很多仁人志士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民族意识开始探索救国道路。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这场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借着“宗教”的形式喊出“平均地权”的口号,过于理想化的革命口号,最终非但没有使得封建势力的消亡,反而使得国内经济雪上加霜、生灵涂炭、人口急剧减少,为以后的军阀混战埋下了祸根。
而在这场起义中帮助清政府镇压农民军的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却因此成为了清末重臣、地方实权派,成为清政府的这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的主干力量。
虽然洋务运动兴建企业、训新军、办新学、派留学生,对于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其建立在腐朽的封建制度基础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造就的浓厚的封建性质以及对于外国技术的过分依赖也使得其最终失败。
“经改政不改”虽然减小了改革的阻力,然而最终制度的落后使得经济改革的成果完全丧失,腐朽的制度还是走向了灭亡,经济改革最终还得政治改革来保障其成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绝对是中国近代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甲午战争中国被邻国的小日本大大刺激了国人,国人的自尊心大大受挫,使得中华民族的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了救国图存的队伍中去了。
而其后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却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与强大的守旧势力斗争,且过于急躁的改革措施以及对于西方势力的过分幻想,最终这个由上层官僚以及知识分子发起的救国运动也以失败告终。
事实证明,仅仅由社会上层发起,没有实权派支持、没有广大群众参与的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果的。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使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中华民国成立。
后来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个人认为将其归因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有失偏颇,孙中山等人应该充分当时的形势非常慎重地做出的决定)、各地军阀混战(这也显得军队的国家化尤为重要,否则会沦为个人权势斗争的武器,这对于国家与公民的伤害是明显的。
)使得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虽然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三民主义”也使得中国的民族经济也进入了短暂的春天,其间国内的各项工业指标在20世纪到改革开放前绝对领先。
但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又陷入了危机之中。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统一和平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改变腐朽的制度,而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都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而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试图“实业救国”,也是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国外经济势力的挤压、自身实力
与技术的落后),最终这些救国图存的都失败了,这也使得国人重新审视中国的形势以及思考中国的未来了。
从中国近代国情出发,来分析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探索救国道路失败的原因。
首先
经济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外国经济产品的渗入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格局,处在自然经济向资产阶级经济过渡时期,经济体制并不明确,而且最根本的土地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并且中国近代民族经济一直受到西方经济的渗透、挤压,没有很好的生存空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决定了近代中国救国富强之路的艰难;政治上,封建势力逐渐衰微但未消亡,资产阶级实力逐步兴起,资产阶级政治逐步建立然而未完善;文化上,西方先进文化已逐步为国内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但知识分子们并没有理性对待西方文化,或“全盘西化”即“拿来主义”、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片面地学习西方;思想上,先进知识分
子已经学习并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然而老百姓民智未启,民众对于现金体制的认知上商存在一些障碍,广大老百姓没有被很好地发动。
国际环境上,由于第二次产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西方国家迫切需要打开东方市场,这也促进了中国封建势力的瓦解,然而西方国家为谋得自身利益,干涉中国政局、瓜分势力范围,也使得中国国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救国举措举步维艰。
总之,鸦片战争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从鸦片战争时期已经从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开始
转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然而这些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探索救国道路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并解决这些矛盾,这些矛盾的不断扩张也使得各种探索救国尝试的最终夭折、失败。
“前人之祸,后人鉴之”,这也告诫我们只有认清中国的国情,只有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方能救国。
而且任何救国运动的展开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制度、稳定的政权的基础上,并且要发动广大老百姓共同参与,否则失败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