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高三二模(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4月浙江衢州、湖州、丽水三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4月浙江衢州、湖州、丽水三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风起云涌、波谲.(jué)云诡的时代,技术的变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宜未雨绸缪,调.(tiáo)适出一个更佳的运行状态。
B.积多年之功撰成的《异闻集校证》,澄.(qì)今首部容辑佚、校勘、考辨、.(chénɡ)清了诸多谬识,是迄汇评于一炉的“唐人选唐传奇”整理本。
C.人头在大草坪上攒.(cuán)动,舞台灯光骤.(zòu)然亮起,犹如序幕般引发大家的呐喊,伴随着琴弦与鼓点,街舞摇滚轮番登场,高潮迭起。
D.一本简历在印制上要讲究细节,如前几页要用铜板纸彩色打印,封面要附上一层透明膜以防弄湿、折(zhé)页,整本简历要用铁圈装订(dìn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艺术创作规律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功是在技艺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出新。
[乙]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
其实那些所谓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而.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了获益,却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丙]年轻人还.且是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字斟句酌,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殚.、锐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
.虑.竭.精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的一项是(3分).正.确A.通透B.登堂入室C.而且D.殚精竭虑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文化广电旅游局发起了“民宿区域公共品牌口号征集”活动,用万元高额奖金,请广大网友、游客为我市民宿拟一句有温度的口号。
丽水、湖州、衢州2021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课件

大阅读
10
• 10.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 (1)但是他说的却只是这个:“小心点,别自作聪明。” • ①露丝的爸爸没有满足她夸耀的需求, • ②反而提醒她不要炫耀。 • (2)她能背诵莎士比亚和诗歌,却背不了学校里规定的那些东 西。 • ①露丝喜欢文学, • ②追求个性,想摆脱学校规章制度的束缚。
17断句
• 17.楼上望西陵石鼻天柱诸山/层峦叠巘如翠屏/李太白所谓巫山 夹青天者/可以凭槛得之/而飞帆荡桨//出没于莲沱漩岛之间/极 荆楚之胜观矣 • (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 从三重楼上看西陵、石鼻、天柱等众多山峰,山峰重叠,连绵
不断,像一座座翠绿的屏风,是李白所说的“巫山夹青天”景 象,可以靠着栏杆看到。帆船飞逝,在莲沱、漩岛之间出没, 真是穷尽荆楚之地的美丽景致了。
丽水、湖州、衢州2021年4月 三地市联考语文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21.04.07
1
• 1.B凋敝:(生活)困苦;(事业)衰败。遮蔽、荫蔽。凛lǐn 冽=凌líng冽
• 翘[ qiào ]一头儿向上仰起 • [ qiáo ]①抬起(头):~首。②(木、纸等)平的东西因由
湿变干而不平。 • A项皴cūn裂=皲jūn裂=龟裂;C项嬉闹; • D项倔jué强 [多]。 • 倔juè [少] 性子直,态度生硬:~头~脑。
2.3.
•撩 • [ liáo ]撩拨:~逗。春色~人。一番话~得他动心了。 • [ liāo ]①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起帘子。把头发~上
去。②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先~些水然后再扫地。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很长,不能用来
修饰“资料”。改为“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 富。 • 3.B。“才高而困顿”后面的冒号改逗号。
湖州、衢州、丽水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湖州、丽水、衢州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参考答案1.D(“如果非虚构写作具有文学某种特质”错误。
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是“如果非虚构写作有了这些元素”,“这些元素”不等于“某种特质”)2.B(列举例子不是为了提出一种方法,而是为了说明“文学性”是非虚构写作的属性,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3.A(B演义小说,C部分真实的小说,D新闻作品)4.①“真实”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虚构”必须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应是有限的、节制的;②“虚构”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逼近生活本质的“真实”。
(每点2分)5.①真实性:从反映农村、农民工的真实境况或细节表现(真实层面)等角度作答即可。
(1分)②文学性:从细节表现(文学层面)、形象的饱满塑造等角度作答即可。
(1分)③思想性: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1分),视野从梁庄拓展到对中国农民境况的深层思考。
(1分)6.D(“给尼姑吃桃”的情节是插叙,发生在“阿毛生病”前)7.C(“满心欢喜之情”理解有误)8.①“桃子”是父女二人赖以存活的物质需要;②桃子象征着美好和希望;③破碎的玻璃桃子暗示了生命的凋零和希望的破灭。
(每点2分)9.①小说叙述父女二人平淡的日常生活,却暗含着人物的悲剧命运;②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散发出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与内心的悲苦;③小说感情节制,不直言其悲,却愈显其悲。
(每点2分)10.D11.B(“鲁请比关内侯以听”中的“比”是比照的意思)12.B(“死而又死”并非策略)13.(1)当官不讲诚信,那么年轻的就不敬畏年长的,地位尊贵的和地位低下的就会互相轻视。
(“处官”1分,“畏”1分,“贵贱”1分,句子通顺1分)(2)把耻辱变成光荣,把困窘变成通达。
虽说前边有所失,不过可以说后来有所得了。
(“以……为”、“穷”、“虽”各1分,句子通顺1分)14.①通权达变(“随机应变”亦可);②重信贵义;③目光长远(“深谋远虑”亦可)15.D(“兰花因山中隐者的观赏而心生喜悦”错,兰花不因隐者喜悦而改变心意、心生欢喜)16.①陈诗寄托了个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2023届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写作专题2023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四、写作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如同登山。
如果把登顶当作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的人一路直行,直奔山顶;有的人折行而前,终至山顶;还有的人,止于途中,转而助力他人登顶,也享受到了登顶的快乐。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前段时间,一款聊天机器人ChatCPT横空出世,它会聊天,回答各种问题,还能写作业、写小说、写论文、写代码等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
有人疑惑,既然机器什么都会,我们还需要学习吗?有人说,需要调整我们学习的内容,转变学习的方式。
也有人说。
形势逼人,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学习,以保证人类安全,维护自身的尊严……为此,班级计划举行“人工智能与学习”主题班会。
请拟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一话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流浪地球2》《三体》等影视剧的热播,关于科幻作品价值问题引发了广泛热议:有人说,它跳出了现实条条框框的束缚,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它通过描述未来人类的可能状况,为研究当下社会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有人说,科幻作品并非凭空、盲目地猜测未来,它更是在以别样的方式引领未来……实际上,这里讨论的各种价值对人生规划乃至社会发展也都有某种深远的影响。
作为时代新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022学年高三4月教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022学年高三4月教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衢州、丽水、湖州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4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说,沈从文的散文像高品质的木炭,不迸(bèn)射火焰,却燃烧得通体透明,写得很随性,给人信手拈(niān)来、水到渠成的感觉。
B.光明区各部门凝聚了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磅(páng)礴力量,各级党员干部铆(máo)足干劲、乘势而上,共同谱写了日新月异的新篇章。
C.露(lù)天大佛体形高大,法相庄严,器宇轩昂,精神饱满,充分表现了拓跋鲜卑的剽(piāo)悍、睿智与宽宏,震撼着无数观赏者的内心。
D.“冰丝带”舞动神州,连接世界;“雪游龙”盘踞山脊(jǐ),蜿蜒壮丽……冬奥场馆准备就序。
亿万观众翘(qiáo)首以盼,期待非凡盛会。
【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迸”应读bèng。
B.“铆”应读mǎo。
D.“就序”应为“就绪”。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烽火台,又称烽燧、墩台、烽墩,是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关键设施。
【甲】遭遇敌军犯境,往往通过白天燃烟、夜间举火的方式,墩墩相衔,传报敌情,守备应援。
【乙】“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韩愈《烽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伴随着脍炙人口的诗文,古代烽火连天的战争场景仿佛至今仍历历在目,深植国人心中。
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作文“外部激励与个人生活变革的反差”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高三二模“外部激励与个人生活变革的反差”审题立意及范文原题+审题立意+素材积累+行文构思+范文+材料启示+材料改编【试题出处:丽水、湖州、衢州2024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四、作文(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我们常被生活中的奇迹、逆袭激励,而自己的生活却很少发生大的改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材料类型及考查特点本次作文材料属于“社会现象与个人体验”类,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普遍现象的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能力。
通过对比“我们常被激励的现象”与“自己生活实际的缺乏变化”,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个人成长、梦想与现实、努力与成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他人成功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
材料解读,核心主题提炼材料分层解读:“我们常被生活中的奇迹、逆袭激励”:这部分强调了社会中广泛传播的成功故事或逆袭案例,如名人传记、励志电影等,它们往往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动力。
“而自己的生活却很少发生大的改变”:此句转折,指出尽管外界激励众多,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并未因此发生显著变化,反映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个人行动力的重要性。
材料的核心主题:围绕着“外部激励与个人生活变革的反差”,具体来说,是关于人们常常受到他人成功故事或生活奇迹的激励,但却发现自己很难实现类似的重大生活改变。
这一主题触及了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个人动力、行动力的缺失,以及如何将对外界奇迹的憧憬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挑战。
核心在于探讨激励与行动、梦想与现实的关联,以及个体如何在认识这一矛盾的基础上寻找个人成长和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
二、审题步骤与方法详细阐述明确关键词:“奇迹”、“逆袭”、“激励”、“生活改变”。
这些是分析材料的核心词汇。
理解深层含义:不仅要看到表面的对比(外界激励与个人生活的不变),更要思考背后的原因,如个人行动的缺失、目标设定的不切实际、持续努力的难度等。
2023年4月湖州衢州丽水三市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4月湖州衢州丽水三市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3.4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
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
“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
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
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
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生活本质的真实。
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
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三地市高三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三地市高三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 8 页,有四大题,24 小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风起云涌、波谲.(jué)云诡的时代,技术的变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宜未雨绸缪,调.(tiáo)适出一个更佳的运行状态。
B.积多年之功撰成的《异闻集校证》,澄.(chénɡ)清了诸多谬识,是迄.(qì)今首部容辑佚、校勘、考辨、汇评于一炉的“唐人选唐传奇”整理本。
C.人头在大草坪上攒.(cuán)动,舞台灯光骤.(zòu)然亮起,犹如序幕般引发大家的呐喊,伴随着琴弦与鼓点,街舞摇滚轮番登场,高潮迭起。
D.一本简历在印制上要讲究细节,如前几页要用铜板纸彩色打印,封面要附上一层透明膜以防弄湿、折(zhé)页,整本简历要用铁圈装订(dìn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艺术创作规律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功是在技艺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出新。
[乙]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
其实那些所谓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而.且.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了获益,却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虚构写作既然是文学,那就一定应该具有文学的某种特质。值此非虚构写作大发展的时期,应旗帜鲜明倡扬非虚构写作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具体来说,一是要强化写作的想象力和艺术重构能力,二是要把细节作为非虚构写作的重要元素和支点,三是在注重个人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非虚构写作要注重形象的饱满、叙事的变化、结构的完整、形式的和谐和立意构思的新奇,尤其是文字表达的简洁精准、生动优美,以及语言的张力、情调和韵致。如果非虚构写作有了这些元素,它的思想和精神自然也就在里面,它的“非虚构”自然也就有力量,同时又能给予读者以美感了。
2023届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高三二模(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节选自梁鸿《中国在梁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一处“从理论上讲”是指从理论层面对创作实践中出现的现象作出回答,第二处“从理论上讲”和第一处含义不尽相同。
B.非虚构写作通过“小说化”或“戏剧化”的叙事策略与新闻报道区别开来,而非虚构创作的“思想性”通过“虚构”手段得以凸显。
(摘编自宫富《论非虚构写作中的虚构问题》)
材料二:
自非虚构写作兴起以来,关于想象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意见认为,既然非虚构写作的关键词是“真实”,那么无论是事件、人物乃至场景和细节,都应百分之百地真实。另一种意见认为,“生活的可能性或人性的可能性,是文学伸展的重要空间,也是考验创作主体想象能力的重要维度”,所以,非虚构写作要有“想象性重构”,否则,人物形象会显得呆板,缺乏必要的丰实度和立体感,叙事也“无法向生活的可能性方向挺进”。考虑到有不少非虚构写作为了忠于“真实”,或受到特定书写对象,以及材料爬梳和印证的束缚限制,忽略了必要的想象性重构,只满足于扮演“记录员”“观察者”的角色,我赞同非虚构写作要有“想象性重构”的观点。因为如果失去了想象性重构,非虚构写作便无法与新闻写作、口述实录和社会调查等区别开来。虽然绝对的、无条件的实录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现实生活的原貌,却无法向生活的可能性方向挺进,从而丧失了鲜活的艺术意蕴与非虚构写作应有的美学张力。不过,在提倡非虚构写作需要想象力和艺术重构能力的同时,不能无视非虚构写作的“纪实”属性;换言之,这种“想象力和艺术重构”应是有限的、节制的。
(摘编自陈剑晖《“非虚构写作”概念之辨及相关问题》)
材料三:
村庄(梁庄)里的新房越来越多,一把把锁无一例外地生着锈。与此同时,人越来越少,晃动在小路、田头、屋檐下的只是一些衰弱的老人。整个村庄被房前屋后的荒草、废墟所统治,显示着它内在的荒凉、颓败与疲惫。就内部结构而言,村庄不再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或者,它的生命,如果它曾经有过的话,也已经到了老年,正在逐渐失去生命力与活力。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生活本质的真实。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眼见的未必为实,即便你见到的是现实,也可能只是表层的、单面的现实。所以,那些力图在非虚构写作方面有所作为的作家,永远也不会停留于“眼见为实”的浅层次层面。只有那些对社会展开深度观察、形成有见地的立场观点的非虚构作品,方可进入生活本质的深层次,也才能走得更远、传得更久。从以上分析来看,这里的虚构显然已经不是形式层面的技术性“虚构”了,而是超越了形式虚构的具有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的意义了,体现的是一种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关乎作家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价值表达,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重要伦理手段。
而城市里却拥挤着无数的农民。每年春运高峰期,火车站里肯定有梁庄打工者的身影,而那无数拼挤的身影也分别指向中国的无数个村庄。当成千上万的农民几天几宿在全国各地的火车站等待,在风雪里吹着,在广场里蜷缩着,他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幸福、渴望?焦灼、愤怒?对于那些打工者而言,一年之中仅有的几天相聚、几天轻松也是如此地艰难,对于遥远的村庄而言,那也是一年中仅有的热闹、充实、满足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