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名著一览表

合集下载

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字义一览表

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字义一览表

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字义一览表时间真题答案和解析2005年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A. 凯歌凯旋B. 轻捷捷报C. 修长修葺D. 处决处所【答案】A【解析】A都是“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B敏捷;迅速/胜利;C长、高/整修、修理;D执行死刑/某个人居住的地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理解词义可用拆分法。

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2006年3、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A.觥筹交错(guāng) 以其境过清(因为)B.鸢飞戾天者<Yuān) 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C.无案牍之劳形(dú) 几欲先走(行走)D.见藐小微物(miǎo)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熟悉) 3. B【解析】A觥筹交错gōng;C几欲先走,走:逃跑;D孰视之,孰:仔细。

所以选B。

理解词语要联系上下文。

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

1 / 72007年 2.根据解说,在横线处选填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霄,"雨"(雨字头儿),与雨或雪有关;宵,"内"(宝盖儿),与房屋有关。

横线处应填写"霄"。

B. 藏贮,"贝"(贝字旁儿),与财物有关;伫," 亻"(单人旁儿),与人有关。

横线处应填写"贮"。

C. 山涉水跋,"足"(足字旁儿),与脚有关;拔,"扌"(提手旁儿),与手有关。

横线处应填写"跋"。

D.张灯彩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了考生对词义的掌握程度。

D应为张灯结彩。

结:结,jie,从糸(mi)从吉。

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吉,将兵器安放在兵器架上,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为吉。

北京中考必考名著推荐与阅读

北京中考必考名著推荐与阅读

北京中考必考名著推荐与阅读一、《水浒传》1、作品简介:《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著名白话长篇小说。

现在一般认为应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作。

全书以现实主义手法集中并多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一次农民革命从产生、发展到失败的整个过程。

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军两部分最为精彩。

作品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

另外,此书故事曲折动人,语言生动有力,其情节紧张,环环紧扣,如三打祝家庄、大破曾头市、三败高俅等战斗场面,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2、主要情节内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这一故事中,鲁提辖在全书中第一次出场,作品通过鲁提辖酒楼遇金氏父女,寻问啼哭的缘由,救助父女脱险,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的描绘,生动而鲜活地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

《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讲述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汴梁,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

故事集中反应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

“智取生辰纲”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

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述林冲刺配沧州后,管理天王堂、草料场,又一次被陆虞侯陷害,最终逼得他走投无路,不得不走上杀人报仇的道路。

表现了林冲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3、主要人物及形象:①姓名:宋江绰号:及时雨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被招安。

相关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人物简介: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

北京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

北京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

北京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A【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

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

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

B. 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

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

D. 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

【答案】 C【解析】【分析】写春联,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街坊道喜拜年这几种都属于传统习俗,有“年味”。

驾车出游属于现代。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做该题时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辨析。

【推荐】北京中小学必读名著篇目汇总,附:2017中考名著阅读备考锦囊!

【推荐】北京中小学必读名著篇目汇总,附:2017中考名著阅读备考锦囊!

【推荐】北京中小学必读名著篇目汇总,附:2017中考名著阅读备考锦囊!名著阅读,可洞窗八面,会千古人,知天下事,观五洲奇景,看异域风情。

一部名著读完后,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被那些历史上最有天赋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着。

中小学生应该读哪些名著,怎么提高阅读能力,高效应对“名著阅读”试题?依据《考试说明》,考生阅读名著,要了解作品主题内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中小学生应该读哪些名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教育部对此提出如下建议: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

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

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小筱老师提醒,除以上教育部推荐阅读书目和老师推荐阅读读物外,随着中考改革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中考生应该阅读一些中国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怎么提高阅读能力?有人说过: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名著一览表

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名著一览表

1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一览表时间 真题答案和解析2005年7. 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1)韩愈 (2)白居易 (3)王安石 (4)陶渊明 (5)《陋室铭》 (6)《岳阳楼记》 (7)《记承天寺夜游》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A. (2)(3)(5)(6)B. (3)(4)(7)(8)C. (1)(4)(6)(7)D. (1)(2)(5)(8)【答案】D【解析】(1)(2)(5)(8)都是唐代; (3)(6)(7)是宋代,(4)是近代。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2006年2、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 A .《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 B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 C .《骆驼样子》——老舍——“人民艺术家”【答案】2. A【解析】《曹刿论战》--左丘明--《左传》。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2D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2007年4.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①辛弃疾 ②杜甫 ③柳宗元④马致远 ⑤范仲淹 ⑥白居易A.②③⑥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⑤⑥【答案】A 【解析】②③⑥都为唐代; ①⑤为宋代; ④为元代。

32008年4.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①王维 ②王安石 ③苏轼 ④吴敬梓 ⑤柳宗元 ⑥欧阳修A .②⑤⑥B .②③⑥C .①③④D .①④⑤【答案】B【解析】B .②③⑥均为宋代;①⑤为唐代;④为明代。

2009年6.名著阅读(3分)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______________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

2005-20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一览表

2005-20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一览表

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一览表2005年(二)阅读《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完成第20—22题。

(7分)(1)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

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

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①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

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

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

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3)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

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

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

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

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

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4)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①[胤禛(yìn zhēn)]清朝雍正皇帝。

20. 结合第(2)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

(限26字以内)(2分)【答案】20. 答案示例:融我国古典造园传统和欧洲园林建筑形式为一体。

(共2分。

答案不完整只给1分)21. 结合第(3)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2017·北京)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小题。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参观记录】时间:2017年4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上联:诗坛领袖,__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________》乃历史剧先锋(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一览表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一览表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一览表时间真题答案和解析2005年15.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

【答案】15.(3分)A15.【答案】A【深度解析】本题有相当的难度。

题目最大的陷阱是D项。

很多同学一看题目是《红楼梦》,马上判断这是中国的东西,所以答案肯定在C和D中间。

由因为梅兰芳体系是说的戏剧(京剧),答案理所当然的就是最后一个选项了。

这恰好中了出题人的埋伏。

其实这道题本来是一般的概念判断题,同学们拿着文章对四个体系的定义和作为电视剧的《红楼梦》一一对比就可以了。

其实,作为舶来品的电视剧本身在形式上就是西方的,它又不是一部戏曲电影,这样答案恰恰首先要排除C和D。

接下来,我们看看布莱希特体系的定义: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显然,电视剧不可能起到什么与观众交流的现场感。

再看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电视剧不正是试图模拟现实生活的么,因此这个斯塔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恰好与电视剧《红楼梦》最像。

其实大家想想,这道题如果直接问你电视剧与哪种体系最像,你是容易选对的。

但出题人加上了一个电视剧《红楼梦》,就难倒了很多人。

2006年(附新闻点评)2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在的这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4分)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

由于受到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

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点评:23.【答案】“爱心大巴”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文学常识一览表
时间 真题
答案和解析
2005年
7. 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1)韩愈 (2)白居易 (3)王安石 (4)陶渊明 (5)《陋室铭》 (6)《岳阳楼记》 (7)《记承天寺夜游》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 (2)(3)(5)(6)
B. (3)(4)(7)(8)
C. (1)(4)(6)(7)
D. (1)(2)(5)(8)
【答案】D
【解析】
(1)(2)(5)(8)都是唐代; (3)(6)(7)是宋代,(4)是近代。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2006年
2、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 A .《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 B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 C .《骆驼样子》——老舍——“人民艺术家”
【答案】2. A
【解析】《曹刿论战》--左丘明--《左传》。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
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2
D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
2007年
4.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
①辛弃疾 ②杜甫 ③柳宗元
④马致远 ⑤范仲淹 ⑥白居易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⑤⑥
【答案】A 【解析】
②③⑥都为唐代; ①⑤为宋代; ④为元代。

3
2008年
4.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
①王维 ②王安石 ③苏轼 ④吴敬梓 ⑤柳宗元 ⑥欧阳修
A .②⑤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B .②③⑥均为宋代;①⑤为唐代;④为明代。

2009年
6.名著阅读(3分)
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______________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

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是被“逼上梁山”的。

例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______________,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判发配沧州。

后来,他在______________
和草料场又险遭谋杀。

在经受了一连串的迫害后,他忍无可忍,血刃仇敌,离开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6.答案:①宋江②林冲③野猪林
2010年
6.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 ①
所作。

《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 ② 发生的一次战争。

《左传》
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
【答案】①左丘明 ②长勺 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解析】《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
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
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
元前468(鲁悼公二十七年)。

4
③ 过程的描写。

2011年
1. 名著阅读(3分)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① 》,《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 ② (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③ 的想法。

答案:①朝花夕拾 ②仙台 ③弃医从文
【解析】鲁迅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

而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

鲁迅先生就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这一点在鲁迅先生在他的的杂文《我为什么做起小说来》中有说明。

鲁迅先生之前学医时时想把西方的医学带到中国,所以后来他弃医从文时也有遗憾。

这一点在《藤野先生》中能体现。

2012年
8.名著阅读(3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很讲究劝谏的艺术。

如《左传》一书中记载的曹刿,在长勺之战前,面见鲁庄公,几番对话,一再启发,终于使鲁庄公认识到①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又如《②》一书中记载的邹忌,用③设喻,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最终
使齐国兴盛起来。

8.答案示例: ①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战国策
③自身生活中的小事
5
2013年
8.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我国长篇 ① 体小说的代表作品。

《水浒传》是
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② 浔阳楼题
反诗等。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 ③ 被如
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

【8、【解析】名著阅读。

难度低。

《水浒传》和《西游记》恢复刚统一中考试卷时08年09年 的考试热点。

属于给分题。

答案示例: ①章回体 ②宋江 ③大闹天宫
2014年
8.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

(5分)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①》 ,连环画讲述的②的情节,反映出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

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
6
1.在乡村酒店饮了几杯酒,林冲觉得身上暖和了,便买了一葫芦酒和一些牛肉,冒着风雪,飞也似的向草料场奔去。

2.林冲来到草料场,只见两间草房已被大雪压倒,这时天色已黑,林冲想到买酒时路上见
到的古庙,便想去那里暂宿一夜。

3.
林冲来到古庙,只见墙壁破败不堪,他用一块石头顶住门,然后坐下来,慢慢饮
酒吃肉。

忽然,听得外面噼
里啪啦地爆响。

4.林冲从门缝向外观看,只见草料场起了大火。

他拿了花
5.林冲听出原来是高太尉派陆谦、富安和差拨来陷害他,不
6.三人见是林冲,慌忙逃走,林冲紧赶几步,一枪刺倒差
山。

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③的主题。

①《水浒传》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③官逼民反
解析:以连环画(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名著中的一些经典情节展示出来,形式很新颖,但是题目设置难度不大。

(注:填空题总分值有所上调,由8分变为9分,诗词默写与名著阅读两
个板块的分值也有所调整:诗词默写由5分变为4分,名著阅读由3分变为
5分)
7
枪,正要出去救火,忽听门外有人说话,便伏在门边倾听。

由得心头怒火万丈,大喝一声,冲出门外。

拨,又一枪结果了富安,翻过身来,抓住陆谦丢在地上,直取他的性命。

2015年
4.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 .毁灭彷徨莽原呐喊 B .莽原呐喊毁灭彷徨 C .莽原彷徨毁灭呐喊 D .毁灭呐喊莽原彷徨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
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 《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这个要点,根据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对应”的特点,如“莽原”与“野草”偏正式的名词相对,“呐喊”与“奔流”并列式的动词相对,还要考虑到句子的通顺,在提示中选择词语对出下联。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8
2016年
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

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
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分)
【答案】隶书气势浑厚,楷书豪壮大有力(选择一个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仔细观察几种字体,根据所学积累,判断他们的特点,选择说说明这一字体特点与“福”字的关系。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

2017年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答案示例】C
【解析】“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