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苏州旅游考察体会

合集下载

苏州考察心得体会

苏州考察心得体会

苏州考察心得体会我参观了苏州,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苏州这座古老而现代化的城市,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首先,苏州的景色令人陶醉。

苏州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而闻名,在这里,我见证了美丽的园林和古老的街道。

例如,拙政园和留园,它们以其精致的园林设计和千年的历史,吸引了许多游客。

在园中散步,我不由得沉醉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到了古代。

同时,苏州的运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条古老的水道是苏州繁荣的见证,而沿岸的老街也显现出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苏州的文化底蕴令我敬畏。

在参观苏州博物馆时,我了解到苏州的悠久历史和卓越成就。

苏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文化中心,曾经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千古传世之作。

无论是苏州园林还是传统艺术,都展现出苏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才能够走向更好的未来。

再次,苏州的现代化发展让我印象深刻。

苏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我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看到了许多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

这些企业的兴起,不仅彰显了苏州的发展实力,也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与此同时,苏州还注重生态环保,努力打造绿色城市,使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苏州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与当地人交流中,我感受到了苏州人民的友善和热情。

无论是导游还是商店员工,都热情地解答我的问题,并给予了我许多帮助。

这让我深刻地感到,无论身处何地,对待周围的人要以友善和尊重为出发点。

通过苏州的考察,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的结合。

苏州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明白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保持创新和传承的精神,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

赴苏州考察学习总结

赴苏州考察学习总结

赴苏州考察学习总结本次赴苏州考察学习,让我对这个美丽的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苏州市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我的学习总结。

一、苏州的经济发展苏州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闻名。

在考察中,我发现苏州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典型,它发扬传统优势,注重创新,形成了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支撑的产业结构。

苏州的发展速度惊人。

根据数据统计,苏州市的GDP年均增长率在近年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其中一季度的GDP增速更是达到了12.1%。

让人惊叹的是,苏州市近年来零售额的增速非常惊人,2019年零售额同比增幅超过了10%。

这是完全靠实力说话的表现。

在这些经济数据背后,是苏州市政府有力的引导和招商引资政策,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建设的良好营商环境,以及人才、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二、苏州的文化底蕴苏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

在苏州考察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园林。

苏州的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了美的讲究,更讲究与人的和谐。

此外,苏州还是杭州戏和评弹的发源地,是中国著名的水乡古镇之一。

在苏州考察中,我深入了解了苏州的文化底蕴和民间艺术,这些都是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苏州的旅游业发展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景点多样性。

除了著名的苏州园林之外,苏州还有许多历史古迹、现代化园林、文化艺术等旅游景点。

旅游者可以在苏州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并体验现代化的生活品质。

2.服务质量高。

在苏州,旅游服务业的质量很高。

这不仅包括景点服务,还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

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3.旅游消费经济发达。

在苏州,旅游者可以购买到高品质的土特产和名牌商品,这些商品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也对苏州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赴苏州参观考察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赴苏州参观考察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赴苏州参观考察的几点体会和思考本人最近赴苏州进行了一次参观考察,这次经历让我对苏州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深深地感受到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苏州参观考察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首先,苏州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有特色。

走访了苏州的许多景区和历史古迹后,我发现苏州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有特色。

尤其是各个景区和路线的设计非常合理,而且建筑风格都与江南水乡的特色很吻合。

此外,苏州的建筑也很注重细节,比如用料、工艺、色彩和造型等等,都非常考究。

这些细节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美好的视觉享受,也彰显了苏州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其次,苏州的文化教育非常重视。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

在苏州参观考察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苏州对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

比如,苏州的各个景区都有专业的解说员,带领游客了解景区的历史和文化,其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等等都被深入讲解。

此外,苏州的教育资源也非常丰富,各类文化活动、文艺表演等等应有尽有,让游客不仅能够欣赏美景,还能深入地了解苏州的文化底蕴。

第三,苏州的城市管理非常严格。

在苏州的街道和公园里,我看到了许多热心的环卫工人在快速而高效地清理垃圾、修剪树木和扫除道路。

这给我的感觉是,苏州的城市管理非常严格,相信其一定有着更加细致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苏州的绿化率也非常高,所见的建筑都建在绿地里,这些绿地既提供了人们的休憩娱乐场所,又装点了苏州的城市面貌。

同时,苏州还对旅游产业进行了有力的整治,将游客的合理权益保护得十分优秀。

最后,苏州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这次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苏州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

苏州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需要着眼于长远,在保持传统魅力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此外,城市管理必须要严格高效,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协同合作,才能让城市发展得持续稳定。

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加强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总之,苏州的城市规划、文化教育、城市管理和发展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近日,我有幸赴苏州进行学习考察,对于这座古城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深感震撼。

下面我将通过本文来分享我的苏州之行所带给我的深刻体会。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其精致的园林、优美的水乡风光而闻名于世。

我的第一站是拙政园,这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给予了我很大的震撼。

拙政园将中国园林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以奇妙的构思和精湛的工艺打造出一座花园中的迷宫。

整个园区错落有致,池塘、走廊、假山等都能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极致的美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

与古迹相比,苏州的现代化程度也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途经的时候,我看到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繁忙的商业区,以及灯火辉煌的夜景,这一切都是苏州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

苏州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成功地实现了古老与现代的和谐共存。

这让我深思,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传统文化,相反,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除了园林和城市景观,苏州的文化底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它以优美曲调、细腻剧本和精湛表演艺术而闻名。

我有幸欣赏到了一场苏州评弹的演出,那种铿锵有力的曲调以及艺人们的表演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评弹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仅是苏州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文化表演形式,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此外,苏州的美食也让我大饱口福。

无论是吴中的小笼包还是苏帮菜,每一口都让我流连忘返。

苏帮菜的独特口味和制作工艺彰显了苏州独特的饮食文化。

品尝当地美食的过程,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苏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当地的文化背景。

此次赴苏州的学习考察之旅,使我受益匪浅。

苏州的美景、文化和美食给予了我难以忘怀的体验。

在这次旅程中,我不仅了解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还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了解和欣赏苏州的园林、现代化城市风景、传统文化演艺和美食,我对苏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20xx年10月10日至20日,我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全省市县组织部长赴苏州培训班。

通过学习和考察,感受到了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看到了苏州经济社会的高速度、超常规发展,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认识苏州之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苏州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发展是要讲科学的,不是光靠我们头脑想发展就能发展,想怎么发展就能怎么发展的,发展是受它自身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所制约的。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苏州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很深的奥秘,它的发展只是遵循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是遵循资本运作规律。

苏州的经济基础原来并不怎么好,是一个农业地区、一个小小的旅游城市。

在1978年的时候,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2亿元,在全国属中等偏下水平。

苏州人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认为,苏州要想发展,必须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农村经济走向工业经济。

他们充分利用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崇尚文化、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家庭手工业和人民公社时期办小工厂的经验,把这些汇集起来,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

80年代末,苏州乡镇企业达到了16000多家,十年期间,乡镇企业再造了一个苏州。

到了90年代,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000亿,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经济腾飞基础。

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苏州认识到私营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出台了私营经济振兴计划。

到20xx年末,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8.26万户,超过了宁波和温州的总和。

这时,苏州的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最明显的困难就是缺少资本。

他们又想到了大搞开发区建设,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近年来,苏州利用内、外资合计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国际、国内有几千亿资金投到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不发展?发展怎么会不快?三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苏州考察心得体会

苏州考察心得体会

苏州考察心得体会我最近去苏州考察了一趟,这次的经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在这次考察中,我参观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并且深入了解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首先,苏州的园林和水乡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和许多风景如画的水乡,如拙政园、留园等。

这些园林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每个细节都被精心设计,使人心旷神怡。

在这些园林中走走,我感受到了独特的宁静和和谐,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其次,苏州的古街和古巷也非常吸引人。

苏州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如平江路、石路等。

这些街区保留了古时的建筑风格和布局,走在这些狭窄而曲折的街巷中,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了苏州的古老和独特的氛围。

在古街和古巷中,我品尝了苏州的特色小吃,如苏州汤圆、鱼头豆腐汤等,让我对苏州的美食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苏州还有许多博物馆和艺术馆,展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了解了苏州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还参观了苏州博览中心,观看了苏州工艺品展览,让我对苏州的艺术和工艺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博物馆和艺术馆不仅展示了苏州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苏州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视。

最后,我还和一些当地人交流了解了苏州的现代发展和城市规划。

苏州是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拥有许多知名的企业和科研机构。

我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了解了苏州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方面所做的努力。

苏州工业园区依托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科技企业,推动苏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次考察不仅让我了解了苏州的过去和现在,也让我对苏州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总的来说,苏州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充满活力的城市。

苏州的园林、古街和古巷展示了苏州的传统文化和城市风貌,而苏州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则展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同时,苏州的现代发展和城市规划也让人印象深刻。

我相信,苏州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并为人们提供更多美好的体验。

赴苏州学习心得体会2篇

赴苏州学习心得体会2篇

赴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2)赴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一)赴苏州学习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是一座融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风景。

在这里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生的智慧和处世之道。

首先,苏州的良好学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人们对学习的态度都非常认真和重视。

我所在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也很合理,使我在学习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开设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我在艺术、体育等方面也有所涉猎。

其次,苏州的人文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典园林和古建筑是苏州的一大特色。

我有幸参观了拙政园、留园等知名古典园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同时,苏州还有许多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文化场所,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和文化形式。

另外,苏州的发展速度也让我印象深刻。

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苏州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网络,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在这里,我还有机会接触到一些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了解到苏州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优势和成就。

最后,我认为苏州的人文氛围和发展环境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努力和拼搏的精神。

我将把这些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带回家乡,并继续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赴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二)赴苏州学习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宝贵的经历。

在苏州的几个月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尝试了许多新的事物。

首先,我要说的是苏州的学习环境非常好。

苏州有许多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我有幸在一家知名的大学进行研究项目,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这让我有机会深入研究我感兴趣的领域,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其次,苏州的文化和历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2023年苏州游玩心得体会(模板9篇)

2023年苏州游玩心得体会(模板9篇)

2023年苏州游玩心得体会(模板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苏州游玩心得体会(模板9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旅游考察体会
园林山水溶一体,林木绝胜美,尽享自然之乐
——苏州考察之行点滴体会
这次外出考察,首先去的第一站是苏州,印象最深的是拙政园,下面谈一些苏州之行的感受和体会:
一、拙政园简要介绍: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____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中国古代江南名园,位于苏州古____(省、市、区、县)东北娄门内,现占地面积约4.1公顷。

是在明正德四年(公元15xx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

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后于20世纪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

其中有:钱牧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

追溯拙政园,据说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xx年)。

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拙政园的园名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

“拙”,实指不善在官场中周旋之意,是陶潜“守拙归田园”中的“拙”。

全园约五分之三为水,足可表现园主这种江湖之志。

恽格在题他所作的拙政园图时,写出了园景所寓的主题:“秋水长林,致有爽气。

独坐南轩,望隔岸横岗.......使人悠然有濠濮间趣。

”但到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

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

其中,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据说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时,取名“拙政”除因晋朝《闲居赋》的“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一段话,也还饱含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据说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

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

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据说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

因此,
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

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

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____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

____年,拙政园充公。

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

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

乾隆三年(公元____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____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____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

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二、考察拙政园三区印象
(1)东园
____(省、市、区、县)的面积约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诸胜。

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

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

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

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

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

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

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但我们看到现有的景物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

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

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甚是好看,叫人流连忘返。

我们一边参观,一边拿出相机,照个不停,唯恐遗漏好的风景。

(2)西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据说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

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

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

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游览中我们看到,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
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

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

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甚是美好景观,真叫人赞叹不止!
(3)中园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据说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据说从历史资料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现状诸景毫无二致。

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是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在游览中同时我们看到,中区现有面积大约在18.5亩左右,其中水面占1/3。

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

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非常雅致精巧。

我们还看到,中区的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

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
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

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

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

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

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

东山上有待霜亭。

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

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

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

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

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

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

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

我们一行29人游览,走过廊桥,真是有一种“人在廊中走,如同画中游”的境界,真是叫人心旷神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