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

第3章设计计算3.1 汽车转向系主要参数的选择3.1.1 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包括轴距、轮距、总长、总宽、总高、前悬、后悬、接近角、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等,如图3-1所示。
图3-1汽车的主要参数尺寸(1)轴距轴距L的选择要考虑它对整车其他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使用性能的影响。
轴距短一些,汽车总长、质量、最小转弯半径和纵向通过半径就小一些。
但轴距过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行驶时其纵向角振动过大;汽车加速、制动或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而导致其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变坏;万向节传动的夹角过大等。
因此,在选择轴距时应综合考虑对有关方面的影响。
当然,在满足所设计汽车的车厢尺寸、轴荷分配、主要性能和整体布置等要求的前提下,将轴距设计得短一些为好。
轻型货车、鞍式牵引车和矿用自卸车等车型要求有小的转弯半径,故其轴距比一般货的短,而经常运送大型构件、长尺寸或轻抛货物的货车和集装箱运输车,则轴距可取得长一些。
汽车总质量愈大,轴距一般也愈长。
轴距L对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最小转弯直径、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有影响。
当轴距短时,上述各指标减小。
(2)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改变汽车轮距B会影响车厢或驾驶室内宽、汽车总宽、总质量、侧倾刚度、最小转弯直径等因素发生变化、增大轮距则车厢内宽随之增加,并导致汽车的比功率、币转矩指标下降,机动性变坏。
受汽车总宽不得超过2.5m限制,轮距不宜过大。
但在选定的前轮距B1范围内,应能布置下发动机、车架、前悬架和前轮,并保证前轮有足够的转向空间,同时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间隙。
在确定后轮距B2时,应考虑两纵梁之间的宽度、悬架宽度和轮胎宽度以及它们之间应留有必要的间隙。
(3)外廓尺寸汽车的外廓尺寸包括其总长、总宽、总高。
它应根据汽车的类型、用途、承载量、道路条件、结构选型与布置以及有关标准、法规限制等因素来确定。
GB1589-79 对汽车外廓尺寸界限做了规定,总高不大于4m,总宽(不包括后视镜)不大于2.5m;外开窗,后视镜等突出部分宽250mm。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目录1.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结构及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设计原理及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输入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标杆车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LF7133确定的整车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计算及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向盘转动圈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轮实际最大转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静态原地转向阻力矩..............................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静态原地转向时作用于转向盘的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小转弯半径的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用自卸车转向设计计算说明书

矿用自卸车转向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陈琼校核:审核:批准:目录一、转向系统相关参数 (2)二、最小转弯半径计算 (3)三、理论转角和实际转角关系 (4)四、转向阻力矩计算 (5)五、转向机的选择计算 (5)六、转向动力缸的选择计算 (8)七、转向油泵的匹配计算 (9)1、转向机理论流量计算2、动力缸理论流量计算3、油泵排量计算4、油泵的选择八、转向升缩轴升缩量计算 (13)九、动力缸行程计算 (14)十、转向系的运动校核 (17)设计原则本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应使得整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转向轻便性,并使得上述性能达到国外同类车型的先进水平,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性。
一、转向系统相关参数表一整车参数前轮胎采用14.00-25,轮辋偏置距207.5mm,负荷下静半径为640mm,满载下前胎充气压力850kpa二、最小转弯半径:对于只用前桥转向的三轴汽车,由于中轮和后轮的轴线总是平行的,故不存在理想的转向中心。
计算转弯半径时,可以用一根与中、后轮轴线等距离的平行线作为似想的与原三轴汽车相当的双轴汽车的后轮轴线。
图一转弯半计算图最小转弯半径R=9975+(2471-2100)/2=10160.5mm二、理论转角和实际转角关系图2 内外轮实际转角关系图图3 内外轮理论转角关系图根据图2和图3得出表二数据表二外轮转角(°) 0 5 10 15 20 25 27.3 阿克曼理论内轮转角(°) 0 5.1 10.6 16.4 22.8 30.7 34.1由上图可见在外轮转角在0°—27.3°范围内,实际转角关系与阿克曼转角关系较接近,与阿克曼理论值差值在2°以内,转向桥梯形臂符合设计要求。
四、转向力计算1.转向阻力矩计算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上的手力与转向轮在地面上回转时产生的转向阻力矩有关。
影响转向阻力矩的主要因素有转向轴的负荷、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和轮胎气压。
某客车转向系统匹配计算报告

XXXXXXX转向系统计算书编制:审核:批准:前言XXXXXXXXXXXXXXXXXX市场的需求而开发的旅游客车。
转向系统设计既要满足整车设计要求,又要遵循以下原则:1.尽可能采用通用件,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2.系统良好的可靠性、操纵性;3.系统及零部件调整及维修的便利性。
1、输入数据前轴负荷:N G 441008.945001=⨯≤。
转向器参数:转向泵参数:发动机参数:2、根据原地转向阻力矩R M 选择转向器根据半经验公式,原地转向阻力矩可由下式计算:PG f M R 313=--------------公式1 式中:R M 车轮转向阻力矩Nm ;f 轮胎与地面的滑动磨擦系数,一般取f =0.7; 1G 前轴负荷(N );P 前轮气压(MPa)(双钱轮胎气压830kPa ); 代入数据得:Nm M R 90.237183.04410037.03==转向器最大输出扭矩K M 选取时,要满足R K M M ≥,一般取Nm M M R K 9.211712.1=≥,这样可以较好发挥转向器的效率,并保持液压系统有一个良好的工况。
2.1原地转向时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如果忽略摩擦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原理,h R M M 2为:+==sg w h R i d d M M ηβϕ0 -----------------公式2 式中:h M 为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0w i 为转向系角传动比;+sg η为转向器正效率,取0.85。
0w i 又由转向器角传动比w i 和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w i 所组成,其中27.23=w i 、12'w L L i =。
1L 为垂臂长210mm ,2L 为转向节臂长234mm 。
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h F 为:swhh D M F 2= -----------------公式3 式中:sw D 为转向盘直径。
将公式2代入公式3后得到: N i L D L M F sg w sw R h 795x 14.0x 0.850.45x 0.23421x 2371.9x 0.2221===+η按上式计算出的作用力超出了人的正常体力范围,但采用动力转向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一、需求分析1.1系统简介本转向系统设计是为汽车制造企业设计的一款新型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齿轮、转向杆等组件,用于汽车转向操作。
1.2系统功能本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实现车辆转向操作;(2)提供灵敏度和舒适性,使驾驶员可以轻松驾驶;(3)确保车辆转向时的安全性。
1.3使用环境本系统主要用于汽车行驶时的转向操作,适用于各类车辆,包括小汽车、大型客车、货车、越野车等。
1.4系统需求(1)具有可靠性和耐用性;(2)转向灵敏度高,操控舒适;(3)保证转向操作安全;(4)可适应各种驾驶员的需求。
二、系统设计2.1系统架构本转向系统采用传统的齿轮传动转向系统。
主要包括方向盘、转向齿轮、转向杆等组件,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变换转向齿轮的位置,控制车轮的转向。
2.2系统组成本转向系统包括以下组件:(1)方向盘:由驾驶员操控,控制转向的方向。
(2)转向齿轮:连接车轮的转向轴,通过旋转控制车轮角度,实现左右转向操作。
(3)转向杆: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转向齿轮的轴向运动。
(4)轴承:用于支撑转向齿轮,使其顺畅运转。
2.3系统工作原理当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时,方向盘传递力量到转向齿轮上,通过转向齿轮转动和转向杆的传动作用,使车轮转向。
其中,转向齿轮是通过齿轮副传动,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控制车轮的转向角度。
2.4系统性能(1)灵敏度:驾驶员控制方向盘时,系统应能快速反应,确保车辆转向灵敏。
(2)舒适性:转向时不应有任何异响或抖动感,使驾驶员的操控更加舒适。
(3)可靠性: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确保在各种路况下的转向操作安全。
三、结论本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转向系统,采用传统的齿轮传动技术,实现车辆转向操作。
系统整体性能较强,灵敏度高、舒适性好、可靠性强。
同时,本系统还具有可扩展性,在不断的设计应用和技术进步中,可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转向系统计算报告

目录1.概述 (1)1.1任务来源 (1)1.2转向系统基本介绍 (1)1.3转向系统结构简图 (1)2.转向系统相关参数 (1)3.最小转弯半径 (2)4.转向系传动比的计算 (3)5.转向系载荷的确定 (3)5.1原地转向阻力矩M (3)r5.2车轮回正阻力矩Ms (3)F (3)5.3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k6.转向管柱布置的校核 (4)6.1转向管柱布置角度的测量 (4)6.2转向管柱角速度及力矩波动计算 (4)6.3转向管柱固有频率要求 (7)7.结论 (7)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1.1任务来源根据6430车型设计开发协议书, 6430项目是一款全新开发的车型,需对转向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1.2转向系统基本介绍转向管柱为角度不可调式管柱,转向机采用结构简单、布置容易的齿轮齿条式转向机。
转向盘采用软发泡三辐式,轮辐中间有一块大盖板,打开时可拆装调整转向盘。
1.3转向系统结构简图2.转向系统相关参数轮胎规格为185R14LT ,层级为8。
轮辋偏置距为+45mm ,负荷下静半径为304㎜,滚动半径约317mm ,满载下前胎充气压力240KPa 。
3.最小转弯半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汽车在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条件下以低速转弯时前外轮中心与地面接触点的轨迹构成圆周半径,它在汽车转向角达到最大时取得。
转弯半径越小,则汽车转向所需场地就愈小,汽车的机动性就越好。
为了避免在汽车转向时产生的路面对汽车行驶的附加阻力和轮胎过快磨损,要求转向系能保证在汽车转向时,所有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作纯滚动。
此时,内转向轮偏转角β应大于外转向轮偏转角α,在车轮为绝对刚体的假设条件下,角α与β的理想关系式应是:L ctg ctg K+=βα式中:K —两侧主销轴线与地面相交点之间的距离; L —轴距。
3.1按外轮最大转角C LR +=αsin 1 =5194.9(mm ) 3.2按内轮最大转角C KL K L R +++=21222]tan 2)sin [(ββ=5912.3(mm )取221min R R R +==5553.6mm 所以最小转弯半径约为5.6m 。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密级:编号: “中国高水平汽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名称:“中气”底盘研究与开发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编制: 张 璐、田 野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12月目 录1 概述.........................................................................................................................- 1 -2 主要设计参数.........................................................................................................- 1 -3 转向梯形机构校核.................................................................................................- 2 -3.1 阿克曼理论..........................................................................................................- 2 -3.2 实际转角关系......................................................................................................- 3 -3.3 实际转角差与理想转角差的比率关系..............................................................-4 -3.4 模拟分析校核转向梯形机构..............................................................................- 4 -3.5 转向梯形参数......................................................................................................- 6 -4 转向传动轴等速性校核.........................................................................................- 6 -4.1 转向传动轴的夹角..............................................................................................- 7 -4.2 转向传动轴的仿真运动......................................................................................- 8 -5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 8 -5.1 静态原地转向阻力矩..........................................................................................- 8 -5.2 转向系传动比......................................................................................................- 9 -5.3 静态原地转向无助力时方向盘手力.................................................................- 11 -5.4 最小转弯直径.....................................................................................................- 11 -6 转向系统的选型计算............................................................................................- 11 -6.1 动力转向器的选型计算.....................................................................................- 11 -6.2 动力转向泵的选型计算....................................................................................- 13 -6.3 动力转向油罐的选型计算................................................................................- 15 -6.4 动力转向管路的选型计算................................................................................- 16 -参考文献...................................................................................................................- 17 -1 概述本车型为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转向器形式为侧面输入、两端输出,转向器位于前轴后方,为后置梯形结构;转向操纵机构采用四辐条式转向盘和双万向节式传动轴。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含转向角和传动比(优质参考)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含转向角和传动比(优质参考)第六章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根据总布置设计提供的满载前轴荷、前轮定位参数(参考同类车型数据库),按照汽车转向系设计的要求,参照其它同类车型,进行汽车转向系设计。
6.1 转向角和传动比6.1.1 理论转向角-左右转角差大于实际汽车应设计值传统的理论转向角为纯滚动理论-阿克曼理论,没有考虑车轮弹性和高速应用,因此有些过时,现代轿车设计为了节省车内空间,一般在该理论算出左右转角差后,可以除以2~3作为设计数值更好。
如果通过所有4个车轮中心的车轮平面垂直线都相交于一点——转向中心M ,汽车在缓慢行驶时的转弯是精确的。
如果后轮不一定转向,则2个前轮的垂线必须与后轮中心连线的延长线相交于M 点(图6.1.1)。
如是在车身内外侧的前轮上出现不同的转向角i δ和Aa δ。
根据较大的内侧车轮转向角i δ可以算出外侧车轮的理论值,即所谓的阿克曼角:l j ctg ctg i Aa /+=δδ (6.1.1)式中:l 为在地面测得的两主销轴线延长线与地面交点交点的距离,即s v r b j ?-=2 (6.1.2)在负的主销偏移距r S 的情况下,它在式中的运算符号变成加号。
图6.1.1 由阿克曼角确定的车轮转向角Aa δ之间的运动学关系图6.1.2 r S 是在图示情况下为正的主销偏距图6.1.1 由阿克曼角确定的车身外侧车轮转向角和内侧车轮转向角Aa δ之间的运动学关系。
图中还标出了转向角差A δ?和转弯直径D s (亦见图6.1.1)。
图6.1.2 前悬架上的尺寸说明:b v 是前轮轮距,r S 是在图示情况下为正的主销偏距。
图6.1.1中标出的转向角差(也称弯角差)A δ?在所获得理论值中必须始终为正值。
Aa i A δδδ-=? (6.1.3)根据角Aa δ可得出理论转弯直径D s (图6.1.1),即车身外侧前轮平面以最大的转向角转弯时经过的圆弧直径。
汽车的转弯圆应尽可能小,以易于转弯及停车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结论说明∙∙∙∙∙∙∙∙∙∙∙∙∙∙∙∙∙∙∙∙∙∙∙∙∙∙∙∙∙∙∙∙∙∙∙∙∙∙∙∙∙∙∙∙∙∙∙∙∙∙∙∙∙∙∙∙∙∙∙∙∙∙∙∙∙∙∙∙∙∙∙∙∙∙∙∙∙∙∙∙∙∙∙∙∙∙∙∙∙∙∙∙∙∙∙∙∙∙∙∙∙∙∙∙∙∙∙∙∙∙∙∙7
3.4转向器的内外轮转角:
根据整车设计要求和阿克曼几何原理,可得出理想的阿克曼转角曲线,具体计算如下:
ctg -ctg = 其中K——主销距L——轴距
ctg -ctg =0.55
根据我们设计的转向系统从整车装配数模中可取转向系统需要的设计硬点并建立Adams仿真计算模型,在不考虑轮胎侧偏和所有组件都为刚性的情况下可仿真出实际的内外轮转角曲线。
代入公式Rmin=6549mm即最小转弯半径的理论为6.5m。
3.2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计算
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的角传动比i0ω=L/rcosθ
其中L——梯形臂长度;
r——主动小齿轮的节圆半径;
θ——齿轮与齿条的轴交角;
其中L=146.8光洋:r =6.351恒隆:r =6.75θ=20°,θ=25°(优化后)
静态原地转向阻力矩是汽车使用中最大极限转向所需力矩,汽车在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
式中 ——轮胎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一般取0.8左右。
——转向阻力矩,单位N·mm;
——前轴负荷,单位N;
——轮胎气压,单位MPa。
根据整车参数,CC6460K/KY车满载前轴荷为1070㎏,约为10486N,轮胎气压为230KPa,梯形臂L1=147㎜,转向器梯形底角α=76°,动力受压面积S=9.18㎝2。
3.3转向系的力传动比计算∙∙∙∙∙∙∙∙∙∙∙∙∙∙∙∙∙∙∙∙∙∙∙∙∙∙∙∙∙∙∙∙∙∙∙∙∙∙∙∙∙∙∙∙∙∙∙∙∙∙∙∙∙∙∙∙∙∙∙∙∙∙∙∙∙∙∙∙∙∙∙∙∙∙∙∙∙∙∙∙∙3
3.4转向系的内外轮转角∙∙∙∙∙∙∙∙∙∙∙∙∙∙∙∙∙∙∙∙∙∙∙∙∙∙∙∙∙∙∙∙∙∙∙∙∙∙∙∙∙∙∙∙∙∙∙∙∙∙∙∙∙∙∙∙∙∙∙∙∙∙∙∙∙∙∙∙∙∙∙∙∙∙∙∙∙∙∙∙∙∙∙∙∙4
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得Pio=4.0MPa。
原地助力转向时,系统最大压力为Pio=4.0MPa,由于转向油泵的额定压力应为系统最大压力的2-2.5倍,所以推荐转向油泵额定压力为8MPa~10MPa。
4.结论说明
比较以上参数及计算,可以得出该计算书中的匹配计算符合CC6460K、CC6460KY车型的转向系统要求。
内/外轮最大转角(°)
≥32°/28°
≥32°/28°
3.转向系统的设计过程
3.1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
假设轮胎是刚性的,不考虑轮胎侧偏的影响,则有
Rmin=
——汽车内轮最大转角L——轴距
K——主销距r——车轮转臂
根据整车参数以及从数模中量取得实际数据取值如下:
=32°L=2700K=1484 r =146.8
——动力缸活塞移动速度(在计算时取最大速度);
转向盘最大转动频率nh=(对K1车取1.5s-1),根据转向器的线角传动比41.73mm/rev可求得 =1.5×41.73=62.595mm/ s-1。
根据转向器的受压面积Sc可求得Dc(转向器Sc=9.18cm2)。
最后求得Q0=4.6L/min,所以只要Q0≥4.6 L/min即可,又因为汽车实际的开车时的情况,转向泵的流量会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有变化,我们选下图的转向泵流量曲线:
从下表中的数据看,adams的仿真结果与实际差距不大,可以采用
内,外轮转角曲线
θi
0
4.9
10
15.3
20.1
25.2
30.4
34.5.1
19.5
24
28.5
31.8
阿克曼转角曲线
θi
0
5.2
10.87
17.12
23.85
31.1
38.26
θ0
0
5
10
15
20
25
30
具体的对比如下图示:
2转向系统设计依据的整车参数计设计要求∙∙∙∙∙∙∙∙∙∙∙∙∙∙∙∙∙∙∙∙∙∙∙∙∙∙∙∙∙∙∙∙∙∙∙∙∙∙∙∙∙∙∙∙∙∙∙∙∙∙∙∙∙∙∙∙2
3转向系统设计过程∙∙∙∙∙∙∙∙∙∙∙∙∙∙∙∙∙∙∙∙∙∙∙∙∙∙∙∙∙∙∙∙∙∙∙∙∙∙∙∙∙∙∙∙∙∙∙∙∙∙∙∙∙∙∙∙∙∙∙∙∙∙∙∙∙∙∙∙∙∙∙∙∙∙∙∙∙∙∙∙∙∙∙∙∙∙∙∙∙∙∙∙∙∙∙∙2
5.转向油罐6.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2.转向系统设计依据的整车参数及设计要求
整车型号
CC6460K
CC6460KY
驱动型式
4×2
4×4
轴距(mm)
2700
2700
轮距
前(mm)
1515
1515
后(mm)
1520
1520
质量参数
整备质量(kg)
1720
1830
前轴荷(kg)
890
980
后轴荷(kg)
830
3.5液压系统的匹配计算:
3.5.1转向油泵流量的计算:
油泵工作流量的选取是根据转向盘最大瞬时转速计算的。先计算出转向盘最大瞬时转速所需要的理论流量Q0然后再计算出实际需要的流量Q1。
Q1≥Q0=
式中:Dc——动力缸直径;
——油泵的容积效率,一般取0.75—0.85(取0.8)
——泄露系数, =0.05—0.10(取0.07);
3.5.2转向油泵压力的变化
转向油泵的工作压力取决于其所需克服的阻力,而原地转向阻力矩是转向系统所需克服的最大阻力矩。根据下图所示转向梯形简图可得公式:
Pio=
式中Pio——静态原地转向时系统压力MPa.;
——原地转向阻力矩,单位N·mm;
S——助力缸截面积,mm2;
——梯形臂长度,单位mm;
——转向梯形底角,单位°;
密级:版本/更改状态:第一版/0
编号: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CC6460K/KY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OO四年四月十五日
1系统概述∙∙∙∙∙∙∙∙∙∙∙∙∙∙∙∙∙∙∙∙∙∙∙∙∙∙∙∙∙∙∙∙∙∙∙∙∙∙∙∙∙∙∙∙∙∙∙∙∙∙∙∙∙∙∙∙∙∙∙∙∙∙∙∙∙∙∙∙∙∙∙∙∙∙∙∙∙∙∙∙∙∙∙∙∙∙∙∙∙∙∙∙∙∙∙∙∙∙∙∙∙∙∙∙∙∙∙∙∙∙∙∙1
850
满载质量(kg)
2195
2305
前轴荷(kg)
980
1070
后轴荷(kg)
1215
1235
载质量(kg)
475
475
车轮定位参数(空载)
前束(mm)
0~2
0~2
前轮外倾角(°)
0°±30′
0°±30′
主销后倾角(°)
3°30′±30′
3°30′±30′
主销内倾角(°)
12°30′±30′
12°30′±30′
5参考文献∙∙∙∙∙∙∙∙∙∙∙∙∙∙∙∙∙∙∙∙∙∙∙∙∙∙∙∙∙∙∙∙∙∙∙∙∙∙∙∙∙∙∙∙∙∙∙∙∙∙∙∙∙∙∙∙∙∙∙∙∙∙∙∙∙∙∙∙∙∙∙∙∙∙∙∙∙∙∙∙∙∙∙∙∙∙∙∙∙∙∙∙∙∙∙∙∙∙∙∙∙∙∙∙∙∙∙∙∙∙∙∙8
1.系统概述
本系统的设计计算依据来自K1项目中的CC6460K/CC6460KY的整车设计任务书。根据公司CC6460K/CC6460KY车型设计开发要求规定,本车型的转向系统在参考原车的基础上进行匹配设计开发。
3.5液压系统的匹配计算∙∙∙∙∙∙∙∙∙∙∙∙∙∙∙∙∙∙∙∙∙∙∙∙∙∙∙∙∙∙∙∙∙∙∙∙∙∙∙∙∙∙∙∙∙∙∙∙∙∙∙∙∙∙∙∙∙∙∙∙∙∙∙∙∙∙∙∙∙∙∙∙∙∙∙∙∙∙∙∙∙∙∙∙∙5
3.5.1转向油泵流量的计算∙∙∙∙∙∙∙∙∙∙∙∙∙∙∙∙∙∙∙∙∙∙∙∙∙∙∙∙∙∙∙∙∙∙∙∙∙∙∙∙∙∙∙∙∙∙∙∙∙∙∙∙∙∙∙∙∙∙∙∙∙∙∙∙∙∙∙∙∙∙∙∙∙∙5
P——轮胎气压;
G1=1070×9.8 P=230kPa 最后求得Mr=522429N.mm 即522.429N.m
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可用下式得出:
Fh=
其中:Fh——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N;
iw——转向系角传动比;
R——转向盘半径;
η——转向系效率取0.75;
最后求得:Fh=148N(不带助力时转向力)根据法规GB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中的规定,不带助力转向时,按规定的转向作用在方向盘的手力应小于245N, <245N,因此方向盘的手力满足法规要求。
本系统的设计计算适用于CC6460K/CC6460KY车型及其所延伸变化的其他K1系列车型。
根据整车设计任务书及总布置要求,转向梯形采用齿轮齿条拉杆式前置转向梯形机构,采用齿轮齿条式液压动力转向器,φ383四幅式转向盘,吸能式转向管柱及其它转向部件具体参考下图:
1.方向盘2.转向轴及万向节3.转向管路4.动力转向泵
最后求得:i0ω=24.6(光洋转向优化前)
光洋:i0ω=25.5,恒隆:i0ω=24(转向优化后)
3.3转向系的力传动比计算
精确的计算出转向阻力矩是很困难的,目前常用经验公式如下:
Mr=
式中:Mr——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
f——轮胎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取0.7;
G1——转向轴负荷;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二oo四年四月十五日cc6460kky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目录1系统概述12转向系统设计依据的整车参数计设计要求23转向系统设计过程231最小转弯半径计算232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计算333转向系的力传动比计算334转向系的内外轮转角435液压系统的匹配计算5351转向油泵流量的计算5352转向油泵压力的变化64结论说明75参考文献8cc6460kky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